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之最-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倾泻自己亡
国后从国主变成囚徒的深哀和剧痛,使词从此摆脱了长期在花间、樽前曼声
吟唱中所形成的艳情颓靡的传统风格,跳出了花间词派的藩篱,扩大了词的
境界,成为了诗人们可以从多方面表现身世、言怀述志抒情的新诗体,有力
地推动了词的进一步发展,对后来豪放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一定的影响。
与其直接抒情的特点相联系,李煜还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自己的生活感
受,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善用贴切的比喻将抽像
的感情形象化,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同时,语
言优美、清新,进一步摆脱了花间词人镂金刻翠的作风。王国维在《人间词
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最杰出的豪放词人
最杰出的豪放词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与著名散文家、其父苏洵和兄苏辙
合称“三苏”。仁宗嘉祐二年(1057 年)进士。历官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
殿中丞等。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杭州通判。后知密州、徐州。
元丰二年(1079 年)徙湖州,因作诗“谤讪朝廷”,讽刺新法,被捕入狱,
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7 年后徙常州。哲宗即位,旧党执政,被起用为中书
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后体验到新法仍有可取之处,故反对当权者尽废新
法,反为守旧派所不容,再度出任杭州,后徙颖州、扬州、定州。元祐八年
(1039 年)哲宗新政,重新起用新党复行新法,再度贬至南疆惠州、琼州、
昌化等地。徽宗即位,1100 年,遇赦北还。次年7 月病逝于归途常州,谥文
忠。著有《东坡全集》110 卷。存诗2700 多首,词300 多首,和许多优美的
散文。他处在新旧党争激烈、交替掌权动荡不安之际,既反对新党变法的激
进措施,又反对旧党的顽固守旧,故政治上屡遭打击。尽管这样,他却一直
保持着正直不阿的品德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在长期的地方官任期中,开明干
练,关心人民,筑堤修渠灌溉农田,赈灾治病,办了不少好事。西湖有名的
“苏堤”,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其思想比较复杂,儒家的思想、庄子的哲学、
佛家的解脱兼而有之。他胸怀开阔,气量恢宏,以顺处逆,以理化情,形成
豪爽明朗的性格,达观快乐的人生观和文学上豪放不羁的风格。苏轼是一位
多才多艺的文学巨匠,散文、诗、词、书、画成就都很高,是唐宋古文八大
家之一、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他主张“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
外”,“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有力地推动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词自唐、五代到宋初的柳永,其生命是音乐,其内容是艳意别情,填词
必以协律为重要条件,表意必以婉约为正宗。至苏轼,词如异军突起。他打
破了词的音乐的局限,摆脱了仅仅作为酒边樽前娱宾遣兴的乐曲的歌词而存
在的状态,成为了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描绘山水田园、
抒写身世友情等多方面表情达意的独立发展的新的诗体,使词达到了“无意
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冲破了“诗庄词谐”和“词为艳科”的藩篱,
一洗以艳情别意为内容的狭隘倾向,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抛
弃了词的柔媚婉约的正宗,创造了大量的文学生命强于音乐生命、题材扩大
和内容广泛的具有鲜明个性和豪放风格的词。他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
领域,开拓了词的意境,打破了词和诗的界限,以诗为词。一向被诗人写作
的题材,都被他作为了词的题材。尤其是那些爱国忧民、怀古思今、言志咏
物以及山水田园等方面的内容,影响极大,特别引人注目。在他的词中,不
仅有文人、歌妓,还出现了老农、村妇、渔夫、弄潮儿等各种人物。在语言
方面,也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他突破
了音律形式的束缚,注重完美地表达内容与抒发感情。其词才情洋溢,笔力
纵横,挥洒自如,想像丰富,善于夸张和比喻,融写景、抒情、叙事、说理
于一体,境界开阔,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一扫当时文坛绮艳柔靡之风,在
婉约词派之外,别立豪放一宗。《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作。前者幻想琼楼玉宇
的“高处不胜寒”,从而转向现实,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热爱人间生活的乐观精神。后者描写了
赤壁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和周瑜、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形象,给人以壮丽的感
觉,字里行间流露出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迈心情。有少数词章尚有剪红刻
