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废墟掩盖的古文明 >

第12章

废墟掩盖的古文明-第12章

小说: 废墟掩盖的古文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马帝国灭亡后,这一地区被纳入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奥斯曼帝国是一个穆斯林国家,他们与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发生了连年战争,奥斯曼土耳其人和他们的臣民们对欧洲人都颇怀戒心,经常把出入这一区的基督教徒当做奸细,流放或杀害,因此此后前来探险的欧洲人就少之又少了。然而追寻着传说的足迹,后人并没有停止对佩特拉城的探索。1806年,德国考古学家尤尔里奇·西特仁穿越奥斯曼领地,从当地的居民口中获悉了〃佩特拉〃的所在地之后,兴奋地试图溜进佩特拉,可是不幸伪装被识破,惨遭杀害。 
    
  1809年,瑞士学者约翰·路德维格·贝克哈特作为〃非洲内陆地区研究促进协会〃的成员前往非洲考察尼日尔河和尼罗河,以揭开两河是否同源之谜。为此,贝克哈特作了精心的准备,先是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阿拉伯语水平,又适应了当地的饮食习惯,然后仔细了解了阿拉伯人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在作好这些充分的准备之后,贝克哈特化名加入了穿越撒哈拉沙漠去往尼日尔的商队,由于他渊博的常识和对阿拉伯文化的了如指掌,一路他没有被认出来。在去往开罗的路上,他听说有一个群山环绕的城市废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决定前去探险,他此前的精心准备再一次派上了用场,凭借纯熟的阿拉伯语和对当地生活风俗的了解,贝克哈特顺利地通过了层层关口,于1812年8月22日来到了佩特拉遗址的面前,千年古城终于重见天日,贝克哈特成为第一个证实传说中的佩特拉尚还存在的西方人。 
    
  佩特拉城处于群山岩石之中,现有哈兹纳宫、欧翁石宫、露天大剧场等宏伟的建筑。其中哈兹纳宫是佩特拉最负盛名的建筑,宫室雕凿在陡峭而坚固的岩石上,共分上下两层,高约50米,宽约30米,底层由6根直径2米的大圆柱支撑着前殿,构成堂皇的柱廊,顶层6根圆形石柱附壁雕成,柱与柱间是神龛,供奉着圣母、带翅武士等神像。这些塑像栩栩如生,威严肃穆,颇具神韵。体现出非常高超的建筑水平,难怪美国考古学家斯蒂芬斯在初次见到哈兹纳宫时,形容它是〃一座神庙,精致清晰,宛如一颗嵌在岩石壁上的浮雕宝石〃。 
          
第47节:古老传说:在废墟与传说间散步(3)         
  欧翁石宫是一个面积有几百平方米的大殿,令人震惊的是大殿内竟然没有一根支撑的柱子,真是不可思议。欧翁宫的两侧是密集的石窟群,石窟内有住宅、寺院、浴室和墓窟等。欧翁石宫的斜对面是一座罗马式露天大剧场,剧场的舞台用巨石铺砌而成,由几十层阶梯石座环护着,剧场的设计非常神奇,站在舞台中心说话鼓掌都会产生强烈的回音,从而将声音清晰地扩散出去。 
    
  关于佩特拉城的消失,学者们一般认为是由于两次大地震。公元363年,佩特拉遭遇了第一次强烈的地震,地震摧毁了许多建筑,以致房屋的主人们无能力或者无心思将它们修复;公元551年,佩特拉城再次遭受了一次严重的地震,这次地震带来更为严重的破坏,拜占庭教堂被震塌,成千上万人死于灾难,地震还带来了大火,许多宫殿和城市设施沦为废墟,羊皮纸卷也就在火灾中被毁坏了,从此佩特拉便日渐冷清,以至无人问津了。 
    
