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1-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文章。既而又以中书务剧,文书多壅滞,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
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
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其後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至
号为“内相”,又以为天子私人。元充其职者无定员,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
皆得与选。入院一岁则迁知制诰,未知制诰者不作文书。班次各以其官,内宴则
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宪宗时,又置学士承旨。唐之学士,弘文、集贤分隶中
书、门下省,而翰林学士独无所属。
致堂胡氏曰:“国家陟降多士,当出於中书。中书有私徇,小则诘责,大则
黜削可也,不当疑其专而分其权。翰林初置,人才与杂流并处。其後杂流不入,
职清而地禁,专以处忠贤、文章之士,然有天子私人之目,内相之称,则非王政
设官之体矣。王者无私,岂云私人?相无不统,岂云内相?是与大臣自设形迹为
异同也。进退辅弼既与之谋,安知无请之嫌?小人处之,附下罔上,安知无卖
主之事?故君道公而已矣。或曰:文章之用至众,中书、门下之职至重,势有不
得兼也,故必委之翰林,不可废也。曰:自太宗、高宗时尚未有此,不闻乏事,
武氏聚华藻轻薄之人於北门,而中宗以宫婢主文柄,是何足法者!不必远稽两汉,
上法三王,直取则於贞观,则於所损益可知矣。”
石林叶氏曰:“唐翰林院在银台之北。乾封以後,刘衤韦之、元万顷之徒,
时宣召草制其,因名北门学士。今学士院在枢密院之後,腹背相倚,不可南向,
故以其西廊西向为院之正门,而後门北向,与集英相直,因榜曰“北门”。两省、
枢密院皆无後门,惟学士院有之。学士朝退入院,与禁中宣命往来,皆行北门,
而正门行者无几,不特取其便事,亦以存故事也。”
又曰:“唐翰林院本内供奉艺能、技术杂居之所,以辞臣特书诏其,乃艺
能之一尔。开元以前,犹未有学士之称,或曰翰林待诏,或曰翰林供奉,如李太
白犹称‘供奉’。自张为学士,始别建学士院於翰林院之南,则与翰林院分而
为二,然犹冒翰林之名。盖唐有弘文馆学士、丽正殿学士,故此特以‘翰林’别
之,其後遂以名官,讫不可改。然院名至今但云学士,而不冠以‘翰林’,则亦
自唐以来沿袭之旧也。”
容斋洪氏《随笔》曰:“白乐天《渭村退居寄钱翰林诗》叙翰苑之亲近云:
‘晓从朝兴庆,春陪宴柏梁。分庭皆命妇,对院即储皇。贵主冠浮动,亲王辔闹
装。金钿相照耀,朱紫荧煌。球簇桃花骑,歌巡竹叶觞。洼银中贵带,昂黛内
人妆。赐禊东城下,颁曲水傍。樽分圣酒,妓乐借仙倡。’盖唐世宫禁与外
庭不至相隔绝,故杜子美诗:‘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坐引朝仪。’又云:
‘舍人退食收封事,宫女开函近御筵。’而学士独称内相,至於与命妇分庭,见
贵主冠服、内人黛妆,假仙倡以佐酒,他司无此也。”
晋天福五年,诏翰林学士院公事宜并归中书舍人,自是舍人昼直者当中书制,
夜直者当内制。至开运元年,复诏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分为两制,各置五员。
