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文献通考1 >

第80章

文献通考1-第80章

小说: 文献通考1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色与明年。”)有司谓之座主,京兆府考而升之者谓之等第,外府不试而贡者
谓之拔解(然拔解亦须预人为词赋,非谓白荐),将试各相保谓之合保,群居
而赋谓之私试,造请权要谓之关节,激扬声价谓之还往,既捷,列名於慈恩寺塔
谓之题名会,大燕於曲江亭子谓之曲江会(曲江大会在关试後,亦谓之关宴。宴
後同年各有所之,亦谓之离会),籍而入选谓之春关,不捷而醉饱谓之打毛
,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退而肄业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夏课(亦谓之秋
卷),挟藏入试谓之书策,此其大略也。其风俗系於先达,其制置存於有司。虽
然,贤者得其大者,故位极人臣常有十二三,登显列十有六七,而元鲁山、张睢
阳有焉,刘辟、元有焉。”
    永徽之後,以文儒亨达鲜不由两监者,於时场籍先两监而後乡贡,盖以朋友
之臧否、文艺之优劣,切磋琢磨,匪朝伊夕,抑扬去就,与众共之故也。
    天府解送,自开元、天宝之际,率以在上十人谓之“等第”,必求名实相副,
以滋教化之原。小宗伯倚而选之,或至浑化,不然,十得七八,苟异於是,则往
往牒贡院请落由。暨咸通、乾符则为形势吞嚼,故废置不定。
    同、华解众推利市,与京兆无异,若首送,无不捷者。
    谏议大夫殷侑言:“《三史》为书,劝善惩恶,亚於《六经》。比来史学多
废,至有身处班列,而朝廷旧章莫能知者。”於是立史科及《三传》科。
    文宗太和八年,宰相王涯以为礼部取士乃先以榜示中书,非至公之道。自今
一委有司,以所试杂文、乡贯、三代名讳送中书门下。
    唐众科之目,进士为尤贵,而得人亦最为盛,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缙绅虽
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
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先是,进士试诗赋及时务
策五道,明经策三道。建中二年,中书舍人赵赞权知贡举,乃以箴、论、表、赞
代诗赋,而皆试策三道。太和八年,礼部复罢进士议论而试诗赋。文宗从内出题
以试进士,谓侍臣曰:“吾患文格浮薄,昨自出题,所试差胜。”乃诏礼部岁取
登第者三十人,苟无其人,不必充其数。时文宗好学嗜古,郑单以经术位宰相,
深嫉进士浮薄,屡请罢之。帝曰:“敦厚、浮薄,色色有之。进士科取人二百年
矣,不可遽废。”因得不罢。
    容斋洪氏《随笔》曰:“唐以赋取士,而韵数多寡、平仄次叙,元无定格。
故有三韵者,《花萼楼赋》以题为韵是也;有四韵者,《荚赋》以‘呈瑞圣朝’,
《舞马赋》以‘奏之天庭’,《丹甑赋》以‘国有丰年’,《泰阶六符赋》以
‘元亨利贞’,为韵是也;有五韵者,《金茎赋》以‘日华川上动’为韵是也;
有六韵者,《水止魍魉》《人镜》、《三统指归》、《信及豚鱼》、《洪钟待撞》、
