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王起明回北京 >

第19章

王起明回北京-第19章

小说: 王起明回北京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凯瑟琳见王起明走出纽约机场,她冲过人群张开双臂,扑上去就紧紧地抱住了他,热烈地亲吻着他。她责怪王起明一去就没了音信,她教导王起明当两个人分开时,一定要不断地通电话。王起明心不在焉地“哦”着“啊”着。
  王起明所以很快返回纽约,来到凯瑟琳这里,是因为他在美国实在是没了住处,他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去住高级旅馆,他开始节省每一分钱。目前他手上的钱,还不至于在美国活不下去,阿春卖掉那幢大房子的一半钱,仍然还在他的名下存着,但是,他不敢再动,更不敢再造。他要用这笔钱去杀回马枪,他计算好了,这笔钱作为他回北京东山再起的启动资金,是绰绰有余的。不过,要完成追查盛杰并加以法办的重任,得需要花多少钱他一时心里没底。他心里清楚和凯瑟琳在一起过上一段,他能省掉很多不必要的花费。他太了解美国人的生活形态了,只要没结婚,就算是已结了婚的,在房租、水电、吃饭和电话等开支上,基本都采取AA制。
  “只要你能帮我这个忙,教我读中国古文,我们可以不用AA制,全部费用由我一个人出。”凯瑟琳神态严肃地对他说。
  “但是我要知道,完成你的博士答辩,得需要多长时间。”王起明一边亲吻着她一边问。
  “第一次答辩,定在十月底。不过,论文通过后,我希望还是采取AA制,这样比较公平。”凯瑟琳躲避着他的亲吻说。
  王起明掐着手指想了想说:“要说公平,我想从现在起就按AA制来,不必算得那么清楚。”
  “那你不觉得很吃亏吗?”
  “这要是按我们中国人的价值标准,我算占了便宜。”
  “Deal。(一言为定。)”凯瑟琳高兴坏了。
  王起明一算前后也就五个来月的时间。况且,他在美国也需要休整一下,再说,帮帮凯瑟琳也是应该的,为了考察团在美国的游览,她也付出过很多。
  凯瑟琳求王起明要帮的忙,对王起明来说并不太难,但对凯瑟琳来说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凯瑟琳的博士导师,是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中文教授。这位哥大中文泰斗级的夏老,要求她在答辩的中文部分,必须使用中文。按凯瑟琳现在的中文水平,日常会话不成问题,可在引据经典、借用古文来印证论据时,她的发音就成了问题。
  王起明教凯瑟琳中文,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倒不是凯瑟琳对五声音阶感到陌生,是她没有一块完整的时间。白天她一整天都得在图书馆,为了论证中国的经济起飞与中国文化娱乐的互动的正确,有关的资料她几乎都翻了个遍。因此,学习中国文字的发音,就只能安排在了晚上。这样一来,在他们俩之间就出现了一个严重问题。躺在床上的最好时光都学了发音,发情的事,两人就全放到了一边了。几周来,就算是有那么一两回,王起明的感觉也如同嚼蜡,因为他看到身下的凯瑟琳睁着大眼,她所发出的动静不像是发了情的声,倒像是个中国古典诗词的朗诵会。
  王起明始终也想不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去拿博士。别说博士文凭不容易拿到手,就是读博士这个过程,都很惨不忍睹的。糟蹋人哪,他时常这么感叹。
  晚上没劲,白天他一个人更没劲。本来他想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攻读一下福尔摩斯,可是,原本看字就困难的他,对着这厚厚的大部头,除了发呆就是盼着凯瑟琳快点回来。他原以为在阅读英文方面,凯瑟琳对他会有帮助,可没想到,凯瑟琳不仅不教他读英文,而且还非常反对他看英文书籍,更反对他看福尔摩斯之类书。理由是未来的世界属于中国,我们必须得把中国的文化搞懂。
  无奈,他只好独自一人死啃了。
  时间过得很快,眼看着十月底就到了。
  王起明决定,等凯瑟琳的博士学位一拿到,他立刻就飞回北京,他不相信他在北京就成不了功,他也不相信盛杰就这样逃之夭夭。
  这一天早上,凯瑟琳兴致勃勃地出了门,晚上却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家。她的第一次博士答辩没有通过。她沮丧到了极点。
  “中国有句老话,叫好事多磨,有志者事竟成。”王起明开导着凯瑟琳。他点上一支烟,在客厅里踱着步子:“你甭急,铁杵能够磨成针,不行,这话对你难了点儿,也不好解释。这么跟你说吧,天底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世界上,就没有穿不过的火焰山,这你该懂了吧?”
