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军史集要 >

第29章

军史集要-第29章

小说: 军史集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民党统治集团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已濒临绝境。在军事上,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部分已被消灭,剩下的兵力仅220万人,其中正规军130万人,分布在西起新疆东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和漫长战线上,且主要盘踞在几个中心城市,已无力组织有效的战略防御,军事上失败的命运已成定局。同时,国民党在政治上、经济上也面临崩溃。国统区通货膨胀,市场混乱,经济失控,“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民族资产阶级公开转向共产党,各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知名人士络绎不绝地奔赴解放区,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也更加尖锐激化。1948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公布了第一批头等战犯43人的名单,并声明予以惩办,更引起了国民党内部中上层的极大恐慌。同时,军界高级将领对蒋介石的指挥无能和用人不当也公开表示不满。蒋介石已人心丧尽,众叛亲离。国民党反动统治已完全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 
    在此形势下,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了保存残余的反动势力,赢得时间,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企图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伺机反扑。 
    蒋介石在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情形下,被迫于1949年1月1日发出求和声明,提出要在保存国民党宪法、宪政、国体、法统和军队等条件下,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接着于21日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任代总统,出面同我党进行“和谈”。但蒋介石在“引退”前对继续进行战争作了布置,“引退”后又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总揽军政大权,实行幕后操纵,企图卷土重来。 
    中共中央一方面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假和平阴谋,于1月5日,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撰写的评论《评战犯求和》,痛斥了蒋介石的元旦求和声明;另一方面,“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1月14日,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指出蒋介石的“求和建议是虚伪的”,蒋介石的“求和条件是继续战争的条件,不是和平的条件”,并提出了中共实现和平的八项条件: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声明中共愿意在这八项条件的基础上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获得了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坚决拥护,给蒋介石的假和平阴谋以沉重打击。 
    1月19日,南京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会议做出决议,“愿与中共立即先行无条件停战”,双方各指定代表进行和平商谈。这一无理决议当即遭到中共的断然拒绝。1月22日,李宗仁上台后,即发表文告,声称“中共方面所提八项条件,政府愿即开始商谈”。南京行政院于同一天宣布,派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彭昭贤、钟天心5人为和谈代表。1月23日,李宗仁又令行政院施行所谓七项“和平”措施:各地剿匪总部一律改为军政长官公署;取消全国戒严令(接近前线者例外);裁撤勘建大队,交国防部另行安置;释放政治犯;启封一切在俄乱期间抵触勘乱法令而被封的报刊杂志;取消特种刑庭,废除特种刑事条例;通令停止特务活动,人民非依法不得擅自逮捕。 
    与此同时,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大耍反革命两面派的手法,加紧备战。 
    蒋介石早在“引退”前就已拟定计划,准备利用和谈争取3到6个月的时间,在长江以南重新编练国民党军400个师200万人,并重新部署兵力,加强台湾、上海、东南沿海、华中、西南等地防务及长江防线,以确保江南半壁山河。 
    中国共产党为了以真和平来揭穿国民党反动派的假和平,没有拒绝李宗仁的和谈要求。1月25日,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表明了我党的严正立场: 
    “我们允许南京反动派政府派出代表和我们进行谈判,不是承认这个政府还有代表人民的资格,而是因为这个政府还有一部分反动的残余的军事力量。”2月14日,中共在北平接待了受李宗仁派遣、以私人资格出面的“上海和平使者团”16人。2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在平山县西柏坡村接见了“和平使者团”,双方就和平谈判及其他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主要内容为“谈判以中共1月14日声明及所提八项为基础”的八项非正式协定。3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为和平谈判代表,周恩来为首席代表;和平谈判决定于4月1日开始在北平进行。 
    3月29日,国民党政府派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刘斐为和平谈判代表,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代表团秘书长卢郁文,顾问屈武。 
    3月30日,国民党决定了和平谈判的五项基本原则:一、停战需在和平谈判以前实现;二、国体不容变更;三、修改宪法须依法定手续;四、人民之自由及生活方式必须保障;五、土地改革等首先实行,但反对以暴力实行土地革命。 
