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3148-中国式继承 >

第21章

3148-中国式继承-第21章

小说: 3148-中国式继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国一之所以主动提出给付廖姓女子补偿,是因为他知道温世仁与这位女子确实相交多年。温世仁20多年前在新加坡与廖姓女子认识,从朋友变成了情人,且育有一女。    
    台湾《苹果日报》报道说,廖姓女子原本打算通过英业达集团董事长叶国一向温世仁的元配吕来春争取权益,但是遭到吕来春的断然拒绝。这导致事情对外爆发,愈演愈烈。


第四部分遗产税风波(5)

    据说,廖姓女子在温世仁过世后数天曾带女儿去医院进行父女DNA比对,而结果对她颇为不利——该医院妇产科发表声明说,比对结果为“温先生”与廖姓女子的女儿无父女血缘关系。据说,该女子借以取得“温先生”的DNA的是一把温使用过的牙刷。如果没有此项证据,廖姓女子如想为女儿取得继承权,也只能静待温家的态度。据了解,温世仁的母亲已经接受廖姓女子,并相当疼爱温世仁与她所生的15岁女儿。温母近年来身体微恙,廖姓女子因与之住同一栋楼,也承担起一些照顾温母的责任。    
    廖姓女子争取温世仁遗产继承权一事,使得温世仁的三名弟弟以及温世仁创业伙伴──英业达集团董事长叶国一的立场变得极为尴尬。据说,温世仁生前曾对廖姓女子表示,日后有什么问题可找好友叶国一出面。温世仁过世后,廖姓女子拿着她与女儿、温世仁的全家福,请叶国一转交温世仁元配吕来春,表达分配遗产的愿望。因为这件事,吕来春对叶国一很生气。吕来春本人是能力极强的职业妇女,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所华文学校的校长,其手上也握有不少英业达的股票。英业达主要股东阵容中,就有一家名为“来春投资公司”,持有英业达近8万股股票,市值超过16亿元。台湾媒体评论说,温世仁一年中有300天以上都在国外单独旅行,夫妻聚少离多,难免影响到感情。吕来春曾以身体不适为由缺席温世仁的追悼会。    
    温世仁的友人感叹,温世仁一生坦荡潇洒,以仁爱待人,最后妻小却为了钱相互兴讼以对,温世仁如果有知,心情恐怕不好过。    
    逃避遗产税    
    关于遗产税有两个极端的例子,一是2003年因脑中风去世的前台湾英业达副董事长董温世仁,身后留下百亿台币遗产,因为生前来不及做任何节税规划(也有报道说温本人愿意回报社会,故未做安排),温的家人报缴了40亿台币的遗产税,是台湾遗产税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而本该创下这记录的台湾首富蔡万霖,本该缴纳750多亿台币的遗产税,结果经过蔡家巧妙安排,应缴的遗产税不过1亿多台币。    
    在要缴纳遗产税的国家和地区,通常一些资产规模比较大的公司,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进行避税,他们旗下自有一个庞大的财专家队伍,包括法律、会计、理财顾问等在内,这些人熟悉法律和财务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种手段钻法律上的空子。根据台湾《新新闻》杂志的报道,有钱人通常用以下三种方式逃避遗产税:    
    一是设立多层投资公司,母体公司控制着下面众多的子公司、孙公司。一般第一层公司拥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资产主要反映在股价上,下面的子公司、孙公司只反映上一层资产公司的净值。母体投资公司只靠投资,名下没有不动产,也不用配股配息,所以可以维持较低的资产净值。一般通过把上市公司股票先转移到资产公司名下,然后通过下面的子公司以低于市价的帐面价值转给下一代。这种手法也是蔡万霖转移资产的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式是成立基金会。因为很多国家规定捐赠基金是可以得到税收减免的。这样的基金会一般由家族人控制,家族成员可以通过在里面报销各种费用,如买车等,同样可以达到逃税的目的。    
    第三种方式是把资产转移到境外。资金转移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投资海外基金、国外股票,或者通过海外信托把钱汇到海外帐户,或者把资金转移到一些免税的天堂,如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等,成立境外公司,然后转回到国外进行投资。    
    另外,把资产分年赠与、化整为零,利用财产赠与免税额进行蚂蚁搬家式的转移也是逃避遗产税的常用方式。比如某国法律规定100万美元开征遗产税,而10万美元的赠与是免税的,这样可以通过10次赠与来达到转移资产而不用缴纳遗产税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债或者投资其他减免税项目来将逃避遗产税。    
    中国商人在逃避遗产税方面也有自己的方式。在风闻中国要开征遗产税后,很多有钱人把名下一些物业的所有权转让给自己尚未成年的子女,或者以子女的名义购置物业或买保险,以便在将来节省一大笔遗产税金。提前分割财产是“富人“们逃避遗产税的惯用手法之一,这也是钻了我国还没有开征赠与税的法律空白。    
    访谈    
    遗产税是中国民间财富代际继承中绕不开的一个命题。开征遗产税会不会抹杀人们的创业精神?它会怎么改变财富的流向?……在我们接触的一些企业家中,很多人对遗产税并不太关心,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办法去合理避免遗产税。“法律不是给这些人做的”吗?    
    我们在此收集了业界人士的一些观点和一些人们针对遗产税的处理方式,以供参考。    
    


