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徧执批判 >

第12章

徧执批判-第12章

小说: 徧执批判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成就。今天的“历史”一词就起源于希腊,原意是“研究”或“探讨”。在科学方面的代表是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    
    但是,“古代希腊不存在具有很大政治权利和干预世俗生活的宗教力量……希腊的僧侣没有政治、经济上的特权”。看来欧洲的文化始祖并不需要宗教也取得了原始民主,但仅只有“民主”意识或许是不够的。想进入现代化的国家还需要其他的条件,起码没有全民的平等这样的民主可能是一种虚假的民主。否则我们就不能合理解释为什么英法等国家在那么短的历史中就建立了现代化国家,而古希腊为什么在那样长的历史中也没有机会因“民主”而进入如今天这样的现代化国家。民主制度之下,全民平等更为重要,生产力的解放和国家的稳定可能是平等最主要的功效。    
    我想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导致了希腊的灭亡,疆界的问题。从某个角度看,这不是国内问题,而是个世界文明共同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的大环境问题。世界的整体文明才能阻止大规模的侵略和血腥战争。一个国家或地区个体的文明是不能单独长期生存的,这就是希腊的宿命。    
    有人说为什么中华文明可以源远流长,我个人的仓促看法是地理作用,四周或是沙漠高山,或是茫茫大海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与外部的联系,一切都只发生在这一巨大的“盆地”里。但这个地理同时又成为它有效与其他文明脉系交流的障碍。


第五部分:在偶然与必然间思索古罗马人

    古罗马人生活在今天的意大利半岛。公元前8世纪至前7世纪他们进入“军事民主制”。这个制度的核心是由库里亚大会(人民大会)、元老院(议事会)和“王”(军事首长)组成的。    
    约公元510年,罗马共和国建立。他们从贵族中选举两个任期一年的执政官主持国家行政,他们平等执政,一切政令必须经两个人一致同意才能实施推行。所以真正控制国家的是贵族元老院。从公元2世纪初开始,罗马进行侵略扩张,随后成为欧洲惟一的强国。同时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文化。    
    公元前2世纪后期,随着罗马奴隶制的发展,社会矛盾日趋紧张,斯巴达克奴隶起义爆发。不久,罗马共和制开始向帝国转变。此时元老院和骑士阶层之间也出现争权夺利,公元前82年,元老院一方的苏拉上台,建立了罗马历史上第一个独裁政权,他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具有无限的权力。公元前45年恺撒成为终身独裁官。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国家元首。帝国成立。罗马尽管有两派制衡,最终还是走向了崩溃。这一点也很值得人深思。    
    帝国建立后,在将近200年的时间里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统治,出现了所谓的“罗马和平”,也是罗马的“黄金时代”。    
    帝    
    国繁荣的标志是城市的发展,经济贸易的发展。不仅许多老的城市得到恢复,许多版图内的新城市也得以建立,如巴黎、里昂和维也纳等。其实这时候的元首制与东方的父子相传的专制封建制度还是有差别的,元老贵族和军事经常卷入君主继承人问题,因为皇位继承尚没有定规,贵族有时会推举皇帝,令人奇怪的是他们皇帝的养子常常继承皇位。或许从一开始欧洲人的血缘宗族概念就没有东方人那么强烈。并且我怀疑罗马的这些贵族传统影响了后来的英法等国政权形式的建立。    
    公元3世纪元首制结束,公开的君主制政体出现。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东都在君士坦丁堡,西都依然在罗马。罗马帝国已经土崩瓦解。    
    罗马人对于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是拉丁字母的创立和推广。文学、历史、哲学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古罗马也有自己的宗教,他们信奉多神教。罗马神化和希腊神话汇为一体,但名称不同。罗马的僧侣拥有制订历法、主持祭奠和解释法律的权力。皇帝担任最高祭司长,规定人民必须对皇帝的神化偶像顶礼膜拜。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在罗马境内产生。实际上当时耶路撒冷就在罗马帝国的版图内,甚至可以说是罗马人后来杀害了耶酥。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承认基督教,此后基督教获得合法,公元392年,基督教为国教。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也是留给后世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他们的法学思想和法律制度。法学是罗马特有的一门学问,创始人可以看作是西塞罗。他以永恒的、普通的自然法和人类自然平等法则为前提推导出人类自然平等的法律观”。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精神,认为“法律是善良公正之术”。公法和私法体系分开。“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的法’,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它构成了欧洲大陆、拉丁美洲国家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现存法律制度的基础”。    
    罗马的雕塑和建筑给人类留下了不尽的艺术宝贵遗产。