  然而有些学者并不认为是地震完全摧毁了佩特拉城,一些亚利桑那的科学家仔细研究佩特拉贝冢,发现公元前6世纪的佩特拉周围山地上遍布绿树,水草丰茂,然而到了罗马时代,大量的森林消失了,人们为了建房和获取燃料砍伐了大量的木材,致使林区衰变成为灌木林草坡带;再到后来,由于过度放牧灌木林和草地也消失了,这一地区逐渐沙漠化,随着环境的恶化,自然环境再也不能为人们的生存提供足够的食物和燃料,再加上两次强烈的大地震,佩特拉城便销声匿迹了。 
    
  3、 庞贝古城消失之谜 在距今约2 
000年前,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湾东面,维苏威火山南面,有一座名叫庞贝的古城。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来到这里,把先进的希腊文化带到这座小城,之后又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地区又来了一批人,他们带来了意大利本土最古老的伊特拉士坎文明,庞贝在希腊文化和伊特拉土坎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发展起来。 
    
  公元前4世纪,罗马势力进入这一地区,公元前89年,庞贝与附近的赫库兰尼姆城一起被并入罗马,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城市。这时候的庞贝已经发展的非常繁华,由于地处那不勒斯海湾,庞贝城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又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航运港口,吸引了大量罗马人前来经商和定居,许多罗马的权贵和富豪来到这里观光置业,据说当时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和演说家西塞罗在这里就拥有三处地产。商业的兴旺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发达,庞贝城修建了剧场、竞技场、酒吧、浴场、妓院等娱乐场所,来自世界各地的富商和贵族在这里享受富丽堂皇的生活。 
    
  然而在公元79年之后,这个安逸舒适的小城突然从人们面前消失了,曾经繁华无比的城市一下消失的无影无踪,没有留下只砖片瓦。而这一切,源自当年8月的一次令人胆战心惊的火山爆发。 
  
  由于庞贝城北依维苏威火山,因此它建立之初就处在危险的前沿,但当时这座火山已经是一座死火山,1 
000多年没有喷发过,附近又拥有那么丰富的地质和森林资源,因此人们放心的在这里定居下来,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安居乐业之后,庞贝已经发展成了著名的商贸中心,人们对北面的维苏威火山的危险性也已逐渐淡忘。然而地下的地质运动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平静,就在庞贝城日益繁荣的时候,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逐日积聚,使得非洲大陆和欧亚大陆之间不断产生挤压碰撞,从而使得地中海海底的边缘向地球内部深陷,维苏威火山正好处于这一地震带上,因而它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而且一旦爆发,其杀伤力将是毁灭性的。 
          
第48节:古老传说:在废墟与传说间散步(4)         
  不幸的是这一天真的到来了。公元79年8月24日,庞贝城的人像往常一样生活着,维苏威火山口却突然冒出了火山灰,人们一开始并没有在意,因为之前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以为很快就会停止,但这次却是末日的到来。火山灰越流越多,几个小时以后,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爆裂声,火山岩浆喷射而出,维苏威火山如一门冲天火炮,以大约声速两倍的速度喷射出高达17英里的浓烈熔浆,熔浆破在空中被粉碎成小颗粒,扩散成一个大云团,随着气流向东南方向移动,很快笼罩了附近几个城市。火山喷出的大量热蒸汽形成的雨水倾盆而下,山洪冲刷着山石泥土和火山灰,巨大的土石流顺着山谷奔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硫黄和浓烟味。 
    
  庞贝城立刻陷入了恐慌,人们纷纷逃难,但剧烈的火山灰和山洪让许多人根本来不及逃生便葬身巨石岩浆中。罗马散文家小普林尼经历了这场灾难,他当时正在庞贝考察,在逃离火山灾区的途中他亲眼见识了这次灾难的可怕,他后来描述到:〃不是无月或漫天乌云的那种黑暗,而是那种好像一个封闭的房子里的灯熄灭了的那种黑暗……四周传来妇女的呻吟声、婴儿的啼哭声以及男人的吼叫声,一些人在呼喊他们的父母,另一些人在呼喊他们的孩子和妻子的名字,他们想凭借彼此的声音来认出对方。〃可见当时的混乱和恐惧。 
    