第四部分遗产税风波(6)

    胡润:遗产税主要影响的是中小企业    
    笔者:英国遗产税是如何征收的?    
    胡润:英国的起征点可能是20万英镑,超过部分就要付差不多40%的遗产税。很多人认为不公平,比如房子作为遗产,房价一直涨,也许只有卖出去才能拥有这所房子。征收遗产税时,所有资产都要按照市值来算,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你可以事先把资产转到信托基金,或者那些税收特别区。如果你不做准备,就要交税。几乎所有的富人都要做准备。一些人认为,我创造了一个大的企业,因为高额遗产税要交给国家,我做到一定规模就不去做了——我不能留给我的孩子,那有什么意思?英国很多人不喜欢遗产税,因为你的后代可能要把资产卖掉才能支付。这个对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没有好处。    
    笔者:如果你有100万英镑,你会怎么做准备?中国的企业家们应该做准备了吗?    
    胡润:我没有100万英镑。但如果是这样,我是做会计师的,我比较懂,会提前准备,可以按规定每年赠给孩子多少钱。每个人都应该做准备,否则很可惜的,都交给国家了。中国15年以后,有很大的财富要转移到第二代身上,所以遗产税应该考虑了。事实上它对百富榜的企业家影响不大,把他的一部分资产拿回来,他的孩子不工作还是没问题。而且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有世界上最好的法律事务所、最聪明的顾问帮他们免税。法律不是给这些人做的。    
    遗产税对中小企业影响最大,比如只有100万美金或10万美金年收入的,在浙江、广东、福建这样的小老板非常多。美国GDP的70%来自于中小企业,而不是最有钱的人。以前在意大利,很多有钱人都把钱转到国外、在外面做生意的钱不拿回来,因为国内遗产税很高。现在政府把税降到比较低,他们都愿意回来,政府的税收就变得非常大。    
    笔者:你所接触到的中国富豪们有没有移民或者转移资产倾向?    
    胡润:很少,我们榜上没有一个人这么做。他们对目前的商业环境很有信心。我知道一两个年纪大些的企业家把一部分资产转移到国外,他们可能觉得比较保险吧,我不确定。    
    钟朋荣:民营企业交接班不需要提醒    
    笔者:民营企业交接班高峰即将来到,你认为企业家们做好准备了吗?    
    钟朋荣:这要看什么叫准备。很多企业家把小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很认真,不惜本钱。念完本科念硕士,还要接着念博士。在他们看来,这就叫准备。我写了一篇文章叫《文凭误国》——我绝对不相信企业家是在学校里读出来的,重要的是干。中国处于转轨时期,在相当长时期内做企业就是经营人际关系,成功的企业家多数都是公关高手。这是东方文化的特色,靠读书是学不来的。    
    笔者:你如何看待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钟朋荣:子承父业是一个很重要的激励机制。正因为子能够承父业,才能够让千千万万的人拼命去创造财富。所以,很多企业家都愿意自己的后代双继承。我怀疑有人指责子承父业是出于嫉妒心理。我们的市场环境比较恶劣,硬是让企业家两权分离,让把小孩交给阿姨去养,这是不负责任的。中国有几个阿姨让人放心呢?中国最好的企业是浙江的企业,因为是父母在养,上市公司养得最不好,都是阿姨在养。同时,企业是企业家的另一个儿子,我相信我们的企业家两个儿子都爱,不会为了这个牺牲那个——企业是他几十年的心血。我相信多数企业家会有这个眼光,能看出来自己的儿子行不行。所以我们的新闻界理论界不要太操心,企业家们并不傻。双继承在中国民企继承里占到50%以上。老子英雄儿好汉,从基因来讲,儿子也不会太差,何况他们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    
    笔者:对民企交接班需要提醒吗?    
    钟朋荣:不需要。要相信他们。    
    笔者:你怎么看待遗产税?    
    钟朋荣:征收遗产税是大势所趋。它的目的是增加税收、均贫富,不会因为遗产的问题造成一个食利阶层。在中国社会,为了子孙后代拼命是企业家创业的重要动力,遗产税的征收会使这种动力递减。怎么兼顾呢?我一直主张征收高额消费税,特别是奢侈品的消费,而征收比较低的遗产税和所得税。收入差距不可怕,财产差距不可怕(当然要避免不合理的差距拉大),可怕的是消费差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多数企业家的钱都是辛苦赚来的,他们的财富是生产性的,其本质是社会的财富,企业家只是替我们看管好罢了。这就叫私有公用。最好的财产就是私有公用财产。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即使开征遗产税,国家近期收入也不会太多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和资本积累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致富者都是创业者,其拥有的财富基本上是经营所得。按照国际惯例,这部分财产在征收财产税时应扣除,或给予一定照顾。这些致富者大多处于青壮年阶段,大多数的遗产继承人都是潜在的。因此,即使开征遗产税,国家近期内收入也不会太多,还可能对民营经济造成一定冲击,挫伤其生产积极性,带来资金外流。


