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永乐大典 1 >

第147章

永乐大典 1-第147章

小说: 永乐大典 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匈奴厌人
  【容斋随笔】
  汉宣帝黄龙元年正月,匈奴单于来朝,二月归国,十二月帝崩。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又来朝,五月帝崩。故哀帝时单于愿朝,时帝被疾或言匈奴从上游厌人。自黄龙竟宁时,中国取有大故,上由是难之,既不许矣。俄以扬雄之言复许之。然元寿二年正月,单于朝,六月帝崩。事之偶然符合有中此者。
  以色事人
  【西汉书】
  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详见李夫人下。
  委质事人
  【南史】
  《宋沈攸之传》:攸之初至郢州,有顺流之志。府主簿宗俨之劝攻郢城,功曹臧寅以为攻守势异,非旬日所拔,攸之不从。既败,诸将师皆奔散。或呼寅俱亡,寅曰:“我委质事人,岂可幸成而责其败?”乃投水死。
  直道事人
  【论语】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北史】
  《慈明传》:隋开皇十三年,以尚书兵部郎摄江都郡丞事。李密之逼东都,诏慈明追兵击密,为密党崔枢所执。密延与坐,论以举兵之意。慈明曰:“慈明直道事人,有死而已。不义之言,非所敢对。”
  枉道事人
  【论语】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示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以谄事人
  【资治通鉴】
  《后唐明宗纪》:长兴二年初,凤翔节度使朱弘昭,谄事安重诲,连得大镇,重诲过凤翔。弘昭迎拜马首,馆于府舍,延入寝室。妻子罗拜,奉进酒食,礼甚谨。
  贾琼问事人
  【丈中子】
  《中说》:贾琼为吏,事于楚公。将行,子饯之。曰:“愿闻事人之道。”子曰:“远而无介,就而无谄,况乎利而讽之?无令斩其捷。”琼曰:“愿终身诵之。”子曰:“终身行之可也。”
  内恕及人
  【汉书】
  《龟错传》:错对贤良策曰:取人以已,内恕及人。注:师古曰:以己之心,揆之于人也。
  恕己及人
  【抱扑子】
  《内篇征旨卷》:恕己及人,仁逮昆虫。
  阴德及人
  【仙传】
  陶弘景胆恤贫寒,拯救危急。救疗疾恙,朝夕无倦。其有阴德密惠,人莫能知之。
  鼓下戮人
  【西汉博闻】
  《岑彭传》:光武收韩歆置鼓下,将斩之。注云:中将军最尊,自执旗鼓。若置营,则立旗以为军门。并设鼓,戮人必于其下。
  面折人
  【别释常谈】
  汉汲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善愧人
  【汉隽】
  《龚遂传》:郎中令,善愧人。师古曰:“愧,辱也。”
  赎人
  【濯南鸿烈】
  《解齐俗训》: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远,通于论者也。
  【曾忄造类说】
  《鲁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不取金。子曰:“赐失之矣。圣人举事,非独适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
  【隋书】
  《庞晃传》:晃迁骠骑将军,袭爵比阳侯,卫王直出镇襄州,晃以本官从。寻与长湖公元定击江南,孤军深入,遂没于阵。数年,卫王直遣晃弟车骑将军元隽,斋绢八百匹赎焉,乃得归朝拜上仪同,赐彩二百段,复事卫王。