  凯瑟琳向他眨眨眼,摇了摇头。
  “这你都不懂,按北京话说,就是死磕,也叫玩命。这不能不懂吧?”
  凯瑟琳还是眨着眼,摇着头。
  “哟,这,这还不懂,那你还读什么博士啊,照我说这博士你就别拿了。我早就瞧出来你的论文不会通过,什么叫中国的经济起飞与中国文化娱乐的互动啊?这叫什么?这叫驴唇不对马嘴,这叫猴吃麻花儿满拧。你根本不了解中国,还非弄个冷门来研究,甭管冷门热门的,你得照准了研究哇。你把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生往一块儿拉,能通得过吗?经济,经济是什么?经济是社会基础,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是意识形态,这俩玩意儿能互动得起来吗?依我看,你还是找个合适的选题研究研究吧,不然的话,那就叫瞎掰。”大概是这五个月来,把他憋得够呛,闲得够受。他不顾凯瑟琳的感受越侃越来劲。
  “我听不懂你说的全部的话,可是我听出了,你是在反对我的论文选题,我的理解对吗?”凯瑟琳仰起头来问他。
  “没错儿,你理解得完全正确。”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是互动的,这一点我绝不会动摇,而且是非常坚信的。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和日本,他们的历史和发展都证实了这一点,中国本身的社会发展史,也为这一点提供了依据。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促进上层建筑的发展,没有上层建筑的自由和繁荣,经济基础不会强大。”凯瑟琳站起身来与王起明对峙着。
  “你说的那是一般规律,它就没有一个半个特殊的?”
  “规律就是针对一般,脱离了一般就不叫规律。”凯瑟琳是个固执的姑娘,她坚守着自己的观点。
  “我指的是就没有个某个时期、某个特殊的阶段?”王起明咬着死理跟她抬杠。
  “但它一定会走向规律。”凯瑟琳寸步不让。
  凯瑟琳忽然转身走向她的桌子,打开电脑仔细地读着上面的文章,她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她拿起桌上的书翻了起来,看着看着,她猛地一下把书砸向了电脑。
  老实说,王起明非常钦佩她的执著,他再也不愿意看到,本来已经很沮丧的她,再受到他的捉弄。
  “行,你有种。甭掉眼泪,咱跟它磕到底。放心吧,你不把博士拿下,我,我绝对不会离开你。”
  凯瑟琳扑向王起明,激动的泪水全擦在了他的脸上、嘴上。
  王起明的大话说出去了,后悔是来不及了,回北京的计划只好再放放。好在,此时他也没有马上回去的打算,因为《北京人在纽约》即将在纽约开拍。
  张先生像将军一样,率领着《北京人在纽约》摄制组来到了纽约,这给王起明带来了无比的兴奋。他兴奋的原因,不只是因为他的小说能够搬上银幕,而是在等待凯瑟琳拿博士的这段时间,他有了可以打发时间的去处。
  华尔道夫饭店地处纽约的黄金地段,金色的大厅里摆设着西方珍奇古董,桌椅、餐具的讲究与精美,都使人不好意思坐上去或碰一碰。《北京人在纽约》的开机仪式,就设在华尔道夫饭店。