翠的婉约风格,但仍显出了作者丰富的艺术才能。后人对苏轼的词评价很高。
胡寅说它“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指出向上一路,新
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苏轼以其丰硕的成就,雄居于北宋中期文坛领袖的地位。他的诗题材广
阔,同情人民疾苦,谴责官吏贪鄙,关切国家安危,歌颂祖国山川,语言明
快俊美,风格自由奔放,比喻新颖贴切,想象丰富奇幻,夸张出人意外,富
于浪漫色彩。散文挥洒自如,平易近人,夹叙夹议,情景交融,亦文亦诗。
政论文别具一格,汪洋恣肆,雄辩宏论,大有战国纵横家之风。
苏轼以丰富的、多方面的创作实践,继承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事业和
成就,最后完成了诗文革新运动,并把这运动的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创立
了豪放词派,开南宋张孝祥、辛弃疾等爱国词人之先河。特别是辛弃疾等人,
继承和发展苏词豪放精神,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使宋词取得了辉煌的
成就。人们为了纪念苏轼,在四川眉山县修建了纪念馆,在湖北黄冈和江苏
宜兴建了陈列馆和书院。
最著名的婉约词人
最著名的婉约词人,是北宋词人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
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 年)
进士。哲宗元祐初(1086 年),被苏轼推荐入朝,历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
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新党执政,连遭贬斥。徽宗即位放还,中途卒
于广西藤州。曾受学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存词90 多首。其
词多写男女恋情,或感叹身世。在—些描写爱情生活的词中,他以比较严肃
的态度,对那些沦落天涯的歌妓表示了同情,塑造了一些追求真挚纯洁爱情
的女性形象。这在当时以男子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与
一般封建士大夫的狎妓之作,品格自是不同,如《鹊桥仙》(纤云弄巧)、
《浣溪沙》(漠漠清寒上小楼)等。他所咏叹的哀愁,多富身世之感,从侧
面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失意文人的不幸遭遇。如《千秋岁》(滴处州日作)、
《踏莎行》(郴州旅舍)等。词的艺术技巧很高,尤以清韵兼胜著称,善用
凄迷的景色,婉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意趣含蓄,形象鲜明,音律谐美,
语言清新自然,向受后人称赞。特别是《满庭芳》(山抹微云),集中体现
了他含蓄婉转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是秦观的代表作,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
秦观是“婉约派”之正宗,其词远绍温庭筠,近效柳永,俊逸精妙,为后来
的婉约词人所推崇,对以后的周邦彦、李清照直到清代的纳兰容若等,都产
生了明显的影响。
最杰出的女词人
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词人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人。著名学者李格非女儿,18 岁与太学生金石考据家赵明成结婚。
夫妻雅好词章、常相唱和,并共同从事金石学研究,生活十分优裕。钦宗靖
康元年(1126 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他们夫妇相继避乱南下,所藏
金石图书丧失殆尽。高宗建炎三年(1129 年),丈夫染病猝死于建康(今南
京),从此便在江浙一带辗转漂泊,饱尝了只身颠沛流离之苦,目睹了哀鸿
遍野的残酷现实。70 岁左右,在寂寞凄苦中死去。
李清照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诗文并美,尤善填词。后人辑有《濑玉
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
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爱情相思生活和歌咏自然风景,流露作者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其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怨
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篥秋)、《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其词妩媚风流,韵调悠美,热情明快而又活泼天真,
特别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用语精练而含蓄。后
期,词人相继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痛,长期的流浪生活使她写出了更
为动人的词作。这些词多抒写身世之感,寄寓家国之思和对中原的怀念之情。
民族的灾难和个人的不幸,给她词笼上了浓重的缠绵凄苦,低沉感伤气氛。
其代表作有《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声声慢》(寻寻觅觅)、《永
遇乐》(落日熔金)等。这些词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和对现实的不满
及深忧,抒发深厚的思乡之情和凄苦的身世之感,表达她要求摆脱现实的苦
闷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别是《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