  【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五年,隋末中,国人多没于突厥。及突厥降,上遣使金帛赎之。五月乙丑,有司奏,凡得男女八万口。
  算人
  【东汉书】
  《皇后纪序》:汉法常因八月算人。注云:汉仪注曰,八月,初为算赋,故曰算人。
  利溺人
  【淮南鸿烈解】
  《说林训》:待利而后拯溺人,亦必以利滋人矣。利溺人者,利人之溺,得其利也。
  嬉戏害人
  【淮南鸿烈解】
  《秦族训》:人莫不知学之有益于已也,然而不能者,嬉戏害人也。
  苛刻害人
  【旧唐书】
  《食货志》:杨崇礼为太府卿,清严善勾剥,分寸锱铢,躬亲不厌。转输纳欠,折佑渍损,必令征送。天下州县征财帛,四时不止。及老病致仕,以其子慎矜为御史,专知太府出纳。其弟慎名,又专知京仓,皆以苛刻害人,承主恩而征责。
  利己害人
  【黄光大积善录】
  先利人而后利己者,君子之用心。知利已而不知利人,常人之用心。至于害人以利己者,小人之用心也。盖小人之心,云为动作,未尝不切切于利己。利己之心即甚重,则不顾他人之安危忧乐。凡可取可夺以利己者,无不取夺。往往夺人这食而食之,不恤人之饥;夺人之衣而衣之,不恤人之寒。夫如是者,非利己也,乃所自害也。损德莫大于此,未见其有终吉者。予故曰:利己以害人者,小人之用心也。
  【记纂渊海】
  利己害人,经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夷人冢墓,以为宅。子以邻国为壑。《孟·告子》史毁人以自成。《左传》集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将举汝愆尤,以为已阶梯。
  韩文以财聚人
  【东汉书】
  《蔡邕传》:圣人之大宝曰位,故以仁守位,以财聚人。
  宁我负人
  【三国志】
  曹操避董卓之难,间行东归,过故人吕伯奢。伯奢,伯奢出五子,备宾主礼。操闻食器声,以为图已,手剑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无人负我。”
  【资治通鉴】
  唐僖宗光启二年,吕用之建牙开幕,一与高骈同。凡骈之腹心,皆逼以从已。诸所施为,不复咨禀。骈颇疑之,阴欲夺其权,而根蒂已固,无如之何。用之知之甚惧,访于其党郑杞虑瑾曰:“此固晚矣。用之问策安出?”杞曰:“曹孟德有言:宁我负人,无人负我。”注:尽劝用之图骈明日与瑾共为一书,缄授用之。其语秘,人莫有知者。
  无我负人
  【猗觉寮杂记】
  “宁我负人,无人负我”,此曹操由中之言也。沮渠罗仇,虑水胡人也。与其兄麦粥事吕光,光征河南,大败。麦粥劝罗仇友攻之,仇曰:“理如汝言,但吾家累世忠孝,宁人负我,无我负人。”遂为光所杀,罗仇之言,可谓郡子,卒不免死。世之小人,益以操言为信。
  【能改斋漫录】
  荣阳吕原明,中年尝书壁以自警曰:宁人负我,无我负人。
  我不负人
  【资治通鉴】
  《后唐明宗纪》:长兴元年,董璋之子光业,为宫苑使,在洛阳。璋与书曰:“朝廷割吾支郡为节镇,屯兵三千,是杀我必矣。汝见枢要为吾言,如朝廷更发一骑入斜谷,吾必友。与汝决矣。”光业以书示枢密承旨李虔徽。未几,朝廷又遣别将荀咸义,将兵戍阆州,光业谓虔徽曰:“此兵未至,吾父必友。吾不敢自爱,恐烦朝廷调发。愿止此兵。吾父保无他。”虔徽以告安重诲,重诲不从。璋闻之,遂友。利阆遂三镇,以闻,且言已聚兵将攻三镇。重诲曰:“臣久知其如此,陛下含容不讨耳。”帝曰:“我不负人,人负我。”则讨之。
  朝家负人
  【五代史】
  刘世容大败黄巢,诸将欲追斩之。巨容曰:“朝家多负人,有危难不爱惜军事。平则忘之,不如从黄巢为富贵作地。”故巢复炽。
  度量过人
  【抱朴子】
  《逸民篇》:谓高祖宜其以布衣,而君四海其度量盖有过人者矣。
  膂力过人
  【东汉书】
