徧执批判-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厍伞6逃捎诔て谑馨菡纪⒌挠跋炀哂幸韵绿卣鳎罕J兀栏接谑浪渍ǎ衩囟嘀行摹O执恢笔粲诙痰墓抑饕砺匏埂⒈<永恰⒙蘼砟嵫呛拖@暗裙液偷厍!
宗教在西方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之重要,它的改革因而也就不是普通的宗教的改革,而是一种类似政治哲学的改革。否则的话,路德改革就不会引起那么广泛的影响。假如一个国家不可避免地需要一种宗教做抚慰民众心灵的工具的话,那么引入和鼓励何种宗教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了。以往人类的宗教传播相信都是一种“自然”的发生——起码是宗教内部的努力结果,那么在一个社会科学发达的时代里,科学地利用宗教来改良社会土壤以适合某种发展是不是可能的呢?这本身就是又一个课题了。
根据《辞海》做个知识补充:广义上的基督教(Christianity)包括天主教、正教和新教以及一些较小派别,但主要组成为以上三大教派。以上许多地方说的“基督教”其实就是广义的基督教。公元1世纪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相传为耶酥所创立,从犹太教分离而出。初期的信众多为贫民和奴隶,具有较为强烈的反民族压迫和反社会压迫倾向。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神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之间曾经长期进行“教权”与“主权”之争。一部分农民、平民和市民则利用被斥为“异端”派别的形式进行斗争。16世纪,天主教内发生反对教皇制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陆续发展出一些脱离天主教的新宗派,统称新教。后新教又不断分化,派系日繁。基督新教聂斯脱利派曾经在公元7世纪进入到中国,称景教。天主教曾经于元代和明代万历年间先后传入中国。清朝时期俄国东正教也来到中国。新教的各教派于1807年陆续传入中国。“基督教”(protestantist)在中国通常指“基督教新教”,又称耶稣教,并非是广义上的基督教。
新教的基督徒之所以称呼自己为“protestant”,是因为在1529年皇帝发布禁止宗教改革的饬令,路德派群众提出抗议,从此路德的追随者称呼自己为抗议宗新教徒。
清教徒(Puritans)则是16世纪从新教中产生出来的起源于英国的一个加尔文派的信徒,他们要求教徒过简朴的生活,“清洗”天主教内的繁文缛节,反对君主专制,拥护君主立宪制。他们内部也分激进和温和派,激进派由于受到政府迫害而部分移居北美与荷兰。激进派甚至要求政教分离。清教徒精神实际上超出了宗教范畴,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对英语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部分:在偶然与必然间思索日尔曼人
日尔曼人本身十分好战,但是基督教用自己的精神和道德标准驯化了他们的“野蛮”,使其最终成为文明人。中世纪,基督教是欧洲文明的统一者和建造者。修道院是主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他们教给农民更高级的耕作畜牧方法;修道院同时还救济穷人、医治病人和为旅行者提供庇护所;修道院也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典籍。
骑士文化是欧洲中世纪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骑士制度规定一个理想的骑士,不但需要勇敢、忠诚,而且要慷慨、诚实、彬彬有礼、仁慈地对待穷人和无依无靠的人们、鄙视一切不义之财。一个无懈可击的骑士可能首先必须是一个无懈可击的情人。骑士的理想把对妇女的崇高的爱情变成一种带有种种礼节的真正的偶像崇拜,血气方刚的青年必须小心翼翼地遵守这些礼节。其结果是中世纪后期,(西方)妇女地位有所提高。骑士还要用剑与矛为保护和促进教会利益而战斗”。插图《人类》94 亚瑟王的骑士 罗塞蒂 水彩画 1864年
中世纪的封建贵族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样田园牧歌。虽然他们充满乐趣,但也有许多艰难。因为生活条件相当差,一直到11世纪末,他们也只能享用简陋的木结构建筑,即便是石头城堡,也谈不上安逸和舒适。婴儿死亡率极高,即便是王公贵族家也有可能生十几个孩子最后夭折得只剩下一两个孩子,甚至国王会缺乏必要的继承人,因为他们实行一夫一妻?啤J澄锔谴植凇!敖裉煳鞑陀玫牡丁⒉妗⑸椎戎钡?6世纪才普及,各人专用的酒杯也始于16世纪”。在生活享受这一点上,可以说中国远远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封建社会,或者说在一切的野蛮时代,具有体力的人天然是世界的主宰,男人是世界的主人。母系社会是个例外。但是基督教却主张男女平等(不过在《圣经》中还是可以看到女人需要服从丈夫的条目,与中国家庭内的单边主义不同的是,他们还提倡丈夫同时要爱他们的妻子)。圣母玛利亚就是善的代表,谁会不尊重圣母的性别群体呢?并且在西方未婚的贵族妇女可以到道修院去学习和展示自己的才能;有一种说法是他们假如嫁人就需要大笔嫁妆,父母干脆让这些孩子去观看产妇的痛苦惨状以打消他们未来结婚生育的欲望。贵妇人在家庭中不仅指挥仆人做家务,也获准可以与丈夫一起参加打猎等。
