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集要-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战双方投入了大量兵力兵器,作战规模越来越大。双方兵力最多时共达300万人。这场战争又是一场交战双方军事技术装备优劣悬殊的现代化战争。美军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武器,作战飞机最多时达2400余架,舰艇300余艘,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地面部队全部机械化,有大量火炮和坦克,火力强,机动快。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初期,既无空军,又无海军,后来虽有空军参战,也只能掩护主要运输线,不能直接支援步兵作战,陆军也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装甲兵作战,火力、机动力远不如敌军。
然而,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是侵略的非正义战争,士气低落,内部矛盾重重,兵力不足,难以坚持持久作战,因此,最后终告失败,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士气高昂,内部团结,兵力雄厚,利于持久作战,所以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重大事件,它粉碎了美帝国主义占领全朝鲜并进一步扩大侵略的战略企图,戳穿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援助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为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为维护东方与世界和平,促进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维护持久和平的伟大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战争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战争理论,确立了正确的战争指导路线,因而能够成功地驾驭战争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将战争引向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志愿军将士的浴血奋战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人民志愿军继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发挥人民军队固有的政治优势。广大指战员都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保持了旺盛的战斗士气,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勇于克服劣势装备,物资供应和恶劣环境带来的种种困难,创造了无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荣立集体功的有5900多个单位,荣获英雄模范称号和荣立战功的人员有30。2万人。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先后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授予彭德怀、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杨连弟、邱少云、伍先华、许家明、胡修道、杨春增、杨育才、李家发等人。志愿军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爱的人。为了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以一切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了前线。广大青年工人、青年农民和青年学生踊跃参加志愿军、数以万计的民兵、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医务工作者组成庞大的担架队、运输队和医疗队到前线执行战勤保障任务。为了购买武器改善志愿军的装备,全国人民捐献了5。56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3710架战斗机的价款。前方将士和后方人民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威力巨大的人民战争。事实充分证明,在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仍然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中朝两国军队和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的战斗友谊和团结,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政治基础。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和金日成首相给予志愿军无微不至的关怀。英雄的朝鲜人民,忍受着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种种苦难,以坚持生产、筹措粮食、修桥筑路、运送物资、救护伤员、操作向导、防奸反特等积极行动,有力地支援了志愿军的作战。志愿军遵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最高准则,不但以鲜血和生命援助了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而且遵守朝鲜政府的政策法令,尊重朝鲜民族的风俗习惯,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并在作战之余尽量给朝鲜人民以各种帮助。