宋翰林学士掌内制制、诰、赦、敕、国书及宫禁所用之文辞。凡后妃、亲王、
公主、宰相、节度使除拜,则学士草词,授待诏书讫以进。赦降德音,则先进草。
大诏命及外国书,则具本禀奏得画,亦如之。凡拜宰相或事重者,宣召面谕旨,
则给笔札书所得旨。禀奏归院,具辞以进;馀遣内侍授中书省。熟状亦如之。若
已画旨而有未尽,则论奏贴正。乘舆行幸,则侍从以备顾问,有所献纳则请对或
奏对。凡初命为学士,皆遣使就第宣诏旨召入院。淳化二年,以翰林学士贾黄中、
苏易简同知京朝官考课,李沆权判吏部流内铨。故事,学士掌内庭书诏指挥、边
事晓达机谋。天子机事密命在焉,不当豫外司公事,盖防纤微或漏省中语,故
学士院常在金銮殿侧,号为深严。自国朝太祖以来,藉其才用,始令判三铨及知
太常礼院事。天圣元年,诏学士遇只日至晚出宿,盖故事以双日锁院,只日降麻
也。隆兴改元,诏学士及经筵官内宿,稍复祖宗故事。”
石林叶氏曰:“学士院正厅曰玉堂,盖道家之名。初,李肇《翰林志》末年:
‘居翰苑者,皆谓凌玉清,溯紫霄,岂止於登瀛洲哉!亦曰登玉堂焉。’自是,
遂以玉堂为学士院之称而不为榜。太宗时,苏易简为学士,上尝语曰:‘玉堂之
设,但虚传其说,终未有正名。’乃以红罗飞白‘玉堂之署’四字赐之。易简即
扃置堂上,每学士上事,始得一开视,最为翰林盛事。绍圣,蔡鲁公为承旨,
始奏乞摹就杭州刻榜揭之,以避英庙讳,去下二字,止曰‘玉堂’云。”
沈氏《笔谈》曰:“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
他日皆不敢独坐。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今不复如此,
但存空台而已。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
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窗格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
一盛事。”
洪氏容斋《随笔》曰:“翰苑故事,今废弃无馀。惟学士入朝,犹有朱衣院
吏双引至朝堂而止,及景灵宫行香则引至立班处。公文至三省不用申状,但尺纸
直书其事,右语云:‘谘报尚书省,状候裁旨,月日押。’谓之谘报。此两事仅
存。”
○翰林学士承旨
唐宪宗时始置。凡白麻制诰皆内庭代言,命辅臣、除节将、恤灾患、讨不廷
则用之,宰臣於正衙受付通事舍人。若命相之书,则通事舍人、承旨皆宣读讫,
始下有司(乾宁二年,陆以翰林学士承旨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後唐天成三年
敕:“今後翰林学士入院,并以先後为定。惟承旨一员,出自朕意,不计官资先
後,在学士之上,仍编入《翰林志》。”
宋承旨不常置,以学士久次者为之。
○翰林学士(直院 权直)
唐元宗开元二十六年置。初以中书务繁,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
学士分掌制诰书命,至是改供奉为学士,别建学士院专掌内命,以张、刘光谦
首居之,而集贤所掌於是罢息。自後给事中张淑、中书舍人张渐、窦华等相继而
入焉。其後有韩雄、阎伯、孟匡朝、陈兼、蒋镇、李白等,在旧翰林中,但假
其名而无所职。至德已後,军国务殷,其入直者,并以文辞,共掌诏敕。自此北
翰林院始无学士之名。其後又置东翰林院於金銮殿之西,随上之所在而迁,取其
便稳。大抵召入者一二人,或三四人,或五六人,出於所命,盖不言数。亦有以
