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外文学之最 >

第6章

中外文学之最-第6章

小说: 中外文学之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张镐因此杀死了闾丘晓)。王昌龄仕途坎坷,在30 年任中,就有20 年被
贬谪边地生活。在他第二次被贬时,李白还为他写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风直到夜郎西”名句送行。他以诗名著称一时,今存诗180 余首,其中绝句
80 余首,内容较为丰富,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七言绝句,
在他及他以前的文人创作中,用力最专,成就最大,尤以边塞题材的诗歌为
最。边塞诗,主要描写塞外风光和军旅生活,抒发戍边战士爱国立功、奋勇
杀敌的精神和思念家乡的心情,气势雄浑自然,情调激越悲壮。《从军行》
和《出塞》最为有名。前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
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慷慨激越,歌颂戍边战
士的英勇精神,历来被推为边塞名作。后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
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制短小,却纵横古今,更被
推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那些反映妇女生活的诗,或写宫女不幸遭遇,格调
哀怨,如《长信秋词》和《西宫春怨》等;或写思妇的情怀和少女的天真,
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如《闺怨》、《采莲曲》等。另有一些系感慨时
政和朋友送别之作。这些七绝诗,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善于通过典型情节
进行艺术概括,抒发真挚而又委婉的感情,富有悠长深远的意境,画面生动,
语言流丽,音节悠扬,格调天然,富于民歌气息。王昌龄将七绝推向了一个
高峰,他不仅被世人称为“诗家天子”,而且被誉为“七绝圣手”。
最著名的豪放派散曲作家
最著名的豪放派散曲作家,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约1251—
1321 与1323 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
年)后,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退隐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
的生活。他创作了大量的戏剧和散曲。仅今存杂剧就有7 种,《汉宫秋》最
为著名。现存散曲辑本《东篱乐府》一卷,其中有小令104 首,套数17 套,
是遗留散曲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散曲作家。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齐
名,人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主要是慨叹个人身世,歌颂隐逸生活和描
写自然景物。其套数《夜行船?秋思》和《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中最著
名的篇章。前者否定封建社会功名利禄,表现愤世嫉俗的心情,形象鲜明,
音韵和谐,语言精练,为后人所称道。后者尤为脍炙人口,全用秋晚萧瑟荒
凉的景物,烘托天涯游子的漂泊情怀,落墨不多但意境和谐,王国维说它“纯
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后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他还写了一些咏唱恋情和其他题材的作品。《耍孩儿?借马》,讽刺爱马如
命的吝啬汉,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情态,是别具一格的佳作。在
元代散曲中,马致远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扩大了曲的内容,提高了曲的意境,
对散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他继承宋词豪放派作风,使散曲感情深沉、
气势雄浑、风格豪放洒脱、语言本色清俊与爽朗流畅。在他的努力和影响下,
当时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豪放派散曲流派,《太和正音谱》还将他名列在了元
曲180 家之首。
最著名的近代文学开山大师
最著名的近代文学开山大师,是19 世纪上半纪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龚
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38 岁进士。
在京20 年间,他先后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卑职。一生困厄下僚,48 岁
愤然辞官南归。50 岁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最后和近代最初的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是近代思想
史和文学史上首开风气的杰出人物。他生活在中国统一的封建帝国日趋没
落、崩溃,已开始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新阶段,其思想带有极大的叛
逆性,文学具有很大的创造性。一方面,他主张对内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
以解决日益深化的社会危机;另一方面,他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
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在林则徐赴广东海口查禁鸦片之时,他写了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一文,对其表示坚决支持,并且预见到大英帝国
可能侵略,建议加强战备、坚决还击。同时,他还提出在我国《西域置行省
议》和《东南罢番舶议》的建议。这些建议对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巩固
西北边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他具有深厚的经学根底,
但并未囿于经学藩篱,主张“经世致用”。他一生“以朝章、国故、世情、
民隐为质干”,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开了一代文学新风。他本是一个不愿以文
