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杜甫诗选注 >

第26章

杜甫诗选注-第26章

小说: 杜甫诗选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亦由人事,故结句郑重言之。” (《杜诗解意》卷二) 

…  46…

                                         不见 * 

                              '一'                                 '二'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 
              '三'                                '四' 
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米 。 

     * 这是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一首诗,题下有自注:“近无李白消息。”诗当作于肃宗上元二 

年 (七六一)。按次年,肃宗宝应元年,李白卒于当涂,杜甫无诗哀悼,可能未曾作诗,也可能有诗 

而今已失传。 

      '一'杜甫从七四五年和李白在山东分手后一直未见面,所以说 “不见李生久”。佯狂,诈为 

狂人。李白的头脑原是清醒的,他的从永王李俶起兵也是为了保卫祖国,所谓“扫清江汉始应还”, 

决不象肃宗和他的一班爪牙们所想的是要帮助永王来夺取皇位。但这种赤诚和苦心,只有杜甫才能了 

解。 

      '二'七五七年李白坐永王事,系浔阳狱,七五八年长流夜郎,七五九年行至巫山,遇赦得释, 

此后三年,漂泊于浔阳、金陵、宣城、历阳等地。即“世人皆欲杀”之征。 

      '三'张上若云:“二句可括太白一生,品题甚确。”按上旬承上写李白天才,下句为李白抱屈。 

酒一杯,是说借酒消愁,即李白诗“举杯消愁愁更愁”。 

      '四'在这种恶劣环境中杜甫担心李白在外,不免闯祸,所以希望他能回到故乡。郭知达 《九家 

集注杜诗》卷二十四引杜田 《杜诗补遗》云:“白厥先,避仇客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彰明有大小 

匡山,白读书于大匡山,有读书台尚存。其宅在清廉乡,后废为僧坊,号陇西院,盖以太白得名。院 

有大白像,唐绵州刺史高忱及崔令钦记。所谓匡山,乃彰明之大匡山,非匡庐也。”《唐诗纪事》卷 

十八引杨夭惠《彰明速事》云:“元符(宋哲宗年号)二年(一○九九)天惠补令于此,窃从学士大 

夫求向逸事,闻唐李太白,本邑人,居大匡山,杜甫诗云: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然学者多 

疑大白为山东人,又以匡山为匡庐,皆非也。今大匡山犹有读书台。”按唐郑谷《蜀中》诗“云藏李 

白读书山”,亦即指大匡山。黄鹤、钱谦益、仇兆鳌诸家皆以匡山为指九江的匡庐(庐山),是不对 

的。第一,太白蜀人,非九江人,如指匡庐,则“归来”二字讲不适。因为所谓“归来”,一般都指 

故乡说。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也是他由彭泽县回到他的家乡——柴桑而作的。况诗明言“头白”, 

则归来自应指故乡。第二,杜甫怀念李白,见诸梦寐,这时适在李白故乡,又长久不见,故急盼其归 

来,如指九江之匡庐,则杜甫自在四川,李白自往庐山,还是见不了面。本欲见其人,反挥之使去, 

这也不近人情!第三,称庐山为匡山虽始于六朝,然唐人一般皆称庐山。李白有《庐山谣》,不曰匡 

山谣。杜诗中如“巫山不见庐山远”,“似得庐山路”,“隐居欲就庐山远”,也都不说匡山。假如 

是指庐山,杜甫在这里完全没有任何必要不直说庐山而“自乱其例”的忽然又改称起“匡山”来。第 

四,白浪游各地,安陆、任城、金陵、会稽,皆其旧游处,为什么独独希望他回到庐山去呢?——清 

薛雪《一瓢诗话》云:“敏捷诗千卷(当作首),不过一时推许之词,如‘安得恩如陶谢手,令渠述 

作与同游’、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之类,非直以敏捷为美事也。着以敏捷为美,则‘晚岁渐 

于诗律细’、 ‘语不惊人死不休’,又何谓乎?大凡人具敏捷之才,断不可有敏捷之作。温太原(温 

庭药)八叉手而八韵成,致有 ‘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寒梅小苑春’,上下情景不相属,竟是园亭对 

子,非以敏捷误之于?李青莲 (李自)倚马而万言,未必果然。” 

…  47…

                                         花鸭 * 

                              '一'                                 '二'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大分明 。不觉群心妒, 
              '三'                                '四' 
休牵俗眼惊  !稻粱霑汝在,作意莫先呜 ! 

