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外文学之最 >

第16章

中外文学之最-第16章

小说: 中外文学之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声”是形式,尤以具有“美刺”精神的“实义”为重。他还强调内容与
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服从并服务于内容,“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力求语言通俗平易,音节和谐婉转。这些,廓清了大历以来逃避现实的诗风
和以前“雕章镂句”、“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传统诗教的积弊,使
现实主义从《诗经》以来的创作实践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对今后现实主义
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诗人上述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直接指导和大
量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实践的示范作用下,加之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
的共同努力,掀起了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新乐府运动。这
一运动的精神,自晚唐皮日休经宋代王禹偁、梅尧臣、陆游以至晚清黄遵宪
等一直有所继承。
最早系统论述诗歌风格的专著
最早系统论述诗歌风格的专著,是晚唐诗人、评论家司空图(837—908)
用韵语写成的诗论《二十四诗品》。简称《诗品》,全一卷。它把诗歌风格
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
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
达、流动、洗练24 类。每类各以四言12 句形象化的韵语来形容比喻其风格
特征。它实际上也是24 首用以揭示诗歌艺术美为主旨的论诗诗。其语言优
美,音韵铿锵,饱含诗意。作者主要的是发挥他的“韵味说”,强调“韵外
之致”、“味外之旨”,强调冲淡,追慕玄远,宣扬远离现实生活体验的超
脱意境,表现出唯心主义的文艺观点,对后世诗歌评论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
响。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清代王士祯等人的“神韵”说,就是这种文艺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此之前,曹丕、陆机和刘勰在论诗文时已开品评风格
之端,但司空图加以发展,对诗歌风格区分得更为细密,论述也更为系统、
详备。尽管所论内涵另有他义,但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完整地建立起了
诗歌的意境风格体系,为我国诗论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最早的诗话
最早的诗话,是北宋文坛领袖、著名文学家欧阳修(1007—1072)的《六
一诗话》。它系作者晚年随笔所记,从他在书前自题“居士退居汝阴而集,
以资闲谈也”可知。它始称“诗话”,后人因作者别号“六一居士”而改称
《六一诗话》。它多评述北宋诗人的作品,亦涉及唐代诗人诗作。它论诗注
重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提倡诗句语言的锤炼。欧阳修首开诗话随笔
漫议诗歌的特殊形式,对后世诗话论诗具有一定的影响。后人论诗多仿此体,
或谈源流派别,或评诗家得失,或记诗坛轶事,或论诗艺诗法。
最早的诗话集
最早的诗话集,是北宋阮阅在1123 年所编《诗话总龟》。原名《诗总》,
又名《百家诗话总龟》。它分为前后两集,各50 卷。它荟萃诗话最为丰富,
对于遗篇旧闻采摭甚详。集中辑录了诗话和笔记小说约200 种,按其内容分
门别类,同时注明出处,以便查阅。它首开专集前人诗论之风气,首创分门
别类的编纂方式,对后世诗话集及诗话丛书的编写具有较大的影响。
最有影响的诗话
最有影响的诗话,是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的《沧浪诗话》。它也是最早
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诗歌论著,其成书可能在绍定元年(1228 年)以前。全一
卷,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诗证”五部分,卷末
附有《与吴景仙论诗书》一文,它多为后世说诗者所称道。其中“诗辨”提
出了论诗的宗旨,乃全书总纲所在;“诗体”主论诗体风格的演进;“诗法”
主论诗的作法和技巧要求;“诗评”举例评述汉魏以来的诗歌;“诗证”对
某些诗的作者和异文等的考辨。“诗辨”最为重要,“诗评”、“诗法”和
“诗证”亦多有可取之处。严羽主张诗有别材、别趣之说,强调“兴趣”和
“妙悟”,反对“尚理而病于意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因此,他提倡
以汉、魏、晋特别是盛唐诗歌为师,批评宋代苏轼、黄庭坚以及江湖派诗人
等“以文学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弊病。但同时他又进一步发
展了司空图的“神韵说”,无视文艺创作源于现实生活的事实,引导诗人盲
目仿古复古,致使后世一些诗歌创作和诗论离开了客观实际而陷入了主观唯
