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1-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王世子》:凡学(户孝反,教也)世子及学士必时(学士,谓司徒论俊
选所升於学者)。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皆於东序(干戈,万舞,象武也,
用动作之时学之。舞,象文也,用安静之时以学之)。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
师学戈,师丞赞之(四人皆乐官之属,通职,秋冬亦学以羽。小乐正,乐
师也,《周礼》乐师掌国学之政,教国子小舞。大胥所掌见上。师掌教国子舞
羽吹。《疏》曰:“此经杂,多有诸侯之礼,故谓之大乐正、小乐正也。小舞
即年幼小时教之舞,其舞即舞、羽舞、皇舞、耗舞、干舞、人舞也。《周礼》
唯有师,此云师丞者,或诸侯之礼,或异代之法)。胥鼓《南》 (《南》,
南夷之乐。胥掌以大乐之会正舞位,旄人教夷乐则以鼓节之)。春诵、夏弦,大
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阳用事则学之以声,阴用事则学之以事,因时顺
气,於功易也。周立三代之学,学书於有虞氏之学,典谟之教所由兴也。学舞於
夏后氏之学,文武中也。学礼乐於殷之学,功成治定,与己同也)。凡祭与养老
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於东序(学以三者之威仪也。合语谓乡射、乡饮
酒、大射、燕射之属也。《乡射义》曰:“古者於旅也语。”疏曰:合语谓合会
义理而语说。《诗·楚茨》论祭祀之事云:“笑语卒获。”笺云:“古者於旅也
语。”是祭有合语也。养老既乞言,自然合语也。周立三代之学,三代学皆立大
学、小学。今按:下养老於东序,是周之大学,夏之东序也。又《王制》之养老
於虞庠,是周之小学为虞庠也)。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
数(学以三者之义也。戚,斧也。语说,合语之说。数,篇数。疏云:谓大乐正
授世子及学士等篇章之数,为之讲说,使知义理)。大司成论说在东序(论说,
课其义之深浅、才能优劣。此云“乐正司业,父师司成”,则大司成,司徒之属
师氏也)。凡侍坐於大司成者,远近三席可以问(犹容也。容三席则得指画
相分别也。席之以制,广三尺三寸三分,则是所谓甬丈也)。终则负墙(就後
席相避)。列事未尽不问(错尊者之语不敬也)。
《乐书》曰:“《王制》之教造士,春秋以礼、乐,冬夏以诗、书,《文王
世子》之教世子,春夏以干戈、秋冬以羽者,升於学者之造士,则其才向於有
成,其教之也易,故先其难者,而以诗、书後於礼、乐。贵骄之世子,则其性诱
於外物,其教之也难,故先其易者,而以干戈羽後於礼、乐、诗、书。《周官》
师氏教国子在司徒教民之後,《记》言教国之子弟在乡遂之後,其教之难易盖可
见矣。然《王制》主於教造士,而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
子亦预焉。《文王世子》主於教世子,而国之学士亦及焉。特其所主者异,教
之所施有先後尔。”
凡语於郊者(语谓论说於郊学。疏曰:郊,西郊也,周以虞庠为小学,在西
郊,天子亲视学而考课论说也),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
扬(大学正论造士之秀者升诸司马,曰进士,谓此矣)。曲艺皆誓之(曲艺,小
技能。誓,谨也。皆使谨习其事),以待又语(又语为後复论说也。疏:令待後
复论说之日,如春待秋时也)。三而一有焉(三说之中有一善则中之,以有曲艺,
不必尽善),乃进其等(进於众学者。等,辈,)以其序(又以其艺为次),谓
之郊人,远之(候事官之缺者以代之。远之者,不曰俊选曰郊人,贱技艺。疏:
谓之郊人,以其犹在郊学也)。於成均以及取爵以上尊也(天子饮酒於虞庠,则
郊人亦得酌於上尊以相旅)。
《尚书大传》:“使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之子,十有三年始入小学,
见小节焉,践小义焉;二十入大学,见大节焉,践大义焉。故入小学知父子之道、
长幼之序,入大学知君臣之义、上下之位。故为君则君,为臣则臣,为父则父,
为子则子。”
程子曰:“古者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择其才之可教者聚之,不肖者复
之农亩。盖士农不易业,既入学则不治农,然後士农判。古之学者自十五入学,
至四十方仕,中自有二十五年学,又无利可趋,则所志可知。须去趋善,便自
此成德。後之人自童稚己有汲汲趋利之意,何由得向善?其古人必使四十而仕,
然後志定。只营衣食无害,惟利禄之诱最害人。”
朱子《大学章句序》曰:“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
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
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
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按: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大戴礼·保傅传》及《白虎通》之说。十
三年入小学、二十入大学,《尚书大传》之说。程、朱二子从《保傅》、《白虎
通》。
又按:注云十五年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者,谓诸子姓既成者至十五入小学,
其早成者十八入大学。《内则》曰“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计”者,谓
公卿已下教子於家也。今以诸书所载及此注详之,则《保傅》及《白虎通》所言
八岁入小学者,乃天子世子之礼。所谓小学则在师氏虎门之左,大学则在王宫之
东,亦皆天子之学也。《尚书大传》所言十三年入小学,乃公卿、大夫、元士
子之礼。盖公卿已下之子弟年方童幼,未应便入天子之学,所以十年出就外傅,
且学於家塾,直至十五,方令入师氏所掌虎门小学。而天子则别无私学,所以世
子八岁便入小学欤?
