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是与非 得与失 >

第4章

是与非 得与失-第4章

小说: 是与非 得与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批又一批人前仆后继地把自己绑上欲望的战车,纵然气喘吁吁也不得歇脚。不断膨胀的物欲、工作、责任、人际、金钱几乎占据了现代人全部的空间和时间,许多人每天忙着应付这些事情,几乎连吃饭、喝水、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他们想要赚更多的钱、找更好的工作、升更高的职位、住更大的房子、开更豪华的车子等等,然而一旦拥有之后,很多人反而会产生一种迷惘的心情:花了半生的力气去追逐这些东西,表面上看来该有的差不多都有了,可是为什么自己却并没有变得更满足、更快乐?

    在商业社会,如何控制好自己心中的欲望,不仅关系到脚下的人生,更关系到我们每日的心情。生命属于个人,每个人有权设计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道路。所有的心愿,只要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都应该受到尊重。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生命的过程中,一切物质及肉体都是不可靠的奴仆,想让自己的人生得以升华,就必须放下这些本性之外的东西,而追求生活本身的淳朴,这样才能活得惬意,活得洒脱。

    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但人却不能有贪欲,因为,贪欲是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它,贪欲只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麻烦。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像蛇一样快。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自己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多,当然跑得快。”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体上粘,从头一直粘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粘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躯体,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但是等它开始要跑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劈哩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反而比以前走得更慢了。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过这样一个短篇故事:有一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效甚微。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停地跑一圈,他跑过的地方就全部归其所有。于是,农夫兴奋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们都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生活,又拼命地往前跑……有人告诉他,你到了该往回跑的时候了,不然,你就完了。农夫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钱,更多的享受,于是继续拼命地向前跑去。结果因心衰力竭,倒地而亡。

    生命没有了,土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贪婪使这个农夫不知道全身而退,于是他失去了一切。

    贪婪是一切祸乱的根源,不论做人处事,都必须控制贪欲。一间蜂蜜工厂的仓库里洒了很多蜂蜜,吸引了许多苍蝇,因为蜂蜜太香了,它们都舍不得离开。不久这些贪吃的苍蝇都因脚被蜂蜜粘住而飞不了。当它们快死时,很难过地说:“我们真是太贪心了,为了短暂的快乐却赔上了宝贵的生命。”

    对付贪欲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放弃。减少私欲,使我们从欲念的无底深渊中得到释放与自由,这正是快乐的始发站。与人相处,若好贪便宜必将被人唾弃;经营事业,若见利忘义,贪财成性,事业也难以长久。

    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你不放弃一些东西,你的身上和心灵一定越来越沉重,快乐就真的离你而去了,因此要学会自我放弃、自我解脱,保持一颗平常心。少一点欲望,就会多一些快乐。仔细想一想,即便你左手财富,右手地位,一面是妻子,一面是情人,可是这些毕竟是身外之物,不会长久属于你,一旦财去人空,那时滑过心头的必将是失落与迷惘。

    放弃是一种美丽,是一种心灵的豁达,学会放弃是一种智慧。为了达到目标,我们必须学会放弃一些物欲上的诱惑,学会对个人欲望的控制。其实学会放弃并不难,人生的许多东西是多余的,得到你该得的就够了,剩下的,把它们舍弃就是了。

    因为你的舍弃,你豁然开阔的眼界里将会发现人生中更多更美的风景,而且你也就学会了在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快乐。

    生活中有些东西并不容易改变,容易改变的,是人的心情,即使你一生中什么也没有抓住,但只要抓住了快乐,你依旧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心态篇8、固执与放弃

    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不断放弃的。在仕途中,放弃对权力的追逐,随遇而安,得到的是宁静与淡泊;在工作中,放弃对金钱无止境的掠夺,得到的是安心和快乐;在春风得意,身边美女如云时,放弃对美色的占有,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和美满。

    人生原本就是一个不断放弃的过程,放弃就是接受变化,放弃就是适应新的事物。但是人往往容易在具体的问题上钻牛角尖,为点滴小利宁死不让。他们不愿意放弃他们的观念,不愿意放弃他们的情感,不愿意放弃他们的权力,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利益等等,但是,什么能够永久地被占有呢?

    虽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提倡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坚毅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应该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当我们在具体实施时,还是应当进出有度,不拘一格,这样才会适合时宜,才符合社会和自然千变万化的意志,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做到大得小失,失而复得。

    佛家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在很多时候,放弃是一种解脱,放弃是一种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东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撑着去做呢?拿着鸡蛋去碰石头,不是自取灭亡吗!

