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注-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意思。古人以“鸳行”比喻朝宫,故“鸳行旧”,乃专指同朝旧友,非一般同事(杜甫曾做过左拾
遗)。鹪鹩,小鸟。《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我们知道,杜甫早就说过“自
比稷与契”的话,这儿却自比于志在一技的鹪鹩小鸟,显然也是在发牢骚,说反话。如果我们便信以
为真,说杜甫这时真的想隐居起来作个自了汉,那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 页面 89…
留花门 *
'一' '二' '三'
花门天骄子 ,饱肉气勇决 。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 。自古以为患,
'四' '五' '六'
诗人厌薄伐 。修德使其来,羁摩固不绝 。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 ?
'七' '八' '九'
中原有驱除 ,隐忍用此物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 。连云屯左辅,
'一○' '一一'
百里见积雪 。长戟鸟休飞,哀笳晓幽咽。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 。
沙苑临清渭,泉香章丰洁。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一二'。胡尘逾太行,杂
种抵京室'一三'。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一四'!
* 花门,回纥之别名。回绝西南千里有花门山堡,故杜诗多以回纥为花门。这首诗大约作于
乾元二年秋,题为“留花门”,实则是说花门不可留。对唐肃宗一味依赖回纥,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和
忧虑,较《北征》更为露骨。
'一'天骄子,即天之骄子。《汉书:匈奴传》:“胡者,天之骄子也。”言其强悍。
'二'饱肉,是说回纥以肉为食。
'三'射汉月,即侵入汉地,言其可畏。
'四'这两句承上,引古作证,见得唐肃宗恰相反。 《诗经》:“薄伐猃狁。”薄,发语词,无
义。厌是厌烦。
'五'修德,即怀柔政策。羁縻,是说保持一定的联系。
'六'胡为,即何为。倾国,犹举国,极言来的人多。暗金阙,写其骄横,随便出入宫殿。
'七'有驱除,指禄山之乱,这时史思明还存在。
'八'隐忍用,不得已而用。此物,指回纥兵,这个词有着传统的“华夷之见”。
'九'上句用汉乌孙公主故事,武帝以公主嫁乌孙王,公主悲秋作歌,有“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句,所以说“歌黄鹄”。但实际是指的时事。
乾元元年七月,肃宗把幼女宁国公主嫁给回纥可汗,亲自送至咸阳磁门驿,公主告辞说:“国
家事重,死且无恨。”肃宗才流涕而还。这里不便直说,所以便使了一个典故。下句用《诗经》:“谓
予不信,有如皎日。”是说肃宗指天发誓的求回纥援救。
'一○'连云,众多。左辅即下“沙苑”。沙苑一名沙阜,在冯翊县南十二里,东西八十里,南
北三十里。回纥之俗,衣冠皆白,又旗帜亦用白色,所以说“见积雪”。
'一一'回纥骑兵,蹭蹋庄稼,故农民最怕。
'一二'是说回纥常乘马渡河。撇烈,摆跃之状。
'一三'这里“胡尘”、“杂种”,皆指史思明。乾元二年九月史思明由范阳引兵渡河而南,
攻占汴州、郑州,并陷洛阳,洛阳唐时为东京,所以说抵京室。
'一四'萧瑟,犹萧索,萧条。应上田家二句。来得越多,住得越久,农作物就越遭殃,所以说
转萧瑟。末句很冷峭、含蓄。抬出事实,不言反对,而反对之意自见。
… 页面 90…
月夜忆舍弟 *
'一' '二'
戌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三' '四'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
* 此诗亦流寓秦州时所作。杜甫有四弟:颖、观、丰、占。此时惟占相随,其他分散在山东、
河南。过去对人称弟为“舍弟”,犹称”家兄”“家父”。
'一'戍鼓,将夜时戍楼所击禁鼓。赵嘏 《西江晚泊》诗:“戌鼓一声帆影尽”,因禁止船只往
来,故云帆影尽。戍鼓一声,人行即断,但闻长空雁叫,写出战时肃杀气氛。正是忆弟之根。一雁,
即孤雁,不用孤雁,是平仄关系。古人以雁行喻兄弟,说一雁,已含兄弟分散意。
