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永乐大典 1 >

第57章

永乐大典 1-第57章

小说: 永乐大典 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江祠堂中有石刻大中九年墨制。大中,宣宗年号,与传不合,《摭言》又载武帝时谪去,尤差误。
  陈氏曰,韩退之有《送无本诗》,即其人也。后返初,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坐飞谤贬长江,会昌初以普州参军卒。本传所载如此。今遂宁刊本,首载《大中墨制》云:“比者礼部奏卿风狂,遂且养疾关外,今却携卷轴潜至京城,遇朕微行,闻卿讽咏,观其志业,可谓屈人,是用显我特恩,赐卿墨制,宜从短簿,别俟殊科。”与《传》所称飞谤不同。盖宣宗好微行。小说载岛应对忤旨,好事撰此制以实之,安有微行而显著训词?首称奏卿风狂,尤为好笑,当以本传,亦据其墓志也。唐贵进士科,故志言责授长江。如温飞卿亦谪方城尉,当时谓乡贡进士,不博上州剌史,则簿尉固宜谓之责授,欲使今世进士得罪,而责授簿尉,则惟恐责之不早耳。
  姚合诗
  【文献通考】
  《姚少监集》十卷。
  晁氏曰,唐姚合也,崇曾孙,以诗闻,元和十一年李逢吉知举进士,历武功主簿,富平万年尉,宝应中监察殿中御史,户部员外,历金杭二州剌史,为刑户二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世号姚武功云。
  陈氏曰,川本卷数同,编次异。
  李涉诗
  【文献通考】
  《李涉歌诗》一卷。
  晁氏曰,唐李涉,渤之弟也。早从陈许辟,一再谪官夷陵,大和中为太学博士,自号清溪子,渤三诗附。
  雍陶诗
  【文献通考】
  《雍陶诗》五卷。
  晁氏曰,唐雍陶国钧,大和八年进士,大中六年自国子毛诗博士出刺简州,《唐志》集十卷,今亡其半。
  李绅诗
  【文献通考】
  《李绅追游昔集》三卷。晁氏曰,唐李绅公垂也,亳州人,元和元年进士。补国子助教,穆宗召为翰林学士,累进中书舍人。武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平章事。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号“短李”。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追游昔”者,盖赋诗纪其平生所游历,谓起梁汉,归谏署,升翰苑,及播越荆楚,逾岭峤,上高安,移九江,过钟陵,守滁阳,转寿春,留洛阳,廉会稽,分务东周,守蜀镇梁也。开成戊午八月自为之序。
  陈氏曰,皆平生历官及迁谪所至,述怀纪游之作也。余尝书其后云:读此篇见其饰志矜能,夸荣殉势,益知子陵、元亮为千古高人。
  温庭筠诗
  【文献通考】
  温庭筠《金筌集》七卷。《外集》一卷。
  晁氏曰,唐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宰相彦博之裔,诗赋清丽,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辞。为行尘杂,由是累年不第。终国子助教,宣宗尝作诗赐宫人,句有“金步摇”,遣场中对之,庭筠对以玉跳脱,上喜其敏,欲用之。而尝作诗忤时相令孤。终废斥云。
  张诗
  【文献通考】
  《张诗》一卷。
  晁氏曰,唐张,字承吉,清河人,乐高尚客,淮南杜牧为度支使,善其诗,尝赠之诗曰:“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尝作《淮南诗》,有“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之句。大中中,果终丹阳隐舍。人以为谶云。
  许浑诗
  【文献通考】
  许浑《丁卯集》二卷。
