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美食最乡思 >

第5章

美食最乡思-第5章

小说: 美食最乡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粤耍兔挥芯窦耐辛恕N沂迨逅担挥猩程镨趾贸裕程镨郑⒃从诠阄魅菹兀贳资保蟀舱蛏嫌新簦际怯么煮ǔ傻L衾绰舻模呱鲜锹艚叟ぷ印⒏涕佟⒓ρ己椭磲痰模蟀舱蚍甓陌宋兹铡h肿樱褂幸恍┍鹈牡⑵獭㈣铩⑴住N也恢浪裁唇信住S忻蔫肿樱蟮质侨缦录钢郑荷程镨帧⑽牡╄帧⑼戆阻帧⑺募九住⒌娼阻帧⒔鹄艰帧步汨帧⑸B殍帧⒈塘汨帧g溪蜜柚、渡尾无核蜜柚。樟木溪的人也用柚子皮烧菜,柚子烤了吃,会少酸涩。 
 

 

第二部分 雾江南
第16节 桑椹

桑树喜阴,多长在屋后的杂树林里,或河边的杂树及巴芒丛边,也有一说,门前不种桑,屋后不种槐,是为禁忌。但我见到门前桑树就十分亲切,跟小时养蚕有关,我见到的桑树有两种,一种是阔叶,叶子宽展,深绿色,绿郁欲滴,漫不经心的样子,有时会有红头绿屁股的大苍蝇趴在上面,很享福的;一种小碎叶,浅绿,叶子迭起向上冲,经阳光的照晒,显得有生机,十分朝气。我在杭州西溪看到的桑叶最大,它与柿子树、柳树、木桕子树、元宝树和泡桐树相伴,叶子有巴掌大,感觉无论如何枝上会有大桑椹,我去时是秋天,不见桑椹了,来的不是时候呢,柿子是悬满了柿子树的枝头,风吹叶起,青的柿子毕现。农民说,树野了,没人经管,有人管时柿子长得大。 

养蚕大约是从一年级开始,看到高年级的同学孵蚕籽,是用一团棉花将一小片有蚕籽的纸片包上,神秘兮兮的,只给人看一下,就装在衬衣的兜里,这样用体温将小蚕孵出来。小蚕黑黑的,比小蚂蚁还要小,但是它会吃桑叶。小蚕先装在火柴盒里,塞进一小片桑叶,它们就把桑叶咬出一些小孔,可见厉害。这样子,我也就想养蚕,讨要了小蚕回来养,又找人讨桑叶,有一户人家,没孩子,家偏有果树和桑树,我去了不敢喊人,站着,呆呆地望着桑树。人家知道我的心思,给我摘桑叶,有一次,将桑椹也送到我家来,真的甜,酸酸的甜,尤是酸得很妙的,只有桑椹有这样的甜酸。红的桑椹,浆汁不够,有点味道,好吃的是乌红色的桑椹,许多小小的圆粒晶亮地长在一起,像小紫水晶石镶在一起。吃桑椹是从来没有吃饱过,它那么小,刚刚尝到味道就没有了。一时间,强烈地起了念头,自己也要种一棵桑树,我发现我家后门从河边上来的路上有一棵小桑树,它甚至不是一棵桑树,它是从石缝里探出一根枝来,叶子是很大的,深绿的,懒洋洋的。我把它砍了一节来,插在菜园内的篱笆边上,经常浇水。我听说桑树是可以插活的,可是忍不住好奇心,总是拔起来看有没有长根,结果断口的地方没有长根,渐渐烂了,上面像是萌了点小芽,不久小芽也死了。这样种过几次桑树,也没成活。蚕没桑叶吃的时候,就用莴苣叶子喂,吃莴苣叶子蚕长不好,也死了。 

