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陈独秀风雨人生 >

第39章

陈独秀风雨人生-第39章

小说: 陈独秀风雨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觉得仲甫可以进‘国防参政会’,现在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中正、兆铭都有此意,我现在也是国防参政会参议员,仲甫若进来,我们又可以轰轰烈烈在一起干了。 
  胡适一面吸烟,一面笑嘻嘻地说。 
  陈独秀摇了摇头,说:“蒋介石杀了我许多同志,还杀了我两个儿子,我和他不共戴天。 
  胡适见陈独秀提到陈延年、陈乔年之死,知道陈独秀是说内心话,叫他和蒋、汪共事,是不可能的了。 
  见胡适默不作声,陈独秀也有所悟,便换了语气说:“现在大敌当前,国共二次合作,既然国家需要他合作抗日,我不反对他就是了。 
  胡适走后,傅斯年和陈独秀谈到目前的战争,有些悲观,说:“人类恐怕到了最后的命运。 
  陈独秀劝他不要悲观,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时的黑暗只是人类进化大流中一个短时间的逆流。 
  傅斯年不得不佩服这位老斗士,坐了5年牢,还这么乐观。 
  一天,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教育部长朱家骅来见陈独秀,说:“中正很关心你,我向他建议,由你再组织一个共产党,参加国民参政会,给你们10万元经费和5个名额,你看如何?”陈独秀说:“以前我主张开国民大会,主张参加国民参政会,是从独立的共产党出发,现在叫我再成立一个共产党,在别人缝隙中过日子,那完全成了装点门面。 
  朱家骅见陈独秀话很硬,坐了一会就走了。 
  8月下旬,罗汉来见陈独秀。 
  陈独秀被捕时,罗汉因不是托派常委逃脱。 
  此后躲到苏州一家私营漆染厂做事。 
  抗战爆发后,经上海到南京。 
  他对陈独秀说:“陈清晨希望你回上海领导反对派工作。 
  陈独秀摇头,说:“上海那一班人搞不出什么名堂。 
  罗汉又说:“我到南京后,见到了叶剑英,叶叫我根据我知道的情况,开个保释名单。 
  陈独秀立即来了精神,两人又捡起5年前的话题。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陈独秀、罗汉、彭述之3人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联合抗日,没有得到回音。 
  陈独秀问:“中共驻南京办事处对我们怎么样?”罗汉说:“很好,没有反对情形。 
  陈独秀沉吟半晌,说:“你再和叶剑英谈谈,看看他们是什么意思。 
  他不知道,此时,在延安写《矛盾论》的毛泽东写道:“我们党内许多同志的正确思想和陈独秀、张国焘等人的错误思想的矛盾,在开始的时候也没有表现为对抗的形式,但随后就发展为对抗的了。 
  8月29日,和郑超麟一起关在军人监狱的贺贤深(何资深)已经放出去9天了。 
  这天早晨,中央军人监狱教诲所所长沈炳铨对郑超麟说:“蔡元培写信给何应钦保释你,何应钦已经批准,但不需要保释手续,你今天就可以出去。 
  郑超麟不知道是陈独秀找的蔡元培,蔡元培找了何应钦。 
  何开始在其信函上批道:“此老爱管闲事,相应不理可也。 
  陈独秀出狱后,8月25日,何应钦改变念头,复函蔡元培,“通知本人觅保保出监就医矣”。 
  见到郑超麟,陈独秀很伤感,说:“你还好?”郑超麟摇摇头:“一身病,想到安徽乡下养病。 
  这时,彭述之、罗世凡去了上海,濮德治回了安庆老家。 
  “去不去上海?”郑超麟问。 
  陈独秀摇摇头,说:“反对派的活动,不会有结果。”晚上,陈独秀和潘兰珍睡床上,郑超麟夫妇睡地板,4人连夜长谈。 
  第二天,陈独秀送郑超麟出门,走了很长一段路。 
  陈独秀心里清楚,两人从此各奔前程,很可能见不上面了。 
  从街上回来,潘兰珍老远就喊:“包先生来了。 