  这场灾难彻底摧毁了庞贝城,火山停止喷发后,整个庞贝城已经被厚厚的火山灰和岩浆所覆盖,整个城市被埋在了地下。此后,维苏威火山又于公元203年、305年、472年等多次爆发,厚厚的火山灰和熔岩一次次的覆盖着庞贝城,使庞贝城彻底埋藏于地下,人们从地面上再也看不到古城的一点踪迹了。庞贝古城就这样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后人只是在记载和传说中知道曾经有过一个庞贝城,但对于他的具体位置和样貌却一无所知。 
    
  直到1709年,一群意大利工匠在维苏威火山东南地区修筑水渠时,从地下挖出了一些古罗马的钱币,以及一些经过雕琢的大理石碎块,不久又挖出了一块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头,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许多探险家和考古学者来到这里寻找庞贝的踪迹,但由于庞贝古城深埋于地下,考察工作并不顺利。1860年,意大利国王维克多·伊迈纽尔二世把庞贝城的挖掘列为国家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并委任菲奥勒利教授主持工作,庞贝城的发掘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经过长达100多年的大规模系统挖掘,这座沉睡于地下1 
000多年的古城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     
  由于火山灰和岩浆的作用,庞贝古城的城市结构和建筑物得到了较好保护,许多居民用品和壁画也得以保全原状,甚至有些布料和绘画的颜色仍然非常鲜艳。通过庞贝遗址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后人可以想见当时庞贝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惯,由于庞贝城在公元79年8月24日那天突然〃凝固〃,发掘出的遗址正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庞贝人的生活标本。 
          
第49节:荣光闪耀:古罗马的痕迹(1)         
  第二章:荣光闪耀:古罗马的痕迹   
  1、 古罗马的象征圆形竞技场 
在古罗马留下的建筑遗迹中,以古罗马圆形大竞技场最负盛名,他见证了古罗马的强盛和繁荣,是古罗马帝国形象的代表,也是罗马精神的象征。古罗马竞技场又称科洛西姆竞技场,位于罗马古城区的威尼斯广场南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古代世界最为宏伟的高超建筑〃,罗马人把它当作帝国精神的象征,称〃科洛塞穆永不倒〃,也即意味着古罗马帝国永不倒。 
    
  圆形竞技场于公元72年开始修建,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而成,下令修建这一竞技场的是维斯西巴安皇帝,最初的意图为了祝贺从战场凯旋的将士,同时赞美伟大的罗马帝国。在维斯西巴安皇帝的儿子图密善在位期间建成,这个竞技场是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以其庞大、兼顾、实用和精美而闻名于世,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的记载,圆形竞技场建成时,罗马人宰杀了9 
000只牲畜,并进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可见当时罗马人对这巨大工程的重视欢呼。     
  在拉丁语中,〃科洛西姆〃是巨大的意思,科洛西姆竞技场就也就是大竞技场的意思,圆形竞技场的确非常巨大,它占地约2万平方米,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可以容纳近9万名的观众,这样的规模即使在现代,也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 
    
  圆形竞技场的主要用来进行竞技、戏剧、集体活动等,但最主要的功能是进行角斗和竞技,因此圆形竞技场又被称作斗兽场,一般是由一名角斗士与一只猛兽进行搏斗,直到其中一方倒下为止,场面非常残忍,角斗士通常由奴隶充当,他们在竞技场内与豺狼、公牛、狮子等凶猛的野兽进行搏斗,经常被咬得血肉横飞,奴隶主贵族们则在高高的看台上〃欣赏〃这精彩的表演;奴隶主贵族们还强迫角斗士之间进行搏杀,谁赢了就给予他荣誉和盛宴,死去的一方则被拿来喂野兽,但获胜的一方也不能改变奴隶的身份,而是继续充当角斗士,直到有一天被另一名角斗士杀死。竞技场建成后,罗马统治者曾驱使5 
000头猛兽与3 
000名奴隶、战俘、罪犯上场〃表演〃、殴斗,直到猛兽和人残杀殆尽,场面极其血腥,因此圆形竞技场内处建成之后就上演着许多目不忍睹的惨剧,正是这种残忍的角斗引发了后来的斯巴达克起义。 
    
