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极限生存-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终于一拍两散。他离职了,我也跳了槽。
现在我知道,再高的薪金,不过打工而已,老板满意即可。而我的老板则认为,再好的人才,不过一个技术工人而已,越便宜越好。于是相安无事,可以悠久得合作下去。
…
每晚八点
…
我很想知道,在这个时间,有多少人正在按自己的意愿做事。
先把自己捐出来做活体标本:
在上个礼拜,我最想做的事是去健身,跟着GYM里的教练跳跳舞、在跑步机上折磨一下自己。一是我处于亚健康状态,应该锻炼;二是刚买了年卡,不去实在浪费。没想到一连七天都未能如愿。
因为工作。周一来了老板的老板,十分友好地邀全体同仁晚餐。其实这个饭局是道选择题,完全可以不选。但事实是我选了。
因为友情。周二临下班时接到一老友的电话。原来正在闹离婚。拎着体锻衣服赶去和她碰头。走出那家茶馆已是晚上十点。
因为身体。周三突然头疼,从下午一点起就恨不得立刻冲回家里的床上躺着。如果叫我去锻炼,不如叫我去死。
因为失误。糊涂呀。这天竟忘了带运动衣运动鞋。光着脚骑单车不成?
因为借来的影碟。热门影片,不容滞留。赶紧回家看了吧。
因为突发奇想的郊游。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没有非典的周末。正好有两张青浦东方乐园的赠券,快点玩掉它吧。
因为父母。他们未加预约就做好了四人份的丰盛晚餐。总得过去捧场吧。如果他们提前通知,或许我会把健身安排在下午。但也说不准,因为下午有个小型朋友聚会。
生活像个大卖场,走进去,立刻眼花缭乱,完全忘了之前列出的购物清单。出来时拎满了袋袋,当初想买的东西却一样也没有。
以前有人做过60年生命大盘点:假如你活60岁,那么你一共睡了20年,5年的时间花在路上,照了6个月的镜子,400天处在漫漫等待中……按这个算法,以我上周的表现为例,我一生都在做计划外的事。
现在是晚上七点。本来想去一家新发现的川菜馆饕餮一通,但我决定改变主意。简单吃一点,马上去锻炼。NOW!
…
出差症候群
…
年初到现在,我一直呆在同一个城市里。日复一日在家-办公室-餐馆-超市的流水线上劳作,像只资深工蚁。很没有出息的样子。
之所以有这样的失落,或许是因为前几年平均每两个月出差一次。去哪里,已经不重要了。记忆犹新的是方便起见换上的利索的裤装、安全起见调动的高度警惕、效率起见加速运转的脑细胞。整个人像升级版的MSN6。0,功能强大。没到目的地时,狂打电话;到了目的地后,疯狂见人;还喜欢玩点忙中添乱的刺激游戏,把密不透风的日程表再拧拧干,偷出一段空间见几个私人朋友,如果再能用公费埋单,就真正花无缺了。最后一天拉着行李箱登机的时候,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回味几天的冲锋陷阵,感觉自己很“白领”。
以“白领”之心度“金领”之腹的话,我的顶头上司不知又是怎样的感觉。他最常见的E…mail是向全公司通知他10天之内的行程:8。118:00某航班;某酒店;8。320:00 某航班,某酒店……一封Mail,同时抄送若干目的地的员工,兴师动众。感觉上像是旧时贵妃娘娘要出来省亲了。
赚了“省亲”的荣誉不说,还可以捞到这样的口实:Travel实在太多,忙得喘不过气来。
据说小超人李泽楷人有一年搭乘飞机160多次,平均两天半就要飞一次。但我想他的心理和白领金领会有所不同。因为后者飞掉的是公司的钱,而他飞掉的是自己的钱。
但小超人一定不会因为心疼这点钱而不飞。飞来飞去,多大的动静呀,满世界人向他行注目礼,封他“小超人”荣誉称号。若是就此歇息,守着那一大堆钱过日子去了,还有谁知道他呢?