'二'二句是上一下四句法,露、月二字应略顿。露无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适逢白露节,故
曰露从今夜白。月无处不明,但心在故乡,故日月是故乡明。尽管头上所见乃是秦州的月亮,却把月
亮派给了故乡。岑参 《忆长安曲》云:“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也
是因为心在长安,所以说“长安日”,正可互参。
'三'分散而有家,则推死谁生,尚可从家中问知;现在是既分散而又无家,连死活都无问处。
语极悲切。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家,燬于安史之乱。
'四'这年九月,史思明复陷洛阳,十月,又进攻河阳,为李光弼所败。故曰未收兵。
… 页面 91…
梦李白二首 *
'一' '二'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人我梦,
'三' '四' '五'
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
'六' '七' '八'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九'
无使蛟龙得 。
* 这是乾元二年 (七五九)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杜甫最推崇李白的天才,也最爱李白的
豪放性格。至德二载(七五七)李白因参预永王李俶(玄宗第十六子)的军事行动,坐系浔阳(九江)
狱,乾元元年 (七五八)长流夜郎(贵州桐梓县境),乾元二年遇赦得还。但杜甫一直没得到他的消
息,因而忧念成梦,也就成功了这两首诗,充分表现了杜甫对李白生死不渝的兄弟般的友谊和他们共
同的不幸遭遇。诗分三段,首四句叙白放逐,是致梦之因;故人八句叙梦中情况,白在放逐中,故不
免将信将疑;未四句写梦后心事。
'一'这两句是说生别比死别还要痛苦。已,止也。对下句常字而言。死别绝望,故其痛止于吞
声一恸;生别则不能忘情,时常牵挂,痛苦也就没底。这是作梦的根由,也是全诗的起点。
'二'浔阳和夜郎都在江南。南方炎热,所以过去有“瘴疠地”的说法。逐客是被统治者放逐到
边远地区的人,指李白。
'三'故人人梦,这正表明我的相思之深。长相忆,即上常恻恻。
'四'恐非平生,疑心李白死于狱中或道路。
'五'这两句正写路远之苦。上句说白魂自江南而来,下句说白魂又自秦州而返。江南多枫林,
(《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秦州多关塞。魂来魂去,都在夜间,所以说青和黑。
'六'罗网,即法网,应前逐客。
'七'上句用罗网为比,故此句也就用羽翼。本意是担心李白不能脱祸,重获自由。也是申明“恐
非平生魂”一句的。
'八'这两句写初醒时光景。梦中十分分明,故梦后犹如见其人。
'九'这是祝福也是告诫朋友的话。表面上说的是江南水深多蛟,骨子里却说的是政治环境的险
恶,叫李白要多加小心。“蛟龙得”,为恶人所陷害。杜《不见》诗云:“世人皆欲杀”,足见当时
人必欲置李白于死地。
'一○' '一一'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
'一二',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一三'!”出门搔白首,若
负平生志'一四'。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惟悴'一五'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一六' '一七'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
'一○'此首为频梦而作。浮云飘荡,因见浮云,联想到游子,所谓“浮云游子意”。但终只
见浮云来去,却始终不见游子的到来,怎能不叫人恻恻系念呢?不至,故入梦;久不至,故频入梦。
游子,指李白。
'一一'你身虽不至,魂却一连三夜频来足见你对我的情辛。
'一二'这以下六句皆写梦中事。告归,即告辞。局促,是不安不快的样子。因为不忍便去。
'一三'这以上三句是述李白告归时所说的话。
'一四'这两句是写李白告归时的神态。李白登华山曾说过:“恨不能携谢眺惊人句来,搔首问
青天”的话,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一五'这两句为李白抱不平。冠,帽子。盖,车盖。冠盖,代表官僚。斯人,指李白。斯人一
… 页面 92…
词在过去的用法上:本身便含有赞叹的意义。憔悴,困顿。这以下六句是醒后感慨。