人了此一生的人,但济苍生的壮志又屡屡受挫,才使他不得不“直将阅历写
成吟”。他一生创作很多,仅留存下来的就有诗词700 多首,文章300 多篇。
他以敏锐的目光和批判的态度,向腐朽的清王朝和官僚士流社会进行了大胆
的揭露和抨击,痛陈民生的苦难和社会的凋弊,抒发黑暗社会桎梏他的苦闷
和愤懑,反映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洋溢着炽烈的爱国热情。他在独
创的自叙组诗《己亥杂诗》中,脍炙人口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
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诗,集中反映了他改变社会现
状的急切心情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他殷切地希望出现象“风雷”一样巨大
的新兴社会力量和“不拘一格”的大批志士仁人,共掀荡涤清末“万马齐喑”
污浊社会的洪峰巨浪,改变“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的死寂局面,创造
“九州”生机盎然的美好世界。古文《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反映了所谓
乾嘉盛世士流社会的庸俗面貌以及醉生梦死的精神状态,并以“初秋”暗示
一个历史时代的衰落变化。《病梅馆记》则以梅为喻,曲折地揭露专制封建
传统思想和病态社会对人的束缚和迫害,强烈地表现追求人格自由和精神解
放的愿望,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著名小品文。他著名的《古史钩沉论》,把经
史、百家、小说、舆地以及当代的典章制度的研究完全统一了起来,形成了
一个完整的历史概念,使历史和现实政治社会问题,即“当今之务”联系了
起来,批判的锋芒直指腐朽的现实政治社会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他的诗文,
饱含着社会的、历史的内容,是一个历史家和政论家的杰作。其诗各体兼备,
诡奇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散文奥博精微,风发泉涌。他创造性地继承
庄子、屈原和李白等人的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万马齐喑”的
封建末世,大胆冲破严密的文网,打破了清中叶以来传统文学的腐朽局面,
开创了中国近代思想史和文学史慷慨论天下事的风气,为中国近代文学的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五四”新文学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最早最杰出的近代爱国诗人
最早最杰出的近代爱国诗人,是晚清诗人黄遵宪(1848—1905)。字公
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自幼受到家乡民歌的熏陶和
时代巨变的影响。1878 年中举人。1879 年后的10 多年,先后任日本、英国
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长期接触资本主义社会,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1896 年回国,参加变法运动,创办《时务报》,与青年梁启超结下了深厚的
友谊。戊戍政变时,他在上海遭到搜查围禁。后归故而终。
在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资产阶级兴起了改良运动,梁启超等人
提出的“诗界革命”,是这次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最早从理论到创作实
践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却是黄遵宪。他既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又是继龚自珍之后一位最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作为一名外交家和改良派的积
极活动家,努力向西方寻求真理,力图改革腐朽内政,挽救民族危机,写下
了不少新派诗。他在《酬曾重伯编修》中说:“废君一月官书力,读我连篇
新派诗。”他主张“我手写吾口”,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凡
“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他的诗歌,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和新世纪
的思想文化,开辟了诗歌史上从未有过的广阔领域,其中既有火车、轮船、
电报、照相等一般题材,也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美国总统竞选等重大题材,
给诗界带来了新鲜气息。特别是那些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题材,暴露
和批判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行和清政府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反映了中国近
代社会的严重危机和主要矛盾,尤其是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
盾,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改良政治的要求。他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时时发狂疾,痛洒忧天泪”,表示要“荷戈当一兵,吾亦从杀贼”,并且
有组织地写了一篇长诗——《出军歌》、《军中歌》、《旋军歌》计24 首,
提倡尚武精神,鼓舞抗敌情绪。《幼稚园上学歌十章》和《小学校学生相和
歌十九章》,教育少年儿童树立爱国思想。《冯将军歌》,热情地歌颂了冯
子材大败法国侵略军的功绩。《度辽将军歌》,揭露了湖南巡抚吴大澄在中
日战争中畏敌失败的可耻罪行。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诗人万分悲愤,写下了
《悲平壤》、《哀旅顺》、《台湾行》等长篇叙事诗,记录了这次战争的重
要战役。这些诗歌,表现了他始终不渝的反帝爱国思想,也无情地讽刺了满
清官吏的贪生怕死和腐朽无能。其中的《台湾行》,还歌颂了台湾人民的抗
日斗争。他的诗长于古体,形式多变,语言亦较通俗。他用现实主义的创作
方法,系统而具体地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他的诗歌不仅在
国内而且在日本和东南亚各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学术界还有研究
黄遵宪的专门学问——黄学。
最有代表性的现代派诗人
