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要读的60篇小说-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小说所反映社会和人生的广度和深度,是其他文学体裁所难以企及的。而短篇小说由于其篇幅的短小性、主题的集中性、视角的新颖性、针砭的有力性、阅读的快捷性,更是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竞相传诵。世界各国的小说大师们,在创作长篇小说的同时,也热衷于截取生活的横断面,创作一些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无论是在内容的深度上,还是在艺术的造诣上,都堪与长篇小说相媲美,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广大读者,成为人类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文学殿堂中一种影响广泛的文体,短篇小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之一。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若干篇优秀的短篇小说,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还可以获得某种深刻的人生启示和积极的人生借鉴。优秀的短篇小说,是文学大师们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眼光,从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撷取素材,经历长时期的生活积累和内心思考,精心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层面描绘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社会生活,叙述着一个个离奇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思想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着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揭示了不同国家的社会风貌、不同民族的思想倾向。阅读优秀的短篇小说,可以使我们在领略其艺术魅力的同时,感同身受,体会作者的是非观念、爱憎标准、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探究人类的生存环境、生存心理、生存意义,增强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生活勇气,更加热切地关注社会的震荡、历史的演变、人类的前途和世界的未来,将一己的命运溶入广阔意义上的人类、社会、时代中去,为自己的人生注入丰厚多元的内涵和绵延不绝的活力。
中外小说浩如烟海,一个人要想在短暂的一生中遍阅小说大师们的所有短篇佳作,既不现实,也不科学。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有效地了解中外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社组织有关人员,在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细致的讨论和斟酌,最后从琳琅满目的中外小说宝库中遴选出60篇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短篇小说,辑录成《人一生要读的60篇小说》一书。所选的小说,在地域上涵盖中外,时间上侧重现当代,它们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为了帮助读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为每篇作品增设了“必读理由”、“作者简介”、“作品赏析”三个专栏。“必读理由”点明某篇小说入选的理由,让读者在阅读之前对作品有个初步的认识;“作者简介”简要介绍了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成就等,使读者对作者有个清晰概括的了解;“作品赏析”以凝练的语言对每篇作品的内容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特色、风格技巧等进行精当到位的点评,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为给读者创造一个轻松的阅读氛围,我们还为每篇作品选配了契合文意的精美图片,书中共收不同类型的图片250余幅,包括作者小像、作品书影、原作插图、历史照片、电影剧照、经典油画、手绘插图等,组成一个赏心悦目、色彩缤纷的文学画廊,图文联袂,相得益彰,使作品的故事情节历历在目,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带给读者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让读者近距离感受作品的魅力,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引领读者领略中外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与作品中人物同悲共乐的感情波澜和神思遨游的历程中,启迪心智,陶冶性情,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审美水准、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中国卷第1节 孔乙己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1902年赴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五四运动期间在北京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1927年移居上海,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领导者和旗帜。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等。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之下,羼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 “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作品赏析
《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上。在小说中,作者成功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位穷困潦倒、迂腐麻木、懒惰却又不失善良品性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小说全文不足3000字,但却以极其凝练的笔墨,表现了相当深广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作品通过塑造孔乙己的悲剧性格,表现出了封建科举制度是怎样将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摧残成了一个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丧失了起码的生存能力的社会的“多余人”;另一方面,作品也通过展现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表现出在封建科举制度的侵蚀下,社会各阶层的人是怎样共同构成一种巨大的、可怕的社会合力,吞噬着人的魂灵。作品在展现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同时,还通过展现环绕在孔乙己周围的环境,从另一个角度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的毒害。小说构思精巧,语言、动作描写十分细腻生动,讽刺中含着同情,庄谐俱备,读后发人深思。
中国卷第2节 在酒楼上(1)
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就到S城。这城离我的故乡不过三十里,坐了小船,小半天可到,我曾在这里的学校里当过一年的教员。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我竟暂寓在S城的洛思旅馆里了;这旅馆是先前所没有的。城圈本不大,寻访了几个以为可以会见的旧同事,一个也不在,早不知散到那里去了;经过学校的门口,也改换了名称和模样,于我很生疏。不到两个时辰,我的意兴早已索然,颇悔此来为多事了。
我的旅馆是租房不卖饭的,饭菜必须另外叫来,但又无味,入口如嚼泥土。窗外只有渍痕斑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我午餐本没有饱,又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很自然的想到先前有一家熟识的小酒楼,叫一石居的,算来离旅馆并不远。我于是立即锁了房门,出街向那酒楼去。其实也无非想姑且逃避客中的无聊,并不专为买醉。一石居是在的,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然而我终于跨上那走熟的屋角的扶梯去了,由此径到小楼上。上面也依然是五张小板桌;独有原是木棂的后窗却换嵌了玻璃。
“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
我一面说给跟我上来的堂倌听,一面向后窗走,就在靠窗的一张桌旁坐下了。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坐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这园大概是不属于酒家的,我先前也曾眺望过许多回,有时也在雪天里。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样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
“客人,酒。……”
堂倌懒懒的说着,放下杯,筷,酒壶和碗碟,酒到了。我转脸向了板桌,排好器具,斟出酒来,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无论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里的柔雪又怎样的依恋,于我都没有什么关系了。我略带些哀愁,然而很舒服的呷一口酒。酒味很纯正;油豆腐也煮得十分好;可惜辣酱太淡薄,本来S城人是不懂得吃辣的。
大概是因为正在下午的缘故罢,这虽说是酒楼,却毫无酒楼气,我已经喝下三杯酒去了,而我以外还是四张空板桌。我看着废园,渐渐的感到孤独,但又不愿有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