心主义的泥潭。《沧浪诗话》的影响很大:一方面,它推动了后世特别是明
代诗歌的发展,明胡应麟认为明诗能“上追汉唐”,就是靠严羽的提倡;另
方面,它又造成了以后特别是明代“七子”和竟陵派以及清初王士祯的诗论
脱离现实的不良风气。
最早专论作诗方法的诗话
最早专论作诗方法的诗话,是清代薛雪所撰《一瓢诗话》,又名《一瓢
斋诗话》。因薛雪号一瓢而得名。全一卷,主论作诗方法,引经据典,求是
去非,开后学之法门。作者注重儒家的诗教传统,提出“温柔敦厚,缠绵悱
恻,诗之正也;慷慨激昂,裁云镂月,诗之变也”的主张。他推崇古诗,但
并不盲目拟古,说“拟古二字,误尽天下苍生”,“不落窠臼,始能一超直
入”。认为诗之高低,取决于作家的胸襟志气,指出“具得胸襟,人品必高;
人品既高,其一謦一咳,一挥一洒,必有过人之处”,确信古往今来的好诗,
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故论诗注重感兴,并反对单一的艺术风格,
从不同的诗人具有不同的个性角度出发,论证了诗歌风格的多样化。
最早最好的曲韵论著
最早最好的曲韵论著,是元代音韵学家、散曲作家周德清所撰《中原音
韵》。它成书于泰定元年(1324 年)。它也是最早的一部北音韵书。全书研
究总结了北方散曲创作用字押韵的规律,提出了作词的方法。共分为两个部
分:前部分为韵谱,共分19 韵,每韵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部分,而
入声全派入三声;后部分是正语作词起例,其中包括字音辨别、用字方法、
宫调和曲牌等,而最重要的是作词10 法: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
平声、阴阳、务实、对偶、末句、定格。它当时仅为北曲创作提供准绳,但
后来对南曲创作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为以后曲家所宗。
最早的诗歌辞典
最早的诗歌辞典,是当代诗人陈绍伟编的《诗歌辞典》。它收词语2200
多条,书中对有关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创作的社团、流派、创作方法、艺
术风格等均有简明扼要的阐述,对有影响的诗集、诗歌报刊、诗论及重要诗
人、诗论家、诗译家都作了客观的介绍。其编排简练,系统性强,释文通俗
易懂,是一部较好的工具书。
最早的新诗辞典
最早的新诗辞典,是1989 年9 月问世的《中国新诗大辞典》。它由诗人、
诗评家董邦君和邹建军编著,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辞典分为新诗家、新
诗论著、社团、诗刊、新诗佳句类编、新诗集编目7 大部分。它集新诗之大
成,是研究我国新诗的重要工具书。
最大的诗话词话辞典
最大的诗话词话辞典,是张葆全主编的《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1992
年出版。它是泱泱诗国诗学集粹。它从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至近代共
300 多部诗话词话专著和前人辑集或汇编的专书中,依类辑出了3000 多条辞
目,以史贯穿,按理论范畴和对像所具特点综合归类编次。分为要籍概览、
体制类别、特点风格、修养才力、作家流派、名篇佳句、轶事本事、辨证考
订、诗词作法等几个方面,兼及本事与具事,照顾共性与个性。它既有一般
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性质辞书的体制、意境、风格、流派、作家、作品评论、
作法等内容,也有知人论世的“轶事本事”和具体细节的“考订辨证”等。
它以简明的语言,将材料、观点、评价等融入每则辞条之中,力求从浩如烟
海的古代诗话词话典籍中,发掘出有价值的东西,使读者纵可观宋以来中国
诗学衍生发展的轨迹,横可览诗人、诗种和诗学观念百家纷呈的全貌,是人
们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诗话词话的一部通史。
最大的诗歌史专著
最大的诗歌史专著,是现代文学史家陆侃如(1903—1978)与冯沅君(1900
—1974)合著的《中国诗史》。1931 年初版。作者认为“中国诗歌变迁的第
一关键在汉,第二关键在唐”,因此将其分为古代、中代、近代3 期。每期
1 卷,共3 卷;每小阶段1 篇,共12 篇。另卷首有“导论”,卷末有“附论”。
卷1 是“古代诗史”,从中国诗歌的起源讲到汉代共1600 年,可分为4 个时
代,即萌芽时代、《诗经》时代、《楚辞》时代和乐府时代。这一时期以《诗
经》、《楚辞》及乐府为主,诗歌的共同特点是自由,即不限平仄、字数、
句数和协韵,诗既为“自由诗”,诗史亦为“诗的自由史”。卷2 为“中代
诗史”,约700 年。从汉末至唐代。这一时期诗歌以五、七言古、近体为主,
可分为4 个时代,即曹植时代、陶潜时代、李白时代和杜甫时代。这个时期
的诗逐渐与方言俗语脱离关系,趋向于整齐划一,生发出各种规律,诗人也
渐渐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其诗史也被称为“诗的束缚史”。卷3 为“近
代诗史”,约1000 年,从唐末至清代,以词及散曲为主。又分为“李煜时代”、
“苏轼时代”、“姜夔时代”和“散曲时代”。这个时期的诗歌,乐律代替
了诗律,文字也日趋解放,故称其为“诗的变化史”。“导论”略述本书材
料及分期问题;“附论”简介现代白话诗运动(1911—1930)。《中国诗史》
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我国诗歌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是我国诗歌研究的重
要史料。
最早的诗话史著作
最早的诗话史著作,是当代学者蔡镇楚的文学理论研究著作《中国诗话
史》。1988 年5 月出版。全书共8 卷:卷1 为“总论”,卷8 为“诗话之整
理研究”;卷2 至卷7,按中国诗话发展演变的时代轨迹编排,依次为“宋