  圆形竞技场的外墙高达57米,相当于现在一个十九层大楼的高度,整个外观呈现椭圆形,该建筑为四层结构,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每层以62%的坡度向上升起,座位最前面是贵宾席,中间是骑士席,后面的是平民席。因为分有四个区,各区的观众对号入座,所以并不会发生纷乱的现象。第四层上开有四个门,西北门为正门,西南侧和东北侧为皇室家族专用席,里面设有柱子,用来挂遮阳棚。最高处还有一圈柱廊,供卫士和管理棚顶的人员休息。场中间为角斗台,长86米,宽63米,仍为椭圆形,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角斗台下是地窖,用来关押猛兽和角斗士。 
    
  圆形竞技场的修建非常注重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技巧,第一层拱门用质朴坚实的多利亚柱式,第二层拱门用秀美的爱奥尼亚柱式,第三层采用华丽的科林斯柱式,第四层墙面则用了罗马人偏爱的方倚柱。这样由低到高、由坚实到轻巧富丽的排列使得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达到了完美结合,堪称古代建筑的奇迹。而且,第四层的墙端立柱虽起支撑遮阳棚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增加建筑外观的美感,使建筑整体虚实相间的配合显得更有气韵。 
    
  圆形竞技场建成后一直进行着人与兽或人与人的角斗表演,直到公元523年这种角斗活动被完全禁止。公元442年和508年罗马发生了两次地震,对竞技场的结构发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在段围墙被震塌。中世纪后各种宗教冲突导致竞技场被进一步损坏,甚至被用来当作宗教斗争的碉堡,后来为了建造教堂和枢密院,竞技场的部分石料被拆除,一直到1749年罗马教廷才宣布对圆形竞技场进行保护。经历了岁月和战争的洗礼,圆形竞技场的面貌已经不复当年之壮观,但仅仅是通过矗立在威尼斯广场对面的断壁残垣,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伟大和震撼。 
          
第50节:荣光闪耀:古罗马的痕迹(2)         
  2、 恺撒大帝遇刺之谜   
  恺撒,又称恺撒大帝,全名为尤斯·尤利乌斯·恺撒,于公元前102年出生于罗马,是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杰出领袖,著名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是古罗马最有名和最有成就的领袖之一。恺撒出身于贵族世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向往建功立业的驰骋疆场,先后出任军事护民官、市政官、大法官、罗马远征西班牙行省总督等职,并率军征服服了高卢、日耳曼、希腊、埃及等地,为罗马帝国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就在他大权在握终于实现独裁统治的第一年就突然遇刺,死于非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恺撒年轻时就具有非常强烈的政治野心,他根本不满足于只一个市政官或总督,而是要实现更大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极力讨好当时在政治上非常有地位的克苏拉和庞培,恺撒甚至将自己年仅14岁的女儿嫁给了已经50多岁的庞培,以取得庞培对自己的支持,公元前60年,恺撒与庞培、克苏拉秘密结盟,组成了罗马政治的三巨头,史称〃前三头同盟〃。第二年,恺撒当选为执政官,随后出任高卢总督,前后花了3年的时间,基本征服用高卢全境,他还把战争的足迹延伸到了日耳曼和不列颠,从而征服了大片领土,扩展了罗马的版图。公元前52年春,恺撒率领6万人打败了25万人的高卢起义军,一举平定了主卢的叛乱,奠定了罗马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恺撒的成功为他赢得了威望,获得了部分贵族和骑士阶层的支持。与此同时,前三头同盟开始宣告破裂,克苏拉在战争中战死,庞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