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好父母 好孩子 >

第24章

好父母 好孩子-第24章

小说: 好父母 好孩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サ难换嵯匆路⒆龇梗唬担矗扣保罚担サ难舷卵毙枰页そ铀停唬罚扣保福保サ暮⒆幽堋敖簿课郎保矗保扣保保梗サ募页な前严唇潘说胶⒆用媲暗模ā熬H绱恕钡恼迹矗扣保福ィ芭级绱恕钡恼迹常玻扣保叮ィ!   �
    就这样,“累坏了”父母,“闲坏了”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认为,这些是父母应该做的,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儿,给孩子一点儿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换个位置、换个形象吧!让孩子做高山,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当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    
    


第十五部分:双赢的诀窍是什么——沟通九招静静地听有时胜过千言万语

    一年春节,我和高中同学聚会。昔日的老同学一说起他们正在上学的孩子,一个个都唉声叹气。    
    一个同学对我说:“我们这代人上要照顾老,下要照顾小,好不容易把儿子养到十几岁,上了高中,竟然跟我们没话说,和他爸爸更是一见面就吵。儿子整天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许我们进他的屋。我要是想跟他说句话,也只好写个纸条从门缝塞进去。我真是又难过又憋气。你是知心姐姐,你说说,我们跟儿子的关系怎么才能改变?”    
    她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许多同学都把目光投向我。我沉思着,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男孩设计的《家长报》。    
    这个男孩是北京崇文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一个飘雪花的日子,他的班主任徐老师请我去为同学们自办的小报评奖。让学生自己办报的建议是我提出的:每个同学都设计一张小报,每天贴一张,这样就等于出“日报”了,还让孩子们都有成功的感觉。如今,孩子们的报纸真的办起来了,我当然要去祝贺。    
    评比会开得十分热烈,五彩缤纷的小报展现在眼前,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别出心裁的设计,令人目不暇接。作为评委,我真不知道评哪张优秀才好。可以说,45张小报,张张都是那么出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男孩设计的《家长报》的报头。图案由涂实的红、绿、蓝三个圆组成,红色的在上,绿色、蓝色的在下,三个圆交叉在一起。    
    “能不能谈谈你的设计思想?”我认真地向小设计师发问。    
    男孩子站起来,神气十足地说:“红圆代表我,绿圆代表我妈,蓝圆代表我爸。红圆与绿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我爱我妈;红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爸爱我,我爱我爸;绿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爸,我爸爱我妈!”    
    “太好了!”我禁不住为他的想法拍手叫绝。    
    教室里忽然响起热烈的掌声,鼓掌的是孩子们!    
    从这个男孩的设计中,从孩子们的掌声中,我理解了他们,他们需要自己独立的世界,他们把自己看成是和父母完全平等的。在他们心中,家庭是由三个完全平等的世界组成的,每个世界都是独立的,又是交叉的,也是互相支撑的。他们骄傲地把自己的世界设计成红色,而且放在上面。他们知道,自己是父母心中的太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他们多么需要父母的爱,多么渴望与父母沟通!    
    孩子们的设计意图,向我们做父母的表达了这样的心愿:相互依托,相互合作,相互沟通,这应该是现代“三口人”之家,也就是独生子女家庭应该具备的人际关系。    
    假如让爸爸妈妈画一张家庭关系图,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会在一个大圆里画上小圆,代表一种包容、从属的关系。在父母的心目中:孩子属于我,我可以主宰孩子,孩子必须服从我,我可以给你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好玩的……管你喜欢不喜欢,“爱你没商量”。    
    而如今,“三人世界”的家庭并不太平并不和睦,有的“三人世界”竟然发生对抗,甚至发生“战争”!    
    为此,大人伤心痛苦,孩子也觉得活得很累。    
    怎么办?怎样把对抗变为对话?怎样实现沟通?    
    我想,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1.让孩子倾诉    
    ——坐下来听    
    静静地听有时胜过千言万语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    
    作为孩子,总希望父母能与他共享快乐或分担愤怒、恐惧、压抑、悲伤,而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却往往只爱听“好消息”,不爱听“坏消息”。长此以往,孩子失望了,觉得什么事情对父母说了也是白说,还不如将坏心情埋在心里。久而久之,消极情绪找不到发泄和化解的渠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突然爆发,变成一种对抗情绪,以致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损害。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只有觉得对方能真正理解他的想法时,才能听得进对方的话。我们在听了孩子的想法后,立即用自己的语言重复其中的要点,并同他交流,孩子会觉得我们一直在认真倾听,对他是尊重并理解的。那么,孩子无论怀着什么样的心态,都能够表现得平静,对问题的解决也会有利。    
    跟孩子交流,有时候并不需要我们自己说,只要静静地听孩子把话讲完,孩子也就满足了。父母作为倾听者所给予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    
    有位妈妈声带上长了结节,医生强迫她禁声,至少十天不许说话。    
    这天,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嚷:“我恨老师!再也不到学校去了!”    
    如果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一定要严厉地训斥他。但是,这一次她没有这样做——她不能讲话,只能看着下面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气愤的儿子蜷伏在妈妈身边,把头枕在妈妈的膝盖上,伤心地哭着:“妈妈,今天老师叫我们写一篇作文,我拼错了一个字,老师给我指出来,结果同学们都笑我,真没面子!”    
    妈妈只是搂着伤心的儿子。儿子沉默了几分钟,从妈妈怀里站了起来,平静地说:“我要去公园了,同学还等着我呢。谢谢妈妈!”    
    妈妈的沉默给了儿子一个倾诉的机会,使他能够向妈妈吐露内心的痛苦。妈妈明白了,这时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的教训和忠告,他受了委屈,需要有人倾听他的诉说。    
    沉默有时胜过千言万语。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一个奥秘。你能够理解这无声的交流吗?你能够学会使用它吗?那么请坐下来,静静地听孩子说吧!    
    


