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是与非 得与失 >

第1章

是与非 得与失-第1章

小说: 是与非 得与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人想成为纵横驰骋的骏马,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他们总是想超越自己,这是人类的优点,但有时却又是不幸的根源。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成功是他们一生追求的目标,可是在人生的路上,衡量成功还是失败绝非只有结果这个惟一的标准,而且我们还应该考虑一下,我们为了这个“成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

    对成功的定义,应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认为腰缠万贯,才是成功,可是财富却往往与幸福无关。纽约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说:虽然财富可以带给人幸福感,但并不代表财富越多人越快乐。从研究结果来看,一旦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每一元钱的增加对快乐本身都不再具有任何特别意义,换句话说,到了这个阶段,金钱就无法换算成幸福和快乐了。

    如果一个人在拼命追求金钱的过程中,忽略了亲情,失去了友谊,也放弃了对生命其他美好方面的享受,到最后即便成了亿万富翁,不也难以摆脱孤独和迷惘的纠缠吗?所以并非是金钱决定了我们的愿望和需求,而是我们的愿望和需求决定了金钱和地位对我们的意义。你比陶渊明富足一千倍又怎么样,你能得到他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吗?

    在美国新泽西州,有一位叫莫莉的著名兽医劝告人们向动物学习。她拿鸟做例子说:“鸟懂得享受生命。即使最忙碌的鸟儿也会经常停在树枝上唱歌。当然,这可能是雄鸟在求偶或雌鸟在应和,不过,我相信它们大部分时间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活着的喜悦而欢唱。”

    可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却未必能有这种豁达,有的人穷其一生,都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有的人认为,得到了金钱就得到了幸福,这是多么可笑的想法!可见,他们并不知道金钱和幸福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有了金钱,并不一定就会带来幸福,反而因为金钱而引发不幸的事例倒是比比皆是。

    还有的人认为只有拥有了盛名,才意味着成功。殊不知,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生命的辉煌恰恰隐藏在平凡生活的点滴之中。也有的人认为权倾一时就是成功,可是,你比李白官高五品又怎么样,你能像他那样永远青史留名吗?更有的人认为出类拔萃才是成功,平庸就意味着失败,可是生活的真实却往往是有些人看起来不怎么样,活得确实挺来劲儿。哥伦比亚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亚力克斯?迈克罗斯发现,那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往往比那些好高骛远的人快乐得多。

    其实谁也不至于活得一无是处,谁也不能活得了无遗憾。一个人不必太在乎自己的平凡,平凡可以使生命更加真实;一个人不必太在乎未来会如何,只要我们努力,未来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一个人不必太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只要自己堂堂正正,别人一定会对我们尊重;一个人不必太在乎得失,人生本来就是得得失失。

    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快乐,就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奋斗目标,适当压制心底的欲望。不要因为自己才华平庸而闷闷不乐,生活中,智慧与快乐并无联系,反倒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傻人有傻福”的例子俯拾皆是。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无忧无虑地生活,虽然没有钱,没有名,没有地位,但是他们真的很快乐,什么都不用想,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是当他们开始追求人人向往的传说能带给他们幸福快乐的各种东西之后,却渐渐地发现自己不得不放弃那些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了,而他们得到的却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快乐,带来的反而是负担,压得他们无法追求别的东西,压得他们无法轻松地面对自己真正的梦想。这时他们往往会痛苦不堪地一遍一遍地问自己:“为什么得到的都是我不想要的,而我想要的却总是得不到?”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中,一个男人最大的成就是有一个好妻子,一个女人最大的成功是有一个好孩子,一个孩子最大的成功是能心理和生理都健康地成长。因此生活应该选择顺其自然,而不要强迫自己一定要成功。

    人生是公平的,你要活得随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简单些。

    

    心态篇2、月有圆缺,人有得失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亮圆缺转换,明暗轮回,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更移。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生命的旅途充满崎岖和坎坷,如果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这样的人生之旅如负重登山,将会举步维艰。我们应该明白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小失才能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体之得。

    在人生的漫长岁月中,每个人都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这些选择可能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无尽的烦恼和难题,使我们不断地失去一些我们不想失去的东西,但同样是这些选择却又让我们在不断地获得,我们失去的,也许永远无法补偿,但是我们得到的却是别人无法体会到的、独特的人生。因此面对得与失、顺与逆、成与败、荣与辱,要坦然待之,凡事重要的是过程,对结果要顺其自然,不必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俗话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得与失就像小舟的两支桨,马车的两只轮,得失只在一瞬间。失去春天的葱绿,却能够得到丰硕的金秋;失去青春岁月,却能使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

    得到与失去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佛经上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古人也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得到与失去、追求与放弃,是现实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应该以一种平常、豁达的心态去看待。

    生活不可能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完美无缺,它有苦有乐,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和控制自己。对于已经失去的,不必斤斤计较,过分追悔,逝者不复来,眼泪和叹息不会感动上帝,也不会使人生增值,惟一可做的是接受现实,勇敢、乐观地迎接新的生活。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说有一眼特别灵验的泉水,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伤残军人,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小镇居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人,难道他要向上帝请求再有一条腿吗?”这句话被伤残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请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请求他帮助我,教我没有一条腿后该如何过日子。”