“西欧中世纪城市常常被当作近代文明的先驱、资本主义的基地和进步的渊源。因此在西欧文明史中,对城市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个史学家说:“城市的诞生标志着西部欧洲内部历史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城市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个人认为城市的标志是“市”,是以聚会场所的建立和商业的发达为标识的。德国在十三、四世纪,增加了700多个新城市。但那时候的城市规模不大,一般只有几千人。到15世纪的欧洲,城市人口也没有超过总人口的1/10。城市一般具有广场(兼作市场)、教堂,取得自治权的城市还有市政厅等。手工业在城市里得以发展,行会也出现了。市民阶层随之而起。
文化同时繁荣。“第一所世俗大学——伯伦纳大学首先于11世纪末在意大利诞生;12~13世纪,大学在欧洲一些城市也相继兴起。……14世纪末,欧洲已拥有40多所大学;到1500年,则有65所”。大学的课程包括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文艺科有“七艺”。教会很快渗透到大学里去,但毕竟大学和修道院学校还是有区别,他们传播神学之外的学科知识是首要的任务,比如法学和医学等。大学的兴起实际上是对于教会垄断教育的突破。现代欧洲神学最终被驱逐出大学课程,不再成为普通学生的必修课程。
第五部分:在偶然与必然间思索天主教与基督教分裂
“天主教与基督教(protestantist)分裂于16世纪。德国的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导火线是贩卖赎罪券”。1517年,他在教堂大门上张贴《关于赎罪券功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廷的卑劣行径,一时洛阳纸贵,一个月内就传遍了整个基督教世界。接着路德的一系列纲领提出了适应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教义。
路德的主要思想是:1,“因信称义”,只要信仰就可以得救。2,廉俭教会。改七大圣事为两大圣事。3,树立圣经权威,否定教皇权威。4,规定信徒皆祭司,废除教阶。5,天职观。只要做好本身工作就可以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他主张关闭修道院,允许教士结婚等。6,教会从属于国家。
法国的加尔文接受了路德的教义之后,发展出了自己的“预定论”。改革在继续。
经典社会学家韦伯将加尔文的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联系起来,认为:它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精神因素。他认为,“这种入世的禁欲主义产生了许多特有的结果,而这在其他任何宗教中是没有的。此宗教并不要求信徒过着修道僧般的独身生活,提倡有节制的享乐;不是要他们贫穷,而是要根除一切怠惰和利用剥削来享用不劳而获的财富和收入,且要避免一切充满浓郁封建色彩的纵情于声色犬马的财富炫耀……”。这种禁欲主义清晰而一致的目标是对行为的严明纪律的有条不紊的组织。它的典型代表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或“专业人员”,而其独特结果是对社会关系的理性化的组织。由此可看出此次基督教改革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甚至可以说,没有这次宗教改革,就没有今天的现代社会。因为现代化社会的过程需要先解决组织性、精神性问题。
确实如此,大家只要看看新教国家和天主教国家的发展轨道,这个结论就会更加明显。
“文艺复兴”发生在14-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它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文化的文化运动,涉及文学、艺术、宗教、科学和哲学等。“复兴古典文化”是它的旗帜。其实“文艺复兴”是对“人的发现”,“世界的发现”。“文艺复兴”,提倡人性、人权、人道,主张人生的目的不是死后永生,而是现世;反对禁欲主义、蒙昧主义,提倡科学、理性、主张个性解放。
这场运动似乎是历史的必然,许多条件给它的发生做好了准备,造纸术、印刷术开始传播,新航路开通了,宗教和新兴的资产阶级生活充满了矛盾也需要思想上的解决。
这时期欧洲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诗人但丁,“人文之父”比特拉克,文学家薄迦丘,史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荷兰的伊拉斯莫、英国的莎士比亚、拉伯雷以及西班牙的塞万提斯也是其中的辉煌代表。后期一批艺术巨匠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把“文艺复兴”推向高潮。政治学之父马基雅维利于1469年出生于意大利,他是资产阶级学说的奠基人。
自然科学方面有哥白尼、伽利略、哈维。哲学方面则产生了培根、笛卡儿和斯宾诺莎等一批人。
没有“文艺复兴”,欧洲其后的科学与宗教的发展都将是不可能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这张文化的大网中一个重要的网眼。插图《人类》134
但丁路遇贝阿特里丝 哈里代 英国1839…1927年
第五部分:在偶然与必然间思索穆罕默德
阿拉伯半岛在公元前几个世纪就有较早的农业、商业文明。他们大部分人以游牧为业。早期他们相对轻视工农业、不喜经商、不航海,靠畜产品为生。“抢劫与掳掠也是谋生一途”。