《王制》:“天子曰辟雍(辟,明也。雍,和也。所以明和天下)。”
《诗·灵台》:“ね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雍。”“於论鼓
钟,於乐辟雍。鼍鼓逢逢,蒙瞍奏公。(植者曰ね,横者曰拘业,大板也。枞,
崇牙也,贲,大鼓。镛,大钟。论之言伦也,言得其伦理。水旋邱如璧曰辟ń,
以节观者。逢逢,和也。有眸子而无见曰蒙,无眸子曰瞍。公,事也。”)
朱子曰:“《王制》论学曰:‘天子曰辟ń,诸侯曰泮宫。’说者以为辟ń,
大射行礼之处也,水旋邱如璧以节观者。泮宫,诸侯乡射之宫也,其水半之。盖
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故《振鹭》之诗曰:‘振鹭於飞,於彼西雍。’说
者以为泽,盖即旋邱之水,而其学即所谓泽宫也。盖古人之学与今日不同,孟
子所谓‘序者射也’,则学盖有以射为主者矣。苏氏引《庄子》言文王有辟ń之
乐,遂以辟ń亦为学名,而曰古人以学教胄子,则未知学以乐而得名欤?乐以学
而得名欤?则是又以为习乐之所也。张子亦曰辟ń古无此名,其制盖始於此。故
周有天下,遂以名天子之学,而诸侯不得立焉。《记》所谓鲁人将有事於上帝,
必先有事於泮宫者,盖射以择士云尔。”
东莱吕氏曰:“或疑是诗叙台池苑囿与民同乐,胡为以辟ń学校剿入之。彼
盖未尝深考。三代人君与士大夫甚亲,游宴之{目}御、征行之扈卫,无往而不
与髦俊俱焉。乐正司业,父师司成,则乐者固学士之所常隶也,夫岂有二事哉!”
《文王有声》:“镐京辟ń,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哉。”
张氏曰:“灵台辟ń,文王之学也。辟ń之在镐京者,武王之学也。辟ń至
此始为天子之学。”
江陵项氏《枝江县新学记》曰:“古者周天子之居民也,不但天子,诸侯之
国自二十五家以上则有学焉。学莫尚於斯矣。方是时,建官三百六十,以张备法
而纪众民,视其中无一事无法者,而独於建学无制,则其吏非应文也。无一民无
养者,而独无粟士之廪,则其士非为养也。而上下顾交趋之如裘葛饮食,然则必
有不可舍焉者矣。天子之学谓之辟雍,班朝、布令、享帝、右祖则以为明堂,同
律、候气、治历、考详则以为灵台。诸侯之学谓之泮宫,大师旅则将士会焉,大
狱讼则吏民期焉,大祭祀则始祖享焉。盖其制皆於国之胜地,披水筑宫为一大有
司,国有大事则以礼属百官、群吏,下民而讲行之,无事则国之耆老、子弟游焉
以论鼓钟而修孝弟。其地尊,其礼大,三百六十官皆不得治其事。意者三公之老
而致仕者掌之,谓之乡老。二乡而公一人,则六乡盖三公矣。故曰三公在朝,三
老在学。公与老皆无职於六官,学、序、庠、塾皆无制於六典。古之言道者固如
是也。呜呼,此意深矣。”
汉兴,高帝尚有干戈,平定四海,未遑庠序之事。至武帝,始兴太学。
徐氏曰:“按《三辅黄图》,太学在长安西北七里,有市有狱。”
董仲舒《对策》曰:“养士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
原也。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谓举贤良文学之诏书也),是王道往往
而绝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
可得矣。”後武帝立学校之官,皆自仲舒发之。
元朔五年,置博士弟子员。
前此博士虽各以经授徒,而无考察试用之法,至是官始为置弟子员,即武帝
所谓兴太学也。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名见後)至於广励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
嗟乎!周室衰而《关雎》作(《韩诗》说也),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
政由强国。故孔子悯王路废而邪道兴,於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
世以浑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君无所遇,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
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後世学者多录焉。自孔子卒後,七
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及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
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於齐。如田子方、段干木、
吴起、禽滑之属,皆受业於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文侯好学。陵迟以至
於始皇,天下并争於战国,儒术既诎焉,然齐、鲁之,学者独不废也。於威、
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於当世。及至秦季世,
焚《诗》、《书》,坑儒士,《六艺》从此缺矣。陈涉起匹夫,不满半岁竟灭亡,
其事至微浅,然而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孔申为涉博士)者,
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於陈王也。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
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声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
於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後诸儒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