第十五部分:双赢的诀窍是什么——沟通九招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才能看懂孩子的心

    2.和孩子平视    
    ——蹲下来看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才能看懂孩子的心。    
    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人发现有个孩子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一位爸爸的切身体验:“蹲下来,和孩子平视。”在《写给年轻妈妈》一书中,我曾经谈到这位台湾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讲的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那件事给我很大启示:与孩子平视,是每个父母应该遵循的原则。    
    父母要被孩子所接受,是不是也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知道他们要做什么呢?有许多事情,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怎么也理解不了,这就需要做父母的有变换角色的意识,抛弃自己的偏见,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他们的世界,才能看懂孩子。    
    


第十五部分:双赢的诀窍是什么——沟通九招使自己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与孩子商量    
    ——相互尊重    
    商量的魅力在于,使自己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两代人的沟通,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方法是——学会商量。    
    我从儿子的成长中体会到:商量,能使家庭关系变得和谐;商量,能使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从而使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并学会用商量的办法去对待父母和他人。    
    从儿子幼儿时期直到高中时代,我一直用“商量”的办法同他相处。“商量”使亲子间增进    
    了感情,避免了冲突和对抗;“商量”使儿子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来观察事情,思考问题,学会了民主和平等、尊重和友谊。    
    回想儿子成长的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是独立的世界,这个世界蕴藏着极大的潜能。潜能的开发,要靠个人努力,更要靠父母的尊重、赏识和肯定。父母应当相信,孩子的世界会比自己的世界更辉煌,因为他们属于未来。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平等地面对他们,真正地尊重他们,由衷地赞美他们,他们才有可能以自己的健康成长来回报我们。    
    


第十五部分:双赢的诀窍是什么——沟通九招学会选择的人 才能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4.让孩子决定    
    ——学会选择    
    学会选择的人,才能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选择是一种能力。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选择的机会。机会永远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有意识培养自己选择的能力,那么就有可能抓住机会,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如果事事都靠父母替他选择,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那么机会就会与他擦肩而过。    
    选择的能力是从小培养的。父母要对孩子一生负责,就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切不可包办代替,因为人生的路还要靠孩子自己走。    
    如今,我们自己做了父母,却习惯把“选择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千方百计为孩子设计未来,逼着孩子做他们没有兴趣的事情。结果只有两个,一是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只会顺从地按照父母的意见办事,自己缺少主见;二是引起孩子的反感,总是跟父母“较劲”:    
    你让我朝东,我偏要向西,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无法实现,还造成与孩子心理的隔阂。    
    如果我们能对孩子的选择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让孩子自己选择,那结果就大不一样。    
    学会选择的人,才能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第十五部分:双赢的诀窍是什么——沟通九招书信 自古以来就是人与人沟通的好方法

