徧执批判-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联姻也开始了。
法国与英国最亲密的一次接触开始了。路易七世在1147年率军参加第二次十字军东征,途中获悉国内大封建主不太安分,而且王后——来自阿基坦公国的女公爵阿莉埃诺不守妇道。闻讯后路易七世立即下令回师,回家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以没有子嗣为由宣布离婚。30岁的阿莉埃诺带走了自己的领地,两个月后就嫁给了传闻中的情人——法王室领地西边年仅19岁的“金雀花亨利”。不过这对夫妻后半生却关系破裂。阿莉埃诺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有无数的情人,曾经做过法国和英国两个国家的王后,她曾经女扮男装参加十字军东征,因而有人说她其中一个情人是阿拉伯英雄阿拉丁;她被亨利囚禁16年,后摄政,并且活到82岁高寿。她与亨利结婚的时候,这对新夫妻婚后的领地,包括安茹地区在内,加起来竟然是法王路易七世领地的5倍!1154年,吉星高照的亨利继承了英国的王位。英国多了一个金雀花王朝。次要矛盾退位,原本法王与诸侯间的争斗转变为英法两国之间的常年较量。
但是卡佩王朝依然很安稳,并且在后来三位杰出的国王菲利普二世、路易九世和菲利普四世统治期间,法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菲利普二世“开始铺设道路城墙,甚至筑起了闻名于世的卢浮宫。由此,巴黎逐渐具有首都的面貌”。1223年,由于王子年幼,出现了母后摄政。1252年亲政的路易九世以“圣徒”著称,虔诚而善良。他大力改革了司法和币制改革。菲利普四世则通过联姻和战争使疆土扩大,并且在他的治下封建国家机器已经日趋完善。1302年,即中国的元成宗6年,一个对于法国政治体制有着举足轻重的制度诞生:三级会议。这个制度“昭示着法国封建政权的形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封建等级制得以建立”。它的本意是:“国王常常借等级会议来提高自己的权威,扩大王权的社会基础”。其实是他给封建王权找到了掘墓人。参与的三个等级是贵族、教士和平民。这个组织的成立意味着平民在政治生活中也具有了发言权。插图《人类》221 第三等级宣誓 版画 法国 1789年
1337-1453年是法英两国的“百年战争”时期。好在多为海战,人们生活所受的影响没有陆地上那么大。这期间是中国的元朝中期和明前期。1346年法国的一个著名战役,克勒西战役,由于法国骑士团的大败,导致骑士制度在法国的全面衰退。继而黑死病在英法两国流行,连国王也不能幸免于难,其实这次瘟疫的流行也是因战争才扩大的,因为一方故意用黑死病人的尸体作为攻击另外一方城池的武器。但英法冤仇并没有黑死病大流行而停止,只是受到了影响而已。
第三部分:武断的泛读法国大革命
1356年,由于国王拒绝“三级会议”的决议并且宣布解散三级会议,巴黎市民开始骚乱。结果是“三级会议”重新得到确认,并且规定以后每年定期举行两次三级会议,每个等级选出12个人共36人决定是否批准国王征收的赋税。由于国王同意之后又反悔,引起市民小规模武装起义,他们冲进宫殿,但却不杀死国王。国王答应了“三级会议”条款就逃命了。而在中国,起义者无不会在这个有利形势下趁机杀死国王夺取政权。这一杀一放有着特别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可见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操纵着人们的行为与思维,并最终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发展。(经常可见的讨论文化与制度谁先谁后是个鸡与蛋谁先谁后一样的荒谬问题,我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是越到历史发展的后期文化就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因为有了积淀,这个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历史上法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发生在这个时期,史称“扎克雷起义”。扎克雷?恰跋绨屠小钡囊馑迹枪笞宥杂谂┟竦拿锍啤K翘岢龅目诤攀牵骸吧彼酪磺泄笞濉保蛭侨衔诎倌暾秸惺枪笞宄雎袅斯粒构衣偕ピ谟⒐奶阆隆5且廊话压蹩醋魇撬堑谋;ふ摺U獬∑鹨逡粤煨涞挠詹侗簧苯崾?