最有代表性的现代派诗人,是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曾
在上海大学文学系学习,1922 年开始诗歌创作。抗战爆发后去香港任中华全
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理事。香港沦陷后,1942 年曾一度被捕,在狱中
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他曾留学法国,受法国象征派影响颇深。因他常为
《现代》杂志撰稿,故被誉为“现代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现代派的诗是
象征派诗的发展,是纯然的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
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诗形”。现代派反对新月派的格律诗,主
张自由的诗歌形式,注重意象的显现,诗意朦胧、晦涩。戴望舒的诗歌充满
了沉郁、颓废、虚无和幻灭的感伤情调,曾风靡一时,影响颇大,特别是在
不满现实而又找不到正确出路的知识分子中,曾引起强烈的共鸣。他于1926
年发表的代表作《雨巷》,用一种不可捉摸的感觉、飘忽不定的内心状态、
模糊朦胧的艺术形象,表达作者徒劳地追求丁香般美好理想的孤寂、迷茫的
感觉和空虚惆怅的情绪。其诗颇富音乐性,叶圣陶赞其替新诗的音节开了新
的纪元。其暗示、意象和回环往复的词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堪
称现代派诗歌中运用暗示抒情最为成功的典范。《雨巷》的问世,不仅使作
者个人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而且给现代派诗歌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抗战期间,戴望舒在香港主编报纸副刊,曾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写
了《狱中题壁》等具有爱国主义内容的诗篇,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崇
高的爱国精神。
最有代表性的十四行诗人
最有代表性的十四行诗人是现代诗人冯至(1905—)。原名冯承植,字
君培,河北涿县人。他于1941 年写了27 首十四行诗,每首都没有题目,按
一二三? 。的顺序排列,总名为《十四行集》。它是作者学习意大利彼特拉
克十四行诗而创作的。除他以外,写十四行诗的还有卞之琳等人。该诗体又
称“商籁体”,属欧州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冯至的《十四行集》出版
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广田和朱自清都写了文章给予了肯定。朱自清认
为:“这集子可以说建立了中国十四行的基础,使得向来怀疑这诗体的人也
相信它可以在中国诗里活下去。”冯至作诗善于抒发感伤、哀婉之情,故又
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现代最早主张诗体解放的人
现代最早主张诗体解放的人,是学者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他在《谈新诗》一文中,提出了诗体解放的主张。认
为诗体解放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打破五言七言的格式,二是打破平仄,
三是废除押韵。同时主张以白话入诗。胡适主张既出,便致力于尝试,首先
写了不少新诗,并出版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胡适的诗
歌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此作诗的人也越来
越多。尽管胡适的这些主张所强调的还囿于诗歌形式的改革,忽视了思想内
容的革新,但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开创意义和推动作用却是显而易
见的。
最早提倡写散文诗的人
最早提倡写散文诗的人是现代诗人刘半农(1891—1934)。他在1917
年5 月1 日的《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上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一文,明
确提出“增多诗体”的主张,特别是英国那种“不限音节不限押韵之散文诗”。
他不仅积极提倡,而且努力实践,在他的《扬鞭集》里,就有1/4 是散文诗。
他发表于1918 年5 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的散文诗《卖萝卜人》,揭露
了富豪的暴行和劣迹,为贫苦无告的人鸣不平。《E 弦》和《血》,是作者
饱含哲理和真理的代表作。特别是《E 弦》,它用拟人的手法,通过“G 弦和
E 弦的对话,向“五四”运动落潮以后的退潮派提出了警告,无论在思想上
还是在艺术上,都是一首优秀的散文诗。同时,作者还译介了印度泰戈尔和
俄国屠格涅夫的散文诗12 首。在刘半农提倡和实践下,中国散文诗应运而
生,使中国诗坛又增添了一种新的富于生命力的文学形式。
最早用白话译诗的人
最早用白话译诗的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文学理论批评家和翻
译家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早年任小学教师。1919 年参与组
织“五四”运动。1920 年参加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研究会并访问苏联。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第三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
员。曾参加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等的编辑工作,并与任弼时等创办上海
大学。1927 年主持党中央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内的统
治,并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1930 年曾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
了党内冒险主义路线的错误。1931 年被王明等人排斥在中央领导机关之外。
其后至1933 年在上海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为粉碎国民党的文化
“围剿”和推动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33 年到中央革命
根据地,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人民教育委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