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传奇 作者:齐鲁-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耀邦说,就算四百万千瓦,只需四十亿元就可以搞起来。象山东这样大的省,由群众集资办电,行不行?
苏毅然说,我们准备用集资的办法,多采一点煤,搞火力发电。胡耀邦对这个办法表示赞赏。他说:你们山东的煤炭储量是一百四十亿吨,一年开采一亿吨,还可以开采一百四十年嘛。山东能不能提前实现农村电气化?全国总得有那么几个省、市搞试点,争取1995年以前基本实现农村电气化。实现了电气化,农村的文化、教育、环境、卫生都会起变化。要充分认识农村电气化的意义。
一个普通的星期天,生性好动的胡耀邦一日巡视三个县,行程一千多里。
1982年4月18日, 星期天的早晨,一架草绿色的直升飞机,披着和煦的阳光,穿越湛蓝的晴空,从北京向河北省易县飞去。这是胡耀邦到河北保定地区访问乘坐的飞机。易县是他今天出访的第一站。
昨天,胡耀邦忙碌了一天,他刚刚送走了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一行;明天,还要参加另一个重要会议。今天,他应该休息一下,象北京普通的居民一样,过一个恬静的星期天。但是,他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给他安排这样一个日程: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到河北保定地区的易县、安新、雄县农村去看一看。
8时叨分左右, 胡耀邦乘坐的直升飞机飞到易县上空,没有马上降落。它从易县东北部转向西南部的狼牙山,在易县上空转了两个大圈,细细地观察着从东北向西南蜿蜒而去的太行山的绿化情况。
9时30分, 飞机降落在清西陵附近的一块空地上。胡耀邦走下飞机,便同等在这里的易县县委的同志们亲切地交谈起来。胡耀邦说,从飞机上看,安格庄这面山上有树,西南面山上都是光秃秃的,西边的安格庄水库周围也没有树。一定要多植树多造林啊!易县面积是二千五百多平方公里,三百八十二万亩,你们一年造林面积只有三万亩,十年三十万亩,这样的造林速度,一百年也绿化不了。他说,绿化太行山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不把太行山绿化起来,不仅太行山的面貌改变不了,整个河北也翻不了身。
最后,胡耀邦看到来易县西陵游览的人很多,便提出了一个饶有风趣的建议。他说,可以发动游览的人植“纪念树”,给他们准备好林苗、工具和肥料等,让他们上山植树,自己挂上牌子,写上名字,作为纪念。胡耀邦接着说,天津、保定、北京来游览的,欢迎他们栽五棵树、八棵树……,第二年,第三年他还可以来看看自己栽的树长大没有?前来游览的外国人如有兴趣植树留念,也欢迎他们栽几棵树。中国的名山很多,泰山、华山、衡山、峨嵋山、狼牙山都可以这样办。
4月18日下午2时,胡耀邦乘飞机抵安新县白洋淀湖畔,飞机降落在宋庄大队一块湖中苇滩上。胡耀邦下了飞机,便提议同县委的同志在湖中滩地上席地座谈;县委的同志建议上机动小木船,到白洋淀里看看,胡耀邦欣然同意了。他们登上机动小木船,出了与苇滩相通的水道,向浩荡的“大鸭圈淀”驶去。四月,虽然不是丰水季节,但白洋淀却水天一色,一碧万顷。那被树丛围绕的是一个一个淀中村庄,那青绿成片的是刚长出一尺多高的苇田。小船在发动机推动下,催开浪花,向前行进。胡耀邦时而举目远眺,时而转身同坐在身边的县委书记王杰交谈:
胡耀邦问:“苇田实行了责任制没有?”
“实行了责任制,而且包了产。”
“包了好,包了好!”
这时,从芦苇丛中游出一大片白洋淀著名的“湖鸭”,胡耀邦看了异常高兴,用手指着鸭群问:“养鸭是不是也实行了责任制?”王杰答:“实行了大包干!”耀邦同志说:“包了好,包了好!”