他还是他吗?
…
心碎之一地鸡毛版
…
以前有个去奢侈品公司当公关的机会。资深前辈告诫我:你得学法语,否则用英语发音念法国牌子,会被人笑的。
“那时你会心碎的,sweetheart。”
原来心是因为这样的鸡毛蒜皮碎的,碎得很猥琐。
同样猥琐的心碎,还因为不会点菜。
同学当了上市公司董秘,每每坐下来和老总们团团坐吃饭,就开始忧郁。笨手笨脚点完菜后,得到的往往是食客们含蓄的不满。然后就开始有人怀念他的前任:“还是小张会点菜呀,到底是公认的‘点菜小能手’。呵呵”。拿着菜单研究了半天后,成果是引起了头头们对前任的怀念,那个心碎呀……。
屏着一口气出来做事,以为自己才高八斗,以为自己有胆有识,谁知这些崇高品质到了别人眼里,就像淳厚的内功碰上了邪门的吸心大法,溜得无影无踪。剩下来的是你从没留意过的鸡毛蒜皮的缺点:
英文名难听。
面试市场推广职位的漂亮女生,八面玲珑,经验丰富,偏偏英文名字有点怪,叫Inner。人事主管立马尖叫一声,差点昏倒在地:“啊,叫内脏啊!”
不会穿衣服。
又是面试女生。上衣是小碎花,下面的裙子是大碎花。面试结束后,经理皱着眉头嘟哝一句:“你有没有觉得她上面的花和下面的花毫无关系?”一句话结束了她的前程。
不会讲段子。
老总吃饭前,喜欢听新鲜段子刺激食欲。据说他的得力干将就是段子大王,光是“刘胡兰的故事”就会讲4个不同的版本。你呢,才讲出口,人家就知道答案了。收起好不容易鼓起的表演段子的勇气,含泪默默做听众。
心碎呀……
这样的鸡毛蒜皮,在职场的路上铺天盖地,心不知还要碎多少次。也许还没等到碎那么多次,就不再有心了。
…
假日遥控器
…
上班时间之所以可恶,就在于一切行为模式早已被设定好,你需要做的只是遵守,或者换一种说法,被迫服从。比如:9点钟必须到,6点钟才许走;必须在规定时间处理完那些冷冰冰的或者虚情假意的文档;就算头痛欲裂也只能微笑着对着话筒讲话直到说完“Thanks。Bye。”办公室的生活就像一台只能看新闻联播的电视机。就算今天播放拉登被捕的特大新闻,恐怕你也没心思打开电视。
而假日就不同了。生活变成一只遥控器,很多频道可以选择。早起跑步,或者睡到下午两点;逛家乐福,或者在家看影牒;去商场花车慧眼淘金,或者钱柜卡拉OK……而这只遥控器就握在你的手中。
每个周末,我都愿意发一会儿呆,躺在沙发上,把遥控器上的所有可能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乐滋滋地消遣这两天宝贵的日子。
偶尔的郊游是有的,崇明岛、嘉定、青浦……,脑子一热,拎起背包就冲到这些地方,胡乱走走看看,开开心心地把两天挥霍掉。
大部分周末是呆在家里,看看书,上上网,听听音乐,看张碟,逛逛超市。都是些平淡的事,日子却过得像跳莎莎舞一样欢快。往往是没觉得做了什么,两天已悄然逝去,只好蓄足力气等待下一个周末。
更多时候,我起得和工作日一样早(但没设闹钟),和在办公室时一样上网(但没有deadline表格晃在眼前),或者竟然选择加班(但不是老板命令的),利用一个周日下午把上周没杀青的东西结果掉。没有加班费,唯一的报酬是可以觉得自己很崇高。
就算做完全一样的事,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心境。因为是我在遥控频道,而不是频道在操纵我。
我可以选择外出旅行,也可以突然觉厌倦远足,在家里睡懒觉;也可能这一分钟我躺在床上,下一分钟我已在飞往昆明的机舱里。
假日的魅力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它有许许多多的可能性。不管你做,还是不做,选择权在你。这种富有的感觉,就是假日的全部意义所在。