英法战争在继续。1412年出生的贞德在17岁时再也无法按耐救国豪情,“奉上帝之命”救助法兰西。贞德保全了祖国,但是贵族害怕她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在一次战役中出卖了贞德,她被英军作为妖女活活烧死。其后法国收复失地,最终英法两国签约结束了百年战争。插图《人类》179 贞德在查理七世的加冕礼上 安格尔 油画 法国 1780…1867年
这个时期的宗教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宗教文学、市民文学、英雄诗史、骑士文学在法国的文化舞台上五彩纷呈。伟大的法国诗人维庸就生活在这一时期。另外戏剧也兴盛起来。
“巴黎大学的诞生和巴黎成为西欧学术中心是此期值得大书特书的文化现象。巴黎大学的前身,一般以为是作为唯名论者的中世纪著名经院哲学家阿伯拉尔在巴黎兴建的私人学校……其教学内容已同以往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大不相同……罗马教皇和法国国王却对此予以认可和支持……1231年在教皇干预下,巴黎大学最终得到了行政上和司法上的独立管辖权。巴黎大学分为文艺、医学、神学和法学4个学院……毕业时学生可以获得学士学位,也可以到其他三座学院再进行深造,并在毕业时获得博士学位。巴黎大学的学生来自西欧各国……随着西欧各地的学者在12-13世纪纷纷云集到巴黎大学执教,巴黎大学一时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与此同时,巴黎也成为了西欧无可争议的学术中心”。
要想探求东西方知识分子的不同气质最好从英法两国的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开始。固然其中有一些是大面上看必然性的东西,但也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影响了知识分子的性格形成。比如战乱或者宗教原因,当权者愿意给出社会一种姿态以表明他们的某种开明等等,我不相信西方的知识分子天生的比中国知识分子更有骨气和独立性,只不过是一些特殊事件造就了这个局面而已,久而久之成为一种良好传统保留了下来;中国知识分子不必为这个劣势而妄自菲薄,缺乏独立性的责任不在当代,而在历史中缺乏这个机遇。心急火燎的拔苗助长实际上也无济于事,细心研究,耐心培育,“面包会有的”,独立的知识分子也会有的。
另外,西方知识分子普遍受到尊重的习惯很可能是随着欧洲的基督教化而得以形成的,因为犹太人自古就有“尊重学者胜于国王”的传统,但前提是学者的言论不能违反教义。中国传统则相反,知识分子和学者常常成为民众嘲笑和鄙视的对像,并且中国的“官本位”传统更使这一局面雪上加霜。所以在西方知名的知识分子中间,犹太人大放光彩也不偶然的,因为他们是真正崇尚学习读书的一个民族。
哥特建筑在法国北部兴起。12世纪时的法国是中世纪“创造力”表现得最为强劲的一个时期。
对日后法国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市民阶级也在12世纪的法国出现了,并且市民阶级与王权相互紧紧依附在一起维护自己的利益,得以顺利的蓬勃发展。最终也是市民阶级给法国君主统治最终画上了句号,那是几百年后的法国大革命。
第三部分:武断的泛读君主专制制度在法国确立
1483年“市民式的国王”路易十一驾崩。查理八世即位就解散了“三级会议”,一直到100多年后才重新召开。“至此,君主专制制度在法国已完全确立。”
很多人会觉得这个时期才是法国可以与中国人比肩的一个时代,而我自己更看重某些可以一直伸展到现代社会的某些细小的文化萌芽,比如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传播意义,比如巴黎大学的建立,学术的相对独立地位等。至迟在这个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幼芽也在发育,手工工场大面积出现,“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拓使法国商业也迅速繁荣,农民全部获得了自由。
西欧出现的“价格革命”是个不应该忽视的大细节。这个时期大量贵重金属涌入法国,物价上涨。由于“贵族的挥霍无度,政府也债台高筑,政府不得不在发行公债的同时也公开卖官鬻爵。由此,一个官吏阶层逐渐在殷实的资产者(如大商人、高利贷者和富有的行会股东)中间产生”。这个新兴的贵族由金钱换取了社会地位,同时也获得了政治地位,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和世袭的贵族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政治力量发生了静悄悄的变化,他们对于腐朽的旧贵族很快形成了政治压力。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从一个不光彩的腐败渠道获得了一个光彩的政治发言机会。某些看似坏的东西可以变为好的,这就是社会的复杂也是社会的奇妙,只有锋利眼光的哲人与政治家才能从A一下就看到Z;而一般人至多是从A看到B,更悲惨的是常常普通人只能从A看到A的肤浅。
1515年路易十三驾崩时只有女儿没有男嗣,故由女婿继承王位,他就是法兰西一世。在他的手中,“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一个名副其实的强国,也从这里开始,国王凌驾于咨询、司法机构之上,国王的命令成为必须遵循的命令”。御前会议和巴黎高等法院,以及地方贵族势力进一步被钳制、削弱。
“发源于14世纪初的意大利,并在其后的几个世纪里在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各国形成燎原之势的文艺复兴运动堪称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很遗憾,这样一场运动和远在地球另外一端的中国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时中国处在明朝统治之下。中国与西方在文艺复兴这里进一步拉开思想的软距离。