《君子听音》、《东郊朝日》、《蜡日新天》、《宗乐德》、《训胄子》诸篇是
也;有七韵者,《日再中》、《射已之鹄》、《观紫极舞》、《五声听政》诸篇
是也;八韵有二平六仄者,《六瑞赋》以‘俭故能广,被褐怀玉’《日五色赋》
以‘日丽九华、圣符土德’,《径寸珠赋》以‘泽浸四荒,非宝远物’为韵是也;
有三平五仄者,《宣耀门观试举人》以‘君圣臣肃,谨择多士’,《悬法象魏》
以‘正月之吉、悬法象魏’,《元酒》以‘荐天明德,有古遗味’,《五色土》
以‘王子毕封,依以建社’,《通天台》以‘洪台独出,浮景在下’,《幽兰》
以‘远芳袭人,悠久不绝’,《日月合璧》以‘两耀相合,候之不差’,《金
尼》以‘直而能一,斯可制动’为韵是也;有五平三仄者,《金用砺》以‘商
高宗命傅说之官’为韵是也;有六平二仄者,《旗赋》以‘风卷€舒,军容清肃’
为韵是也。自太和以後,始以八韵为常。唐庄宗时,常覆试进士,翰林学士承旨
卢质以《后从谏则圣》为赋题,以‘尧舜禹汤,倾心求过’为韵。旧例,赋韵四
平四仄,质出韵乃五平三仄,大为识者所诮,岂非是时已有定格乎?国朝太平兴
国三年九月,始诏自今广文馆及诸州府礼部试进士赋,并以平仄次用韵。其後又
有不依次者,至今循之。”
    九年,中书门下奏:“面奉进止,令条流进士数,及减下诸色入仕人等。进
士,准太和四年格,及第每年不过二十五人,今请加至四十人;明经,准太和八
年敕减下人数外,及第不得过一百一十人,今请再减下十人。”
    武宗会昌五年,举格节文:“公卿百家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外州府举
士人等,修明经、进士业者,并隶名所在监及官学,仍精加考试。所送人数:其
国子监明经,旧格每年送三百五十人,今请送二百人,进士依旧格送三十人,其
隶名明经亦请送二百人;其宗正寺进士送二十人;其东监、同、华、河中所送进
士不得过三十人,明经不得过五十人;其凤翔、山南西道东道、荆南、鄂岳、湖
南、郑滑、浙西、浙东、坊、宣商、泾、江南、江西、淮南、西川、东川、
陕虢等道所送进士不得过一十五人,明经不得过二十人;其河东、陈许汴、徐泗、
易定、齐德、魏博、泽潞、幽孟、灵夏、淄青、郓曹、兖海、镇冀、麟胜等道所
送进士不得过一十人,明经不得过十五人;金汝、盐丰、福建、黔府、桂府、岭
南、安南、邕容等道所送进士不得过七人,明经不得过十人。其诸支郡所送人数,
请申观察使为解都送,不得诸州各自申解。诸州府所试进士杂文,据元格并合封
送省。准开成三年五月三日敕落下者,今缘自不送所试以来,举人公然拔解;今
诸州府所试,各须封送省司检勘,如病败不近词理,州府妄给解者,试官停见任
用阙。”
    时宰相李德裕尤恶进士。初,举人既及第,缀行通名,诣主司第谢。其制:
序立西阶下,北上东向;主人席东阶下,西向;诸生拜,主司答拜,乃叙齿、谢
恩,遂升阶,与公卿观者皆坐,酒数行,乃赴期集。又有曲江会、题名席。至是,
德裕奏:“国家设科取士,而附党背公,自为门生。自今一见有司而止,其期集、
参谒、曲江、题名皆罢。”德裕尝论公卿子弟於科举,武宗曰:“向闻杨虞卿
兄弟朋比贵势,妨平进之路。昨黜杨知至、郑朴等,抑其大甚耳。有司不识朕意,
不放子弟即过矣,但取实艺可也。”德裕曰:“郑肃、封敖子弟皆有材,不敢应
举。臣无名第,不当非进士,然臣祖天宝末以仕进无他岐,勉︹随计,一举登第。
自後家不置《文选》,盖恶其不根艺实。然朝廷显官,须公卿子弟为之,何者?