国庆即至,我不打算出上海。在这个全民旅游的时段,哪里还能有风景呢?但真的就这么敲定了吗?当然不是啦。下一分钟的我是什么样,只有上帝才知道。
…
假情真欲
…
这是在老友的办公室里发生的真实一幕:
我们在说着饭后助消化的段子,笑不可支。他的助理匆匆走进来说了一些坏消息,无非是有意外发生导致计划完不成呀,deadline无法遵守之类的。老友的脸顿时晴转乌云,旋即闪电打雷,冲着差点哭出来的下属骂完了Fuck的所有时态和词组,然后质问如何补救。吓愣了的可怜人立下军令状:就算接下来不睡觉,也要尽量完成。
怒视着下属离开后,小房间内立刻放晴。老友笑呵呵对我说:“没办法,不这样,他们就不能正确理会我的意思。我命令他们加班吧,既不仁道,效果也没有现在好。咦,刚才讲到哪儿啦?”
老狐狸啊。Deadline完成不了,在职场上是件太稀疏平常的事。解决的方法无非是加班加点加人进行解决。有谁愿意加班呢,更何况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下?这件小麻烦能够如此完美地解决,他所付出的,仅仅是三五分钟的“愤怒”与“漫骂”。
手段而已,与感情无关。
就像“假笑”。规律是:大家笑了,你就得笑;老板讲完了笑话,你就得笑;见到客户,你就得笑;做演示,你就得笑;见到新同事,你就得笑;或者,别人认为你该笑,你就得笑……Justkeepsmiling。这就像见面说你好,分手说再见一样。笑,并非属于感情的范畴,而是属于礼仪的范畴。
职场如战场。没有性格,没有感情,没有道义,只有子弹和战术。七情六欲都是子弹,可以拿来打出一条胜利之路。
适度的自卑能获取好感:“没办法,我是农民嘛!”有时不满的神情能鞭笞员工加速运转。这不满,就像赶驴人手中的长鞭。
当然,这些招术也因人而异。有些人是鼓励型的,越夸越来劲;有些人是辱骂型的,越骂越来劲。
到底使哪颗子弹呢?微笑还是怒骂?完全可以根据对象有的放矢。
习惯了这一套之后,职业人就开始不会哭也不会笑了。或者说,不会自然地哭和自然地笑了。他会先想一想:我应该哭吗?应该笑吗?然后从大脑硬盘里取出相应的表情,戴在脸上。比演员还专业。
…
职物链
…
我老板的助理,无论男的女的、白皮肤黄皮肤、26岁还是62岁,全都记忆力超人,做事的时候轻重缓急条理分明,并且像个检索器,哪怕需要3年前的文件,他们也能在10分钟之内搞定。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在就职一个月后提出过辞职,并无一例外被公司挽留。公司或许不了解这些来来去去的助理们,但公司了解我的老板。被他天天呼来喝去,挨了一个月还不辞的,一定是超人。咬着牙留下来的助理,经过数月的煎熬,就变成了标准化机器人。
原来是什么料并不重要,只要上了我老板的炼钢流水线,个个聪明伶俐。他的炼钢秘诀有三:一是芝麻蒜皮的小事就开始大呼小叫;二是喜欢高八度骂Fuck,用圣经砸桌子;最可怕的是第三个,他会24小时跟你斗智斗勇,凌晨3点写Email跟你讨论问题。经他这么一折腾,是个人都不愿意跟他作对,只好把自己变成超人算了。
一家网络公司也很有意思。里面出来的人,个个口若悬河,能说会道。但做起事来全都拖泥带水,没一个利索的。后来才知道,他们的老板当初就是靠三寸不烂之舌搞来了一大笔钱,十分得意。可惜类似的锻炼口才的机会并非每天都有,于是他每天下午在公司演讲,过足了嘴瘾。在老板的带头下,公司上下掀起“演讲与口才”的高潮,人人都是引资精英。至于“做事”这种低端的事,哪里还有人看得上?