     * 这是杜甫在成都所作 《江头五咏》(丁香、丽春、栀子、鸂鶒、花鸭)的最后一首。这五 

首诗都是借咏物以自咏的,而花鸭一首,结合自身经历,讽刺特深。旧注以为”戒多言”,还是肤浅 

和片面的看法。 

      '一'二旬以花鸭之无泥,喻自己之洁身,以花鸭之级行,喻自己之从容自得。 

      '二'上句以羽毛独立喻自己的才能,下旬以黑白分明喻自己的品德。所谓黑白分明,也就是 

是非分明,善恶分明。杜甫所咏的花鸭,羽毛应当是分黑白两色的。说“太分明”,似有贬抑意,其 

实是极力赞扬。这句诗充分表现了杜甫“疾恶如仇”的性格,在旧社会,是极可贵的。 

      '三'仇注:“下四作警戒之词。群心众眼,指诸鸭言。然惟独立,故群心妒;惟分明,故众 

眼惊。”按群心众眼,比一般俗物。 

      '四'稻粱,喻禄位,先鸣,喻直言。 (作意,见前注。)未二句含义极深广,意在揭露权贵们 

用威迫利诱的手段来垄断言路,使大家都不敢则声。这种现象在旧社会是极为普遍的,如 《新唐书: 

李林甫传》:“林甫居相付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阀 

杜琎再上疏言政事,斥为下邦令,因以语动其余 (其他官吏)日:‘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 

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 

是谏诤路绝。(陆游《长饥诗》:“早年羞学仗下马。”即用此事。)所谓立仗马,就是摆样子的马。 

 《新唐书》卷四十六:“飞龙厩日以八马列宫门之外,号,南衙立仗马’。仗下,乃退。”杜甫由左 

拾遗贬华州司功参军,也正是由于好开腔,好管“闲事”,以至触怒了唐肃宗和他的亲信。但是杜甫 

并不后悔,而且一直鸣到死,这就是他的伟大过人处了。所以把这两句单看作警戎的话是很不够的。 

…  48…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 

                             '一'                '二'                               '三' 
步履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田翁逼社日 ,邀我尝春酒。酒酣夸新尹 : 
                '四'                                      '五' 
 “畜眼未见有 !”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弯手 。名在飞骑籍,长番岁 
      '六'                               '七'                                '八' 
时久 。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 。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 !今年 
        '九'                '一○'                                  '一' 
大作社 ,拾遗能性否              ?”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 。感此气扬扬, 
                '一二'                                '一三' 
须知风化首策          。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  。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 
   '一四'                             '一五'                               '一六' 
西      。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  ?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时  。指挥 
                        '一七'                '一八'               '一九' 
过无礼,未觉村野丑            。月出遮我留  。仍滇问升斗  。 

     * 这是宝应元年 (七六二)在成都草堂所作。从这首诗可以清楚的看出杜甫对劳动人民的热 

爱以及劳动人民那种豪爽天真的品质。造,是不期而遇。淀,读去声,缠着不放的意思。泥饮,缠着 

对方喝酒,严中丞,严武、时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美中丞,是说田父赞美严武,美作动词用。 

      '一'屧,草鞋。是说穿着草鞋信步去玩春景。即下文所谓“偶然出”。万方多难,百忧交集, 

然而花柳无情,并不随人事为转移,自红自绿,故花柳上用一“自”字。与“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 

浓”的“自”,含义正同。 

      '二'逼,逼近。社日有二:春社秋社。这是春社,在春分前后。 

      '三'酒酣,有几分酒意的时候。严武是去年十二月做的成都尹,新上任,所以说新尹。 

      '四'畜,同蓄。畜眼,犹老眼。是说长了眼睛从未见过这样的好官。先极口赞美一句,下说明 

事实。 

      '五'指大男,指着他的大儿子对杜甫说。渠,他,弓弩手:是说波徵去当兵。 《通典》卷一 

百四十八:“中军四千人,内取献兵二千八百人。战兵内,弯手四百人,弓手四百人。” 