第五部分:在偶然与必然间思索波斯影响阶段

    “一般学者主张西方文明有两个来源:希腊、罗马文明和希伯来…基督教文明,有的学者则说西方文化就是基督教文化。而基督教本身就是希伯来宗教和希腊哲学相结合的产物”。    
    希伯来人就是犹太人,属闪米特人。相传他们是从公元前2000年从幼发拉底河流域游牧到今天的地区。当地人叫他们Habiru,后来转音为Hebrew,即希伯来人。圣经中关于摩西出埃及确有其事,古埃及的碑文中也提到过以色列人,也就是希伯来人。大卫王统一了国家,定都耶路撒冷。后所罗门继位。这一时期是以色列民族史上的黄金时代。自认为有纯正信仰的以色列人称自己是Jews(犹太人)。    
    公元前334年,以色列同样被亚历山大征服,是为“希腊统治时期”。    
    公元前63年罗马统帅庞培征服耶路撒冷。反抗和镇压在激烈进行中,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大批犹太人由此流浪而散居世界各地。19世纪末在英国政府支持下,犹太复国开始,这是后话。    
    希伯来宗教有4个阶段:前摩西时期以万物有灵为特征。第二阶段从公元前13世纪至前9世纪为全民族一神崇拜阶段。这个神说“我是自有永有的”。第三个阶段是公元前8…前7世纪的先知革命阶段。这里开始了宗教改革。最后一个阶段是波斯影响阶段。撒旦是魔鬼、末世学、救世主的降、死后复活和末日审判等信条出现。    
    律法是每一个犹太教信徒必须遵守的,依据是《律法书》。“摩西十戒”是其核心。    
    摩西的一神教标志着“人类世界观的革命”。    
    “原始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远比其代表人物所承认的要密切。犹太人的历史对所有基督徒都具有伟大的意义。基督教(除耶稣的内容以外)广泛继承了犹太教相关的一切,以及独一的神,活的上帝,《旧约》以及阐明生活目标和历史的历史观……希伯来的观念和伦理学,确实贯穿在基督教及其以一种神秘力量统治人类已有2000年之久的文化之中”。    
    “一般学者均认为西方文明即是基督教文明,至少在中世纪是如此”。我认为,《圣经》在西方社会的影响正如《论语》在中国传统的影响。耶酥在西方的地位正如中国的孔子。他们的影响差异在于,西方一直在变革,中国一直在坚守不变。就《圣经》来说,变革的痕迹从《旧约》的摩西到《新约》的耶酥,最后到保罗在欧洲的传教,一个比一个体系更加贴近世俗生活,一个比一个宽松,一个比一个更加合理与规范。16世纪的宗教改革更是为现代化社会做出了明显的社会文化准备。《论语》的命运相反,越来越走向封闭和僵化,以理学和论语的比较不难发现这个轨迹。    
    在中国,由于近现代历史的许多复杂原因,中国学者通常不敢正视基督教在历史上的特殊作用。其实使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倒也不难解释这个问题。假如使用历史的偶然论就更方便给各方一个共同理解的台阶。不是宗教本身促进了社会前进,而是宗教的因素歪打正着地推动了社会发展。它首先相当程度上分解干扰了王权等封建专制,并且同时带动了教育的发展。不是所有宗教都有这个偶然的“进步”作用,所以基督教的作用不能说明全部宗教有推动社会的“进步”作用。否则的话,所有的国家,包括有宗教的古埃及和中国,早应该自己主动走进入现代化社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所以宗教确实并非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就目前看到的事实是:基督教推动(西方〔钜坏愕憔兔挥薪裉臁?    
    不过,又一个疑问出现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好的社会形态难道就一定是钻石而不是琥珀吗?谁知道呢。     
    今天有人提出,既然基督教有这么大的“进步”作用,我们是否从现在开始实行基督教化?我想,假如这是一个Yes或No的选择题,我大概会选择还宗教以自由,自然发展,不主动鼓励,也不反对。尽管宗教在欧洲封建时代分解了欧洲封建王权,并且促进了社会教育。当今的中国社会条件早就超越了当时基督教在欧洲发展时期的条件,我们现代化社会结构方面中国尽管还不完善,但也已经无需基督教的帮助。假如故意引进宗教,那是社会的倒退。因为宗教并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但宗教对于许多个人却是有益的生活方式选择。    
    但是,我认为基督教中既然有许多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积极成分,还是细心对待为好,起码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不要拒绝阻拦,因为这是得到验证的改革文化土壤的其中一个妙方。前不久,我获得的一个比较意外的信息是,经济发达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基督教极其兴旺,在韩国的城市中教堂可谓鳞次栉比。有人告诉我,那里的基督教信徒大约占人口的20%以上,而我最近查到的一个资料现实,韩国基督教的信徒占总人口的49%。佛教在韩国渐渐淡化。这是个微妙的令人深思的变化,假如还不足以成为一种有说服力的文化像征的话。有人认为是现代化影响了宗教选择,但为什么不可能是宗教影响了现代化呢?这是个有待科学考证的有趣问题。


