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随身装着一口泉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 >

第16章

随身装着一口泉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第16章

小说: 随身装着一口泉 作者:我要的是葫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又说回来,赵教授的厨艺日渐增长,他老人家退休了也没有什么正事干儿,最近除了搞些研究外,其他的时间都花费到吃上了,还特意让王胜利给他带了几本菜谱过来,闲的没事就琢磨,现在已经是半个厨师了。
  到了第四天,天气才彻底的变晴,火辣辣的太阳重新出现在天空中炫耀着自己的威力,而此刻刘军浩已经和二麻子到了县联营车站,有不少拉麻木的司机看他们大包小包的还以为他们是刚下车的呢,纷纷上前招揽生意。
  他们是大清早坐王医生的私家车到县城的,刚开始山上那段土路特别难走,一颠三簸差点让最近一直养尊处优的刘军浩骨头散架。不过还好这种状态只持续了半个小时就到了新修的公路上,车子一溜烟的飞快起来。
  他和二麻子的眼中都透露着喜悦,这条公路修好后,从大青山到县城也就是一个半小时的样子,以前光是那段山路就要近两个小时。
  县城和大青山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到处都熙熙攘攘的,说不出的繁华,二麻子刚开始还连连赞叹,但是在吃了不少汽车尾气后他才连连的咳嗽着说道:“还是咱们那里空气好,在这种地方生活恐怕会短寿。”
  现在县城中每天都有通往省内各个主要城市的豪华大巴,二人买了票之后,等到发车的时间,就早早的坐在车上,因为带着钱,他们就没有坐前面,而是双双坐在了车子的最后一排。
  原本刘军浩劝他将钱存到卡上,到地方再取,这样安全的多,可是二麻子问清楚这样做要多花几十块钱后,说啥也不同意非要带在身上,没办法刘军浩只好随他的意思。不过坐车的时候特意让他坐在靠车窗的一侧。
  当车上的座位坐了不到一半的时候,司机已经将车子启动了,刚出车站不到五十米就有人拦住车子上车,售票员竟然少收了人家十块钱,这让先上车多人开始大呼不满起来。
  “叫啥叫,谁叫你们在车站里坐车的,那是要交发票的,当然贵了”那售票员满不在乎的解释,这又让二麻子心疼不已,说早知道在也在车站外坐车了。
  一路上碰到不少半路上拦车的,收的都比站内便宜,二麻子也因此嘟囔了半天。
  车厢内虽然开车空调,但是却依然有些燥热,加上车窗紧闭空气流通不畅,不一会儿车上的大部分乘客就昏昏欲睡,刘军浩强撑了一会儿也不由得在座位上栽着脑袋。
  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售票员大声嚷道:“睡觉得都起来了,前面经常有小偷上车,大家小心了。”
  二麻子听了立刻有些紧张的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发现钱还在才有些安心。
  见有些人仍然在座位上睡觉,售票员就挨个叫醒,让他们这段路提起精神别打瞌睡,从这一点上刘军浩发现这个壮实的售票员还是很不错的。
  果然不大一会儿就有不少人拦车,司机无奈的将车子停下来,这次呼呼啦啦上来了七八个人,一下子将车厢围得满当当的,还有三四个人连座位都没有。
  有了刚才售票员的提醒,车上的乘客都很惊动,没有人再睡觉,又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刚才上车的人中间下去了四个,售票员才松了一口气说道:“现在没事了,大家都摸摸自己的口袋看看钱丢没有?”
  过了半分钟没有人回答,他才又解释道:“刚才那个地方是候车点,经常有小偷在那里等车,因为还有其他坐车的人,我们也不能不拉,望大家见谅”这一番解释让大部分乘客对他们的看法改变了许多,再也没有人计较自己在车站多出十块钱的事儿。毕竟这年头干啥都不容易,司机也是为了多挣几个钱。
