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注-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李益诗“雾袖烟裾云母冠”等都是。玉质,形容其肌肤之
洁美。
'三六'这以上四句是用扇对法,即隔句相对。橙橘是北地珍贵的果品,他们都只随意吃,极
写贵族的豪华奢侈,以便为下文“路有冻死骨”作有力的对照。
'三七'这以上四句,束上起下。巧妙的同时也是大胆的根据“铁案如山”的事实来揭露当时
统治阶级以及一切阶级社会的罪恶,因而惑染力也是巨大的。“路有冻死骨”的路,不是一般的路,
乃是杜甫此刻所走的路,所以《杜诗镜诠》说:“拍到路上无痕。”荣,即指朱门。枯,即指冻死骨。
宫墙内外,一荣一枯,一生一死,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所以说:“咫尺异”。语重心长,发人
深省。”
'三八'北辕,是说向北走。官渡是泾渭二水的渡口。又改辙,是说过官渡后,又改道。曹植诗:
“改辙登高冈。”
'三九'群冰一作群水,非。极目是一眼望去。崒兀 (cù wù),高貌。
'四○'崆峒,山名,在甘肃岷县。泾渭二水皆从陇西而下,故疑来自崆峒。
'四一'写群冰来势之猛。《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王嗣爽说这是“隐语,忧国家将覆”。按王说甚有见。唐玄宗《春晚宴两相》诗
序云:“朕以薄德,祗膺历数,正天柱之将倾,纫地维之已绝。”即是以“天柱”喻国家。
'四二'是说桥幸而未被冲毁。
'四三'枝撑,是桥的支柱。窸窣,音悉率,桥动有声也、
'四四'异县,即奉先。客居故曰寄。
'四五'庶字深厚,有求之不得的意思。是说自己这番去探望妻子,即使不能解决全家生活问题,
但能一道过苦日子也是好的。
'四六'宁,岂能、哪能。舍,割舍。这两句是说,我哪能免掉一场悲痛,连邻居都为我伤心得
哭了。
'四七'卒音猝。秋收之后,粮食不缺,原不该有人饿死,然而穷人却仍然不免发生这种意外事
故,所以说“岂知”。即韩愈文所谓“岁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意。
'四八'杜甫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宫”的世家,享有免缴租税和免服兵役的特权。但从这种特
权上,诗人却进一步体会到人民的加倍苦难。
'四九'抚迹,犹抚事,指上幼子饿死事。犹,尚且如此。
'五○'平人,即平民。唐人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多改“民”为“人”,改“世”为“代”。
骚屑,动摇不安之意。刘向 《九叹》:“风骚屑以摇木兮。”固,更不待言。张话说:“不自忧,而
为天下失业者忧,是何心境?”
'五一'忧端齐终南是说忧虑烦多,千头万绪,堆积得和终南山一样高。辛弃疾词 “新恨云山
千叠”,与此同意,澒音哄。 《淮南子:精神篇》:“鸿蒙澒洞,莫知其门。”高诱注:“皆无形之
象。”这里用来形容忧的汗漫无边,以致不可收拾。所谓“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一结正与开首自
比稷契相应。——按《开元天宝遗事》云:“进士杨光远,性多矫饰,不识忌讳,游谒王公之门,干
索权豪之族,未尝自足。稍有不从,便多诽谤,常遭有势挞辱,略无改悔。时人多鄙之,皆曰:杨光
远惭颜厚如十重铁甲也。”又高适 《行路难》诗:“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足见当时
… 页面 44…
干谒成风,故杜甫有“独耻事干谒”之言。
… 页面 45…
后出塞五首 *
'一' '二'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 ,
'三' '四'
军动不可留。千金装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
'五' '六' '七' '八'
白居上列 ,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 :含笑看吴钩 。
* 这几首诗当作于天宝十四载 (七五五)冬安禄山反唐之初。目的在于通过一个脱身归来的
士兵的自述,大声疾呼的揭露安禄山的反唐真相,叫唐明皇快快清醒过来,并指出养成禄山反叛的原
因,即在于他自己的好大喜功,过宠边将,以致禄山得以边功市宠、形成养虎贻患。可是已经晚了,
人民的浩劫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了。然而杜甫关怀祖国命运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感动的,此诗表现手法,
基本上和 《前出塞》相同,都是由一个从军的老百姓以正面人物出场,也都是从辞家写起,五首只如
一首。但由于强迫徵调与自动应募的不同,人物形象却很有差别。
'一'上句“有”字喑含讽意,揭出功业的罪恶本质。“旧丘”犹“故园”,即“老家”。
'二'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音廓)骑”。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其地在今北京