  陈独秀知道是包惠僧,忙带快了脚步。 
  包惠僧是国民党内政部参事。 
  中午,陈独秀、潘兰珍留包惠僧吃饭,包惠僧问:“傅先生呢?”潘兰珍说:“前几日这里炸了,傅先生见这里不安全,搬走了。 
  包惠僧忙问:“你们住在这里行吗?”陈独秀说:“可以,还可以。 
  包惠僧住在莫愁路一家独院,想接陈独秀夫妇去住。 
  陈独秀说:“不去了。 
  哪儿住都一样,常见面就可以了。 
  隔日,陈独秀、潘兰珍搬到陈仲凡家。 
  陈仲凡将楼上腾出,让陈独秀、潘兰珍住。 
  在陈仲凡家,陈独秀上街买来宣纸,抄了岳飞《满江红》一段,“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山重水复(2)   
  上款题:“赠惠僧老兄”,落款“独秀”,等墨迹干后,陈独秀换了一件深青色对襟褂子,用报纸夹了刚着墨的宣纸,到了莫愁路包家。 
  包惠僧见陈先生来了。 
  忙叫妻子夏松云去做饭。 
  谈话时,包惠僧说:“听佛海说,胡适推荐你去一家美国图书公司写自传?”陈独秀说:“我生活简单,不用去美国。 
  我也怕见生人。 
  胡适去美国前,请人捎信给陈独秀,问他可愿意去美国写自传。 
  当时美国一家图书公司看中了陈独秀在狱中写的《实庵自传》前两章。 
  陈独秀不去,还因为外语不行,身体也不好。 
  老头子坐了几年牢,大约是怕见生人。 
  周佛海请陈独秀参加“低调谈话会”,好说歹说,总算把陈先生劝去了,陈先生去了以后,一言不发。 
  问到他,他才应付地点点头。 
  谈到今后,包惠僧说:“听潘兰珍说,蒋介石答应你当劳动部长?”陈独秀说:“适之、佛海还叫我参加‘国防参议会’呢。 
  我怎么能答应呢?蒋介石的双手沾满了我们同志的鲜血,我的两个儿子也死在他手里,我和蒋介石不共戴天。 
  他叫我当劳动部长,参加国防参议会,真是异想天开。 
  我要是做他的走卒,也不用等到今天。 
  包惠僧劝陈独秀赶快离开南京,这几天日本飞机轰炸更紧,码头上早已水泄不通。 
  陈独秀本来想等罗汉回来,听听延安消息。 
  但南京气氛越来越紧张,陈独秀决定去武汉再说。 
  临行之前,陈仲凡赠诗给陈独秀,诗云:“荒荒人海里,聒目几天民?侠骨霜筠健,豪情风雨频;人方厌狂士,世岂识清尘? 且任鸾凤逝,高翔不可驯。 
  陈独秀写了《和玄兄赠诗原韵》:“暮色薄大地,憔悴苦斯民。 
  豺狼骋郊邑,兼之惩尘频。 
  悠悠道途上,白发污红尘。 
  沧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   
  回延安的三个条件(1)   
  1937年9月12日,陈独秀、潘兰珍拎着大包小箱,挤在逃难的人群中登上开往汉口的轮船。 
  在船上,陈独秀思考写一本抗战小册子。 
  包惠僧是武汉人,在陈独秀动身前给湖北省主席何成浚去信,请他关照陈独秀。 
  又给同学程仲伯写信,请他去码头接陈独秀。 
  何成浚请公安局长蔡孟坚照顾陈独秀,这蔡孟坚不是别人,1931年,正是蔡孟坚打开顾顺章缺口,追捕钱壮飞,逮捕诱降向忠发,导致恽代英、蔡和森、柔石、冯铿、殷夫等20多人被杀。 
  蔡孟坚见到陈独秀就盘问起来,弄得陈独秀很不高兴。 
  蔡孟坚走后,陈独秀大怪包惠僧办事不牢。 
  这时武昌一个姓兰的慕陈独秀名气,接陈独秀、潘兰珍到他家住。 
  陈独秀给耕野(汪孟邹)写了一封信,叫他来信寄武昌城内双柏庙后街26号陈仲甫收。 
  几天前他叫汪孟邹来信寄到武昌武汉大学王抚五校长收转。 
  10天功夫,陈独秀两次去信上海,也不知汪孟邹收到没有。 
  陈独秀给汪孟邹写信,是因为亚东是陈独秀主要经济来源。 
  上海《东方杂志》、《宇宙风》杂志给陈独秀的稿费,也是由亚东转给陈。 
  收到陈独秀的信后,汪孟邹写信和陈独秀商量,由亚东图书馆出《实庵自传》单行本,先将《宇宙风》刊出的前两章印出来,等陈独秀抓紧时间写出其余部分,再出全本。 
  陈独秀满口答应了。 
  陈独秀搬到双柏庙后街26号不久,罗汉风尘仆仆地找上门来。 