有许多战士为了从敌人炮火下、从敌机轰炸中、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中抢救朝鲜人民的生命财产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52年1月2日,志愿军第49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罗盛教在成川郡栎沼河边练习投弹时,看到朝鲜少年崔莹不慎掉进冰窟,他毫不犹豫地跳入冰水,救起了崔莹,自己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事后他被追记为特等功,荣获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称号。志愿军正是用这种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赢得了朝鲜人民的爱戴和支持。此外,志愿军和人民军在并肩作战中,做到了密切协同和相互配合,形成了无比坚强的整体的战斗力量。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朝两国人民和两国军队共同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和朝鲜劳动党正确领导的结果。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49。10—1956。9)
军民联防粉碎国民党军对东南沿海的进犯
国民党当局从撤逃台湾的时候起,就在美国政府的怂恿和支持下,不断派遣军队,从海上和空中对大陆,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进行各种袭扰破坏活动,企图伺机反攻大陆。1950年7月至1953年7月,国民党台湾当局利用大陆军民致力于清剿匪特、进行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项中心工作,海防力量相对薄弱的时机,不断指使国民党军对大陆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中、小规模的登陆窜犯活动。初期,他们主要以海匪武装登陆窜犯大陆沿海地区,进攻浙东沿海岛屿,继而驱使海匪入窜内地,企图支援陆上土匪,尔后又以海匪和正规军在局部地区形成的相对优势兵力,实施登陆窜犯,妄想“以大吃小”,歼灭解放军的一些守备部队,扩大政治影响。然而,所有这些窜犯活动,在大陆军民的沉重打击下,都以失败而告终。
一、打击袭扰沿海地区的窜犯活动
1950年上半年,国民党军为了牵制人民解放军向岛屿进军,曾对浙江、上海、福建进行了多次袭击。1月25日,驻金门的国民党军派出“两龙(龙谈、龙岩)游击队”窜扰大陆,在平和、南靖地区被解放军全部歼灭,俘少将司令贺少良以下100余人。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登陆窜犯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于1950年5月24日发出指示,要求“加强沿海各区警备,严防匪特登陆”。据此,沿海各军区按照重点守备与全线控制相结合、反击与进剿相结合的原则,统一区分地段,实行军民联防,分段担负守备任务。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和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并于7月6日开始执行“侦察巡逻”任务。为了伺机反攻大陆,国民党当局从6月份起,全面整编台湾、澎湖、金门的国民党军,将原有的20个军的番号缩编为12个军又6个独立师。经过整顿之后,国民党军在福建、浙江沿海未解放的20多个岛屿上部署了10万余人的兵力,其中金门、马祖两岛即有正规军6万余人,其余为台湾当局操纵的海匪武装。国民党军队以这些岛屿为基地,对大陆及沿海已解放的岛屿频繁进行各种骚扰破坏活动。
根据国民党军以沿海岛屿为窜犯重点、企图扩展海上阵地的情况,解放军以攻守结合的办法,一边进剿逃往岛屿的残余国民党军,一边打击国民党军对已经解放岛屿的窜犯活动。在6月2日至环岛坎门镇反偷袭战斗、7月12日对披山岛海匪吕谓祥部的攻击中,以及在11月20日的玉环岛保卫战斗中,共歼灭海匪780多人,有力地粉碎了敌人的中小规模登陆窜犯活动。
二、围歼内窜武装
1951年1月,为配合美军在朝鲜战场向中朝人民军队准备发动的全线进攻,美国政府与台湾国民党当局密谋对厦门、汕头等地进行大规模进犯。1月13日,毛泽东电示华东、中南军区陈毅、邓子恢等领导人,要迅速研究对策。华东和中南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按照“确保要点,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作战原则,立即调整了野战军的部署。两个军区的海防部队在重点岛屿和地段,修建了必要的防御工事。台湾当局见解放军加强战备,防范严密,只好放弃窜犯大陆的企图。
台湾国民党军大规模迸犯大陆的计划破产以后,故伎重演,继续加紧登陆窜扰活动,把主要目标从沿海地区转向内陆山区。解放军对于内窜的国民党军,采取迅速追击、就地歼灭的方针,使用精干部队堵击、围剿、追歼成股武装,组织民兵联合清剿,搜捕流窜分子,力求将其全歼。福建晋江地区围歼两支内窜“纵队”,就是成功地贯彻这一方针的结果。1951年9月4日,国民党“福建人民反共救国军”360多人,分两路从福建惠安县登陆。人民解放军驻福建部队在当地民兵的配合下,迅即进行围追堵截,两路入窜之敌除极少数从海上逃走外,其余全部被歼。化装成和尚企图逃走的“泉州纵队”司令陈令德被活捉。
三、挫败“以大吃小”的突然袭击
国民党军的武装登陆内窜活动屡遭失败后,台湾当局从1952年起,变换手法,采取所谓“以大吃小,速进速退”的战术,以几倍、十几倍的优势兵力,在海军、空军的配合下,突然袭击大陆防御力量薄弱的海岸突出部或沿海岛屿,企图歼灭解放军的守备小分队,得手后或发现解放军的大部队增援时,即迅速撤离。这种“以大吃小”的突然袭击,直至1953年7月进犯东山岛惨败后才被迫收场。东山岛是福建的第二大岛,面积为165平方公里,人口约8。3万,是闽南的海上屏障。驻守东山岛的是解放军公安80团2个营(欠1个连)。7月15日21时,国民党军金门防卫司令部上将司令长官胡琏,率领45师(欠133团2个营),18师53团和海匪第1、2突击大队等部1万余人,分乘舰艇13艘,由金门启航驶向外海。