  晚上七点整,王起明不请自到地进了开机仪式的现场。今晚他的穿戴比平时讲究很多,他尽量地寻找着名人的架势。他设计着在闪光灯下、摄影机前的姿势,他琢磨着在记者面前的措词。可是,在整个的招待会上他显得很多余,记者并没有围着他,摄影机也没对准他,这叫他非常不开心。在中外记者一再要求下,该剧主创人员站在一起,拍几张照片以供报社发表,这时他实在按捺不住了,从座位上站起来,蹭进主创人员的行列,脚还没站稳,一只手揪住了他的胳膊,他一看是老熟人李先生,他正要和他客气两句,就听李先生笑嘻嘻地说:“我以前不是跟您说过了吗,签了,签了就没您的事啦。”
  看来他在剧组里不受欢迎,好在他并不在乎,他一心就想见见他一向崇拜的张先生,可张先生是个特别忙的大忙人,他既是制片人又是该剧的总导演,老是抽不出时间来接见他,没办法他只好去了拍摄现场。在现场他总算见到了大导演张先生,张导演的确像传说中的电视将军。他不断地向摄影、美工、道具发号施令,他滔滔不绝地向演员讲解着人物的内心,孜孜不倦地向摄影要求着他的角度。张导演真是忙死了,王起明见不得让他所热爱的大艺术家,为了他这么一个胡编乱造的东西这样受累。他要为张大导演排忧解难。想到这,他一不做二不休,冲进了现场就干起了杂活儿。他帮着道具师搬桌椅,帮着摄影师扛电线,帮着演员提台词儿,帮着灯光师举大灯。
  “停,这是谁呀,吃饱了撑的在这瞎搅和。”张大导演大声喊。
  现场的人员都放下了手里的工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鸦雀无声。
  “我,我是……”他双手举着大灯吓得直哆嗦。
  “噢,是王先生啊。”张导演说着向他走了过来。
  他咬紧牙关举着大灯,一动不动。
  “您累着了吧,瞧瞧您脑门子上的汗。”说着,张先生关切地给他擦了擦汗,擦完汗对着剧务喊道:“老刘,你给他找个盒饭,让他上没人的地方嘬去,给他补补身子,瞧他累的。”
  剧务很快给了他一个盒饭,他端着盒饭心情万分激动,激动的是张导能在百忙之中还这样关怀他,给他擦了汗,还给了他盒饭补身子。这事搁谁头上他不激动啊。无限感激的泪水,从他的眼角上滚落下来。
  凯瑟琳发现了他有好写字的毛病,这一天,她从图书馆里背回来一堆报纸和杂志,由于太沉,累得她直喘气。
  “这么老沉的,往家背这些东西干什么?”王起明赶忙接过来问她。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题材,如果你能把它写成一个好看的故事,我帮你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发表,一定会是一本Bestseller(畅销书),它将给你带来很多很多财富。”凯瑟琳擦着汗说。
  王起明拿起一本杂志看了看,杂志的封面上是总统克林顿的特写镜头,在克林顿的鼻梁子上和脑门子上,有一行醒目的黄色大字标题“HumanCargo(偷渡潮。)”
  “偷渡?怎么着,写黑社会?”王起明不解地问凯瑟琳。
  “我知道我们美国人在想什么,想干什么。”
  “你们美国人整天在琢磨什么哪?”他问。
  “他们好奇,喜欢内幕,他们likenewthings(爱新鲜事),他们爱讲正义,他们爱帮助弱小,他们爱……”
  “他们爱充老大,他们好管闲事,他们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说白了,不就是爱牛B嘛?”