鸿生硕学、经术优长、访问质疑,上之所礼者,颇列其中。初,自德宗建置以来,
秩序未正,延觐之际各超本列。暨正元元年九月,始别敕令,明预班列与诸司官、
知制诰例同。故事,中书以黄、白二麻为纶命重轻之辨,近者所出犹得用黄麻,
其白麻皆在此院,自非国之重事拜授,於德音赦宥者,则不得由於斯矣。兴元元
年,翰林学士陆贽奏:“学士私臣,元宗初待诏内庭,止於应和诗赋文章而已。
诏诰所出,本中书舍人之职,军兴之际,促迫应务,权令学士代之。今朝野宁,
合归职分,其命将相制诏,请付中书行遣。”物议是之。敬宗以翰林学士崇重,
不可亵狎,欲别置东头学士,以备曲宴赋诗,事未行而帝崩。梁开平三年,改思
政殿为金銮殿,置大学士一员,以敬翔为之(前朝因金銮坡以为门名,与翰林院
相接,故为学士者称“金銮”以美之。今以金銮为名,非典也)。後唐同光初,
又置护銮书制学士,以赵凤为之。长兴元年,翰林学士刘煦奏:“旧例,学士入
院,除中书舍人即不试,馀官皆先试麻制、批答、诗赋各一道,号曰五题。後来
虽有召试之名,无考校之实。欲请今後召试新学士,权停诗、赋,试麻制、批
答共三道,内赐题目,定字数,付本院召试。”从之。晋天福五年,废翰林学士
院,其公事并归中书舍人。开运元年,复学士院。周显德五年诏:“今後当直、
下直学士,并宜令逐日起居,其当直学士仍赴晚朝(旧制,翰林学士与常参官五
日一度起居。世宗欲朝夕赐见,访以时事,故有是诏)。”
宋翰林学士无定员。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俱阙,他官暂行
文书,谓之权直。凡奏事用榜子,关白三省枢密院用谘报,不名。凡初命为学士,
皆遣使就第宣诏旨召入院。上日,敕设会从官,侑以乐。元丰中,始命佩鱼,自
蒲宗孟始也。凡执政议事则系鞋,盖与侍从异礼也。政和三年,强渊明请以前後
所被旨及案例,修为本院敕、令、格、式。五年,御书“ゼ文堂”榜赐学士院。
靖康元年,吴等奏:“大礼锁院,麻三道以上,系双宣学士宿直分撰,乞依故
事。”从之。承旨不常置,以学士久次者为之。阙员,则以他官兼直院或权直。
自国初至行官制,百司事失其实,多所正,独学士院承唐旧典,遵而不改。乾
道九年,崔诗初以秘书省正字兼翰林权直。淳熙五年,诗再入院,议者以翰
林乃应奉之所,非专掌制诰之地,更为学士院权直。後复为翰林权直,然亦互除
二员。绍兴尝除权与正官至三人。
洪氏《容斋随笔》曰:“治平以前,谓翰林学士及知制诏为两制。自翰林罢
补外者得端明殿学士,谓之换职。熙宁之後,乃始为龙图。绍兴以来,愈不及矣。
修起居注者序迁知制诰,其次及辞不为者乃为待制。赵康靖、冯文简、曾鲁公、
司马公、吕正献公是也。学士阙,则次补,或为宰相所不乐者,犹得侍读学士,
刘原甫是也。在职未久而外除者为枢密直学士,韩魏公是也。亦为龙图直学士,
欧阳公是也。後来褒擢者仅得待制,王时亨是也。馀以善去者,集英修撰而止耳。”
又曰:“淳熙十四年九月,予以杂学士除翰林学士,蒋世修以谏议大夫除御
史中丞,时施圣与在政府,语同列云:‘此二官不常置,今咄咄逼人,吾辈皆自
点检。’盖谓其必大用也。已而皆不然。因考绍兴中所除者,不暇缕述,姑从寿
皇圣帝以後至於绍熙五年枚数之,为学士者九人:仲兄文安公、史魏公、伯兄文
惠公、刘忠肃、王日严、王鲁公、周益公及予,其後李献之也。二兄、史、刘、
王、周皆擢执政,日严以耆老拜端明致仕,惟予出补郡,献之遂踵武。为中丞者
六人:辛企李、姚令则、黄德润、蒋世修、谢昌国、何自然也。辛、姚、黄皆执
政,惟蒋补郡云。”
按:唐之所谓翰林学士,只取文学之人,随其官之崇卑,入院者皆为学士,
延觐之际则各随其元官立班,而所谓学士未尝有一定之品秩也。故其尊贵亲遇者
号称内相,可以朝夕召对,参议政事,或一迁而为宰相。而其孤远新进者,或起