到了湖北,见人挑一担小蚕来卖,围的人多,有的拿有的买,我挤不进去,就蹲在地上看,我手上拿着一根杨树枝,当时是把它当马来骑的,枝上还有一片叶子,我瞅空将杨树枝伸到装蚕的篓子里去,立即有两条小蚕爬上杨树枝,把我喜饱了,撒腿就往家跑,把一盒十全大补丸倒掉,用它的硬纸盒养起来,纸盒上面扎几个洞,好让蚕喘气。从此,又开始了寻找桑叶之旅,往东北的铁路边上,约三里地吧,有片小桑树,是占门陆村人种的,我在那里摘过一些桑叶,树小,不结桑椹。往北的五医院有桑树,那地方有些阴森,有药气,摘得少,只有东面铁路桥下的石门甲村有一棵大桑树,结大桑椹。当然,那是偷桑叶,一般是转悠到那里去,两手插在裤兜里东瞧西看,扯路边的小草拨地上的蚂蚁玩,看见农民都出工了,家里没有人了,几下爬上树去,撸几把桑叶跳下就跑。桑椹红的时候,蚕已经结茧了,就专门去摘桑椹。蚕结茧的时候,正好是油菜结了籽,并且已经黄了,把油菜籽秸扯回来,扎成一小把,让蚕在上面结茧。我第一次养到蚕结茧,只有两条蚕,还不懂用油菜籽的秸让蚕结茧,蚕是在纸盒子的角落结的茧。据说,用瓷碗将蚕扣在玻璃上,蚕会结出一块圆绸子。两个茧出来的蛾子,都是肚子大的母蛾,我撕了一页绿格作文本的纸让它生籽,去叫人来看,别人告诉我,这籽不出蚕,没有配种,我没有想到要配种,很要命的,就去讨了一只公蛾,果然它们很快就兴奋地交尾了,后来公蛾就走了,死了。母蛾生了许多的籽,那是我唯一的希望。过一些天,前面的蛾子生的籽变白,后面的蛾子生的籽变黑,我听说黑是因为里面有一个小蚕蚕。刚生的蚕籽,是黄色的,有点像芝麻。 

第二年,蚕籽出了很多小蚕,黑黑的小家伙,微微地蠕动。先摘一些小桑叶喂它们,蜕过几次皮成了白蚕以后,它们的胃口大开,摘桑叶成了我的劳役,每天梦中都是想着摘桑叶。一个地方不能多去,会被人认出来的,下了雨,要用棉花将桑叶擦干,否则蚕会拉肚子,会死掉的。有时候,也给一些莴苣叶子它们吃,这些苦命的蚕,一点办法也没有。不过,我又找到一棵柞树,是在一个村子后面的山包上,柞树叶子没有人管,摘来喂蚕,柞树叶子厚,也没尖,钝的三个角,蚕不怎么爱吃,饿极了,就也吃。柞树上有一边枯了树皮,是一个大枝叉砍去而导致的,那上面长黑木耳,这个神奇的发现,令我欣喜若狂,就一个裤兜装柞叶,一个裤兜装木耳,这种新鲜的自然生长的黑木耳,炒瘦肉十分好吃,它柔软滑爽,木耳的味道足,有蕈香气息。但是,一想到被几十条蚕的生计压着的奔劳,心里面还有一些苦,这一次养蚕是用的皮鞋盒,照例也在盖上扎了孔。夜深人静,蚕吃桑叶,居然沙沙沙的响,月光从窗透进来,蚕儿吃得有声有色。 

蚕结了很多茧,有白的,有金黄的,也有粉红的,是结在油菜籽秸上,我把蚕茧送人了,如果它们再出蛾子,生的籽真没法养了。我发现养蚕的人都差不多,养到这个程度都心满意足了,剩下的心情,就是单单去摘桑椹吃。有一次,摘桑椹下树的时候,挂破了裤子,大腿内侧划了一条血印子,不是农民来抓我,是三条狗狂叫着奔来,两条白狗一条黄狗,吓得我从树上滑下来就跑,跑得心惊胆颤。在地质队的时候,也摘过桑椹吃,感觉不如从前甜了,虽然还是甜,却不及往时甜。我到了北京,发现水果市场有桑椹卖,堆起来,真多,不知道要多少桑树才能结到这么多桑椹,就买来吃,还不及地质队的时候吃的桑椹甜呢。童年的甜,是真的甜吧。 
 

 

第二部分 雾江南
第17节 包谷

包谷总是种在蕃薯地边,这种情况由来已久,蕃薯的藤欣欣向四处延蔓的时候,包谷就生出了一个青青的小叶卷,像美人蕉叶尖,渐渐叶卷扩大它的喇叭口,展开两片叶,清晨去看,会有一滴露珠挑在上面,或雨后,叶卷里有好大一粒水珠,如宝石。 

樟木溪的人种庄稼,讲究阳光的分配,我家一棵桃树,还有我种的枇杷树,都因遮了他人地上的阳光砍过枝丫,尤夏季作物,需要烈的阳光照晒。蕃薯是牵藤类植物,把地面全覆盖了,包谷生长起来,遮不多蕃薯的阳光,因此是可以和睦相处。包谷小时候的叶子,有竹叶的质感,尤似箬竹,清新的让人喜爱。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喜欢包谷,都是它的杆,我把它当作甘蔗来啃,甘蔗是叫作蔗杆,我家没有。包谷杆没有甘蔗那么甜,是淡淡的清甜,还不及高粱杆的甜,高粱杆的皮则易割嘴,啃起来心有忧虑。包谷杆的好处,是可以想见的,收包谷的时候,我要把包谷杆剥去叶子,砍去两端,乐吱吱地扛回家。还有一件事,把包谷的须贴在下巴上,当胡子,做老头状。 