长期的生活模式使他们内部重团结,是非曲直不问。他们具有高度的荣誉感,并且成为他们的道德基准。豪侠,是最高的人格典范。勇敢、好客也是他们性格的另外一面。阿拉伯人敏感,聪明,喜欢无限制的个人自由,不愿服从领袖、服从长官,爱好“平等”。民族间对比中他们多认为自己的民族才是最优秀的,这一点我在埃及深有体会,他们对于自我民族的自豪溢于言表。历史上妇女地位不高,伊斯兰教确立以后阿拉伯地区的妇女地位仍然不高,并且教规允许的多妻多妾制也决定了这一点,一直到今天依然如此。现代阿拉伯妇女依然戴各种面纱,也可视为妇女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放的一个像征。
犹太人曾经在阿拉伯开辟了许多殖民地,所以犹太教在阿拉伯南部有活动。传入阿拉伯的基督教都是一些非正统派,如聂斯托利派和一性论派。最初阿拉伯人多信原始的自然崇拜。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出生于约公元570年,在贫困中长大,阅历丰富,25岁时和40岁的富裕女雇主结婚,后来娶过很多妻子,其中最著名的是伊斯兰“圣母”伊阿莎。她与穆罕默德结婚时只有9岁,穆罕默德当时已经50岁。穆罕默德没有子嗣,但是有女儿,所以后裔中只有外孙,目前的约旦国王是其第40代外孙。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开始传教,并在今天的麦地那建立了神权国家,创立《古兰经》。凭着《古兰经》他统一了阿拉伯国家。632年病逝。
穆罕默德承认摩西和耶稣也是先知,但他本人是最后一位先知,即安拉的关门弟子。假如我们没有偏见地考察几乎同出一宗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最后何以导致今天在现代化社会格局中的不同地位,我想在他们的教义差别与宗教变革历史中很快就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在整个封建时代,占据统治地位的宗教既是政治思想,也决定了政治体制。
“《古兰经》不但是伊斯兰教经典,而且也是早期阿拉伯国家政治理论、经济思想和法律制度的汇编。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创立之初的伊斯兰教是为阿拉伯贵族服务的”。伊斯兰教传播之后,不分部落与氏族,均以兄弟相称,传统的“血亲复仇”被取消,这为阿拉伯国家的统一做好了准备。
“阿拉伯统一之后就开始以圣战的名义,积极向外扩张”。到8世纪初,阿拉伯哈里发(指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国家已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从此,政权合一成为伊斯兰教国家认可的传统之一。这里很明显可以看出他们与西方文明中宗教和政体发源的差异。伊斯兰教国家的政教合一、欧洲的世俗王权和宗教的对抗与合作、中国的世俗王权占统治地位是3种不同的政教关系形式,最终欧洲国家以最先进入现代化脱颖而出似乎说明了不同形式间的利弊上下。
伊斯兰教从犹太教、基督教那里接受了一神教、创世说、洪水与诺亚方舟传说、天堂地狱说(为符合阿拉伯地理改为火狱说)。伊斯兰信仰一神教,安拉是惟一主宰,全知全能,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伊斯兰教的“五功”是:念功、拜功、课功、斋功和朝功。伊斯兰教历又称希几拉历,根据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的年份622年为纪元。622年7月16日为元年元旦。节日有开斋节(肉孜节)和宰牲节。
伊斯兰教后来分裂为几个教派:1。麦地那的辅士,自称是穆罕默德的继承者。2。麦加随穆罕默德来麦地那的迁士,强调穆罕默德的追随者和穆罕默德同族人才有继承权。此派后来发展为逊尼派。3。阿里派,主张只有穆罕默德的家族成员才有资格做继承人。这一派后来发展为“什叶派”,并且发展出哈瓦立几派。
逊尼派在9世纪四大正统教法基本定型:1。哈乃斐派,法学思想主要依据《古兰经》和当地习俗。盛行于土耳其、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中亚和埃及等地区。中国穆斯林也属于此派。2。马里克派,主要流行于西非、北非、苏丹、乍得等地。3。莎斐仪派,兼有以上两派特点,素有“折中派”一说。盛传于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巴勒斯坦、东非和也门等。4。罕百里派,严格遵循经文,仅盛行于阿拉伯王国。逊尼派是伊斯兰教中最大的派别,信徒占穆斯林总人数的80%以上。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源流由三种文化汇合而成。一为阿拉伯人的固有文化,一为伊斯兰文化,一为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等外族文化”。“穆斯林学者中有不少是阿拉伯人,但大多数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各族人”。如阿拉伯散文的鼻祖和阿拉伯语法的创始人都是波斯人,哲学家和医学家伊本·辛纳(阿维森纳)是中亚人,数学家伊本穆萨(花刺子密)也是中亚人。“阿拉伯语原是古莱西部落语言,后逐渐成为阿拉伯人的通用语”。《古兰经》是以古莱西语言写下的。
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帝国疆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