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10月24日 聚焦金融革命 陈雨露 >

第2章

10月24日 聚焦金融革命 陈雨露-第2章

小说: 10月24日 聚焦金融革命 陈雨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叫南海公司,这家公司就从政府手里边就拿到了特许权,它可以垄断南海的许多商品的贸易权,同时,所有的贸易,对外贸易享有100%的退税的优惠。另外政府用得他这一千万英镑,不是白用,每年还给他付6%的利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家公司肯定这里边,哈利伯爵肯定也是属于他们政府的内部人,也就是他们关系都非常近,在这种情况下,最后就给了他非常大的优惠,这种优惠使他自己呢,利心大动。他就动了心,说我也炒作一个概念,来发一笔财,发一笔泡沫财,所以说他就炒作了一个什么概念呢。

    当时大家都知道,说南美的东海岸智利、秘鲁还有墨西哥的一部分,在当时,他们就开始说,实际上也是,就在那些地方有着非常丰富的金矿、银矿还有其他的矿藏。这个矿藏英国政府全权交给了南海公司,可以过去,可以组织开发,只要挖出来就会源源不断地有巨大的财富运回英国,全部是南海公司的。在这样的一个概念的炒作之下,他甚至得到了英国政府的,英国的议会最后给他通过了,通过立法的形式来通过他这样做。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整个社会一波一波地就把这个概念炒起来,南海公司的股票就开始从100块钱一股,一直炒到700多块钱一股。在这个中间,当时还没有称为典型的中央银行的英格兰银行也一起搅进去。当然,最后是泡沫的破灭,英格兰银行也差一点夭折。这样一来的话,我们说股票市场的泡沫和银行缠搅起来给英国带来了非常大的教训,从那个时候开始英国在股票市场这个问题上,就变成及其慎重、及其保守的金融思想。

    美国在1929年、1933年的危机之前,银行业和证券业是不分家的,两者之间可以兼业,可以混业经营。所以在那个时候,就出现了1921到1928年美国经济八年繁荣期。这八年的繁荣期实际上是八年的泡沫期,八年的泡沫期破灭之后,直接引发了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危机之后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上任,上任三天就宣布整顿美国的银行业。当时指定了一个美国联邦参议院的参议员,叫格拉斯,众议院的一个议员叫做斯蒂格尔,这两个人来调查这次事件。也就是说,泡沫形成和破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格拉斯参议员是奉行稳健银行经营政策的一个参议员,所以他们两个最后提交的报告写了四条。这四条共同的意思是说,美国在1921年到1928年由于商业银行大量的给钱,给投资银行,所以导致了泡沫的形成,最后导致了泡沫的破灭。那么根据他们的调查的报告,最后美国议会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也就是1933年的《美国银行法》。在这个银行法里边,第16条、第20条、第21条、第32条、第4条里边针对他们提出来的四条,把银行,把商业银行同投资银行之间的联系完全卡断,这就是形成了危机之后的美国模式,美国金融分业的模式。

    20世纪70年代以后,就出现了两大现象。第一个现象是脱媒的现象或者说金融非中介化的现象,在两条转化机制当中,大家都去走直接融资机构,而不再看,或者说比较少的走银行中介,银行越来越艰难。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两条,第一条是银行的融资成本,到银行去融资的成本越来越高。这个成本来自于什么地方呢?一个是管制的成本,美国要求商业银行缴纳非常高的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率比较高,另外一个就是存款保险也是一个成本,还有一个成本是70年代的美国经济滞障造成的非常高的名义利率。这么高的利率企业到银行里边去借钱,然后再经营,赚不了多少钱,成本太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开始转而走向直接融资市场,直接融资市场因为有很强的流动性,同时在七八十年代,证券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的创新。这些创新包括欧洲债券市场,包括美国国内市场上都存在,像认股权的债券多中货币债券等等。那么这些融资非常得方便,成本又不高,同时又非常得灵活,流动性也非常强。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脱媒的现象,和证券化的趋势并行的这样一个时代。

    那么银行业走到这个时候,在全球主要发达的市场上都受到了考验,毕竟银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必须要给它出路。那么这种出路就是首先是在英国,1986年在英国爆发的,1986年10月27号英国通过了《金融服务法》。这个《金融服务法》一下子在英国,给英国的金融制度,给英国的金融市场采取了一个“大松绑”的措施。那么从那个时候开始,英国的金融业就变成了一个基本上银行和证券走向混业这样的一个开端。美国会不会也走这一步,甚至将来我们国家是不是也会走这一步,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除非你找到了这几个分头兼管或者多头兼管的一个非常良好,非常平滑的一个协调机制,否则一个机构当然是好的。所以到了现在,我们就可以看到,金融业的革命当中,有原来的混业,初级阶段的混业,到分离,一直到现在的更高级阶段的混业经营,经过了几次重大的变革。这种变革现在的趋势是进一步地模糊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的界限,甚至下一步,也可能会进一步地模糊它同产业的界限。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是金融革命的未来,金融革命的未来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全球的金融业要走向更加健康,更加能够承担新的世纪,所赋予金融的使命。在三个方面是必须要革命的,第一个方面我们叫它理性革命;第二个方面叫做金融当中的伦理革命;第三个叫做金融领域当中的视野的革命。那么理性革命我们说,美国现在最成熟的也是美国金融界最赖以骄傲的理论,就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上一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现代金融理论。那么这些理论的一个基石或者说他们共同的一个前提假设,就是有效市场的理论,那么这个理论实际上它的一个假设就是理性人的假设。就是在金融市场当中,在资本市场当中,投资人或者其他的参与的主体都是理性的。那么同样资本市场上价格的变动,价格的任何的变动,都反映了新信息的发布,这样的一个假设。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去做证券价格波动的预测,未来的金融市场的发展要保持健康发展的话,必须解决市场理性的问题。因为两、三百年前,所爆发的泡沫的现象,以及泡沫给经济机体所带来的损害。我们现在仍然在不断地看到,并且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这种影响显得越来越大。