吃包谷,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将嫩的包谷放在饭甑下面,蒸熟饭拿起来,剥去包谷衣,啃包谷粒吃。我总感觉每一粒包谷粒,都是一颗牙齿,包谷芯是牙床,有的牙根断在上面,多数被我连根啃了,我想它为什么长得那么整齐呢?想不通。我还喜欢它的玉般的光泽,黄澄澄的,把一些老包谷放在高凳架起簸箕里晒,午后,太阳照在上面泛起一团金光,簸箕下面,倦睡着一条白狗。晒干的包谷,搓下包谷粒,用盐水煮熟,晒干,就可以装口袋里吃了,但是用油炸一下,酥得不得了。 

吃完饭后,灶膛里的草木灰表层冷了,内部还热着,抓一把包谷粒撒去,过些功夫,啪啪啪,草木灰一一炸开了,蹦起来的都是包谷花。此时,须眼明手快,迅速拣起来,慢了拣的,就糊了。有些包谷粒撒在火旺的地方,就蹦不起包谷花,冒出一股包谷糊的烟,把草木灰熏一小圆的黑。樟木溪不将包谷当正粮吃,是一种吃着玩的事物。 

冬天,烤火笼的时候,也可以这么放在火笼里,包谷花从火笼里蹦出来。樟木溪的火笼,是篾编的一个圆篮,底是用两根铁丝十字交叉,里面放一个专用的土钵,上面有一个盖,周边也是篾编,内中是铁丝编的菱格,一个弯成方形的竹提把,老人的火笼大,小孩的火笼小。上学,是可以带火笼的,上课搁在地上,脚搁在火笼上。火笼里一般是木炭,或烧透过的茶枯,表层盖一层草木灰。下课的时候,用火笼搞吃的,也这么放包谷粒去,埋灰里,蹦出一些包谷花来。这要记好时间,有个同学,刚把包谷粒埋进火笼灰里就打上课钟了,慌慌张张拎起火笼上课,老师讲的是什么课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他讲着讲着,啪!同学那火笼里蹦出一个包谷花。老师怒的看他一眼,又讲,又啪的一声,老师皱皱眉头,懒得理他了,接下再讲,却是啪啪啪连续地一串响,老师忍无可忍,就冲过来,把同学的火笼拎到教室外面去了。这是一个大教训。 
 

 

第二部分 雾江南
第18节 竹叶菜

竹叶菜的清秀,是竹那样的一种洁,光亮绿嫩,翠汁欲滴,骄阳将其掀翻在地,晨又举托起新鲜的叶子,精神抖擞娇含笑珠,只是想了用很多的柔情,用泉水般的心境将竹叶菜滋润,与其一道抵达春或者夏天。 

很长的时间遥望江南,那晓月玉露,竹雨松风,西塞山脚不止的江涛波涌,丝瓜花一般明媚的少年时光里,曾在东方山下工人新村种植过竹叶菜,是用带棘藜的铁丝围成的菜圃。竹叶菜山水诗般悠然随意,几节苗扦插土壤,浇了水,就生出洁白的根,舒展数片天真绿叶,眼见着生长,挺拔的苗尖拨动阳光之弦。想到那时,极喜欢在夕辉里,绾了裤管,从田沟提水浇灌竹叶菜地,浇得透,透得像给竹叶菜沐浴,相比较下,冷落了一边世俗的茄子和辣椒,南瓜与扁豆。浇水,是穿红背心,蓝裤子。 

喜欢吃竹叶菜,开始吃它的嫩苗,薄油清炒,是吃几许绿意,在舌尖上水藻般漂摇,柔光若绸,青郁余鲜,好像是毫无顾忌,呵护般含于口,或粗鲁大嚼。以后又吃它的管,叫做竹叶菜管,掐成寸长,带一或二柄叶子,管是青脆事物,像散文里的中心叙述,触到了主干,越过了鲜活的嫩苗意象。再以后,将叶和管分开,那管是一分为四,细细地将小日子撕开,像小闹钟的滴哒,佐瘦肉丝和青椒丝炒,味道俗了,则敦厚。再再以后,又将竹叶菜整棵清炒,只将一抹绿意播种心间。 

吃竹叶菜,以自种为佳,阳光如注,有红蜻蜓来,月夜银辉,有蛙伏于此,萤火虫飞临于此,细雨疏桐,它自己暗自拔节。有了这些细节铺垫,吃竹叶菜的感觉始丰满。不曾失约,年年种着竹叶菜,竹叶菜走了,少年时光也走了,留住的是若雾若岚的记忆。今生今世,我还会亲手种植竹叶菜么? 