  《董卓传》:卓性骁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豪帅有来从者,卓为杀耕牛共宴乐。豪帅感其意,相敛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健侠知名,为州兵马守塞下。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鞭,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
  【北史】
  《列传》:傅求子傅叔伟,膂力过人,弯弓三百斤,左右驰射,能立马上与人角骋。见者以为得父传永之武,而不得永之文。
  【隋书】
  《李景传》: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
  气力过人
  【续后汉书】
  《刘封传》:封本罗侯冠氏子,长沙刘氏甥也。昭烈至荆州,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及昭烈攻刘璋,时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与诸葛亮张飞等,诉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
  聪思过人
  【魏志】
  杜变,字公良,河南人也,魏太祖以变为军谋祭酒以大乐事,因命创制雅乐,变善钟律,聪思过人。绿竹八音,靡所不能,惟歌舞非其所长。
  天才过人
  【晋书】
  《潘京传》:京汉寿人也。举秀才到洛,尚书令乐广京州人也。共谈累日,深欢其才,谓京曰:“君天才过人,恨不学耳。若学,必为一代谈宗。”京感其言,遂劝学不倦。
  学行过人
  【晋书】
  《孙咎传》:济阳江少有高操,闻咎学行过人。自东阳往候之始面,便终日谭宴,结欢而别。
  才能过人
  【晋收】
  《陶侃传》:尚书梅陶,与亲人曹识书曰:“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劝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能及也。”
  号慕过人
  【南史】
  《齐始兴简王鉴传》:鉴性聪警,年八岁,丧所生母。号慕过人,数日中便至骨立。豫章文献王闻之,抚其首鸣咽,谓高帝曰:“此儿操行异人,恐其不济。”高帝亦悲不自胜。
  毁瘠过人
  【南史】
  《梁到溉传》:溉遭毋忧,居丧尽礼。所处庐开方四尺,毁瘠过人。服阕,犹蔬食布衣者累载。
  耿介过人
  【世说新语】
  孙休,好射雉,至其时则晨去夕友。群臣莫不止谏:“此为小物,何足甚耽?”休曰:“虽为小物,耿介过人。”朕所以好之。
  默识过人
  【北史】
  《齐本纪》:显祖幼时,师事范虑景裕,默识过人,未尝有所自明。景明不能测也。
  识略过人
  【新唐书】
  《封伦传》:伦,字德彝,以字显,观州莜人。祖隆,北齐太子太保,伦年方少,舅虑思道曰:“是儿识略过人,当自致卿相。”隋开皇末,江南乱,内史令杨素讨之。署伦行军记室泊海上,素召计事,伦坠水免。易衣以见,旋不言,久乃素知问故,谢曰:“私事也。所不敢白。”素异其为,以从妹妻之。素营仁寿宫,表为土工监。规构鸿侈,宫成,文帝怒曰:“素殚百姓力,为吾掊怨天下。”素大惧。伦曰:“母恐,皇后至自当免。”明日帝果劳素曰:“公知吾夫妇老,无以自娱乐,而盛饰此宫邪?”因大悦。素退问:“何料而知?”伦曰:“上节俭,故始见必怒。然雅职后言,后妇人,惟侈丽是好,后悦则帝安矣。”素曰:“吾不及也。”素负才势,多所凌藉,惟于伦降礼赏接。或与论天下事,衮衮不卷,每抚其床曰:“封郎终当据此为之。”帝擢内史舍人。
  智算过人
  【旧唐书】
  《玄宗杨贵妃传》:妃资质丰丽,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
  推诚过人
  【图经】
  张伯仪,魏州人,以战功隶李光弼军。浙贼袁晁反,使伯仪讨平之。功第一,擢睦州刺史。后为江陵节度使。虽不知书,然推诚过人,军中畏肃,民亦便之。
  聪明过人