  晁氏曰,唐许浑,字用晦,围师之后。大和六年进士,为当涂、太平二令,以病免。起润州司马。大中三年,为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睦、郢二州剌史。尝分司于朱方。丁卯间,自编所著,因以为名,贺铸本跋云:按浑自序集三卷五百篇。世传本两卷,三百余篇,求访二十年,得沈氏曾氏本,并取《拟玄集》校正之,共得五百四十四篇。予近得浑集完本,五百篇皆在,然止两卷。《唐·艺文志》亦言浑集两卷,铸称三卷者,误也。
  薛莹诗
  【文献通考】
  《薛莹集》一卷。
  陈氏曰,唐薛莹撰,号《洞庭集》。文宗时人,集中多蜀诗,其曰壬寅岁者,在前则为长庆四年,后则为中和二年,未知定何年也。
  薛逢诗
  【文献通考】
  《薛逢歌》诗二卷。
  晁氏曰,唐薛逢陶臣,河东。会昌元年进士,终秘书监。持论鲠切,以谋略高自标显,与杨收王铎同年登第,而逢文艺最优,收作相逢有诗云:“谁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铎作相逢又有诗云:“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毫轻”二人皆怒,故不见齿。
  赵嘏诗
  【文献通考】
  赵嘏《渭南诗》三卷。
  晁氏曰,唐赵嘏,承也,会昌四年进士,终渭南尉。杜紫微读其早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因谓之“赵倚楼”云。
  薛许昌诗
  【文献通考】
  《薛许昌集》十卷。
  晁氏曰,唐薛能,字大拙。汾州人。会昌六年登进士第,大中末书判中选,补周至尉,辟太原陕虢河阳从事。李福镇滑,表署观察判官,历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摄嘉州剌史,造朝,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俄刺同州,京兆尹温漳贬,命权知尹事,出帅咸化,入授工部尚书,复节度徐州,徙忠武。广明元年,徐军戍氵般水经许,能以军怀旧惠,馆之城中,许军惧见袭,大将周岌乘众疑,怒逐能,据城自称留后,因屠其家。能政严察,绝私谒,癖于诗,日赋一章。晚节惑浮屠法,奉之唯谨,然资骜倨,故佻轻以忤物。及为藩镇,尤易武吏。尝命其子属橐革建雅拜新进士,或问其故,曰:“与渠销弭灾咎云。”《容斋洪氏随笔》曰,能,晚唐人。诗格调不甚高,而妄自尊大。其《海棠诗》、《荔枝诗》、《折杨柳》十诗序可见,而所作皆无过人。又别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剌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癖,宫商不高耳。”其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今读其诗,正堪一笑。刘之词云:“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云:“红枝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
  后村刘氏曰:能自称举太过,五言云:“空余气长在,天子用平人。”不但自誉其诗,又自誉材。然位历节镇,不为不用矣,卒以骄恣凌忽,偾军杀身。其材安在?妄庸如此。乃敢妄议诸葛,可谓小人之无忌惮者。
  李群玉诗
  【文献通考】
  《李群玉诗》一卷。
  晁氏曰:唐李群玉文山,澧州人。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研丽,才力迈健,好吹笙,美笔翰,亲友强赴举,一上而止。裴休廉察湖南延郡中。大中八年来京师,进诗三百篇,休复论荐,授弘文馆校书郎。集后附其进诗表并除官制。《太平广记》所载黄陵庙事甚异,其绝句在焉。陈氏曰,裴休以处士荐,集后有乞假归别业及朝士送行诗。