    1949年4月1日,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到达北平。北平谈判开始,双方首先交换了关于战犯问题和渡江问题的意见,国民党代表要求对战犯从宽处理,要求人民解放军不要过江。此间,国民党继续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4月1日,南京发生了镇压学生要求接受中共八项条件实现和平的“南京惨案”。4月10日,李宗仁召集会议,主张:就地停战;国共划江而治,对中共和平渡江占领京沪的要求断然拒绝。 
    面对国民党的假和平伎俩,中共中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南京惨案”发生后,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撰写的评论《南京政府向何处去?》,指出这是国民党借以抵抗中共八项和平条件的结果。 
    4月12日,和谈双方经过频繁接触和交换意见,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草案)》。4月13日,双方举行正式会议。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把和平协定草案八条二十四款正式提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15日,双方举行第2次正式会议,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交付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国民党政府代表团表示可以接受。4月16日,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派代表黄绍耽、顾问屈武返回南京复命。中共代表团约定4月20日为国民党政府签字的最后期限。 
    4月17日,周恩来在作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时指出:“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一定要实现,不论用战斗或用和平的方法。”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北平谈判宣告破裂,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阴谋彻底破产。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全国解放战争(1945。9—1949。9)     
百万雄师渡长江    
    1949年元旦,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撰写的新年献词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向中外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完成解放全中国的任务。4月20日,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 
    国民党军为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利用和谈争取时间,到1949年4月初为止,在宜昌到上海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其中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部75个师约45万人,担任湖口至上海800余公里段的沿江防御;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集团40个师25万人担任宜昌至九江近千公里的沿江防御,并配置以海军130余艘舰艇,空军300余架飞机,构成所谓陆海空立体防线。其企图和部署是:以一部兵力控制江北沿岸若干据点,作为警戒阵地,以主力18个军54个师沿长江南岸布防,重点置于南京以东地区,并在纵深控制一定机动兵力,大量杀伤我军于半渡之时,或消灭我军于滩头阵地;如江防被我突破,则分别撤至上海及浙赣铁路组织新的防御。 
    中央军委于2月3日至3月20日先后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的7个兵团24个军及地方部队100万人,准备于4月间发起渡江战役,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治、经济中心——京沪杭地区,为尔后向各地区进军创造条件。同时,以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率第40、第43军等部约10万人,组成先遣兵团迅速南下,攻取信阳,威胁武汉,会同中原军区部队钳制白崇禧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 
    为加强渡江作战的统一领导,2月11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位同志在淮海战役期间组成的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华东局和总前委均直属中央。”1949年3月31日,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组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战法,于4月15日18时在江苏靖江至安徽望江段实施渡江作战,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然后向南发展,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预定了三个作战阶段:第一阶段达成渡江任务,实施战役展开;第二阶段割裂和包围敌人,确实控制浙赣路一段,断敌退路;第三阶段分别歼灭被包围之敌。 