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太常,诸生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於是喟然
叹兴於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遑暇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
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徵用,然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
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今上即位,公孙弘以
《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自孔子後,公孙弘始以儒者得政),天子学士靡然乡
风矣。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曰:“丞相、御史言:制曰‘盖闻导民
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是时论学者尚知本如此)。今礼废乐崩,
朕甚悯焉。故详延天下方正博闻之士。太常议,与博士弟子,崇乡里之化,以广
贤材焉’。
此武帝制也。而其建请之议,条画之目,则公孙丞相实发之。
谨与太常臧、博士平(臧,孔臧。平,博士之长也。博士,太常之属)等议
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
其惩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以及外。今陛下昭
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修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
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因旧官而兴焉(旧官为博士旧授徒之黉舍也。至是
官置弟子员,来者既众,故因旧黉舍而兴修之)。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
身。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此太常所补也。诏书既曰
崇乡里之化,则太常所补弟子,不过取诸关中而已)。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
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
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此郡国所择也。自好文学已下条目甚
详,而太常弟子止取仪状端正者,盖太常天子近臣,常以儒宗为之,任其选择,
不必立法也)。一岁皆辄试(太常所补、郡国所择,虽有两途,至於受业一年而
後试,则考察无二法也),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错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应劭曰:“掌故六百石吏,主故事。”按博士秩比六百,不应掌故秩反过之。盖
应劭之误);其高第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郎中,宿卫之臣,故具名籍以待
上选也)。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非常选也)。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
艺,辄罢之,而请诸不称者罚(诸不称者,谓太常之谬选,博士之失教,及郡国
之滥以充赋也)。臣谨按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
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名布谕下(欲为学者开入仕之
路,故以宣布诏书为名,与三代宾兴之意异矣。此俗儒之所喜,而高士所不屑也)。
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
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大行卒史(左内史後为左冯翊,右内史後为京兆尹、右扶
风。大行後为大鸿胪);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
用诵多者,若不足,乃择掌故补中二千石属(掌故尊於文学掌故,即前所谓秩比
二百石以上者也。中二千石属即左右内史、大行卒史也,大行中二千石,左右内
史虽二千石亦通言之也),文学掌故补郡属(文学掌故即博士弟子通一艺所补也。
郡属即郡太守卒史也)、备员(既无诵多者,故选掌故彼善於此者以充数)。请
著功令(新立此条,请以著於功令。功令,篇名,若今选举令)。他如律令(此
外并如旧律令)。”制曰:“可。”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公卿多文学之士,而治效反少於前日,此太史公所叹也)。
先公曰:“按《汉书》此条有‘博士弟子通一艺以上者补文学掌故缺’,又
有‘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者补卒史’,恐是两样人。温公《通鉴》析为二端,东莱
《大事记》殊未明。武帝崇儒兴学只是好名,当时文学布在州郡,极留滞,故弘
请选用之为学官,而复补卒史及郡属、备员,意轻可知。”
窃详此段自“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下”至“请诸不称”,是指白身受业而通一
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