法国对于意大利的几次远征客观上推动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在法国的传播。法国国王支持了这个运动。甚至法兰西一世在1530年为此建立了王家学院,建立了图书馆等,邀请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和艺术家到法国讲学,其中就有达·芬奇。国王的姐姐更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她的宫廷成为部分受迫害的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最理想的避难之地”。宗教改革也汇入文艺复兴大潮。法国文艺复兴运动中最著名的人物和团体有拉伯雷、七星社和蒙田。这个运动直接导致了法国的启蒙思想运动。民主倾向的思维在拉伯雷、蒙田他们的著作中可见端倪。蒙田的名言是“我知道什么?”实质上他不是表示谦虚,而是他大胆地怀疑一切。
冉·加尔文(1509年出生)的宗教“预定论”出现。之前德意志的路德已经开始宗教改革。加尔文这一时期的口号恰好符合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可以说为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甚至为后来的现代化都做好了基本的行为准则准备。他号召信徒“珍惜时间,节约钱财,全力献身于自己的事业,并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依靠个人的职业活动发财致富”。中国的酸文人即便在几百年后都为经商感到铜臭的羞愧束缚了手脚和智慧,也客观上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全面发展。“加尔文教徒后来在法国被称为胡格诺派,胡格诺派的主体是资产阶级分子”。由于国王意识到宗教的进一步发展将威胁到王权,所以开始了对新教的镇压,这个战争持续了30年。据说这场内战的危害超过了“百年战争”。
1588年,在连年的王室贵族间的权力争夺之后,波旁红衣主教被贵族拥立为国王,称查理十世。1589年,来自波旁家族的亨利被加冕为亨利四世,他被认为是波旁王朝的开基君主,这是法国历史上一位功勋卓著的国王。他着力改善了法国经济,曾经宣称:“如果上帝假我以天年,我将使王国里没有一个农夫锅里弄不到一只鸡”。假如他知道中文,他可能直接说:我要让法国人过上小康生活。他与后来路易十五的“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形成强烈对比。不幸的是,1610年他被一位狂热的天主教徒刺杀身亡。
路易十三年幼,母后摄政,停止了173年的“三级会议”在1614年重新召开。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法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具谋略、也最无情的政治家”登场了,他就是红衣主教兼首相的黎塞留。他“体弱多病,但性情刚烈,并且具有铁的手腕”。在极其困难的政治形势下他与各种复杂的势力进行毫不手软的斗争,破除了一个又一个政治阴谋,既发展了社会,也遏制了反对势力,同时也保护了自己。在他执政的18年中,他实现了他的诺言“使国王崇高”、“使国王荣耀”。在弥留之际,神父问他要不要宽恕他的敌人,这位因秉公执法、铁面威严、毫不留情而树敌甚多的政治家坦然地说:除了国家公敌,我没有敌人。他的接班人是红衣主教马扎然。这时候中国的时间已经悄悄进入到明末的崇祯15年。路易十三在次年驾崩,路易十四因为年幼,也是母后摄政。插图《宽容》208 红衣主教黎塞留
马扎然主教其实是摄政母后的情人,他们在法国经受的许多政治风雨和清朝初年庄妃经历的差不多。不同的是清朝王室面临的对手是皇族篡权者,而法国王室面临的是“福隆德运动”——高等法院为抵制政府的横征暴敛,联合各地法院,提出27项要求,马扎然和太后断然拒绝,巴黎市民闻讯起义。王室逃离巴黎,后法院与宫廷妥协。随后亲王发难,又称“亲王福隆德”。1661年马扎然去世,23岁的路易十四亲政。这位“太阳王”能征善战,并且坚持不要首相,“亲自理政就是国王的职业”。国库日渐丰盈,1662年太阳王斥巨资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历时10年建成。
路易十四非常好战,运气不赖,一生打过许多著名的胜仗。在其统治前期法国经济繁荣,国库充实。但路易十四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在他治下的后期,人民几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715年路易十四驾崩。“法国历史上最长的统治宣告结束”。
路易十四的时代之所以让人“值得记忆,不仅是因为法国一度空前强大,屡屡以独家之力打败对手,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此期法国文化的蓬勃鼎盛、卓越超群”。
“路易十四时代的主流文化是古典主义文化”,它是“君主专制政治制度的产物,也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路易十四时代在文化控制手段上有两个显著变化,其一是突出物质诱惑的作用,其二是突出国王个人的形象……应该说路易十四确实是法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赞助者”。
“如果说古典主义产生与勃兴的政治基础是尚受到资产阶级支持的绝对君主专制制度,那么其理性主义的理论基础则是由笛卡儿(1596…1650)奠定的……笛卡儿不仅是解析几何的发明人,在物理学上也有杰出的贡献,而且还是二元论的唯理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笛卡儿在认识论上强调理性至上与理性万能。他认为人人都有理性,应该运用理性对以往的各种知识进行大胆的、普遍的怀疑”。
第三部分:武断的泛读启蒙运动
一个国家的“先进”与“落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两个处在不同文化板块的国家放在一起时会看到许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