  “你讲得慢一点,我不十分明白你的意思。”凯瑟琳的中文口语虽然不错,但听起他的话来,总是感到困难。
  “我的意思就是,甭老拣那好听的说。”王起明说归说,眼睛却在杂志上快速地溜着。他看了会儿杂志又开始翻阅报纸,越看越来劲,越看越上瘾。联想到凯瑟琳的话,给它编成故事,她给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发表。好,很好的主意。
  王起明了解美国文化,更清楚美国文化商业性的真谛,这个题材完全具备好莱坞的商业要素。它具有内幕性,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它具有血腥和暴力,可以满足他们的视觉刺激;它还具有色情和强暴,可以满足他们的感官享受。要想在美国取得成功,这些要素缺了哪一样都不行,而这个题材恰恰是全都具备。
  打这以后,王起明就一头钻进这堆材料里,没几天的工夫他就全看完了,看完了材料,他和凯瑟琳一样几乎天天去泡图书馆。文字的东西看得差不多了,他就去找被新闻界称之为人蛇的偷渡客面谈。为了访问到从福建偷渡来的马仔,王起明还几次去监狱深入调查。下层的情况知道得差不多了,王起明顺藤摸瓜地摸着了蛇头。这是位当时在美国赫赫有名的老大,是纽约专做这种黑生意起家的大姐大。可这位大姐大虽然生意在美国,人却住在Jamaica(牙买加)。他和这位大姐大的联络人谈好了条件后,就买了张飞机票只身一人,飞往了地处中南美洲的这个小国。
  王起明一下飞机就被人家盯上了,进了一家旅馆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被几个人蒙上了眼睛,还没等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又被塞进了一辆汽车。迷迷糊糊地走了一段路,他感到好像来到了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等他的眼罩被打开,一瞧,眼前坐着的是一位会说中国话的女人。这女人没怎么叫他害怕,和她越聊越近,几乎立即成了朋友。她重申了必须严格保密的要求,否则后果自负。她坦诚地向他讲了她的个人生活,也开诚布公地向他讲了这种生意的来龙去脉。原来她是王起明的老乡,大姐大是个北京人。
  王起明非常感谢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乡,根据她讲的情况,他不能马上回纽约,他得立即飞到东南亚。
  王起明写作不错,可他不是专业的作家,他没有想象力也不会杜撰,只能采取最笨的方法,亲身经历,亲身体悟。他下决心到东南亚去,沿着偷渡的路线走一遭。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走就是多半年,老挝的上寮一呆就是一个多月,因为那里太荒蛮了,没东西吃没屋子住还能对付,没交通工具是个最大的困难。到了那里他才知道什么叫刀耕火种。泰国和缅甸的北部,生活条件虽然好一些,可那里的气候实在难熬,特别是与云南接壤的热带雨林,空气稀薄,蚊虫小咬,真难想象偷渡者是怎么过来的。
  王起明掺在偷渡的人群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云南省的景洪出发,经过老挝上寮到泰国的湄公河走了两遭,又从勐蜡经过么憨抵达缅甸走了两遭。这事听起来容易可事实上并非那么简单,这是冒着生命危险,这得有玩命精神。首先,王起明的身份是不能在边境地区溜达的,连中国公民去这些地方都得开边防证,更何况他拿的是美国护照了。这是违法的,要不是边防哨卡的哥们儿睁一眼闭一眼,他休想干成他要干的事。他还记得更危险的一件事,在最后那次他和几个偷渡的人刚越到境外,就被缅甸的人民军擒住,跟他们要过境费,他解释说他不是偷渡的,他的目的是想写小说,那些娃娃兵越听他解释越不耐烦,当听到他说IamanAmerican(我是个美国人)后,反倒把其他的人都放过了。娃娃兵们说着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话,用枪托子戳着他的后腰,把他押解到了他们的基地,长官命令他必须交美金,不然就点上火,活烤了他,要不是有两个会说四川话的人,帮他说好话,他就熟了。
  激情和冲动已经开始燃烧,他回到了纽约就开始动笔,没日没夜地写,不吃不喝地写,写得他昏头昏脑。凯瑟琳开始有了抱怨,说这次从东南亚回来变了,变得什么情趣都没有了,就连对她的爱抚都缺乏真情。他顾不了凯瑟琳的不满,他尽情地描绘着偷渡客。写得他连盛杰是谁都给忘了,更不要说对盛杰的复仇计划。
  这本名为《偷渡客》的小说,一写就是将近两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