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人一生要读的60篇小说 >

第27章

人一生要读的60篇小说-第27章

小说: 人一生要读的60篇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厢找了个座位。火车迟迟不开,叫人等得恼火,过了好久才缓慢地驶出车站,爬行在沿途倾圮的房屋中间,驶过一条闪闪发亮的河流。在威斯特兰罗车站,来了一大群乘客,往车厢门直拥。列车员说,这是直达集市的专车,这才把他们挡回去。我独自坐在空车厢里。几分钟后,火车停在一个临时用木头搭起的月台旁。我下车走到街上。有一只钟被亮光照着,我瞅了一眼:九点五十分。我的面前矗立着一座大建筑物,上面闪亮着那魅人的名字。    
    我怎么也找不到花六便士就能进去的入口处。我生怕集市关门,便三脚两步穿过一个旋转门,把一个先令付给一位神情疲惫的看门人。我发现自己走进一所大厅,它周围环绕着只有它一半高的长廊。几乎所有的棚摊都关门了。大半个厅黑沉沉的。我有一种阒寂之感,犹如置身于做完礼拜后的教堂中。我怯生生地走到商场中间。那儿还有些人围着仍在营业的摊子。一块布帘上面用彩色电灯拼成“乐声咖啡馆”。两个男人正在一只托盘上数钱。我倾听着铜币落盘时发出的叮当声。    
    我困难地想起到这儿来是为什么,便随意走到一个棚摊前,端详着那里陈列的瓷花瓶和印花茶具。棚摊门口有个女郎,正在同两位年轻的先生说笑,我听出他们的英国口音,模模糊糊地听着他们交谈。    
    “噢,我从没说过那种事。”    
    “哎,你肯定说过。”    
    “不,肯定没有!”    
    “难道她没说过。”    
    “说过的,我听见她说的。”    
    “啊,这是……小小的撒谎。”    
    那位女郎看见我,走过来问我要买什么。她的声音冷冰冰的,好像出于责任感。我诚惶诚恐地瞧着两排大坛子,它们排在棚摊门两侧,好似东方卫士。我低声说:“不买,谢谢。”    
    那女郎把一只花瓶移动了一下,然后回到两个年轻人身边去了。他们又谈起同一个话题。那女人回头瞟了一二次。    
    我逗留在棚摊前,仿佛真的对那些货物恋恋不舍似的,尽管心里明白这样待着毫无意义。最后,我慢吞吞地离开那儿,沿着集市中间的小道走去。我把两个便士丢进口袋,跟里面一枚六便士的硬币碰响。接着,我听见长廊尽头传来熄灯的喊声。顿时,大厅上面漆黑一片。    
    我抬头凝视着黑暗,感到自己是一个受到虚荣心驱使和摆弄的可怜虫,于是眼睛里燃烧着痛苦和愤怒。    
    宗白译    
    作品赏析    
    《阿拉比》写于1904年,后收入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这篇小说在西方被认为是乔伊斯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曾被选入许多文艺作品集和大学教材。小说以20世纪初的都柏林为背景,叙述了一个初涉人世、陷入情网的少年的心路历程。小说揭示了一种“由于意识到价值观念的破灭而产生的失望”的主题(乔伊斯语)。细腻的心理描写,丰富的象征意象,以叙述、动作及对话反映人物性格和特定情景特征,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外国卷第53节 最后一课