    肢体的伤残使这位军人经受着苦难,可是苦难并没有压垮他,反而使他体味到生命的丰富内涵,他坦然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并勇敢地去正视它。人的一生之中不论快乐或悲伤,到最后都将成为回忆,何妨以一笑置之的胸怀地去看待人生的起落与得失……杰米?杜兰特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他曾被邀请参加一场慰问第二次世界大战退伍军人的表演,但他告诉邀请单位自己行程很紧,只能做一段独白,然后必须马上赶赴另一地方去表演。可是后来他居然表演了30分钟。安排表演的负责人感到不解,杰米?杜兰特解释说:“我本打算离开,可是我可以让你明白我为何留下,你自己去看看第一排的观众吧。”

    第一排坐着两个男人,他们都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手,一个失去了左手,一个失去了右手,他们可以一起鼓掌。当他们鼓掌时,拍得又开心又响亮。如果不是对生活充满爱和眷恋,失去一只手的人又怎么可能努力地为小小的精彩而鼓掌呢?他们失去了一只手,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为生命喝彩的勇气和机会,他们得到的是包括杰米?杜兰特在内的无数人的尊敬和仰慕。

    生命历程中,如果所得已经够多,即便是再增加,也不觉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如果所失已经太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惜,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如此说来,得意何尝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尝不是得意之始呢?原来得与失在我们心中只有一线之隔,得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得意,失也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失意,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统一六国,兼并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间。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一个小镇,她从小聪明过人,但在19个月的时候,一场暴病残酷地夺去了她视、听、说的全部能力。后来她在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靠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奋力拼搏,不但学会了读书、写作、说话,而且上了大学,并最终克服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成为一名举世瞩目的大作家,著有《我生活的故事》等共14部作品,许多国家授予了她荣誉学位和勋章。她的著作不仅被译成了布莱叶盲文,而且还译成了其他各种语言在全世界出版发行,她的事迹不但鼓舞了全球的残疾人,而且也鼓舞着无数健全的人。透过她那传奇的人生经历,人们对她身上那坚强的品质钦佩不已,这个双目失明的聋哑人,战胜三重残疾而创造了人生辉煌的传奇般经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去寻找自己在困境中更辉煌的生存方式。

    海伦失去了健康,但是得到的却是无数健全的人都无法得到的人生辉煌,她是不幸的,但是正是这种不幸使得她的生命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

    人世间,凡事都是失之东隅,必然收之桑榆,只是你可能一味地盯着失,而对得并未意识到罢了。比如,夫妻离婚了,在失去婚姻的同时,也得到了追求良缘的机会;亲密爱人移情别恋,在失去恋情的同时,也应该庆幸现在的及早分手,避免了浪费今后太多的时光;失意于钱赚得少,却可得意于不用为了储蓄投资而烦心。

    失去与收获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它们都真实、客观地存在着,你不能总是看到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得与失,必有平衡点。你不要总因失去而痛苦,你也会有成功和收获的时候。得与失需要你去感受和体会,如果你常感到失落,那是因为你的心胸狭窄所致,如果你常能体验获得的快乐,那是因为你的心态平和。

    生活中处处都有先舍而后得的奇迹。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一个农夫和一个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而贪婪的商人却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缓慢前行。

    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器,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

    突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变卖了银器,过起了富足的生活。

    这个故事说明,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会累死你,该放就放,该舍就舍。人必须先有所舍,才能有所得,舍如同种籽撒播出去,转了一圈,又带了一大群子子孙孙回来。“舍”永远在“得”的前面,这不但是非常重要的顺序,更是幸福的秘诀,但是许多人却忽略了这个最奇妙的步骤。

    生活中有许多十字路口,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路口,人生才显得绚丽多姿和变幻莫测。人一生中选择的机会可能很多,但在这其中能改变人生的机遇却是寥若晨星。在新的机遇面前,我们在增强紧迫感、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开阔胸襟,审时度势,弄清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然后主动放弃那些可有可无、不触及生命意义的东西,求得生命中最有价值、最必需、最纯粹的东西。为了熊掌,我们可以放弃鱼;为了赢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们可以放弃稳定、舒适的环境;为了庄严的真理、崇高的理想,我们可以放弃金钱、名利乃至生命。只有卸掉前进路上的累赘,才能获得人生的主动、快乐和崇高!

    人在大的得意中常会遭遇小的失意,后者与前者比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们却往往会怨叹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想既有的得。

    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为师,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三个月,师傅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点弄不懂了。

    一天,他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些其他招法?”师傅回答说:“不,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还是很快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迷迷糊糊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关键时刻,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了。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招,制服了对手,最终获得了冠军。

    在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能仅凭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据我所知,对付这一招惟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原来,有时缺陷也能变成优势,正如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所说:“并非所有缺点都受人唾弃。有些特定情况下的缺点,对于社会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人生最大的得应该是“生”,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吗?因为没有这个得,就没有以后的得,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应该是“死”,当这一刻来临时,我们便抛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不是最大的失吗?这最大的得与失,我们尚且无法掌握,又还有什么得失好计较呢?

    “人遗弓,人得之”,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就我们个人而言,固然有得有失,就全人类而言,不是都一样吗?这仿佛云来云往,雨来雨往,这世上总有晴朗与阴雨的地方;又正如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世间的一切总是继往开来,生息不断的。所以得与失,到头来根本就一无所得,也一无所失啊!

    

    心态篇3、退一步海阔天空

    生命旅程中,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出类拔萃,可是人生中有很多东西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所以学会妥协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愿望无法满足的时候,就试着学会放弃吧!得不到满足是一种遗憾,而不能掌握生存的本领却是一种失败。

    退一步是一种妥协,是一种策略,并不是屈服和投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