    5.给孩子写信    
    ——巧妙地表达    
    书信,自古以来就是人与人沟通的好方法。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有一肚子话要对孩子讲,又不知道应该从哪里说起。尤其是遇到比较敏感的问题,更不知道该不该对孩子说,怎么对孩子说。    
    给孩子写信,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不失为一种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好方法。    
    我儿子上高中的时候,一次我去学校开家长会,听说他对一个女同学挺有好感,但那个女同学不理他,因此他的情绪很低落。回到家后,我把这个情况跟他爸爸说了,爸爸当时就问他:“你跟那个女生怎么着了?”儿子哭了,向我们大吼一声:“别逼我好不好?”一摔门走了。我们俩谁也没有说话。一会儿,儿子回来了,说了声:“对不起,我刚才太激动了!你们批评我吧!”我被儿子的“大度”感动了,反而觉得自己太不注意方法了,于是抱歉地说:“是我们太心急了,今天不说了。”    
    当晚,我给他写了一封信。信里写道:“一个国家强大了,别的国家都来跟它建交;一个人强大了,别人就会跟他友好;一个男人强大了,好女孩也会主动跟他交友。一个男人是靠自己的力量来团结别人的。你现在还不是很强大,你去找人家不成功,心里很难受,这是弱小的表现。你要使自己强大起来,我相信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把这封信放在他的桌子上,从此没有再谈过这件事。    
    书信,自古以来是人与人沟通的好方法,我们可不能把它遗忘呀!    
    


第十五部分:双赢的诀窍是什么——沟通九招孩子最害怕的是失去尊严

    6.替孩子着想    
    ——留点面子    
    孩子最害怕的是失去尊严。    
    一个人最宝贵的是尊严。对一个孩子来说,最害怕的不是棍棒、拳头,而是失去面子、失去尊严。当你知道孩子偷了东西,但还不能确定时,请你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冤枉孩子;而当你已经有证据确认孩子犯了错误时,请一定给孩子留点儿面子,孩子会为此感激你一辈子!    
    我忘不了作家梁晓声写的一篇文章《橘皮》。梁晓声上小学时,家里十分困难,父亲又患了哮喘病咳得很厉害。他听说橘皮能治哮喘病,便偷偷拿走了教室窗台上晾的干橘皮。老师发现了这件事,一直替他保密,没有对别人说起。梁晓声说,他从内心里感激这位老师,这种感激之情持续至今,鼓励着他用一生的努力来回报社会。    
    对待孩子,没有比保护他的自尊更重要的事了。    
    


第十五部分:双赢的诀窍是什么——沟通九招见识 是在实践中增长的

    7.放孩子出去    
    ——认识社会    
    见识,是在实践中增长的。    
    带孩子出去玩,出去见世面,扩大视野,是家里任何玩具、画册、游戏机都替代不了的。不到九岁的北京男孩温勃,暑假远行万里,到南非看望在那里工作的爸爸。温勃第一次踏出    
    国门,便是穿过一万多公里的空间,从北半球来到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从酷暑难耐的北京,走入枯黄萧索的约翰内斯堡。亲身体验给一个男孩留下的是多么深刻的印象!    
    对一个初到非洲的中国孩子来说,温勃最感陌生、好奇又有些恐惧的莫过于满眼都是黑人。    
    爸爸带温勃去了一个极为贫穷的黑人村镇。那天,村里的黑人正蜂拥着参加庆祝集会。上千名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大喊大叫,逐渐把他们父子俩围在中间。这样张扬奔放的迎客方式令父亲深受感动,然而温勃却是一脸的恐惧。事后,温勃对爸爸说:“我哪儿见过这种阵势呀!我真怕他们把咱们抢了。”这是九岁的中国男孩对黑人的最初认识。    
    减少偏见,客观地了解另一种肤色人群的最好办法,便是多同他们交流。于是,父亲把温勃带到一个民俗文化村。文化村内有几个典型的黑人部族村落,各村落中都有一群身穿本民族服装的黑人。每到一个村落,都有酋长给客人讲解各自的习俗。温勃虽然听不懂他说什么,但一脸的恐惧逐渐消失了。    
    文化村最后一个节目是和黑人们一起跳舞。一位脸上涂着几个白点的黑人妇女拉着温勃的手,加入了歌舞的队伍。温勃已经不再害怕,他大方地学着黑人的舞姿扭起来。    
    这样的接触渐渐冲淡了原有的陌生、好奇和恐惧,温勃在与黑人的交流中变得大方多了。    
    在祖鲁族部落,上百名祖鲁族黑人以狂歌劲舞的传统方式迎接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