自初阶,或元无出身至试令草麻制,甚者或试以诗、赋,如试进士之法,其人皆
呼学士。自唐至五代皆然。至宋则始定制,资浅者为直院,暂行者为权直。於是
真为翰林学士者,职始显贵,可以比肩台长,举武政路矣。
○翰林侍读学士(侍读 兼侍读)
唐元宗开元三年,始命马怀素、褚无量更日侍读(上谓宰相曰:“朕每读书
有所疑滞,无从质问。可选儒学之士,使入内侍读,待以师傅之礼。”)。十三
年,置集贤院侍读学士、侍读直学士。
宋太宗始用著作佐郎吕文仲为侍读。真宗咸平二年,以杨徽之、夏侯峤为翰
林侍读学士,邢为翰林侍讲学士,始建学士之职。其後,冯元为翰林侍读、不
带学士。又有马宗元为侍讲,高若讷为侍读,不加别名,但供职而已。天禧三年,
张知白为刑部侍郎,充翰林侍讲学士、知天雄军府,侍读学士外使自知白始。元
丰官制,废翰林侍读、侍讲学士不置,但为兼官,然必侍从以上,乃得兼之,其
秩卑资浅则为说书。岁春二月至端午日,秋八月至长至日,遇只日入侍迩英阁,
轮班讲读。元七年,复增学士之号,元符元年省。建炎元年,诏特差侍从官四
员充讲读官,遇万机之暇,令三省取旨,就内殿讲读。宫观兼侍读:元丰八年五
月,资政殿大学士吕公著兼侍读,提举中太乙宫兼集禧观公事。七月,韩维兼侍
读,提举中太乙宫。元元年,端明殿学士范镇致仕,提举中太乙宫兼集禧观公
事,兼侍读,不赴。六年,冯京兼侍读,充太乙宫使。未几,乞致仕,不允,仍
免经筵进读。中兴以来,如王大资、朱丞相(胜非)、张大资(浚)、谢参政
(克家)、赵观文(鼎万)。俟资政(Ι),并以万寿观使兼侍读。隆兴元年,
张大资(焘)以万寿、汤大观(思退)以醴泉并兼侍读。乾道五年,刘敷制(章)
以佑神兼侍读。台谏兼侍读:自庆历以来,台丞多兼侍读,谏长未有兼者。绍兴
十二年春,万俟中丞(Ι)、罗谏议(汝楫)始并兼侍读,自後每除言路必兼经
筵矣。
石林叶氏曰:“国初,侍读官初无定职,但从讲官入侍而已。宋宣献、夏文
庄为侍读学士,始请日读《唐书》一传,仍参释义理,後遂为定制。”
又曰:“国朝经筵讲读官旧皆坐,乾兴後始立,盖仁宗时年尚幼,坐读不相
闻,故起立,欲其近尔,後遂为故事。熙宁初,吕申公、王荆公为翰林学士,吴
冲卿知谏院,皆兼侍讲,始建议,以为《六经》言先王之道,讲者当赐坐,因请
复行故事。下太常礼院详定。当时韩持国、刁景纯、胡完夫为判院,自申公等言。
苏子容、龚鼎臣、周孟阳及礼官王汾、刘分攵、韩忠彦以为讲读官日‘侍’,盖
侍天子,非师道也。且讲、读官一等,侍读仍班侍讲上,今侍讲坐而侍读立,不
应为二。申公等议遂格。今讲、读官初入,皆坐赐茶,唯当讲时起,就案立,讲
毕复就坐,赐汤而退。侍读亦如之。盖乾兴之制也。”
○翰林侍讲学士(侍讲 兼侍讲)
汉显宗时,张数侍讲於御前。张侍灵帝,以杨赐有重名,举赐侍讲於华
光殿中。又诏刘宽拜大中大夫,侍讲华光殿。虽有侍讲之号而未以名官。至唐开
元十三年始置。(详见《侍读门》)
宋咸平二年,国子祭酒邢为侍讲学士。其後又有马宗元为侍讲,不加别名,
但供职而已。景德四年,以翰林侍讲学士邢知曹州,侍讲学士外使自始。元
丰以後官制(见《侍读门》),故事,自两省、台端以上并兼侍讲。元中,司
马公休以著作佐郎兼侍讲,时朝议以文正公之贤,故特有是命(《朝野杂记》)。
绍兴五年,范元长以宗卿,朱子发以秘少并兼,盖殊命也。乾道六年,张敬夫始
复以吏部员外郎兼。盖中兴後庶官兼侍讲者惟此二人。若绍兴二十五年张扶以祭
酒,隆兴二年王宣子佐以检正,乾道七年林景度以宗卿入经筵,亦兼侍讲者。盖
扶本以言路兼说书,就升其秩,宣子时摄版曹,景度尝为右史,且有敬夫旧例,
故稍优之,皆有以也。熙宁元年,龚鼎臣、苏颂、刘分攵等议不当坐讲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