  下午两点多的时候,客车终于开进了车站,尽管已经见识到了县城的繁华,但是二麻子还是再次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下。刘军浩还好一点,他好歹上学的时候去过几次县城。二麻子则不同,别看他在村里算是比较精明的,可是这辈子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到别的乡镇挖过几天树苗,这种车水马龙的景象让他犹如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口中不住的感叹。
  “小浩,你知道哪儿是南,是不是这个方向?”二麻子站在车站外,指着朝东的方向大声问道,立刻惹来几个等出租车的人侧目。
  “广喜叔,这是东。”刘军浩赶忙拉他快走。
  其实很多农村人第一次到了城里都会发迷,方向感变得很差。这主要是农村一般建筑都是按坐北朝南的格局建造,而城里则不同,加上高楼大厦的阻挡,很难看到太阳,因此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迷失方向。
  与二麻子的进大观园行为不同,他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紧张和压抑,路上拥挤的车辆不住的发出刺耳的噪音,这里所有的人都脚步匆匆,脸上根本没有带半点微笑,反而放眼望去都是一脸漠然。
  难怪城里人不住的往刘家沟跑,赵教授甚至要在那里养老。
  大青山的环境是美的,乡下人的生活是悠闲地,白天在田间劳作,晚上一大群人围在一起闲聊,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这种生活在城里你根本找不到。城里没有震耳欲聋的蛙鸣,也没有闪光的萤火虫。
  一时间刘军浩竟然有些想念家中那些东西来,不知道小皮离开自己几天会不会不适应,那几只半大的兔子别吃了露水草再拉稀……
  他们也没有走远,就在车站外不远处随便找了一家小饭馆吃了一顿饭,刘军浩饿了大半天,很快就将一大碗面条吃光,吃完之后,他让二麻子在那里等着,自己去到报亭里买一张地图,出门在外,地图是不能省的。
  报亭的生意相当红火,他等了几分钟才买掏了五块钱买了一份地图,哪知道他往回走的时候却看到几个人围着二麻子在路边说些什么,还有一个人要拉着他走。
  又出什么事儿了?刘军浩一惊,慌忙赶了上去拽住二麻子问道:“广喜叔,怎么了?”
  “你是谁,和他一起的吗?”几个人警惕的看着刘军浩。
  “他是我叔,你们拉他干什么,赶紧放开”
  “是这样的,这位小兄弟”那个穿着黑衣服的男子开口解释道,“我刚才将钱包丢了,你叔和这位先生捡到了……”
  没有想到就这么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这么多事儿,原来二麻子吃完饭结了帐之后,看就餐的人很多,就不好意思再在人家餐馆待着,于是提着大包出了饭店。谁知道他没走几步就看到黑衣男子掉了一个钱包,他刚要开口呼叫,钱包就被一名戴眼镜的男子捡走了,而黑衣男子则坐着出租车离开。
  那男子捡了钱之后径直走到二麻子跟前要和他平分,还无意中打开钱包,显出里边的一叠百元大钞。
  二麻子虽然有些心动,但是却也知道这样的不义之财不能拿的,这东西拿了烫手。于是他就严词的拒绝了,说捡到钱应该还给失主,戴着眼镜的男子却说什么也不同意,两人正在争执的时候,失主又坐出租车赶了回来,一眼就看到戴眼镜手中的皮包,向他追要。
  眼镜男只得将皮包送还,可是那黑衣男子检查了包里的现金后却说少了三千块钱和一张银行卡,肯定是被他们两个中的人拿走了,就吵着不让他们走,要确定是谁真正拿走了自己的钱才行,还说要去银行,而这个时候路边一个帮腔的人也说让他们去银行证明自己的清白。
  刘军浩虽然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儿,但是却也听出这里边的蹊跷,他想了想开口说道:“去银行多麻烦,还是去车站派出所吧,就在前面不到五百米,咱们现在就去,让警察搜身不是更好……”说着就要拉着眼镜男朝派出所去。
  几个人一时呆住了,那黑衣男子突然一拍脑袋说道:“我想起来了,那银行卡和三千钱放在另一个钱包里了,我出门的时候拿错包了,实在对不住,实在对不住……”
  而眼镜男子也挣脱了刘军浩的拉扯,开口说道:“既然没有事儿,那就不用去派出所了,我还有事儿,先走了”紧接着黑衣男子也匆匆离去,几个围观的人也各自散开,倒是有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大爷拍着刘军浩的肩膀说:“你小伙子机灵,要不然肯定又被这帮人骗了,哎,这群人简直就是城市的臭狗屎,专门骗外乡人。”