第四部分遗产税风波(7)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文春:遗产税的征收目前根本没有合适的条件,技术上难以实施,而法律又不健全,短期内开征毫无可能。遗产税的目的是为了均贫富,调节财富分配,但从国外的实践来看,这一功能并不像想象得那么强大——大量的避税手段可能使这一税种形同虚设。    
    遗产税和所得税的国家和地区比较    
    遗产税比较(2003年12月以前)    
    国家和地区 赠予税 继承/遗产税 隔代转移税    
    中国大陆 无 无 无    
    香港 无 5%~15% 无    
    台湾 4%~50% 2%~50% 无    
    日本 10%~70% 10%~70% 20%附加税    
    韩国 10%~50% 10%~50% 30%附加税    
    泰国 无 无 无    
    新加坡 无 5%~10% 无    
    美国 18%~55% 18%~55% 49%    
    新西兰 5%~25% 无 无    
    澳大利亚 无 无 无    
    所得税比较(2003年12月以前)    
    国家和地区 最高所得税    
    中国大陆 45%    
    香港 16%    
    加拿大 55%    
    日本 50%    
    法国 55%    
    德国 50%    
    新加坡 26%    
    英国 40%    
    南非 35%    
    美国 38%    
    新西兰 39%    
    澳大利亚 47%    
    百慕达群岛 无    
    英属维京群岛 无(非居民)    
    1。 以上资料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 通常所缴税项是根据有关地区法律,以每年度的个人收入计算。    
    


第四部分继承之难(1)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中国内地的经济经过20年高速的发展,创业者们也面临一个财富年轮的难题,第一代企业创始人有的还年富力强,但大多数人已经年近花甲,“富不过三代”的警言让他们对待财富的继承心存忧虑。虽然私产入宪让民营企业家对财产的安全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到了薪尽火传的节骨眼上,财富继承人能否挑起重担光大自己的事业?后代是否有能力能够保证企业的基业常青?他们的品格、胆识和才能等综合素质是否具备了传承财富的条件?他们能否适应竞争日益剧烈的社会变革?……诸多问题让他们觉得继承之难。    
    企业接班的年代    
    虽然继承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但21世纪是中外企业财富大转移集中发生的时段。正如前文所说,“在第二次世界战后15年左右的时间创立了一大批新的家族企业。因此,近几年来把这些公司的所有权移交到第二代手里的交班过程正在稳步增加,不久将达到高峰。”我们来看看国外几家著名公司的情况:    
    没有人比小约翰·洛克菲勒本人对他的前途更感到畏惧的了,他觉得自己被困在一个王朝的巨大期望的铁笼子里,艰难地跋涉着,从来不感到自信,他用了一生的时间来实现父亲所继承给他的理想。切记,摆脱家族企业这个困境的办法之一就是及早授权给下一代。    
    与许多骄傲的父亲一样,高通创始人欧文·雅各布斯爱谈论自己的孩子。长子保罗带领高通开发无线互联网技术,幼子杰夫被任命负责公司的风险资本业务。但是,当被问及是否其中一个会继承CEO职位时,68岁的雅各布斯却缄口不语。    
    从10月到来年1月的每个周日,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会一边打开电视收看橄榄球比赛,一边开启一瓶啤酒。假如那是一瓶百威,百威39岁的副总裁奥古斯特·布施四世被董事会认为尚不具备掌管该公司的能力,这个拥有150年历史的公司第一次否决布施家族的人接班。如果橄榄球比赛由福克斯电视台转播,该电视台归媒体巨擘新闻集团所有,71岁的澳大利亚显贵鲁珀特·默多克正在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30岁的拉克伦和29岁的詹姆斯继承公司。33岁的女儿伊丽莎白已经退出了继承权的角逐。    
    当今的时代不折不扣是一个家族下一代接班的时代。数以千计二战后的企业家创造了现今世界财富中的绝大部分,而他们现在都已到了考虑让位于下一代的年龄。    
    在中国的情形也一样,第一代创业者大多面临交权的问题,而且很多已经做了妥善安排:2000年,梁昭贤正式接替父亲梁庆德,成为格兰仕集团的董事长;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把万向集团总裁之位传给了其子鲁伟鼎。1971年出生的鲁伟鼎是鲁冠球的独子,他早早就进入了万向集团,在集团各种岗位轮转,1992年年底开始成为集团副总裁,1994年出任总裁,5年后到美国读书,现在担任万向集团CEO……    
    家族企业传不过三代?    
    当家族控制的公司准备把权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