'一六'这两句进一步指斥天道的无知。老子 《道德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网,犹
天理,恢恢,广大貌,孰云,即谁说,是反诘口气,是说那话儿不足信。陶潜诗:“积善云有报,夷
齐在西山!”即此两句意。李白这时年五十九,故云“将老”。
'一七'末二句与“名垂万古知何用”同意。身后,死后。杜甫知李白必名垂万古,但究无补生
前,故云“寂寞”。——黄生云:“交非泛交,故梦非泛梦,诗亦非泛作。若他人交情与诗情俱不至,
自难勉强效颦耳。”——此二诗,诸家皆列入秦州诗内。细玩“久不至”三字,当是由华州赴秦州途
中所作。秦州距华州九百六十里,非数日间可达,故云入下至。游子乃杜自谓,不指李白。李既“在
罗网”,杜本人又在行役中,自不应作此期待语。前解未谛,姑过而存之。
… 页面 93…
天末怀李白 *
'一' '二' '三'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
'四' '五'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 。
* 这和 《梦李白二首》当是同时之作。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当边塞,所以说天末。有人
以为天未指夜郎,未确。
'一'君子,指李白。
'二'鸿雁,比音信,是希望得到李白消息。秋水多,是说风波险阻,不易得到。与 《梦李白》
“江湖多风波”同意。
'三'即所谓“诗穷而后益工”的意思。在不合理的封建社会而飞黄腾达,也确写不出有价值的
文章。屈原、司马迂、曹植、陶潜等都是证明人。
'四'魑,音痴,山神兽形。魅,怪物。是说夜郎乃魑魅之地,要提防不为所食。
'五'冤魂,指屈原,屈原无罪被放,投汩罗江而死。杜甫深知李白的从永玉李俶,也是出于爱
国。今遭流放,正是和屈原一样冤枉。——黄生云:“不日吊而日赠,说得冤魂活现。”钟伯敬云:
“赠字说得精神,若用予字,则浅矣。”按用予字或吊字,则只是同请屈原之冤,用赠字方能显示出
李白与屈原同冤,所谓“同病相怜”。
… 页面 94…
捣衣 *
'一' '二'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
'三' '四'
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
* 此诗前六句是托为戍妇的话,末二句则是作者的话,是杜甫闻砧有感时事而作。杨慎 《丹
铅录》:“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春米然,今易作卧杵。”按王建《捣衣曲》:“月明庭中
捣衣石,掩帷下堂来捣衣。妇姑相对神力生,双揎自腕调杵声。”则唐时捣衣仍为二人对立。但不必
拘于二人。
'一'起句极深刻沉痛,因为已撇过许多活许多痛苦才说出来的。黄生云:“思妇必望征人之返,
开口即云亦知戌不返,可见安史之乱,官兵死亡者甚众,家人亦不意生还。举笔动关时事,岂若他人
拈题泛咏战!”又云:“望归而寄衣者“常情也,知不返而必寄衣者,至情也,亦苦情也。安此一句
于首,便觉通篇字字是至情,字字是苦情。”此解甚确,砧,捣衣石。
'二'两句说明捣衣的心情。一来天冷,二来久别。
'三'二句承上而来。熨,音运,用火斗按平布帛。倦,疲劳。熨一作衣,不对。因与下句“塞
垣”不相称,这里捣熨也是“复词偏义”。塞垣,丈夫征戍之地。
'四'捣衣之声。响彻空外,可见用尽了闺中的力量。这正是爱情和苦心的表达啦。黄生云:
“君字乃诗人代为之辞,赵(次公)谓全首皆托为戍妇之语,非也。以君字为诣夫,益谬。”按末二
句乃杜甫同情戍妇的话,君字当指所有的读者。——此诗多用虚字斡旋,故特别显得缠绵婉转。前人
说此诗“中四语起皆用虚字,亦其语病”,未免教条。不知此诗如不用虚字、对戍妇的心理状态便难
以作深入的曲折的刻划。
… 页面 95…
空囊 *
'一' '二'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鲁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
'三' '四'
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
* 杜甫在秦州同谷生活极苦,诗即作千此时。囊,钱袋。
'一'首二句正写囊空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无钱买食物,只好餐霞食柏,是无聊,也是自负的话。
《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霞。”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