    第一阶段的计划和部署是:由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指挥第8兵团4个军、第10兵团4个军及苏北军区3个独立旅共35万人,组成东突击集团。其中以第8兵团的两个军作为佯攻,吸引钳制浦口、仪征地区之敌;其余部队由三江营至张黄港段渡江,成功后,以一部分兵力歼灭沿江当面之敌,巩固滩头阵地,主力迅速向宁沪铁路挺进,控制该路一段,阻击南京、镇江之敌东逃和上海之敌西援,派部队向西发展,切断宁杭公路及其他敌之南逃通路,尔后会同中突击集团歼灭被围之敌。以第三野战军副政委谭震林指挥第7兵团及第9兵团的7个军共30万人组成中突击集团。中突击集团在裕溪口至棕阳镇段渡江,成功后,以一部分兵力歼灭沿江守敌,主力迅速东进,与东集团会合,完成对宁、沪、杭地区之敌的割裂包围,尔后会同东集团歼灭宁、镇地区之敌。为达行动上的协调,利于迅速歼敌,中集团渡江后统归粟裕、张震指挥。以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政治委员张际春指挥第3兵团、第4兵团、第5兵团9个军及地方部队共35万人,组成西突击集团,在棕阳镇至望江段渡江。成功后,以1个兵团挺进浙赣线衢州地区,切断汤恩伯集团的退路及其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主力东进,尔后夺取南京。刘伯承指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共20万人,占领武汉以北及其以东地区,钳制白崇禧集团,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4月3日,中央军委批准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担任渡江作战任务的各部队于3月初至4月初,先后进抵长江北岸,全面紧张地展开了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 
    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按预定计划发起了渡江作战。 
    4月20日20时,中集团第一梯队4个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起渡,突破鲁港至铜陵段敌防线,21日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21日晚,我东、西两突击集团开始渡江。东集团主力迅速突破长山、天生港、扬中敌阵地,击退了敌3个军的反击,22日进至香山、百丈一线,建立了东西50公里,南北10余公里的滩头阵地,争取了江阴炮台守军7000余人起义,控制了江阴炮台,封锁了江面。西集团主力也顺利突破敌江防阵地,于22日占领彭泽、东流等地。中集团主力则继续发展攻势,占领南陵,歼敌第88军一部。 
    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英帝国主义军舰共四艘炮击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遭猛烈还击,将其中的紫石英号击伤于镇江附近江面,其余3艘逃往上海。 
    国民党军江防被人民解放军全线突破后,于22日下午仓促部署总退却。 
    人民解放军当即迅猛向敌防御纵深发展攻势。切断了沪宁路。敌海军第2舰队司令林遵率25艘舰艇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敌江防舰队23艘舰艇在镇江江面向我投降。人民解放军东集团第8兵团一部于当晚渡过长江,进占南京、镇江。中集团一部占领芜湖,在湾址地区歼敌第20军大部和第99军一部。 
    西集团乘胜攻占贵池、青阳等地歼敌第8兵团一部。南京的解放,标志着蒋介石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 
    在第二、三野战军横渡长江的同时,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先后解放黄梅、浠水、汉川等地,有力地钳制了自崇禧集团,保障了第二野战军翼侧安全。 
    人民解放军渡江成功后,乘胜前进,追歼逃敌。4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东、中两集团会师吴兴。4月29日,在郎溪、广德地区全歼南逃之敌5个军。 
    5月3日解放杭州。第二野战军向浙赣铁路线挺进,5月4日至7日,占领贵溪至金华等地,切断了浙赣铁路线,并在追击中歼敌第68、88、106、73军各一部。至此,人民解放军胜利地完成了渡江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 
    郎广围歼战后,汤恩伯主力8个军25个师共20余万人退守上海,在蒋介石的部署下继续顽抗。中央军委和总前委指示第三野战军第9、第10兵团攻取上海。为求完整地接收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避免市区遭战火破坏,第三野战军决定由浦东、浦西实施钳形攻击,直插吴淞,断敌海上退路,迫敌投降。5月12日至22日,将敌主力压缩到苏州河以北地区。23日夜向上海守军发起总攻,27日完全攻占上海。除5万人登舰逃跑外,15万敌军被歼灭。 
    此间,第7兵团解放了宁波、奉化等城市和广大地区。第二野战军一部于22日占领南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5月14日也渡过长江,17日解放武汉。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木船为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陆海空长江防线,歼敌43万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胜利进军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全国解放战争(1945。9—1949。9)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    
军  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初创时以红旗为标志。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样式统一为长方形,红地,上缀金黄色镰刀、锤子和五角星。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样式定为长方形,横直为5∶4,红地,靠旗杆上方缀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两字,故亦称“八一军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经过长期的奋斗,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全国。“八一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勇敢与光荣的象征,是鼓舞全军指战员团结战斗的旗帜。凡团级以上部队、院校,均授予军旗一面,各级旗幅规格不一。全体指战员自觉地尊重和保卫军旗。  
军  徽  
    象征军队或军种的标志。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徽样式定为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故亦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