福建军区于16日1时电令闽中、闽南各海防部队,立即做好战斗准备。负有作战指挥任务的31军,即令步兵91师272团,立即奔赴漳浦旧镇集结待命。驻东山岛的公安80团1、2营(欠4连)和迫击炮连,于拂晓前进入阵地,做好战斗准备,位于东山岛北侧八尺门渡口的水兵1团1连,担负输送作战部队进出岛和转移东山县地方人员出岛的任务。16日拂晓,金门国民党军1万多人,在海军、空军配合下,进犯东山岛。守岛解放军在增援部队有力配合下,激战36小时,歼灭国民党军3379人,击落飞机2架,炸毁坦克2辆,击沉登陆艇3艘。作战中,人民解放军伤亡和失踪1250人。东山岛战斗的胜利,是对国民党军“以大吃小”袭扰活动的沉重打击。
从1949年秋至1953年7月,据不完全统计,国民党军对大陆进行的上百人至上万人的中、小规模登陆窜犯活动有71次,出动的总兵力为4。77万人,被大陆军民歼灭7900余人。
东山岛战斗后,国民党军被迫改变策略,主要以小股武装对大陆进行袭扰。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49。10—1956。9)
中国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南人民军打败法国侵略者
50年代初期,人民解放军在完成国内作战任务的同时,还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派出援越军事顾问团,大力支援越南人民的抗法独立战争。从1950年3月至1954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向越南军队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后勤军需物资援助,帮助训练越军主力部队的同时,派出军事顾问团,全面帮助越南军队建设,协助组织指挥作战,为越南人民取得抗法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一、应邀派遣军事顾问团
1950年4月17日,中央军委应越南人民政府和胡志明主席的请求,决定从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各抽调1个师(包括师、团、营)的全套顾问,另从第四野战军抽调1个军官学校的全套顾问及教员,从第三野战军选调人员组成援越军事顾问团团部。7月下旬,军事顾问团正式组成,韦国清任团长,梅嘉生、邓逸凡任副团长。军事顾问团下设军事、政治、后勤3个顾问组。8月9日,军事顾问团启程入越,12日到达越军总部所在地广渊地区。
韦国清任越南总军委和越军总司令顾问,梅嘉生任军事顾问组组长,邓逸凡任政治顾问组组长,马西夫任后勤顾问组组长,梅、邓、马3人分别担任越军总参谋部、总政治局和总供给局顾问。同时,也向越军主力部队第304师、第308师、第312师派驻了顾问组。
二、协助组织指挥作战
协助越军组织指挥作战,消灭法军有生力量,夺取抗法战争的胜利,是军事顾问团的一项主要任务。军事顾问团入越后,先后协助越军组织了边界战役、红河中游战役、18号公路战役、宁平战役、西北战役、上寮战役、1953年至1954年冬春作战和奠边府战役。其中,边界战役、西北战役和奠边府战役,是抗法战争决定性胜利的三个重要战役。1950年7月初,中共中央代表陈赓动身赴越,沿途进行了有关军事、政治情况的调查,8月14日到达广渊越军前线指挥所,与早两日到达的由韦国清率领的中国军事顾问团会合,于9月16日协助指挥越南人民军发起边界战役。边界战役解放了高平、东溪、七溪等战略要地,打破法军经营多年的边界防线。边界战役结束后,陈赓奉调回国。从1950年底到1952年12月,军事顾问团又协助越军组织了红河中游、东北(18号公路)、宁平、西北上寮等战役。这些战役的胜利,使越南北方的根据地得以巩固和扩大,并打通了中越边界的交通线,从而为争取抗法战争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
奠边府在莱州以南约75公里紧靠越、老边界的地方。该地是越西北高原上较大的盆地,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宽6—8公里,四面环山,人烟稀少,交通闭塞,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侵越远东法军总部认为,奠边府不仅是联结越西北和上寮的“战略十字口”和上寮的屏障,而且是建成控制整个印度支那的陆、空军重要基地的理想处所。因此,法军把整个西北的防御力量集中到奠边府,并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守住这个陆、空基地”。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提出了歼灭奠边府法军的设想,并向中共中央军委作了报告。越军前指接受了军事顾问团的建议,拟制了奠边府战役作战方案。在战役准备阶段,莱州之敌于12月7日撤退,越南人民军从南北两个方向构成了对奠边府的包围。同时,法军迅速增兵至16个营,建成49个大小据点和2个野战机场。法军声称,奠边府是东南亚不能攻克的“凡尔登”。
军事顾问团与越军前指共同分析了这种情况,确定改“速战速决”为“稳扎稳打”,严密包围,逐点攻占,波浪式推进,最后总攻的作战方针。1954年3月13日,越军对包围了三个月的奠边府发起攻击,至4月下旬,扫除了奠边府周围的据点,法军被压缩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5月1日,总攻开始,中国装备越军的6管火箭炮发挥了巨大威力。7日下午,法军指挥官德卡斯特莱将军投降,奠边府战役胜利结束。此役歼敌1。62万人。
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是越南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沉重地打击了法国殖民主义者,加速了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通过外交斗争的胜利,迫使法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同年7月,越南全境停火,法军撤出越南和整个印度支那,北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