  罗汉8月底启程,在傅厚岗叶剑英、李克农手中领了路费及到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开了介绍信,和李侠公于9月2日到西安后宰门旁边的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党代表是林伯渠,两人是熟人。 
  罗汉北伐时任四军政治部主任,打南昌时四、六军配合过。 
  经过长征,林伯渠头发胡子几乎全白了,但身体很硬朗。 
  林伯渠说,“和仲甫一晃有十年未见面了,他在文化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在党内的历史,有比别人不同的地位。 
  说到这里,林伯渠皱了皱眉头,说:“只是脾气太倔。 
  罗汉问:“陈先生想回延安,能让他去么?” 
  “仲甫能否回延安,关键在他自己,如能放弃某些成见,回到一条战线上来工作,于民族于社会都是极需要的。 
  林伯渠说。 
  “仲甫与党中央有过争论,我担心延安不让他回去。 
  罗汉吞吞吐吐地说。 
  林伯渠安慰他说:“仲甫曾经站在时代前头,我希望他站在大时代的前面,过去的一切是是非非都无需再费笔墨唇舌去争辩。 
  “听林主席这样一说,我就放心了。 
  罗汉笑道。 
  “现在山洪爆发,我一时去不了延安……林伯渠沉思了一下,说,“此事须党中央拿意见,我即给延安拍电报,请示中央,你稍住几天”。 
  林伯渠给延安电报的大意是,仲甫等已出狱,愿意回到党的领导下工作。 
  弟意中央为集中整个力量着眼,可联合他们回党工作。 
  七贤庄以前是外国人经营的旅馆,有几座西式庭院,又宽敞又安静,罗汉便和李侠公住了下来,等候延安回电。 
  当晚,刚从太原来陕的王若飞来看罗汉,他说:“因延安有事甚忙,否则可随同南下去晤独秀一次。 
  王若飞在“六大”上提名陈独秀为中央委员,被否决。 
  大会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国农会驻农民国际代表。 
  1931年回国,被国民党逮捕,几乎和陈独秀同时放出,此时任陕甘宁边区宣传部长。 
  9月10日,接到林伯渠电报后,毛泽东和张闻天商量,给林伯渠发了一个电报,提出陈独秀回党工作的3个条件:1。公开放弃并坚决反对托派的全部理论和行动。 
  并公开声明同托派组织脱离关系,承认自己过去加入托派之错误。 
  2。公开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3。在实际行动中表示这种拥护的诚意。 
  见到中共中央电报后,罗汉打道回宁。 
  到南京后,才知道陈独秀去了武汉。 
  在傅家岗,罗汉见到了博古、叶剑英。 
  他们告诉罗汉,陈独秀去武汉前,和叶剑英、博古谈过一次话,以后又和叶剑英单独谈过一次,表示赞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博古说:“本想和陈独秀谈一次,但因为自己党龄太浅,与独秀个人没有私人接触,恐难于谈出任何具体结果。 
  如果由润之来谈也不适宜,因为他们两人的个性都很强,都有闹翻的危险。 
  不如候周恩来南下后,约他一同去谈,成绩或者会圆满些。 
  且不久必武会回武汉,他自然和独秀先行交换意见。 
  博古30来岁,自1931年6月向忠发被捕至遵义会议,任中共中央总负责。 
  听了罗汉的前后叙述,陈独秀又看了看中共中央的“三项条件”,说:“前一条我已声明同托派组织脱离关系。 
  说着,陈独秀找出一份手稿,上面写到:“陈独秀,字仲甫,亦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回延安的三个条件(2)   
  中国有无托派我不知道,我不是托派。 
  ”陈独秀曾请包惠僧将声明交《中央日报》总编辑程苍波,他答应帮忙,但没有刊登。   
  武汉抗日演讲(1)   
  1937年10月2日初的一天,华中大学学生会的许俊千和同学焦传统找到陈独秀住的四合院,穿着旗袍的潘兰珍开了门,问:“找谁?” 