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三'这两句模仿《木兰诗》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辕”的句法。
'四'道周,即道边。
'五'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居上列,即坐在上头。
'六'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庶羞,即莱肴。白居易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
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七'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
'八'吴钩,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
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第一首从军者自叙应募动机及辞家盛况。浦起龙说:“首章便作高
兴语,往从骄帅者,赏易邀,功易就也。”
'九' '一○' '一一'
朝进东门营 ,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肃 。平沙列
'一二' '一三' '一四'
万幕 ,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
'一五' '一六'
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
'九'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日“东门营”。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这
句点清徵兵的地方。
'一○'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一一'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通典》卷一百四十八:“陈(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
以红,恐乱大将。”这两句也是杜甫的名句,因为抓住了事物的特徵,故能集中地表现出那千军万马
的壮阔军容,下句化用《诗经》的“萧萧马鸣”,加一“风”字,觉全局部动,飒然有关塞之
'一二'幕,帐幕。列,是整齐的排列着。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一三'因为要宿营,所以各自集合各自的部队。
'一四'因军今森严,故万幕无声,只见明月高挂无中。上句也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令严”
的。
'一五'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一六'大将,指召募统军之将。“嫖姚”同“剽姚”,汉武帝时,霍去病为嫖姚校尉,尝从
大将军卫青出塞,故以为比。——第二首接上叙述在路上的情事,尚归美主将。
… 页面 46…
'一七' '一八'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
'一九' '二○' '二一'
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 ,日收胡
马群'二二';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二三'!
'一七'“古人”“今人”都指边将说。重高勋,即贪图功名。《昔游》诗所谓“将帅望三台”。
因贪功名,故边疆多事。
'一八'边将贪功,本该制止,偏又皇帝好武,所以说 “岂知”。有怪叹之意。“亘”是绵亘
不断。
'一九'天地四方为“六合”,这里指全国范围以内,全国既已统一,便无出师必要,但还要孤
军深入,故用一“且”字。且,尚也。跟上句“已”字对照。
'二○'遂使,于是使得。承上“且孤军”来,貔,音琵,即貔貅,猛兽,这里比喻战士。边
将贪功,人主好武,这就使得战士们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勇,是勇往:所闻,是指地方说的,
即下文的“大荒”“玄冥”。《汉书:张骞传》:“天子(武帝)既闻大宛之属多奇物,乃发间使,
数道并出。汉使言大宛有善马,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上车令等持千金以请宛王善马。”即
此“所闻”二字的本意。
'二一'大荒,犹穷荒,过去所谓“不毛之址”
'二二'《安禄山事迹》:“禄山包藏涡心,畜单于护真大马习战斗者数万匹。”诗句当指此。
'二三'玄冥,传说是北方水神,这里代表极北的地方。这两句要善于体会,因为表面上好象
是对皇帝效忠,其实是讽刺,正如沈德潜说的:“玄冥北,岂可开乎?!”——第三首是到蓟门军中