  郑诗
  【文献通考】
  郑《津阳门诗》一卷。
  晁氏曰,唐郑,字宾先,大中五年进士,津阳即华清宫之外阙。开成中过之,闻逆旅主人道承平故实,明日马上裁刻成长句一千四百言,自有序云。陈氏曰,或作愚者,非也。愚尝为岭南节度,好着锦半臂,非此郑。
  李郢诗
  【文献通考】
  《李郢端公诗》一卷。
  晁氏曰,唐李郢,楚望也。大中十年进士,诗调清丽。居余杭,疏于驰竞。为藩镇从事,兼侍御史。
  陈蜕诗
  【文献通考】
  《陈蜕诗》一卷。
  晁氏曰,唐陈蜕,未详其行事,集有《长安十五咏》,自序云:“蜕生长江淮间,以诗句从赋,仅十余年矣。今我后抚运,泽及四海,蜕复得为太平人云云。盖肃代间人也。
  柳郯诗
  【文献通考】
  《柳郯诗》一卷。
  晁氏曰,唐柳郯。集有与李端、庐纶辈相酬赠诗,大历间进士也。
  《断金诗集》
  【文献通考】
  《断金集》一卷。
  晁氏曰,唐李逢吉、令狐楚自未第至贵显所唱和诗也。后逢吉卒,楚编次之,得六十余篇,裴夷直名曰《断金集》,为之序。
  孟达诗
  【文献通考】
  《孟达诗》一卷。
  晁氏曰,唐孟达,字叔之。平昌人。会昌五年,陈商下及第。
  司空图诗
  【文献通考】
  《司空表圣集》十卷。
  陈氏曰,唐兵部侍郎司空图表圣撰。咸通十年进士。别有全集,此集皆诗也。其子永州剌史荷为后记。
  林宽诗
  【文献通考】
  《林宽集》一卷。
  陈氏曰,唐林宽撰。与李频许棠皆同时,集有送二人诗。
  郑谷诗
  【文献通考】
  《云台编》三卷,《宜阳外编》一卷。
  晁氏曰,唐郑谷,字守愚,宜阳人。光启三年擢高第,迁右拾遗。历都官郎中,乾宁四年归宜春,卒于别墅。其集号《云台编》者,以其扈从华山下观居所编次云。谷诗属思颇切于理,而格韵凡猥,语句浮俚,不竞不为,议者所多。然一时传讽,号郑都官,而弗名也。欧阳氏《诗话》曰: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其易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
  周朴诗
  【文献通考】
  《周朴诗》二卷。
  唐处士周朴撰,欧公《诗话》曰: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当时如此。而今不复传矣。余少时犹见其集,其句有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又云:“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诚佳句也。
  【文苑英华】
  林嵩撰《周朴诗集序》颜子圣声与日月而不尽,黔娄贫誉等江海而共存。鸣呼先贫俱足,亦颜黔之流。而能于诗,惜哉不雍容金马门。宣尼户。乾符七年,闽城殒贼,悲夫!先生名朴,字见素。生于钓台而长于瓯闽,与李建州频方处士干为诗友。一篇一咏,脍炙人口。鸟狱鸟族屈轶,祥瑞皇家,迂避而贫,聋瞽不重,高傲纵逸林观宇宙,视富贵如浮云,蔑璋如草芥。惟山僧钓叟,相与往还,蓬门芦户,不庇风雨。稔不抗,歉不变,晏如也。诗人张为尝贻先生诗曰:“到处只闭户,逢君使展眉。”闽之廉问杨公发李公诲,中朝重德,羽翼词人,奇君之诗,召而不往。或曰:“达寮怜才,而子避之,何也?”先生曰:“二公怜才,吾固不往。苟或见之,以吾之贫,恐以摄假之牒见黑宛耳。”亦接舆于陵未能加也。松蟠鹤翅。泥曳龟尾,一丘一壑,宽于天地。先生为诗思迟,盈月方得一联一句,得必惊人。未暇全篇,巳布人口。有僧楼,浩亭人也。与先生善,捃拾先生遗文,得诗一百首,中和二年冬十月,携来访余,且惊且喜,余欲先生之文,与方干斋集毕,遂为之序。小子以词赋博桂投,疑作枝文非所业,但直举其美文腼作者。
  韩诗
  【文献通考】
  《韩诗二卷》,《香奁集》一卷。