    ‖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19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5岁起就独自谋生。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文人生活。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1897卒于巴黎。都德一生写过近百篇短篇小说,其中大多数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讴歌了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戴达伦》、《不朽者》,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散文集《磨坊书简》等。    
    那天早晨,我很迟才去上学,非常害怕挨老师的训,特别是因为哈墨尔先生已经告诉过我们,他今天要考问分词那一课,而我连头一个字也不会。这时,我起了一个念头,想逃学到野外去玩玩。    
    天气多么温暖!多么晴朗!    
    白头鸟在林边的鸣叫声不断传来,锯木厂的后面,黎佩尔草地上,普鲁士军队正在操练。这一切比那些分词规则更吸引我;但我毕竟还是努力克服了这个念头,很快朝学校跑去。    
    经过村政府的时候,我看见一些人围在挂着布告牌的铁栅栏前面。这两年来,那些坏消息,如吃败仗啦,抽壮丁啦,征用物资啦,还有普鲁士司令部的命令啦,都是在这儿公布的;我没有停下来,心想:    
    “又有什么事了?”    
    这时,正当我跑过广场的时候,带着徒弟在那里看布告的铁匠瓦什泰,朝着我喊道:    
    “小家伙,不用这么急!你去多晚也不会迟到了!”    
    我以为他是在讽刺我,于是气喘喘地跑进了哈墨尔先生的小院子。    
    往常,刚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总是一片乱哄哄,街上都听得见,课桌开开关关,大家一起高声诵读,你要专心,就得把耳朵捂起来,老师用大戒尺不停地拍着桌子喊道:    
    “安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这一阵乱糟糟,不被人注意就溜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但是,恰巧那一天全都安安静静,像星期天的早晨一样。我从敞开的窗子,看见同学们都整整齐齐坐在各自的位子上,哈墨尔先生挟着那根可怕的铁戒尺走来走去。我非得把门打开,在一片肃静中走进去,你想,我是多么难堪,多么害怕!    
    可是,事情并不是那样。哈墨尔先生看见我并没有生气,倒是很温和地对我说:    
    “快坐到你的位子上去吧!我的小弗朗茨;你再不来,我们就不等你了。”    
    我跨过条凳,马上在自己的课桌前坐下。当我从惊慌中定下神来,这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这天穿着他那件漂亮的绿色礼服,领口系着折叠得挺精致的大领结,头上戴着刺绣的黑绸小圆帽,这身服装是他在上级来校视察时或学校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此外,整个课堂都充满了一种不平常的、庄严的气氛。但最使我惊奇的,是看见在教室的尽头,平日空着的条凳上,竟坐满了村子里的人,他们也像我们一样不声不响,其中有霍瑟老头,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前任村长,有退职邮差,还有其他一些人。他们都愁容满面;霍瑟老头带来一本边缘都磨破了的旧识字课本,摊开在自己的膝头上,书本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正当我看了这一切感到纳闷的时候,哈墨尔先生走上讲台,用刚才对我讲话的那种温和而严肃的声音,对我们说:    
    “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从柏林来了命令,今后在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小学里,只准教德文了……新教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文课,我请你们专心听讲。”    
    这几句话对我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啊!那些混账东西,原来他们在村政府前面公布的就是这件事。    
    这是我的最后一堂法文课!……    
    可是我刚刚勉强会写!从此,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只能到此为止了!……我这时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过去浪费了光阴,后悔自己逃学去捣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滑冰!我那几本书,文法书,圣徒传,刚才我还觉得背在书包里那么讨厌,显得那么沉,现在就像老朋友一样,叫我舍不得离开。对哈墨尔先生也是这样。一想到他就要离开这儿,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就忘记了他以前给我的处罚,忘记了他如何用戒尺打我。    
    这个可怜的人啊!    
    原来他是为了上最后一堂课,才穿上漂亮的节日服装,而现在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村里的老人今天也来坐在教室的尽头,这好像是告诉我们,他们后悔过去到这小学来得太少。这也好像是为了向我们老师表示感谢,感谢他四十年来勤勤恳恳为学校服务,也好像是为了对即将离去的祖国表示他们的心意……    
    我正在想这些事的时候,听见叫我的名字。是轮到我来背书了。只要我能从头到尾把这些分词的规则大声地、清清楚楚、一字不错地背出来,任何代价我都是肯付的啊!但是刚背头几个字,我就结结巴巴了,我站在座位上左右摇晃,心里难受极了,头也不敢抬。只听见哈墨尔先生对我这样说:    
    “我不好再责备你了,我的小弗朗茨,你受的惩罚已经够了……事情就是这样。我们每天都对自己说:‘算了吧,有的是时间,明天再学也不迟。’但是,你瞧,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唉!过去咱们阿尔萨斯最大的不幸,就是把教育推延到明天。现在,那些人就有权利对我们说:‘怎么,你们自称是法国人,而你们既不会读也不会写法文!’在这件事里,我可怜的弗朗茨,罪责最大的倒不是你,我们都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    
    “你们的父母并没有尽力让你们好好念书。他们为了多收入几个钱,宁愿把你们送到地里和工厂去。我难道就没有什么该责备我自己的?我不是也常常叫你们放下学习替我浇园子?还有,我要是想去钓鲈鱼,不是随随便便就给你们放了假?”    
    接着,哈墨尔先生谈到法兰西语言,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是最清楚、最严谨的语言,应该在我们中间保住它,永远不要把它忘了,因为,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随后,他拿起一本文法课本,给我们讲了一课。我真奇怪我怎么会理解得那么清楚,他所讲的内容,我都觉得很好懂,很好懂。我相信,我从来没有这样专心听过讲,而他,也从来没有讲解得这样耐心。简直可以说,这个可怜的人想在他走以前把自己全部的知识都传授给我们,一下子把它们灌输到我们的脑子里去。    
    讲完了文法,就开始习字。这一天,哈墨尔先生特别为我们准备了崭新的字模,上面用漂亮的花体字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我们课桌的三角架上挂着这些字模,就像是许多小国旗在课堂上飘扬。每个人都那么专心!教室里是那么肃静!这情景可真动人。除了笔尖在纸上画写的声音外,听不到任何别的声响。这时,有几个金龟子飞进了教室;但谁也不去注意它们,就连那些最小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专心专意在画他们的杠杠,好像这也是法文……在学校的屋顶上,有一群鸽子在低声咕咕,我一面听着,一面想:    
    “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用德国话唱歌呢?”    
    有时,我抬起头来看看,每次都看见哈墨尔先生站在讲台上一动也不动,眼睛死死盯着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个小学校舍都吸进眼光里带走……请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待在这个地方,老是面对着这个庭院和一直没有变样的教室。只有那些条凳和课桌因长期使用而变光滑了;还有院子里那棵桃树也长高了。他亲手栽种的啤酒花现在也爬上窗子碰到了屋檐。这可怜的人听着他的妹妹在楼上房间里来来去去收拾他们的行李,他们第二天就要动身,告别本乡,一去不复返。他即将离开眼前的这一切,这对他来说是多么伤心的事啊!    
    不过,他还是鼓起勇气把这天的课教完。习字之后,是历史课;然后,小班学生练习拼音,全体一起诵唱Ba;Be;Bi;Bo;Bu。那边,教室的尽头,霍瑟老头戴上了眼镜,两手捧着识字课本,也和小孩们一起拼字母。看得出他也很用心;他的声音由激动而颤抖,听起来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叫人又想笑又想哭。唉!我将永远记得这最后的一课……    
    忽然,教堂的钟打了十二点,紧接着响起了午祷的钟声。这时,普鲁士军队操练回来的军号声在我们窗前响了起来……哈墨尔先生面色惨白,在讲台上站了起来。他在我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样高大。    
    “我的朋友们,”他说,“我的朋友们,我,我……”    
    他的嗓子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无法说完他那句话。    
    于是,他转身对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按着它,用最大的字母写出:    
    法兰西万岁    
    写完,他仍站在那里,头靠着墙壁,不说话,用手向我们表示:    
    “课上完了……去吧。 ”    
     柳鸣九译    
    作品赏析    
    《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为都德短篇小说中的精品,曾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并经常被选为中小学的语文教材。    
    小说以1870年普法战争中,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小说以小见大,结构严谨,情节层层递进,语言质朴简洁,对比手法和心理刻画运用极为成功。艺术概括精练,短短两三千字,容纳了极为深广丰富的思想内涵。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来描写“最后一课”中的人、事、景,更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小说以其精湛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取得了非凡的成功,一百多年来,它不仅激励过法国人民,也感染了世界各国人民,产生了巨大影响,不愧为世界优秀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