  许俊千说:“要见陈独秀先生。 
  说着,将同学会的邀请信递了上去。 
  潘兰珍看了说:“呵,你们是大学生。 
  说着,请客人到天井旁边一简陋的书房等候。 
  一会儿,陈独秀来了。 
  许俊千和焦传统起来向陈独秀鞠躬。 
  陈独秀笑嘻嘻的,伸手让坐。 
  陈独秀头发灰白,背有点驼,一口安庆地方话。 
  声音也不大洪亮,但态度谦和。 
  许俊千道出了来意后,陈独秀低头沉思了一下,点头答应了。 
  因为离学校只有几百米,约定了演讲的日期后,客人告辞出门。 
  10月6日早晨,许俊千和焦传统到了陈独秀家,陈独秀穿了新的绿色长袍、布鞋。 
  潘兰珍整理了一下陈独秀的衣领,对许俊千两人说:“同学们慢走。 
  怕其他人围观,许俊千和焦传统带陈独秀走女生宿舍后侧进了武昌华中大学大礼堂。 
  这天,武汉文化界也想邀请陈独秀去演讲,陈独秀因和华中大学事先约好,推辞了。 
  陈独秀上了讲台,掌声不绝。 
  窗前门后,都挤满了人。 
  陈独秀说了一声“大家好”,开始了《抗日战争之意义》的演讲:“全国要求的抗日战争已经开始了。 
  为什么要抗战?一般的说法,是因为日本欺压我们太厉害。 
  这话固然不错,可是,未免过于肤浅了,一般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应该明了更深的一点的意义,抗战不是基于一时的感情,而有深长的历史意义。 
  陈独秀的讲话,不断的引起热烈的掌声。 
  结束时,许俊千等人请陈独秀走后门回家。 
  在校园,陈独秀精神很好,留连忘返。 
  到了家,潘兰珍请许俊千等进去坐,许俊千见陈独秀的书桌上有纸笔,想请陈独秀题字,但又不好开口。 
  出门时,还是忍不住说了。 
  陈独秀满口答应,说:“你去弄点宣纸来。 
  许、焦二人在外面买了两张宣纸,并在小纸上写了“敬求大笔,赐乎俊千”字样。 
  陈独秀嘱他过两天来取。 
  焦传统也留下了名字。 
  陈独秀给许俊千题了“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给焦传统题了四字横联。 
  他们来拿书法作品时,陈独秀谈到,中国的历史书太少,只有夏曾佑编的《中国史》上下册可读。 
  毕竟坐牢久亏,从华中大学演讲回来,陈独秀就病倒了。 
  双十节前一日,淅淅沥沥下起雨来,雨水顺着屋檐往下淋,天空灰暗一片。 
  这时一位陌生的年轻人撑着雨伞敲门,见潘兰珍开门,忙拿出名片说:“我是《抗战》周刊记者,想采访陈先生。 
  躺在床上的陈独秀见记者上门,忙穿衣起床。 
  记者说:“明天是国庆节,所以今天冒雨来了,想不到先生病了。 
  陈独秀笑着说:“不妨,不妨,难得雨中来客。 
  问了一些集中现金、征集壮丁问题后,记者问:“听说陈先生要办一个刊物,确否?”陈独秀说:“没有这个意思,现在各派杂志都肯登我的文章,我何必自己办刊物呢?”“报纸上说,陈先生今后要去做文化运动,不做政治运动了,是不是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