小船在波中转了一个大圈,约行八、九里,回到了岸上,胡耀邦邀请安新县委的同志到飞机上谈话。在谈话中,他几次问到了群众生活水平怎么样;县委的同志们回答说,群众生活逐年有所提高,原因是认真实行了生产责任制。胡耀邦听了这句话,马上指出,实行责任制,要进行民主评议,不能让干部搞优亲厚友,厚此薄彼,这个问题不只农村干部有,县里干部也有,这要查一查,主要是教育的问一题,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在谈到发展多种经营时,胡耀邦谈起白洋淀得天独厚的水产资源。他一个一个地数着,发展淡水渔业、肯定前途很好,青虾、螃蟹是白洋淀的特产,闻名全国,可以人工饲养;苇田要发展,产量要提高;把树种起来,要种果树,也要种杨柳林,发展柳条编织业。三年后,你们让社员的收入翻上一番,好不好?
下午3时, 胡耀邦来到了雄县。河北第一书记金明已经先一步赶到雄县,等候胡耀邦到来。胡耀邦对雄县是很熟悉的。这个县在十年动乱中,由于两派斗争激烈,反复多,工作和生产长期上不去。这次胡耀邦到了温泉招待所会议室,第一句话就问:“雄县的派性问题从思想上解决了没有?”县委书记李桂钧汇报说,全县出现了安定团结,生产向上的好局面。胡耀邦听了笑着问:“是真从思想上解决了,还是一时销声匿迹了?胡耀邦接着说,河北党组织是有功绩,有光荣传统的,但也要讲两点论,它也有长期留下来的盲目的山头、宗派情绪和盲目的自满情绪。这两个盲目情绪把党的是非搞混了。共产党是讲是非的,是对人民负责的。不要以人划线,要以党性划线,以党的原则划线,谁是谁的人啊,都是党的人!”
太阳快落山了。在这十一多小时里,胡耀邦乘坐直升飞机四起四落,行程一千多里。所到之处,他既要考察现场,又要听取汇报,先后同省、地、县几十个干部座谈,并就大家关心的许多重大问题谈了意见。这个普通的星期天,胡耀邦就是这样度过的。
胡耀邦传奇第十节 走向最后的沉默
第十节 走向最后的沉默
1989年4月15日清晨, 胡耀邦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中国人民又一次陷入悲痛之中。
4月22日, 当缀着黑纱的灵车,从人民大会堂缓缓开出,人群潮水般地涌动起来,宽阔的长安街再次记录下一个悲痛的史实:
耀邦走了,他带着娄山关的弹片,带着“文革”的鞭痕,带着60年革命生涯的硝烟风尘,带着未宪成的宏愿——走了。
四十八载夫妻,从延安到北京,所生三子一女,四个孩子却三个姓。
在京华一些社交场合,尤其是与时装有关的会议或表演活动中,常常可以见到胡耀邦的夫人李昭。
她是一位服装专家。1983年当她从北京纺织局的领导岗位离休之后,并没有把自己关在家里,从此享受天伦之乐。她依然四处奔走,为把北京人打扮得更漂亮而操心。
她做了北京服装协会的会长。这个协会因连续举办了几届群众性的服装展销和评比,知名度正日高。它还乐于在中外服装界之间当
“红娘”。由于协会牵线搭桥,王府井大街上的雷蒙服装店和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小彼顺子已携手合营。
李昭比京城里众多的高干夫人更早地穿起了裙服,她很有几套颜色雅致、款式新颖的时装。不过,她不赞成中国的服装过分欧化,对北京少女一度流行的黑色紧身裤,她更是明确地表示“实在不好看”,哪怕被人戏称为“保守的老太太”,她也不肯苟同。
她最喜欢的时装设计师或许是李艳萍,因为她常常向别人介绍李艳萍设计的由旗袍演绎出的各式美妙时装。她多次表示:“我的思路是用我们自己的原料,开拓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潮流的服饰产品。”