  晁氏曰:唐韩致光,京兆人。龙纪元年进士,累迁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昭宗幸凤翔,进兵部侍郎承旨,朱全忠怒,贬濮州司马荣懿尉。天初,挈族依王审知而卒。《香奁集》,沈括《笔谈》以为和凝所作,凝既贵,恶其侧艳,故诡称者,或谓括之言妄。《许彦周诗话》,高秀实言元微之诗,艳丽而有骨,韩《香奁集》丽而无骨,李端叔意喜韩诗,诵其序云: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美动七情。秀实云劝不得也。石林叶氏曰:在闽所为诗,皆手自写成卷,嘉间裔孙奕,出其数卷示人,庞颖公为漕,取奏之,因得官。时文气格不甚高,吾家仅有其诗百余篇。世传别本,有名《香奁集》,《唐书·艺文志》亦载其辞,皆闺房,不雅驯。或谓江南韩熙载所为,误以为。若然何为录于《唐志》乎?熙载固当有之。然吾所藏诗中,亦有一二篇绝相类,岂其流落亡聊中姑以为戏?然不可以为训矣。又曰:《韩传》自贬濮州司马后,载其事,即不甚详。其再召为学士,在天二年,吾家所藏诗虽不多,然自贬后,皆以甲子历历自记其所在,有《乙丑年在袁州,得人贺复除戎漕依旧承旨》诗,即天二年也。昭宗前一年巳弑,盖哀帝之命也。末句云:“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固不往矣。其后又有《丁卯年正月间,再除戎漕,依前充职》诗,末句云:“岂独鸱夷解归去,五湖鱼艇且饣甫糟。”天四年也。是尝两召皆辞,《唐史》止书其一。是岁四月全忠篡。其召命自哀帝之世,自后复召则癸酉也。南安县之作,即梁之乾化二年。时全忠亦已被弑。明年梁亡。其两召不行,非特避祸,盖终身不食梁禄,其大节与司空表圣略相等,惜乎《唐史》不能少发明之也。
  张螟诗
  【文献通考】
  《张螟诗》一卷。
  晁氏曰:伪蜀张螟,字象文。清河人。唐乾宁中进士,为校书郎,栎阳尉,犀浦令,建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王衍与徐后游大慈寺,见壁间书:“墙头细雨垂纤草,水面回风聚落花”。爱之,问知螟句。给札,令以诗进,螟以二百首献,衍颇重之。将召为知制诰,宋光嗣以其轻傲,止赐白金而已。螟生而颖秀,幼能为诗,作《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之句,为世所称。
  王贞白诗
  【文献通考】
  《灵溪集》七卷。
  陈氏曰,唐校书郎上饶王贞白有道撰。乾宁二年进士,其集有自序,永丰人,有藏之者,洪景庐得而刻之,诗虽多,在一时侪辈未为工也。
  庐延让诗
  【文献通考】
  《庐延让诗》一卷。
  晁氏曰,伪蜀庐延让子善也。范阳人。唐光化九年进士。朗陵雷满辟满败归王建,及僭号,授水部员外郎。累迁给事中,卒官终刑部侍郎。延让师薛能,诗不尚奇巧。人多诮其浅俗,独吴融以其不蹈袭,大奇之。
  牛峤诗
  【文献通考】
  《牛峤歌诗》三卷。
  晁氏曰,伪蜀牛峤,字延峰。陇西人。唐相僧孺之后,博学有文,以歌诗著名,乾符五年进士。历拾遗补阙尚书郎,王建镇西川,辟判官,及开国,拜给事中,卒。集本三十卷。自序云:“窃慕李长吉,所为歌诗辄效之。”
  周贺诗
  【文献通考】
  《周贺集》一卷。
  陈氏曰,唐周贺撰,尝为僧,名清塞。后友初,故别本又号《清塞集》。
  晁氏曰,清塞字南卿,诗格清雅,与贾岛无可齐名,宝历中姚合为杭,因携书投谒,合闻其诵《哭僧诗》云:“冻须亡夜剃,遗偈病中书”,大爱之,因加以冠巾,为周贺云。
  李洞诗
  【文献通考】
  《李洞诗》一卷。
  晁氏曰:唐李洞,字才江,诸王之孙。慕贾岛为诗,铜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多诮其僻涩,不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
  陈氏曰:与张乔同,时称余杭明经潘熙载编。
  曹唐诗
  【文献通考】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