以前我工作过的一个文化机构,则擅产品德不端的人。有的人“太娇媚”,有的“太圆滑”,我呢,则“太贪钱”。现在娇媚的圆滑的贪钱的都攀高枝去了,剩下的吧,老板又嫌人家笨,是“没地方去才呆在这里的。”
据说什么样的影星培养什么样的影迷。就拿F4来说吧,言承旭的Fans痴情,周渝民的Fans则好色,朱孝天合野蛮女友的味口,而有点思想的人就迷吴建豪。这个规律同样适合职场,什么样的公司生产什么样的人。若实在连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了,就快点换一家公司吧。
…
办公室里的异国生活
…
喜欢在外企呆着,不单单因为高薪和简洁的人际关系,还因为留恋那里不一样的生活。
有个在上海商城上班的白领,每天8点去商城泳池游泳,9点上班。下午1点吃个三明治,或者偶尔跟客户吃个长长的午餐,5点来份下午茶或咖啡,7点钟离开办公室。习惯了用英文回E…mail、离别时贴贴面颊和每年两次的带薪休假,就连表情也开始国际化,不在乎时耸耸肩,并且惯于礼节性的假笑。走进办公室,除了地点是在中国以外,其他没一样东西带中国味。某民营企业愿出双倍薪金挖她,她自岿然不动。虽然钱多了一倍,但每天会听到粗着嗓们高声喊出来的电话,经常看到杯盘狼藉的剩菜,尽管剩的是鱼翅,还会遭到许许多多同事过于热情的关心:“有没有男朋友呀?”或者:“今天晚饭准备怎么吃呀?”
多拿一些钱,失掉了许多温文尔雅的生活,不值得。
在异国氛围里生活的后果是,连人际关系、思维模式和经济收支一起,通通国际化。大家都是零存款,拿了薪水就出去旅游;大家都是陌生人,即使每天8小时在一起相处了10年,也搞不清楚相互间的年龄和婚姻状况;大家的想法都很简单,你想当CEO,祝一路顺风,我只求养家糊口,请祝我好运吧,都是出来打工受资本剥削的人,客气生财。
还真的是有效。一个惯于在这样的环境工作的朋友,最近移民美国,来信宣称:“如鱼得水,工作时的感觉和在上海的办公室里差不多,除了西洋面孔的比例更多一些。”看来外企是最好的国外生活培训班。
有些物我两忘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搞错自己的国籍,恍惚中已记不起自己的归属。在一次公司午餐的时候,同事们叫了些中餐外卖,都是炒好了的热菜,用饭盒装好,大家团团座一起分享,有个老外乐滋滋加盟。谁知竟有一位同事不停地对老外说:“中国人都是这么吃的,其实不太卫生。我们一般是吃三明治的。”
一句话把大家都说愣了。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我们”是谁。
…
CEO的魔术棒
…
市场部经理上任之前,CEO对他说:“恭喜你,你的团队是天底下最好的团队。你的前任离开三个月后,在没有领导的带领下,他们依然做得很好。”一番话说得新任经理心惊肉跳,生怕自己连这样优秀的队伍都领导不了。
市场部经理上任之后,CEO对他说:“好好管管你的团队。据我所知,有的人独立工作能力很差,有的人缺乏创意,还有的人甚至在外面有兼职!”又是一阵心惊肉跳,缘何优秀的团队到了自己手里就走样了呢?
团队没变,是CEO的魔术棒在变。变化万千,宗旨不变――施压。
公司大了,大家各司其职。职员负责动手动脚,经理负责出脑子、监控质量,CEO负责变着法子抽陀螺,就怕大家转得不够快。
最可恶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