北京门头沟区以及昌平、密云、怀柔等县的农民比城里人还熟悉李昭。从1985年开始,她经常下乡,帮助这些地方发展养羊、养兔、养蚕。农民们为卖羊绒、兔毛、蚕茧赚回大把钞票开心,李昭则有更深一层的考虑:如此发展下去,北京的纺织业才会有源源不绝的天然纤维原料。
无论胡耀邦在台上还是赋闲家中,李昭待人始终平易谦和,丝毫没有“官太太”的气指颐使,她颇有人望。
李昭与胡耀邦有共同的消道:看书,看累了涂几笔字休息。不过正象他们四十八年的夫妻生活早已习惯各于各的一样,即使看书,也是各人按各人的计划,绝不干扰。
两人的健身也各有各的章法:李昭学过一点太极拳,每天或早或晚打上十五分钟拳;而胡耀邦笃信走路是最佳锻炼方案,他每天坚持走一万步,有时身体不大舒服,也要走七千步。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这样做,腰间系着一只计步表,准确地记录着他步行的步数。他当总书记到西藏视察时,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随行人员都气喘吁吁,头脑发胀,他仍然每天坚持步行一万步。尽管京城“气功热”不断加温,他却丝毫不为之所动,每天照旧走他的步。
李昭与胡耀邦在延安时结婚,他们有三子一女,四个孩子却姓着三个姓,两个儿子姓胡,女儿姓李,还有一个儿子姓刘。讲起这位姓刘的老二,颇有一番故事:1945年当他呱呱坠地时,因时局发生变化,部队即将开赴新的战场,胡耀邦夫妇把他送给一位陕北老乡,五大三粗的刘世昌当时是延安南区一位模范合作社长。胡耀邦说:“从现在起,他就是老区人民的孩子了,一定要姓刘,名字也要请你取。”老刘想来想去,最后说:“那就叫他刘胡吧!”胡耀邦说:“也好,不过‘胡’字要加三点水。”刘湖在黄土地上一直长到十三岁,刘老汉把他送回北京家中,胡耀邦夫妇叮嘱儿子:“你永远是刘老汉的儿子,是老区人民的儿子。”刘湖上学时一放假就跑回延安看望养父母。l976年7月1日他结婚,第二天就带媳妇回延安老家来了,一住就是一个月。
胡耀邦和他的亲人们
胡耀邦从小聪颖好学,尽管家境贫寒;初小阶段就由他的房兄胡耀清老师把他带到现在的山枣乡长寿村,即当年黎姓人开办的琢玉小学读书(胡耀清当时在该校任教)。后来读里仁高小和阳县中,都是由他们胡姓族会上提供学费考取去的。许多亲友都说:“他无论读小
学、中学,成绩都很优异,测验累居榜首。”里仁学校的老师甘恩锡老先生说:“我在里仁学堂教了二十几年的书,所见最为好学的学生莫过于胡耀邦。当年他在班上的年龄最小,可是他的功课成绩却名列前茅。一个高小学生能写出长篇大论的文章者,这在当时就属寥寥,若在今日,可断言更是凤毛麟角也!”胡耀邦也并未忘记他的恩师,在故乡刚解放不久的1950年,他就给老师写了一封感人的信,信中叙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还寄去人民币五十万元(币制改革前的数额,相当五十元),以表示他对老师的深厚敬意。
胡耀邦从太原来到川北,就让夫人李昭带领小孩到家乡浏阳去探望双亲。翌年冬,又派专人将父母接到川北南充去赡养。
他的父亲胡祖伦,是一个饱经风霜、善良忠厚的老贫农。由于家庭人口多,负担重,生活较为困难,致使他熬练成为一位钢筋铁骨、勤劳俭朴的好庄稼人。因而家道也慢慢地好起来。尽管老人家读书甚少、文化很低,但胡耀邦还是非常尊重父亲的意见。他们的儿子有了三岁,尚喊着乳名,一直等到家乡解放与家人通讯时,才在书信中请求祖父给孙子取名字。
老人家到了川北之后,尽管满可以含饴弄孙,乐享天年,但他并未失去劳动人民那勤劳俭朴的本色。家门前的道路上长着野草,老人家却时常要去亲手铲除;给他买了一双皮凉鞋,一天他提出要孙子去为他买桐油来搽,他说搽了桐油要经穿得多。遗憾的是老人家享受晚景的岁月不长,从川北去北京之后,只有一年多就辞世了。