少习其业,目熟朝廷事,台阁之仪,不教而自成。寒士纵有出人之才,固不能闲
习也,则子弟未易可轻。”德裕之论,偏异盖如此。然进士科当唐之晚节,尤为
浮薄,世所共患也。
    宣宗大中元年,礼部侍郎魏扶放及第二十三人,续奏:“堪放及第三人封彦
卿、崔彖、郑延休等,皆以文艺为众所知,其父皆在重任,不敢选取,其所试
诗赋并封进。”奉进止:“令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知制诰韦琮等考。”尽合程
度,其月二十三日奉进止:“并付所司放及第。有司考试,只合在公,如涉徇私,
自有刑典。从今以後,但依常例取舍,不得别有奏闻。”
    懿宗咸通四年,进士皮日休上疏,请以《孟子》为学科,曰:“臣闻圣人之
道不过乎经,经之降者不过乎史,史之降者不过乎子,子不异乎道者《孟子》也。
今国家有业庄、列之书者,亦登於科,其诱善也则深,而悬科也未正。伏望命有
司去庄、列之书,以《孟子》为主,有能精通其义者,其科选视明经同。”不报。
    昭宗天复元年赦文,令中书门下选择新及第进士中有人在名场,才沾科级,
年齿已高者,不拘常例,各授一官。於是礼部侍郎杜德祥奏:拣到新及第进士陈
光问年六十九,曹松年五十四,王希禹年七十三,刘象年七十,柯崇年六十四,
郑希颜年五十九。诏光问、松、希禹可秘书省正字,象、崇、希颜可太子校书。
    洪氏《容斋随笔》曰:“昭宗当斯时乱离极矣,尚能眷眷於寒儒,甚可书也。
《摭言》云:上新平内难,闻放进士,甚喜,特授官,制词曰:‘念尔登科之际,
当予反正之年,宜降异恩,各膺宠命。’时谓此举为五老榜。”
    《唐登科记》总目:
    高祖武德元年上书拜官一人
    二年、三年、四年,不贡举。
    五年,秀才一人,进士四人。
    六年,进士四人。
    七年,秀才二人,进士六人。
    八年,秀才一人,进士五人。
    九年,秀才二人,进士七人。
    太宗贞观元年,秀才二人,进士四人。
    二年,米贵不举贡。
    三年,秀才二人,进士五人。
    四年,秀才一人,进士九人。
    五年,秀才一人,进士十五人。
    六年,秀才一人,进士十二人。
    七年,秀才二人,进士十三人。
    八年,秀才一人,进士九人。
    九年,进士六人。
    十年,进士十一人。
    十一年,秀才一人,进士八人。
    十二年,秀才一人,进士十一人。
    十三年,秀才二人,进士十七人。
    十四年,秀才一人,进士五人。
    十五年,秀才一人,进士十四人。
    十六年,不贡举。
    十七年,进士十五人。
    十八年,秀才一人,进士二十四人。
    十九年,秀才三人,上书拜官一人。
    二十年,秀才一人,进士三人。
    二十一年,进士七人。
    二十二年,进士九人。
    二十三年,秀才一人,进士八人。
    高宗永徽元年,秀才一人,进士十四人。
    二年,进士二十五人(其年始停秀才举)。
    三年、四年不贡举,应制及第三人。
    五年,进士一人。
    六年,进士四十三人,应制及第一人。
    显庆元年,进士三人。
    二年,进士二十二人。
    三年,进士十七人,诸科一人。
    四年,进士二十人。
    五年,进士十四人,上书拜官一人。
    六年,进士五人,召拜官一人。
    龙朔二年,进士八人。
    三年,不贡举。
    麟德元年,进士三人,诸科二人。
    二年,进士并落下。
    乾封元年,幽素举十二人。
    二年,进士五人。
    总章元年,进士二十六人。
    二年,不贡举。
    咸亨元年,进士五十四人。
    二年、三年,不贡举。
    四年,进士七十九人。
    上元元年,进士五十七人,重试及第十一人。
    上元二年,进士四十五人,别敕二人,续试三人。
    仪凤元年,不贡举,诸科四人。
    二年,不贡举,上封拜官一人。
    三年,不贡举,诸科一人。
    调露元年,不贡举。
    二年,进士一人。
    永隆二年,进士一人。
    开耀二年,进士五十五人,重试及第十八人。
    永淳二年,进士五十五人。