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对叠字,准确自然、深刻细致地表达了作者
惨遭国仇家难后孤寂无依的凄苦情怀,为历代词论家所叹赏。她的词艺术技
巧很高,具有多方面的独创性。善用白描手法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其语言
大多明白如话,较少粉饰,但又流转如珠,富有声调美,独到之处可与李煜
相提并论。她的词虽间有豪放之作,但主要继承婉约派词家的道路发展,并
取得了超过他们的成就,被后人目为婉约派之正宗。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在士大夫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控
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宋代,她并没有被驯服。她不仅掌握了广博的
文化知识,而且敢于干预闺房以外乃至国家大事。在文艺上,她也没有一般
封建社会妇女的自卑感。她敢于利用当时各种文学形式表情达意,她的《词
论》,是北宋最早的一篇系统评述词人词作的论文,虽多偏颇,但敢于对一
代名人进行大胆的批评。这种巾帼压倒须眉的精神,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
确是难能可贵的。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并被称为“李易安体”,
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山东济南有她的纪念馆。
最早的爱国词人
最早的爱国词人,是南宋词人张元干(1091—1170)。字仲宗,号芦川
居士、真隐山人,长乐(今福建闽侯)人。钦宗靖康元年(1126 年),任亲
征行营使李纲属官,官至将作监丞。高宗绍兴八年(1138 年),李纲上书反
对高宗向金拜表称臣。张元干写了一首[贺新郎]词寄给了他,支持他的抗
金主张。后来主战派胡铨上书请斩秦桧被除名编管新州,他又写了一首[贺
新郎]词给他送行,支持他除奸的正义主张。因此张元干触怒了秦桧,也被
削去了官职。
张元干著有《芦川词》一卷。在北宋末,他的词就以其清丽婉转著称于
世。南渡后,更创作了不少以抗敌救国为主题的篇章。上述两阕[贺新郎],
对在中原被金占领后的投降派及南宋统治者不思恢复、苟且偷安表示强烈的
愤慨,对主战派的抗金主张和斗争精神表示坚决的支持,并对他们所遭到的
挫折和迫害寄予无限同情。其词意气豪迈,风格悲壮,突破了北宋末年平庸
浮靡的作风,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结合现实的政治斗争,开拓了词的境
界。特别是他以词作武器,积极投身于当时要求反抗民族压迫、恢复北方疆
土的政治斗争,在爱国词的倡导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张孝祥、陆游、
辛弃疾爱国词派之先河。
最著名的爱国词人
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在金人占领下的北方,曾亲身经历过女真贵
族的残暴统治,目睹了北方人民遭受的苦难。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广大人民如
火如荼的抗金斗争,激励了他抗敌雪仇、恢复中原的雄心大志。他21 岁时为
实现报国之志,组织了2000 多人参加了山东农民领袖耿京领导的20 万人的
抗金武装,在军中担任了“掌书记”。金主完颜亮南侵兵败被杀后,辛弃疾
代表义军到建康(南京)与南宋王朝联系和官军合力乘胜打击敌人。可是在
他起程北归途中,义军叛徒张安国谋杀了耿京,并劫持了部分义军投降金朝。
辛弃疾闻讯之后,义愤填膺,率部下50 余骑直奔张安国5 万人大营,活捉了
张安国,并动员了上万士兵反正,带着北中国人民恢复统一的宏愿,渡淮投
奔南宋。辛弃疾南归后,坚决主张抗金,反对妥协投降。他深感祖国“南共
北,正分裂”之苦,恳切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西北神州”,真诚希望“他年
要补天西北”,“都洗尽髭胡膏血”。经常激励自己要像“功名万里”的李
广、“隆中卧龙”的诸葛亮,“坐断东南”的孙权和“气吞万里如虎”的刘
裕等英雄人物那样,“看试手,补天裂”,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力量。在
他南归第二年,因张浚北伐失利,南宋王朝和金人订立了屈辱的“隆兴和议”。
1170 年,正任江阴签判的辛弃疾,不满南宋小朝廷醉生梦死、忍辱苟安的现
状,在祖国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面对朝廷弥漫的求
和阴霾和投降派的嚣张气焰,挺身而出,针锋相对,同投降派展开了坚决的
斗争。他先后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等奏疏,正确地分析了宋金双方
的形势,全面阐述了自己抗金的主张和措施,提出激励士气、加强战备、拒
守两淮、出兵山东、统一中国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的建议。并以刘邦、项羽率
吴楚子弟北上灭素的史实,驳斥了存在于士大夫间“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
于中原”的谬论和妥协投降派及激进速战派的错误。可惜他这些英明的建议
和得力的措施,不但未被南宋当局所采用,反使辛弃疾累遭投降派的诽谤、
弹劾以至罢官。其后,他仅历任建康通判、滁州知州,湖北、江西、湖南安
抚使等职。其间,他注意考察民情,奖励生产,训练军队,打击贪官,救济
灾民,政绩显赫。将近20 年的宦游生涯,使他饱尝了被打击、被排挤的辛酸。
眼看抗金北伐统一祖国的抱负化为泡影,他不禁流下了英雄的热泪,“可惜
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在投降
派的打击下,他连地方官也做不稳当。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因言官
弹劾落职,退居江西上饶带湖等地20 余年。其间两年,起任福建安抚使。这
时,饱经风霜的辛弃疾,心情十分沉痛,他感叹自己在风雨飘摇的国势中,
虚度了年华,“笑尘劳,三十九年非”,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