    李颖今年34岁,专科毕业后,在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当初毕业前她来这家设计院实习时,由于勤奋踏实,表现不错,所以尽管设计院当时已经超编,但是院长还是顶着压力聘用了她。由于当时编制所限,只能安排她做资料员,但是院领导多次找她谈话,暗示她这只是暂时的,希望她不要有压力,要多钻研业务,院里缺的是设计精英,根本不缺资料员,只要她能表现出自己的实力,一有机会就马上将她调出资料室。可是李颖却不这么看,她觉得自己之所以受到“冷遇”,所谓的编制问题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其实是别人觉得她文凭太低,于是她从一开始当资料员那天起,就厌烦这个工作,因为这离她的理想太远,她想做设计工程师,可是她设计的几个工程,无一例外地都被毙了。她很虚荣,总想在设计院出人头地,看走业务这条路不行,她就想在学历上高人一头,于是一心想考研究生,甚至还规划好了研究生读完再读博士。

    每天上班的时候,李颖都要捧着外语书看,有人跟她开玩笑说:“设计院真是埋没人才呀,让这么博学的人当资料员,不是浪费人才吗?”她总是一副不屑的神态:“别着急呀,几年之后你再看看,我想给他们个机会,看他们敢不敢用博士学历的资料员。”

    可是现实与理想之间毕竟是有着很大差距的,由于底子太差,李颖连续考了三年都没有考上研究生,于是院领导就找她谈话,想鼓励她多钻研点业务,拿出过硬的设计方案来,争取将来能转为设计师。实际上,设计院当时已经有了一个专业设计人员名额,院领导对她真可谓是用心良苦了。但是她权衡来权衡去,觉得还是应该先把硕士学位拿下来再搞业务比较好。她觉得,反正自己已经是设计院的人了,搞专业什么时候都可以,就算再来新人也得在她后面吧,否则自己的专科文凭将使自己在设计院永远抬不起头来。

    但是她错了,设计院本来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要能踢能打,长期放着这么个不出彩的人,不但同事怨声载道,领导也开始着急了。就在这时,来了一个实习生,设计出来的方案很有新意,院领导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把这个实习生要来了。按理说,如果李颖此时及时醒悟还是来得及的,但是这时候,她正专心致志地沉浸在她的那些英文单词里,她甚至和报社同事说,她学英语好像开窍了。那时她的确非常刻苦,走到哪里,都戴着耳机,还经常把自己锁在资料室里,谁敲门也不开,别人找材料,只能打电话给她。

    终于有一天,院长非常客气地找她谈话,委婉地表示:设计院虽然有很多人,但每个人在各自领域中都必须具有自己的贡献值和不可替代性,可是她却一点也没有,没有人能长久容忍一个出工不出力的人,所以她从现在起待岗了。

    李颖这才慌了,她爱建筑设计,她不想离开,于是她恳求院长说:“院长,你能不能再给我点时间,等我把研究生考下来再说?”院长问:“研究生考下来之后你还有时间干活吗?真是人各有志啊,我给了你多少次机会,你哪怕抓住一次,也不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也许院里还能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呢。”

    在今天竞争激烈的职场上,李颖为自己不切实际的“志”付出了巨大代价,她曾是那样地喜欢设计院,喜欢这个职业,别人也给了她这个机会。但不幸的是,她没有把它做好。她的失误就在于她没有及时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不识时务地“一条道走到黑”。

    放弃需要明智,该得时你便得,该失时你要果断地放弃,有时你以为得到了一些时,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以为失去了不少,却有可能已经获得了许多。也许我们死死抓住的正是我们深深爱着的,我们为此愿意竭尽全力,但是当我们苦苦支撑到最后,仍是看不到成功的希望的时候,最好的抉择就是放手,这时候洒脱的放弃总比固执到力不从心的那一刻要好,真正的热爱并不意味着要为曾经的付出一直纠缠不清,挥手告别并不意味着不再有爱的存在,有时候我们恰恰是因为热爱才要放弃,因为换一种方式也许更容易突破自己。

    放弃,需要智慧和远见;放弃,还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和一些我们想要的东西永远错过;放弃需要背水一战的勇气和魄力;放弃是痛苦的,是难分难舍的,是悲凉的,需要挣扎、犹豫和勇气;放弃意味着永远的丧失和缺憾,甚至有时需要我们重整旗鼓,从头来过。但是我们应该有“不以得喜,不以失悲”的胸怀,顺其自然地去做每一件事,管它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生活是复杂的,生命不仅仅是一种存在,它还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生活的艺术就在于知道何时应该紧紧抓住机会,而何时又该放手。