  第三十五章 买个祖宗

  听了那位老人的解释,两人才连连后怕,幸亏刘军浩脑子反应快,拽住眼镜男要往派出所去,才让这伙人有所顾忌。也幸亏二麻子为人实在,没有贪图这笔不义之财,好人总算有好报,钱财没有损失。
  “还是咱们村好,外边人心眼就是多,今天要不是你,你叔我可倒了大霉了。”经过这事儿之后,二麻子再也不敢东张西望,一步不离的跟着刘军浩,完全把他当成了主心骨。
  令刘军浩哭笑不得的是就连自己上厕所他也紧紧跟随,弄得别人上厕所的时候看他们两个的眼神怪怪的,以为他们有病呢。
  稍作歇息后,他们又坐上了到市郊乡镇的公交车赶到野猪养殖场。没有想到这个养殖场挺有名气的,刘军浩在车上问售票员,人家说下车就能够看到一个大牌子,那就是养殖场。
  虽然他们事先没有打电话过来,但是养殖场的管理人员还是热情的接待了两人,领他们进了猪舍参观。
  刚一进去,野猪的嘶叫声就不绝入耳,放眼望去,只见一头头全身布满线状条纹的棕黑色野猪崽不住的在猪圈内哼哼唧唧的走动着。
  “这野猪崽都是纯种野猪和家猪杂交的品种,不过野性还比较大,保留了野猪的野味,营养特别丰富,出瘦肉率很高,脂肪也比较少,很受城里人欢迎,就上半年我们已经售出了三十多头野猪和猪仔。养野猪的经济效益很高,你们都是从农村来的,应该了解家猪的习性,一头母猪一年产仔两窝,每窝都能产仔十几个,野猪的生活习性和家猪差不多,产仔数也相当,一头猪仔以近一千三百元的售价,一年的收益就能够达到三万元……”
  听了人家的讲解,二麻子明显动心了,最后确定买两头野猪崽试试,因为天色已晚,他们就在养殖场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两人就带着猪仔坐上了去市区的公交车,人家养殖场提供的有铁笼子,因此他们倒也没有为猪仔发愁。
  只是上公交车的时候售票员有些不情不愿,最后还是刘军浩给她加了十块钱,售票员才让他们将铁笼子扔到了车顶。
  他们这次也学精明了,没有在站内等车,打听到可以在城外拦车后,就又转了一趟公交车坐到出城口,在那里拦回县城的车,给人家多加了五十块钱后,他们再次顺利的坐上车子。
  一路上二麻子都在翻看养殖场附赠的那本《特种野猪的饲养技术》,还不住的询问刘军浩书上的专有名词,弄得刘军浩也认真翻看起来,到最后他差点成养猪专家了。
  几经辗转终于将野猪崽运回了刘家沟,村民们都到二麻子家看稀奇,一个个围着猪圈不住的打量,好像围观大牌明星一样。
  刘家沟这一带已经有好些年没有见过野猪了,这些十几二十岁的半大小子基本上都再也没有见过。记得最后一次打到野猪还是八几年,家家都分了几斤肉,刘军浩那时候还小只是模糊地记得野猪肉挺香的。
  人家好不容易买的猪仔,村民们看了自然要说好话,都说二麻子有眼光,敢想敢干,这一年下来说不定就是村里的首富了,甚至有几家还当场表态过些日子也要买几头野猪崽养。
  二麻子和他婆娘也笑得合不拢嘴,似乎美好的前途就在眼前,可是谁也没有料到第二天野猪崽就不吃不喝了,躺在地上直哼唧。
  他们两个立刻心急火燎的将正在院子里下棋的刘军浩找来,向他询问主意。
  这让刘军浩无比的汗津,找他有什么用,他又不是兽医,结果二麻子又骑着车子慌里慌张的到镇上把兽医叫了过来。
  兽医还是第一次给野猪看病,也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够按照看家猪的方法做。谁知道那猪仔根本不配合,不住的在圈里上蹿下跳,最后上去几个人才将温度计插在猪屁股里。