诗话”、“金元诗话”、“明诗话”、“清诗话”、“近代诗话”、“现代
诗话”。作者不仅全面探讨了诗话的渊源流别、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而且
用横向比较与纵向探索相交织的方法,贯通古今,中西对比,分析了中国诗
话的基本特征、历史范畴、演变规律及其理论体系和美学的层次结构,阐述
了中国诗话的学述价值和历史地位。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诗话分类
的文学理论批评史,它出版之后,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被称之
为“诗话宏观研究的拓荒之作”。
最早的诗人节
最早的诗人节,是1941 年农历五月初五的诗人节。在1941 年春,光未
然、臧运运、方殷、李嘉、陈纪滢、臧克家、高兰等认为:由于日本飞机的
轰炸和物价的飞涨,一种悲观失望的情绪正在中国人民心中蔓延,作为有历
史责任和爱国情感的中国诗人,应以诗歌作为战斗的号角、真理的旗帜,站
在反侵略、反妥协、反内战、英勇抗战的最前沿,用激昂的情绪去呼唤人民
战斗的灵魂,“向全世界高举起独立自由的诗艺术的旗帜,诅咒侵略,讴歌
创造,赞扬真理”,故建议建立中国诗人节,并建议将时间定在我国伟大爱
国诗人屈原投江逝世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以“效法屈原的精神”,使“诗
歌成为民族的呼声”,“了解两千年来中国诗艺术已有的成就”。对此,郭
沫若和老舍等几位著名作家非常支持,且很快被“文协”所接受,各地文协
分会也纷纷响应。五月初五这一天,在四川重庆隆重召开了中国第一届诗人
节大会。会上,于右任先生以诗人身份参加并被推举为大会主席;冯玉祥将
军即席赋诗并由老舍为其朗诵;郭沫若在会上报告了屈原的生平;胡风进行
了演讲,常任侠朗诵了《离骚》原文,光未然和高兰两人朗诵了自己的诗作。
令人遗憾的是,诗人节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高潮中中断。
最早的新诗奖
最早的新诗奖,是1983 年3 月16 日对评选出来的全国1979 年至1982
年创作的新诗(诗集)作品奖。其中,艾青《归来的歌》、张志民《祖国,
我对你说》、李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公刘《仙人掌》、邵燕祥《在
远方》、流沙河《流沙河诗集》、黄永玉《曾经有过那种时候》等7 部作品
获得了一等奖。
最早全力填词的人
最早全力填词的人,是晚唐词人温庭筠(约812—866)。本名歧,字飞
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其才思敏捷,精通音
律,能诗善词,但官场失意,放荡不羁,潦倒终身,晚年才任随县等地县尉,
官终国子助教。在他以前的词人中,他写词最多,且艺术技巧很高,对后世
影响也最大。其词现存76 首,大多收入《花间集》中,多描绘歌楼妓院中妇
女的生活情态。他在词的意境创造方面,有其特殊的成就。他善于捕捉富有
特征性的景物,构成完美的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其描写细腻,
手法含蓄,文辞华艳,音律和谐,具有浓烈的脂粉气和“香而软”的艺术风
格。但也有一些色泽素淡、情致幽远的作品,如《梦江南》(梳洗罢),就
是描写妇女离愁别恨、语言简洁清新、形象生动鲜明的佳作。另有一些优美
的词句,文辞清丽而富有诗意。这些,都有助于词的艺术特征的形成和词的
发展。但其题材的偏于闺情,表现的伤于柔弱,词句的过于雕琢,“香而软”
的艺术风格,也给后来以不良的影响,以至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鼻祖”的婉
约词派的“花间词派”,其影响直至清代的常州词派。尽管如此,它仍为宋
词的高度发展准备了条件,并使词经过宋代词人的努力,成为了我国文学百
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最早用词抒情的词人
最早用词抒情的词人,是五代的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937—978)。
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工书、善画、通音律。他于961 年继父李璟即位,
做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他也是我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以词名世的皇帝。当时
南唐已沦为宋朝附庸,国势岌岌可危,但他在对宋委屈求全的10 多年苟且偷
安的生活中,还纵情声色,朝夕酣宴。975 年,南唐为宋所灭,他竟然肉袒
出降,被俘至汴京(开封),过了两年多“日夕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978
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后人把他和李璟的词
合刻为《南唐二主词》。李煜词现存30 多首,以国破身俘为界,前后风貌各
异。前期词作主要表现浮华的宫廷享乐生活,描写日以继夜的酣歌狂舞,风
格柔靡;后期作品情辞哀苦,大多抒发亡国之痛和伤今忆昔之情,格调感伤,
完全脱去了香泽绮罗之态。这些词,其思想境界虽然不高,情调也不多健康,
但他已不是生活的直接写照,而是经过高度概括,构成富有诗意的艺术形象
的再现,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仅仅通过一个
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倾泻自己亡
国后从国主变成囚徒的深哀和剧痛,使词从此摆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