外国卷第54节 柏林之围(1)

    我们一边与韦医生沿着爱丽舍田园大道往回走,一边向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墙壁、被机枪扫射得坑洼不平的人行道探究巴黎被围的历史。当我们快到明星广场的时候,医生停了下来,指着那些环绕着凯旋门的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中的一幢,对我说:    
    “您看见那个阳台上关着的四扇窗子吗?八月初,也就是去年那个可怕的充满了风暴和灾难的八月,我被找去诊治一个突然中风的病人。他是儒弗上校,一个拿破仑帝国时代的军人,在荣誉和爱国观念上是个老顽固。战争一开始,他就搬到爱丽舍来,住在一套有阳台的房间里。您猜是为什么?原来是为了参观我们的军队凯旋而归的仪式……这个可怜的老人!维桑堡惨败的消息传到他家时,他正离开饭桌。他在这张宣告失利的战报下方,一读到拿破仑的名字,就像遭到雷击似的倒在地下。    
    “我到那里的时候,这位老军人正直挺挺躺在房间的地毯上,满脸通红,表情迟钝,就像刚刚当头挨了一闷棍。他如果站起来,一定很高大;现在躺着,还显得很魁梧。他五官端正、漂亮,牙齿长得很美,有一头拳曲的白发,八十高龄看上去只有六十岁……他的孙女跪在他身边,泪流满面。她长得很像他,瞧他们在一起,可以说就像同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只不过一枚很古老,带着泥土,边缘已经磨损,另一枚光彩夺目,洁净明亮,完全保持着新铸出来的那种色泽与光洁。    
    “这女孩的痛苦使我很受感动。她是两代军人之后,父亲在麦克—马洪元帅的参谋部服役,躺在她面前的这位魁梧的老人的形象,在她脑海里总引起另一个同样可怕的对于他父亲的联想。我尽最大的努力安慰她,但我心里并不存多大希望。我们碰到的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严重的半身不遂,尤其是在八十岁得了这种病,是根本无法治好的。事实也正如此,整整三天,病人昏迷不醒,一动也不动……在这几天之内,又传来了雷舍芬战役失败的消息。您一定还记得消息是怎么传来的。直到那天傍晚,我们都以为是打了一个大胜仗,歼灭了两万普鲁士军队,还俘虏了普鲁士王太子……我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奇迹、什么电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