竹叶菜,又名空心菜,薯藤菜,正宗的学名叫做蕹菜,旋花科甘薯属草本植物,一年或多年生,原产中国和印度,西晋嵇含著《南方草木伏》中有描述,有趣的是,先人将它用苇筏漂浮水中种植,那水波的涌摇,又是一景。竹叶菜有两种叶子,心形叶子和披针形叶子,感觉像水竹和箬竹的叶,纤细与宽阔,是两样表达。叶分两种,遗传也区别,子蕹开花,白或紫色,喇叭状,结蒴果,留种子栽培。藤蕹不开花结子,保留藤扦插,故以藤种繁琐,须在秋末捆成把贮存在地窖,保持10—15℃,空气相对湿度75%,冬去春来,以藤育苗。 

在北京吃竹叶菜,多阔叶,菜馆里,分蒜蓉炒和清炒二种,可供选择,它是一道比较适中的清口菜,尤吃红肉与面食,间隔一些绿意,就像季节分明,保持对时间的新鲜。我也曾想过用花盆种植竹叶菜的,又觉得那是囚禁了它,想一想它那么柔嫩,盆栽谁去天天浇水呢?竹叶菜,也是不设防的植物,又因它脆嫩易折,在南方,酷爱麻将又永远手背的人,便起绰号竹叶菜,意即任人掐割。不过,这与赞美无关。 
 

 

第二部分 雾江南
第19节 锅巴粥

早年用比较原始的炊具做饭,其中的铁锅和鼎罐,就是极易产生锅巴的。锅巴是贴在锅底的,吃到它时,坚硬无比,江南人家喜欢将锅巴捣碎,加水煮成锅巴粥,居然香喷喷的,比正常米饭好吃。锅巴的极品,则是用柴草灶铁锅焖饭焖出来的锅巴,金黄色泽,脆而不焦,加米汤来煮,吃时只需几根咸萝卜条,是令人胃口大开的。今时也有专门的酒店制造锅巴,用米汤来煮,这是一种波普制作,像网络文学,然其味道也佳,去年在黄冈小居,与黄冈文人熊文祥、何存中、陈明刚、王浩洪几位兄长在东坡赤壁边上大饮,饮毕便喝锅巴粥,锅巴粥内还加剁碎了的地菜(荠菜),不仅是香,还有地菜散发的清苦味,直觉得是喝在天堂。 

不过,在黄冈吃锅巴粥,留在我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前年上黄梅的老祖寺。黄梅著名的寺有四祖寺、五祖寺和老祖寺,前二寺分别是道信与弘忍主持。五祖寺要多言几句,五祖寺座落在东冯茂山,简称东山寺,佛学有关六祖慧能的传记云:慧能姓卢,河北涿县人,其父谪官岭南,其靠卖柴养母,偶听《金刚经》有所悟,打听来自东冯茂山禅宗弘忍,就从珠江追过长江来到五祖寺,在寺中碓房踏碓八个月,东山禅众达七百人,慧能之累可见禅心。有一天,弘忍为考禅众对他的禅学的理解,也作传授衣钵的准备,就命各人作偈呈验。当时神秀为公认衣钵传人,便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看罢对禅众说:后世如能依此修行,亦得胜果,请诵之。慧能呆碓房里听见七百多和尚大声诵偈,觉得很一般化,决无禅意,就也作一偈,他不识字,就请人题在壁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偈是了得,立即让弘忍法师转念,决定将衣钵传给慧能。五祖寺后面有棵奇树,每枝的下端有多曲,上端直,像竹竿投在水中的倒影被波浪扭曲了端处,不知与禅何关。 

看了五祖寺,想想老祖寺也得去。老祖寺在黄梅苦竹乡紫云山上,紫云山上多巨石,石上生竹林,有野山羊昂昂地叫。抵达老祖寺,天已黄昏,没有人往来,只有虫鸣,就在庙里住,吃斋饭。唯一的主持是魏师傅,时69岁,女,剩一颗上门牙孤悬,戴顶黑僧帽。她用柴灶铁锅煮的米饭,灶边埋有一罐,煮饭时将若干米汤添入其中,饭吃罢,用热米汤泡锅巴,真是香到正处。菜只有两样,素油炸豆腐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