第五部分:在偶然与必然间思索耶稣的天国观念

    今年春节我回到中原老家,一个山区县,发现路两边的教堂很多,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得到的相对可靠数据是,目前当地信奉基督教的人员大概占总人口的7%左右,正式施洗过的人数大概为人口的4%左右。在一个总人口为54万的地区内,全部经过政府批准认可的合法宗教活动场点是60个,没有批准的可能还有少量存在。据我所知,这个发展过程正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其实我婆婆一家在“文革”之前都信仰基督教,他们全村基本上都有这个信仰习惯,和不信仰的我娘家地区的人们比较,我认为信仰更能实际地解决一些风化民俗问题。我婆婆他们那里的人明显呈现出宽容大度的作风,并且很少有邻里吵架发生。不过,目前信众的组成却让人担心,与韩国的信众不同的是,中国总体的信众多在农村。老家的数据是这样的,70%是女信徒,另外50岁以上的老年和文盲占信众的60%以上。    
    在和宗教管理处的当地官员谈到佛教和基督教在当地的发展时,我意识到这些区别:基督教具有严密的组织性,行为的规范性,纪律性。他们具体体现在礼拜、受洗、教义等方面。佛教却相对体现出组织的松散型和不规范性。顺便指出的是,中国的基督教是新教(protestantism),就是马丁?路德改革后的宗教,它以《圣经》的《新约》为主要教义,又称耶稣教 (不是“耶稣会”)。老家原有少量天主教徒,是解放前遗留的,在近年来没有发展。天主教直接听命于罗马教廷,而经过路德改革后的基督教可以独立于罗马之外,也就是说,与罗马教廷可以不发生联系,所以在历史上得到许多国家和政府的欢迎,其最大好处在于,自己国家的人民不必再向罗马教廷进贡纳税。插图《人类》164    
    “基督教起源于1世纪,形成发展于罗马帝国境内。在公元66年至70年间,犹太战争之后(它)逐渐脱离犹太教,成为一个独立的宗教,并不断兼收并蓄其他宗教和文化传统而使自己适用于罗马帝国的社会演变”。这是《辞海》的解释。有一个著名的电影,是历史上获得奥斯卡最多的一个巨片,《宾虚》(又译《宾汉》),描述了那个期间的耶路撒冷人与罗马的民族斗争,其中也可以看到耶稣的身影。该片对于了解基督教产生的条件是个很好的注解。    
    公元313年,著名的“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与西欧统治者日尔曼人法兰克王国的克洛维互相支持是基督教在欧洲发展壮大的转折点。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有:创世说,三位一体说,原罪说,“道”成肉身说,灵魂不灭说,天堂地狱说等。有七大圣事,还有十字架标志,有圣诞节、复活节等。    
    对于耶稣是个神话人物还是历史人物,学术界一直在争论,不过现在一般认为在历史上耶稣确有其人。耶稣之所以能得到许多群众的追随,是由于他显现了许多神迹:他曾用5个饼2条鱼使5000人吃饱;使暴风雨平息;在婚宴上把水变成酒……    
    “耶稣的天国观念:耶稣宣传天国近了,号召大众改悔”。其思想如下:1,它是对巴勒斯坦现存秩序的否定,是对现实世界建立新社会秩序的号召。2,它要推翻罗马势力,复兴大卫王国。按照《圣经》的解释,耶酥正是大卫王的后代,《圣经》中有他们之间详细的家谱序列。    
    耶稣的两条诫命是“爱上帝”、“爱人如己”。但耶稣憎恨罗马统治者和犹太上层社会,他实际上借助宗教号召人民反抗。因此,“耶稣并不是提倡一味忍受的奴才哲学的宣传家,而是怒目金刚式的革命家”。他与统治者和犹太教上层的冲突势在必然,最终被害,遇难时不会超过33岁。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堡成为东都后,他们与罗马之间为争夺教会统治权的斗争日趋激烈。482年矛盾激化,造成东西教会分裂长达28年,直到519年才结束。    
    东西方教会由于文化传统上的差异而造成了教义与教仪上的差异。西方有重视法律的传统,东方则以希腊哲学为基地。在11世纪,东西教正式分立。“此后东方教会自称正教或希腊正教(即东正教),西方教会自称公教或罗马公教(即天主教)”。他们至今未能合一。从东西教国家的不同发展结果,或者从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之后的新教与天主教的分离,可以考察一下不同宗教对于社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课题。因为不仅宗教本身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原始基督教也并不一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实质上很可能真的是路德他们的宗教改革使基督教和现代化社会有机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伦理道德,并推动配合了社会的发展。假如能再考察一下犹太教和东西教之间的差别就更有意思了。实质上每个不同的宗教都以自己的特征影响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让我们来看看东正教的特性以及它所影响的地区吧。东正教由于长期受拜占廷的影响具有以下特征:保守,依附于世俗政权,神秘而多中心。现代一直属于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