  原来这野猪崽是热住了,也难怪,这么热的天气让野猪崽在车顶呆了大半天,就是人也要出毛病的,更何况是个畜生。
  兽医开了药之后,过了一天,野猪崽开始吃食儿了,二麻子夫妇才松了一口气。
  可是事情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其实野猪崽和家猪的生活习性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们又没有养殖经验,只能够参照那本小册子做,结果野猪崽三天两头出毛病,让他们每天都担惊受怕的,二麻子头上的头发都急白了不少。
  每天野猪吃食儿的时候两口子都呆在猪圈前看,等它们将食物全部吃光才安心。
  收益还没有见到,这些天光给兽医的药费就花了一百多,二麻子现在见人经常就是一句话:“我这养的不是野猪,养的是祖宗呀,每天都是拱着的。”
  那几家原本起了念头养野猪的人也不再吭声,反倒暗自庆幸自己当初没有冲动。
  刘军浩家的西瓜终于熟了,那天恰好赵教授的儿子媳妇孩子也一同来了,正赶上吃今年的新瓜。刘军浩在切西瓜之前还特意用秤称了一下,十六斤。
  “这么大的个儿,我在超市买过最大的才十斤,”赵卫东上前去抱了一下西瓜,然后冲他媳妇说道,“你拎一下看看”
  “这算啥,树上还有几个比这个还大,估计最少也有二十多斤。去年三棵树那片沙滩上有家人中的西瓜四十多斤呢,还被镇里评上种瓜状元,奖了五百块钱。”刘军浩不以为然的说道。
  这里靠近大河,部分土质是沙土地,种出的西瓜不但个头大皮厚实,而且因为日照的原因特别甜,吃起来沙肉沙肉的。你的手在西瓜瓤上掐一下,等手上干了之后就会特别粘,这都是糖分在起作用。
  “我抱抱,给我抱抱”小孩子玩性大,也非要抱一下大西瓜。
  “你抱得动吗,快二十斤呢”他妈口中说着将西瓜递到小家伙手中。
  小浩宇根本没有想到西瓜有多沉,结果刚接到,腰就累得弯了下去,西瓜光不溜秋的不好拿,加上又重,他的手一松,“啪”西瓜摔在草地上。
  “你想掀摊子是不是,看看摔烂没有?”赵卫东赶忙去看地上的西瓜,继而啧啧称奇:“这西瓜真耐摔,竟然没事,就划了几道青印子。”
  “这是大青山的大花皮西瓜,皮厚实这呢,特别耐摔,你有多重?”刘军浩解释完了又问了一句。
  “我有点瘦,还不到一百四,怎么了?”赵卫东随赵教授,都是比较斯文的人,长得比较瘦气。
  “我说这西瓜经得起你站你信不信,要不要打个赌?”刘军浩笑着说道。
  “不会吧,怎么说我也是百来斤的汉子,这西瓜能承受这么重的压力?”赵卫东明显不相信。别说他,院子里的人基本上都不信,就连赵教授也露出疑惑的眼光。
  “你试试就知道了”
  “好,我可试了,先说好,踩坏了咱们中午吃不上西瓜大家可别抱怨。”赵卫东显得有些跃跃欲试。
  “没事,你尽管来,双脚着地,这样压力比较分散”刘军浩仍然信心十足。
  赵卫东扶着椅子小心翼翼的将两只脚站了上去,几个人都愣住了,西瓜愣是一点事儿都没有。

  第三十六章 井王爷

  “我也要踩,我也要踩”小家伙一看他爸爸站在西瓜上威风凛凛的样子,说什么也要站上去,末了还在西瓜上蹦跳起来。
  “这西瓜也太瓷实了,别不熟吧”赵卫东算是彻底的相信了。
  “放心,挑个西瓜我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