    有一种鱼叫马嘉鱼,长得很漂亮,银肤燕尾大眼睛,平时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溯流产卵,随着海潮漂游到浅海。

    渔民捕捉马嘉鱼的方法挺简单:用一个孔目粗疏的竹帘,下端系上铁,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拦截鱼群。马嘉鱼的“个性”很强,不爱转弯,即使闯入罗网之中也不会停止。所以一只只“前赴后继”地陷入竹帘孔中,帘孔随之紧缩。竹帘缩得愈紧,马嘉鱼愈激怒,它们更加拼命往前冲,结果就会被牢牢卡死,最终被渔民所捕获。

    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喜欢给自己加上负荷,轻易不肯放下,自诩为“执著”,我们执著于名与利,执著于一份痛苦的爱,执著于幻想的美梦,执著于空想的追求。数年光华逝去之后,才嗟叹人生的无为与空虚。我们常常自我勉励:“我想当科学家”,“我一定要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可是很多时候,这些理想与追求反而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负担,好像冥冥之中有人举着鞭子驱使着我们去追赶一些我们可能永远也赶不上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因为不能放弃、不肯放手,而不得不面对许多无奈的痛苦,其实这些让我们身陷其中而无法自拔的困境,貌似无法解脱,实际上在我们懂得了放弃的艺术之后,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了起来。

    有句俗话: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但是,当我们的坚持迟迟等不到结果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放弃?为了一份沉闷的工作,一个无望的朋友,一份注定要失去的爱情,一段无益的等待,而让青春悄悄从手中溜走是不是有点太不值得?

    人生苦短,韶华难留,选准目标就要锲而不舍,以求“金石可镂”,但如果目标不合适,或客观条件不允许,与其蹉跎岁月,徒劳无功,还不如干脆放下,让自己“见异思迁”一回。当你放下那些大而美丽的目标,选择伸手可及的目标时,或许能柳暗花明,让你触摸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心态篇9、得到金钱,失去快乐

    我们常常以为拥有了巨额的财富就拥有快乐,于是我们拼命去挣钱,可是等我们挣到了足够的金钱时,才发现自己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快乐,我们无法从挣钱、花钱的过程中体会到幸福,因为快乐是不能购买的,快乐不是玩物,而是丰富的人生体验,快乐用钱买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挣钱更快乐的事情,那就是去经历、去感受我们丰富的人生。

    有一个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作于田间,日子过得虽说不上富裕,倒也和美快乐。

    一天晚上,农夫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得到了18个金罗汉。说来也巧,第二天,农夫在田野里竟然真的挖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他的家人和亲友都为此感到高兴。可农夫却闷闷不乐,整天心事重重,别人问他:“你已经成了百万富翁,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农夫回答说:“我在想,另外17个金罗汉到哪里去了?”得到了财富,却失去了生活的快乐,看来,有时真正的快乐的确是和金钱无关。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以为金钱第一,有了钱什么都行得通,甚至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其实当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小拳头总是攥着的,当生命结束的时候,手却是张开的,要不怎么说撒手归西呢!从降生到死亡,细想一下,无非是一双手张张合合,攥紧又松开这点事,所以没有必要被钱弄得心情沉重。为钱所累,成了钱的奴隶,这一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宋朝的王黼伙同蔡京、梁师成、李彦、童贯等谄事宋徽宗,他们狼狈为奸,群小弄权,贪赃枉法,却权倾一时。王黼当政时,生活极度腐化,穷奢极欲,锦衣玉食还不算,甚至还专门制作了一张象牙床,四周镶满珠宝,夜间闪闪发光,在象牙床的周围排满小床,他躺在象牙床上,选择姬妾十多人各自躺在小床上,夜夜围着他睡觉,他称之为“拥帐”。

    后来他因为好大喜功,草率地擅自主张和金兵展开战斗,却由于准备不足而大败,皇帝本来降旨将他充军,可是等他走到一个小村,在道旁一个小饭店休息时,忽然有几十名骑兵追赶过来,验明王黼正身,宣读圣旨,立刻赐死。

    王黼听完圣旨,面如死灰,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地说:“我一生所做的那些事,即使死一万次也是死有余辜。不过请廷尉转奏圣上,我死后有一个要求:请赐我一具有窗户的棺材,入殓时,使我两手能够伸出棺外,并且要把我的五指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