  【曾忄造类说】
  韩十八愈,自是大轻簿谓李程曰:“某与崔大丞相群同年往还,直是聪明过人。”李曰:“何处过人?”韩曰:“与愈往还三十余年,不曾共愈说著文章,此是过人也。”
  先识过人
  【江少虞类苑】
  李大靖公沆,为相王魏公旦,方参预政事,西北隅尚用兵,或至肝食。魏公叹曰:“我辈安能坐臻太平,得优游无事耶?”丈靖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戎。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其后比狄讲和,西戎纳欠。而封禅祠汾,讲附典,靡有暇日。魏公始叹文靖之先识过人远矣。
  德量过人
  【遗事】
  韩琦公判相州,因祀宣尼省宿。有偷儿入室挺刃曰:“不能自济,求济于公。”公曰:“几上器具,可直千百,尽以与汝。”偷儿曰:“愿得公首以献西人。”公即引颈。偷儿稽颡曰:“以公德量过人,故来相试。几上之物,愿无泄也。”公曰:“诺。”终不以告人。其后为盗者,以他事坐罪。当死于市,备言其事。曰:“虑吾死后,惜公之遗德,不传于世也。”
  敏学过人
  【宋史】
  《司马光传》:光子康,字公休,幼端谨不妄言笑。事父母至孝。敏学过人,博通群书,以明经上第。光修《资治通鉴》,奏检阅文字。
  朴忠过人
  【宋史】
  《秦桧传》:建炎四年,十月甲辰,桧与妻王氏及婢仆一家自军中还,言杀金人监已者数人,朝士多不信。惟范宗尹、李回、与桧善,力荐其忠。桧首奏,与挞懒求和书,帝曰:“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
  聪发过人
  【宋史】
  《邵亢传》:亢聪发过人,方十岁,日诵书五千言。赋诗豪纵,乡先生见者,皆惊传之。
  才具过人
  【武林纪事】
  尚书张定叟,才具过人,凡两尹京政事,大小莫不曲尽人情。
  一节过人
  【黄氏日抄】
  陆象山文某,平生有一节过人。他人要会某不会,他人要做某不做。愚观以上所记,皆自信甚笃,独立不惧之言,可以作人懦气。然以圣人自处,则未知果如何?陆旬山之言学陈同甫之言治,皆欲等天立地做一个人,他非所恤,亦可谓豪也已。
  精敏过人
  【元王恽秋漳集】
  《赵公神道碑》:公气貌魁传,精敏过人。挺身正路,动以检押自律。与人交,虽小信不忒。
  聪悟过人
  【仙传】
  陈搏聪悟过人,经史一览无遗。诗礼书数,方药之书,莫不通究。
  英雄忌人
  【续谈助】
  孙策年十四,在寿阳诣袁术,始至而刘豫州到,便求去。袁曰:“豫州何关君?”答曰:“不尔,英雄忌人。”即出下东阶,而刘备从西阶上。但转顾视孙之行,殆不复前。
  胆气倍人
  【续后汉书】
  《周泰传》:孙策讨六县山贼,权往宣城,使士自卫,不能千人。意尚忽略,不治图落。而山贼数千人卒至,权始得上马,而贼锋刃已交于左右。或斫中马案,众莫能自定。惟泰奋激,投身卫权,胆气倍人。左右因泰就战,贼乃解散。身被十二创,良久乃苏。是日无泰,权几然殆。策深德之,补春谷长。
  出粮活人
  【续后汉书】
  《盖熏传》:熏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熏调谷禀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后去官,拜征虏校尉。
  散粟活人
  【旧唐书】
  李皋,为温州长史。无几,摄行州事。岁歉,有官粟数十万斤,欲行贩救。吏乞候上旨。曰:“夫人,日不再食当死,安暇禀君命?若杀我一身,活人数千命,利莫大焉。”于是开仓屋散之,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
  监决活人
  【新唐书】
  《宇文融传》:融子审,杨国忠瑞政杀岭南流人。以中使传口敕行刑,畏议者嫉其酷,乃以审为岭南监决处置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