      '六'飞骑,军名,《新唐书:兵志》:“择材勇者为番头,颇习弩射,又有羽休军、飞骑, 

亦习弩。”长番,是说得长远当兵,没有轮番更换。 

      '七'放营农,放归使从事农耕主产。袁朽,即衰老,日翁白谓。这句是倒装句法。顺说即“救 

衰老辛苦”。'八'二句田翁表示感激,欲以死报。差科,指一切徭役赋税。 

      '九'大作社,是说社日要大大的热闹一番。 

      '一○'杜甫曾作左拾遗,所以田父便这样称他一声。 

      '一一'叫,是粗声大气的叫喊,如果说“唤妇”,便不能写出田父伪粗豪神气。浦注:“叫妇 

二字一读,如闻其声。”取字,读zhou。取,是徽取酒。 

      '一二'这两句是杜甫的评断;也是写此诗的主旨所在。风化首,是说为政的首要任务在于爱 

民。田父的意气扬扬,不避差科,就是因为他的儿子被放回营农。 

      '一三'因为感激,所以口口声声总离不了成都尹。即所谓“美”。 

      '一四'上午五点到七点为卯时。下午五点到七点为酉时。 

      '一五'二句说明打扰田父一天还不走,井非为了贪杯,实由盛情难却。惜,是珍重。人客, 

故人情尤可珍惜。 

      '一六'时字作动词用。是说屡次要起身告辞,屡次被他以手掣时(拖住或搂下)。 

      '一七'指挥二字,很形象,也很幽默。村野,犹鄙野,相当于现在说的 “老粗”。杜甫爱的 

是真诚,恶的是“机巧”(“所历厌机巧”),故不觉其为丑。白居易《观稼诗》:“言动任天真, 

未觉农人恶。”句意本此。 

      '一八'遮,遮拦,就是拦住不让走。 

      '一九'嗔,嗔怪,就是生气。田父意在尽醉,所以当社甫最后向到今天喝了多少酒时,他还生 

气。意思是说:“酒有的是,你不用问。”极写田父的真朴慷慨。关于这句,浦起龙有不同的解泽, 

…  49…

他说:“向升斗,旧云问酒数,吾谓是问生产也。见有此好宫,不须记挂口料,不怕没饭吃。吾曹今 

日只管开怀痛炊耳。”我以为还是指酒说更合情理些; 

…  50…

                                       大麦行  * 

                                                               '一'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位夫走藏。东至集壁西梁洋  ,问谁腰镰胡与羌 
'二'                                           '三'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 
      '四' 
故乡 ? 

     * 肃宗宝应元年 (七六二),党项羌攻梁州,吐萎陷成、渭等州,麦熟而为羌胡所收割,士 

兵既少,复疲于奔命,不能保护,故有此作。 

      '一'集壁梁洋,四个州名,唐属山”南西道。言寇掠范围之广。腰镀,腰间插着镰刀,指收割。 

鲍照诗:“腰镰刈葵藿。” 

      '二'这一句中,自具问答,上四字问,下三字作答,句法实本后汉桓帝时童谣:“小麦青青大 

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 

      '三'是说道路悠长,疲于奔命,故不能及时救护。 

      '四'浦注:“《大麦行》,大麦谣也。易言乎谣也?代为遣调者之言也。梁州之民,被寇流亡, 

诸羌因粮于野,客兵难与争锋,思去而归耳。刺寇横,伤兵疲,言外无穷悄切。仇氏误认托身归乡为 

自欲避之。了无意味。且公在蜀中,与粱州凤马牛不相及。” 

…  51…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 

                              '一'                                '二' 
鼎湖瞻望远,象阀宪章新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与时安反侧, 
              '三'                               '四'                               '五' 
 自昔有经纶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 。南图回羽翻,北极捧星辰 。 
                              '六'                                '七'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 
              '八'                                '九' 
江潭隐白藏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 
身'一○'! 

     *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严公,严武,是杜甫的朋友严挺之的儿子,对杜甫来说,是所谓“忘 

年之交”。肃宗上元二年 (七六一)十二月,严武为成都尹,次年,肃宗宝应元年四月,玄宗和肃宗 

相继死,七月,代宗召武还朝,所以杜甫便写了这首诗送他。从这首诗的结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的 

为人和他对朋友的态度。 

      '一'上旬以黄帝的升天来说明玄宗和肃宗的去世。 《汉书:郊把志》:“黄帝采首山铜铸鼎 

于荆山下,鼎既成,龙有垂胡髯下迎,后世因名其处日鼎湖”。《旧唐书:严武传》:“二圣山陵, 

以武为桥道使。”因和还朝有直接关系,所以从这件事说起。下旬是说代宗即位。象阀指朝廷,沈约 

 《上建阙表》:“宜沼匠人,建兹象阔。”宪章,法制。 

      '二'时祸乱未平,所以说犹多难。严武在玄宗时已为侍御史,肃宗时又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 

丞(时年三十二),所以称为旧臣。 

      '三'以下四句追叙严武的武功,见得召还并非偶然。安反侧,指平安史之乱。经纶,是用治丝 

的事情来比喻一个人的文武才干的。 

      '四'感激,奋发。张天步,犹张国运:指收复京师。从容,有应付裕如之意。静塞尘,指镇 

守四川。 

      '五'上旬是说自蜀召还,下旬是说人朝辅政。北极五星,其一日北辰,是天之最尊星, 《论 

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