之后所起的反感。黄生说:“此章满口夸大,寓讽实深。”这一首很象《前出塞》的第六首,都是大
发议论的。从人物方面来说,是一个思想上的转变,由于实践,他已认识到 ‘封侯”的骗局和肮脏。
从作者方面来说,则是杜甫微露本相的地方,因为这里面有他自己的政治观点。
'二四' '二五' '二六'
献凯日继踵 ,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 ,击鼓吹笙竽。云帆转
'二七' '二八' '二九'
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 ,
气骄凌上都'三○':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三一'。
'二四'上既好武,下自贪功,故奏捷日至。 《通鉴》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四月禄山奏
击奚破之,虏其王。十四载四月奏破奚、契丹。”
'二五'点破“献凯”只是虚报邀赏。两蕃,是奚与契丹;静无虞,本无寇警。
'二六'渔阳:郡名,今河北蓟县一带。其地尚武,多豪士侠客,故日豪侠地。
'二七'辽海,即渤海,粳音庚,晚熟而不黏的稻。来东吴,来自东吴。
'二八'周代封建社会把人分成十等: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这里泛指
安禄山豢养的爪牙和家僮。罗和练都有光彩,故日“照耀”。这以上几句,写禄山滥赏以结人心。《通
鉴》(同上):“天宝十三载二月,禄山奏所部将士勋效甚多,乞超资加赏,于是除将军者五百余人,
中郎将者二千余人。禄山欲反,故先以此收众心也。”即其事。
'二九'主将,即安禄山。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封柳城郡公:九载,进爵东平郡王,节度使封
王,从他开始。
'三○'上都,指京师,即朝廷。凌,凌犯,目无朝廷。
'三一'写禄山一方面又用恐怖手段来俯制众口,当时本有人告安禄山反,玄宗为了表示信任,
反将告发的人缚送禄山,因之“道路相目,无敢言者。”(见《禄山事迹》)——第四首进一步揭发
蓟门主将的骄横,已到了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的地步。
'三二' '三三' '三四'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 ,气身贵不足论 。跃马
… 页面 47…
'三五' '三六' '三七'
二十年 ,恐辜明主恩。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 ,
'三八' '三九'
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 ,穷老无儿孙。
'三二'是良家子,故不肯从逆:出师多门,故能揣知主将心事。二句是下文张本,多门,许多
门道,有多次意。
'三三'益,是增益,“思”字照过去读法应作去声,愁思,即忧虑,是名词。
'三四'所忧在国家,放觉身贵上不值一说。下二句正申“不足论”。
'三五'跃马,指身贵,兼含从军意,刘孝标 《自序》:“敬通(冯衍)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
跃马食肉。”
'三六'坐见,有二义:一指时间短促,犹行见、立见:一指无能为力,只是眼看着:这里兼含
二义。长驱,言其易。河洛昏,指洛阳行将沦陷。当时安禄山所部皆天下精兵。
'三七'间读去声,间道归,抄小路逃回家。
'三八'这句直照应到第一首。初辞家时,进庶羞的老者,赠吴钩的少年,都不见了,一切都
完蛋了。
'三九'恶名,是叛逆之名,禄山之乱,带有民族矛盾性质,这个士兵不肯背叛,是完全值得肯
定的。——第五首诉说脱身经过。不久之后,杜甫自己也有过一次这样的逃亡。
… 页面 48…
第三期 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公元七五六——七五九)
这一期,包括杜甫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的四年间的作品。我们称这一期
为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只是一个大体上的说法。因为在公元七五六年
的七月以前,也就是杜甫在由鄜州投奔灵武的途中被胡兵捉住送到长安以
前,杜甫还有一段居住长安和携家逃难的生活,而在公元七五丸年的七月,
则已弃宫客秦州,又有着一段携家逃荒的生活。综计在这四年中,陷安史叛
军中为时约九个月,为宫约两年零两个月。
这一期,虽只四年,但在杜甫的创作史上却是一个最重要的四年。从作
品数量来看,这一期比之长安十年,要多到一倍以上,他一共写了二百四十
九首诗。从作品的质量来看,内容也非常充实,并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
高度统一,在他全部创作中形成一个顶峰。
由于“负恩殊禽兽”的安禄山的倒行逆施,激化了当时的民族矛盾,而
杜甫,因为陷身叛军中的关系,又曾亲自尝到国破家亡的痛苦,亲眼看到胡
兵的屠杀,所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