    第二个是我叫它伦理革命,金融当中的伦理问题,目前是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金融当中的伦理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委托代理人关系,第二个是一些虚假行为,对整个市场带来的损害,第三个是考虑到伦理的需要而做出的经济利益的损必要的损失的代价。这三个问题大家都在研究,现在我们所经历的所看到的金融市场中的伦理问题,主要是第二种,丑闻的问题。资本市场上,银行领域中所出现的丑闻,这些丑闻有的是造假,有的是违规,造成了一系列的对整个市场的损失。甚至直接成为全球经济不能够由低谷走向复苏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讲,现代金融要在21世纪获得一个健康的发展,也要进行伦理的革命。

    第三个我们叫视野的革命,视野是指的一个全球化的视野。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的进程就已经非常的明显,21世纪肯定是一个金融全球化的世纪。需要有一个全球化的视野,为什么?有两个证据,第一个证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通货紧缩和金融危机并存的一种状态。这种情况怎么去理解它呢,我们说,全球物价都很低,这个在以往的任何一个年代都是没有看到过的,通货膨胀全球性的很低,包括我们国家在内。那么你说它物价稳定也好,说它是通货紧缩也好,严重一点,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说,是金融全球化的一种重要的表现。

    因为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有这样的三个原因,决定了价格的降低。一个是对于限制通货膨胀的一个国际共识,在全球化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通货膨胀的危害,所以在限制通货膨胀方面,已经在认识上达成了一致。第二是许多国家加强了财政的约束,包括欧元实行过程当中的欧盟地区的财政约束标准,加强财政约束也就是减少了货币贬值的重要的一个推动原因。第三个是贸易的自由化,金融的自由化,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以及放松产业管制这一系列的措施所带来交易成本的降低。包括税收的成本,包括货币兑换的成本等等。这些交易成本的降低,也使得产品的价格,服务的价格下降,而金融危机之所以越来越严重。20世纪90年代比20世纪80年代多,20世纪80年代比20世纪70年代多,主要的原因就是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危机传染,就是危机传染的渠道越来越多,传染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典型的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系列的危机。所以希望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恐怕对原来一些固有的金融规律要重新反省。

    第二个证据就是大家知道的,关于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这个案例,LTCM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按理说它是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它的管理团队包括了世界上最精锐的管理团队,我们叫它梦幻组合,已经不可能再强了。他们要钱有钱,要理论有理论,要技术有技术,要实践经验有实践经验。所以这样的一个团队就做了自动投资模型,这个自动投资模型根据他们的理论,根据历史的资料,根据他们做的研究报告,根据现在市场的信息,把它都组合到一块。做大量的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得出来的结论自动地形成投资组合。应当说它在前几年还是成功的,每年的基金资产净值的增长率在30—40%,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在1998年它一下栽掉了,栽到了小概率事件上,也就是说历史永远也不能够涵盖未来所有的事情,用历史的数据,用理论,用发达的计算机技术,所做出来的模型它肯定会忽略一些小概率事件,这些小概率事件,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在危机传染非常快的情况下,它就会发生。

    那么这也说明我们在21世纪对金融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更加宽阔的视野,但是21世纪的金融,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所讲到的三个问题,会在新的金融秩序当中,如何能够反映出来,如何能够重建?需要时间来告诉我们。但是21世纪的金融,我认为有两个基本的准则,一个是罗伯特。席勒在他的新书里边他所谈到的一个思想,就是金融毕竟是金融,金融经济还是应当为实体经济服务。所以现在在全球的实体经济中,所出现的重大的矛盾,金融应当有所作为。

    比方说由于技术的重大创新,所带来的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所出现的失业问题,怎么办?因为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调整,都会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都会带来巨大的失业。这些问题金融怎么办?另外还有在年度之间,一个国家在这几年和未来的几年,整个国民收入总体的变动,比较大的变动,能不能够通过金融的工具来给它平衡,来缓解这种巨大的差异,给这个国家的经济带来的不稳定,还有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的责任分担问题,还有南北国家经济的差异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够通过金融创新,或者说一个新的思路所创造的金融工具来为它服务呢?我认为,可以去想。但是他提出来的理念是正确的,金融应当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应该植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之中,而不应该形成新的泡沫,新的虚幻,新的面纱是不行的。

    另外一个的话,我们觉得21世纪的经济发展肯定也是一个新事物,新的要素,新的技术,不断出现的一个事情。在这个时候金融要发展,是需要有智慧的,是需要有思想的。所以说在金融改革任何一个重大的金融改革之前,需要学术界,需要努力的人应该尽快的拿出思想和智慧来,像闪电应该在雷鸣之前出现,行动之前应该有非常高的卓越的智慧,来引导21世纪的新的金融秩序的建立。所以说也寄希望于在座的各位同学了,大家作为的空间是很大的,只要大家热爱金融就可以,谢谢大家。

    (编辑:英子来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