胡耀邦的母亲刘老夫人,性格温厚,慈祥可亲,待人接物,贤良慷慨。年逾古稀,尚耳聪目明。一家人都很尊敬她,许多家务事都要征询她老人家的意见。他老人家是在十年浩劫之中,精神上受到产重的冲击后,悻然离开人世的。
胡耀邦有同胞兄弟姐妹多人,其中成年的五人,他的年纪最小。他的三姐菊华,嫁给曾家, 生育子女三人, 丈夫病故后,由于儿女小,家庭生活异常困难,便于1947年改嫁。1950年第二个丈夫又去世了。胡耀邦刚去北京的那年冬天,便接三姐到京团聚,并自那时起,每年负担三姐大部分的生活费,直到浩劫之年他们自身难保时才中断。lg7l年三姐病重弥留之际,尽管他们自家尚在苦难之中,还给三姐寄来七十元医药费。三姐逝世后,又寄款来帮助料理后事。
他的哥哥耀福,是三十年代土地大革命时期的老赤卫队员。在白色恐怖的血腥岁月里,他却做过不少白面红心的事,曾巧妙地营救了几位革命同志的生命;国民党封锁苏区时,他设法购买过八百斤粮食去接济苏区。1949年家乡解放前夕,又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投入了既是轰轰烈烈,又是无声无息的迎解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现在是浏阳县政协委员,长沙市人大代表。
他的另一位姐姐建忠,也在三十年代参加革命,共青团员,做过苏区妇女工作,立过不少功劳。她曾经辛勤地从事浏阳著名土特产编炮制作的手工劳动,并以其微薄的工资收人,尽量资助胡耀邦读书。但不幸早已病逝。
爱唱歌的胡耀邦说:否定流行歌曲是一种愚昧。
“爸爸,还记得那一年在北戴河你和我们一起唱歌吗?”女儿问道。
“嗯,快20年了……”
那年夏天,中央在北戴河开会。会议闲暇期间,胡耀邦常常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锻炼身体,并第一次同子女们一起学唱歌曲。茶余饭后,他常常拿着歌本招呼:“大家来唱歌呀,唱歌喽!”随后,便自哼自唱地坐到藤椅上。孩子们当然踊跃响应,围住他学唱。歌本里有革命历史歌曲,也有当时流行的电影插曲;有他会唱的,也有他不会唱的。他呢,有时当先生,有时当学生。当先生的时候,他一丝不苟,哪个地方符点音符没唱对,哪个地方
唱拖了拍,他都马上停下来,—一纠正。而当学生的时候,他却总是虚心听孩子们指教,反训复练习。他学得很快,一首没听过的比较复杂的歌,他往往学上几遍就会了。
有个描写我国跳水运动员刻苦训练的电影,叫《女跳水队员》,其中有支插曲——
《女跳水队员之歌》,是胡耀邦喜爱的歌曲之一。胡耀邦听到孩子们唱这支歌时,就立即请他们教他。他还问孩子们能不能做到歌中唱的那样“风里锻炼,雨里考验,我们是一群展翅高飞的海燕……样样本领过得硬,要求从严不从宽,千难万难都不怕,下苦功在少年……”后来,不管风浪多大,天气有多冷,胡耀邦总是和孩子们一起唱着这支歌,风雨无阻地下海游泳。他身上那种大无畏的革命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使他们立志作个坚强的人,不怕前进中的磨难……
胡耀邦还经常唱《黄水谣》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他一遍又一遍地耐心教孩子们学唱。这是多么好的歌曲啊!在战争年代里,它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人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前赴后继。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