    嗣圣二年,进士十三人重试三十六人。
    武后光宅元年,进士十六人,上书拜官并诸科九人。
    二年,进士五十九人。
    垂拱元年,进士二十二人,再取五人。
    二年,进士四人。
    三年,进士六十五人。
    四年,进士二十四人,诸科三十人。
    永昌二年,进士神都六人,西京二人,诸科一人。
    二年,神都十二人,西京四人,诸科五人。
    三年,进士十六人。
    长寿二年,进士十八人,减策及第二人。
    三年,不贡举,诸科二人。
    延载二年,进士二十二人。
    证圣元年,不贡举,诸科一人。
    天册万岁二年,进士二十七人,南郊举及第三人。
    万岁通天二年,进士二十七人,诸科十人。
    三年,不贡举,诸科二人。
    圣历元年,进士二十二人。
    二年,进士十六人,诸科一人。
    三年,进士二十人。
    久视二年,进士十九人,诸科二人。
    大足元年,进士二十七人。
    二年,不贡举,诸科十人。
    长安二年,进士二十一人。
    三年,进士三十一人,诸科四人。
    四年,四十一人,续奏四人。
    中宗神龙元年,进士六十一人,重试及第十二人,诸科二十九人。
    二年,进士三十二人,诸科三十九人。
    景龙元年,进士四十八人,诸科三人。
    二年,进士四十人,诸科六人。
    三年,不贡举,诸科八人。
    睿宗景€元年,进士五十二人。
    二年,诸科五十六人。
    延和元年,进士三十七人。
    元宗先天元年,诸科二十七人。
    开元元年,进士七十一人,重奏六人。
    二年,进士十七人,诸科十二人。
    三年,进士二十一人。
    四年,进士十六人上书及第一人。
    五年,进士二十五人。
    六年,进士三十二人。
    七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八人。
    八年,进士五十七人。
    九年,进士三十八人。
    十年,进士三十三人。
    十一年,进士三十一人。
    十二年,进士二十一人。
    十四年,进士三十一人。
    十五年,进士十九人,诸科三人。
    十六年,进士二十人。
    十七年,进士二十六人,诸科一人。
    十八年,进士二十六人。
    十九年,进士二十三人,诸科二人。
    二十年,进士二十四人。
    二十一,年进士二十五人,诸科一人。
    二十二,年进士二十九人,诸科九人。
    二十三,年进士二十七人,诸科五人。
    二十四,年进士二十人,诸科七人。
    二十五,年进士二十七人,诸科三人。
    二十六,年进士二十三人,诸科二十一人。
    二十七,年进士二十四人,诸科五人。
    二十八,年进士十五人,诸科五人。
    二十九,年进士十三人,诸科四人。
    天宝元年,进士二十三人,诸科二人。
    二年,进士二十六人。
    三载,进士二十九人。
    四载,进士二十五人。
    五载,进士二十一人。
    六载,进士二十三人,诸科一人。
    七载,进士二十四人。
    八载,进士二十人。
    九载,进士二十一人。
    十载,进士二十人。
    十一载,进士二十六人。
    十二载,进士五十六人。
    十三载,进士三十五人,诸科一人。
    十四载,进士二十四人。
    十五载,进士三十三人。
    肃宗至德二载,进士二十二人,江淮六人,成都府十六人,江东七人。
    乾元元年,进士二十三人。
    二年,进士二十五人。
    三年,进士二十六人。
    上元元年,进士二十九人。
    代宗宝应元年,停贡举。
    二年,进士二十七人。
    广德二年,进士十三人,又十二人。
    永泰元年,进士二十七人。
    二年,两都共二十六人。
    大历二年,进士二十人,诸科一人。
    三年,进士十九人,诸科三人。
    四年,进士二十六人,诸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