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废墟掩盖的古文明 >

第15章

废墟掩盖的古文明-第15章

小说: 废墟掩盖的古文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迁徙融合:版图拼盘的形成     
  1、 〃欧洲〃名字的来历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洲,英文为Europe。它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部与亚洲大陆相连,面积1 
010万平方公里(包括附属岛屿),仅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但是,欧洲却有7。28亿左右人口,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1%。其中包括160多个民族。     
  欧洲历史悠久,公元前4000至公元前2500年在南欧和西欧曾广泛分布有巨石文化,随后位于欧洲东南部的爱琴海地区勃兴为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称爱琴文明,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国家兴起,逐渐发展成一个囊括半个欧洲(大不列颠群岛至多瑙河口一线以南)及北非、西亚在内的庞大帝国,而意大利所在的意大利半岛一直是其政治和经济的核心区域。公元3世纪后,罗马帝国渐趋衰弱,原先居住在北欧的日耳曼人及居住在东欧的斯拉夫人相继大量入侵,这一历史进程所伴随的人口大迁移和经济、文化上的广泛交流,大大促进了欧洲的全面开发。 
    
  15到16世纪,南欧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通过地理大发现和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国相继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强国,在随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西欧进一步确立了在欧洲经济、文化中的领先地位。19世纪中叶,北欧、中欧和东欧诸国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南欧国家发展则相对缓慢。20世纪的前半期,欧洲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源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40年中,欧洲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世界上仍有着广泛的、举足轻重的影响。 
    
  关于欧洲名字的来历,有两个美丽的传说,一个传说是在希腊神话中,德米特(Demeter)是专管农事的女神,她保佑人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在有关这位女神的画像中,人们总是把她画成坐在公牛背上。古代,公牛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耕畜,女神既然主管农事,自然就要坐在公牛背上了。这位女神的另一个名字叫欧罗巴,人们出于对女神的敬意,就把欧罗巴称为大洲的名字。 
    
  此外,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希腊神话中,欧罗巴是腓尼基的公主。一天,她做梦梦到两个女神在她面前,一个穿着本土的衣服,另一个穿着希腊长袍。外国女人对她说:〃我要带你走,你将要成为天神宙斯的妻子。〃本土女人想留住公主,但外国妇女还是把她拉走了。 
    
  一天,欧罗巴和伙伴出去采花,遇见一头漂亮的大公牛。牛是腓尼基人衣食之源,所以公主上前抚摸公牛。大白牛非常温顺,它示意公主骑到它的背上。欧罗巴刚骑上牛背,牛就飞也似的离开了亚洲大陆,拖着公主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这时公牛变成了天神宙斯,他向欧罗巴求爱,并和她结婚生子。这时欧罗巴梦中的外国女人出现了,原来她就是爱神阿芙罗狄忒,她对公主说:〃你注定要成为天神宙斯的妻子,远离你的祖国。而你脚下的土地,将用你的名字命名,它叫欧罗巴。〃 
实际上,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欧罗巴一词来源于古代的闪米特族语言,在这种语言中,欧罗巴是〃太阳下山〃、〃西方日落〃的意思。闪米特族人将地中海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后来逐渐扩展而成今天所说的欧洲全境。这就是今天欧洲名字的由来。 
          
第60节:迁徙融合:版图拼盘的形成(2)         
  2、 最早的欧洲人之谜 
19世纪中叶,英国学者达尔文认为非洲的大猿与人类最为接近,从而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而此后的一个半世纪里,通过各地的考古发掘及研究,古人类学家已经就人类起源问题,为我们描绘出大致这样一幅图景:第一阶段大约出现在600万到700万年前;第二阶段是能人阶段,大约生活在160万到250万年前;第三阶段是直立人阶段,大约从180万年或160万年前持续到20多万年前;最后一个阶段是智人阶段,从早期智人一直到约10万年前进化到晚期智人。晚期智人的形态与现代人类基本一致。 
    
  由于目前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化石仅发现于非洲,因此在科学界,人们比较赞同最初的人类可能出现于600万到700万年前的非洲,但是他们是何时进入欧洲的呢?传统理论认为,直立人直到约50万年之前才来到西欧,现代人祖先则最初于大约4。5万年前在欧洲东部地区出现,随后在4。3万年至3。6万年以前逐渐向东南欧地区迁移。但2008年西班牙考古人员的一次发现却为这种理论打上了一个问号。 
    
  古生物学家最近在西班牙北部Si er ra de 
Atapuerca地区发掘了一个人类遗址,出土了带有歪斜牙齿的下颌骨碎片,这一碎片长约5厘米,带着几颗牙齿,尺寸较小,应属于一名女性。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洞里当时居住的古人类身高约1。7米,脑含量是当代人类的四分之三,生活在约120万年前。考古队同时还发现了32件石器与制作工具的石片,以及许多老鼠、狐狸、熊等动物骨骼化石。从这些石器和动物骨骼看,这里是原始人的〃工厂〃。考古人员分析后认为当时的人类应居住在温暖湿润、植被丰富、猎物繁多的环境里。有的动物骨骼化石有明显切割痕迹,其中一块牛颌骨被打烂,以便从中取得骨髓。这些都表明,这些原始人食肉。这一发现或许将最早的欧洲人出现提前到约120万年前。 
    
  西班牙北部的Si erra de 
Atapuerca地区是一处久负盛名的早期人类遗骸的宝库,考古人员在此曾有多次重大发现,而此次发现的化石是迄今为止在该地区发现的最为古老的人类化石。在此之前,已经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现同时代的或者更早一些时候的距今约150万年前的石器工具。新发现的化石是这一时期的第一个可证实的人化石,支持了原始人类制造了附近工具的这一说法。 
    
  新的发现还有力地支持了这样一种理论,即古人类在大约200万年前离开非洲后不久就来到了欧洲。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非洲外古人类化石年代大约在170万年前,发现于前格鲁吉亚共和国的德马尼西。德马尼西出土的化石属于直立人,专家认为这一伟大的物种从非洲东部出发,前往亚洲并征服了大片土地,在达到亚洲大陆后,一些直立人错误地返回并向西进入了欧洲。 
    
  研究人员还认为,在旅行的过程中,西班牙北部的Atapuerca人群逐渐进化成一个独特的人种。研究人员目前已经将新发现的化石命名为〃先驱者〃,并认为该化石人种可能是后来的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最后共同祖先。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古人类学家Tim 
White说:〃以前,人们对100万年以前西欧是否有原人存在尚存争议,如今则可以尘埃落定了。〃不过他同时表示,他对这些古人类是否来自西亚仍然不确信。而且,人类历史上迁移的路线图有可能再次发生改变。也许有一天科学家将发现更勇敢的先驱者遗迹,他们设法找到了一条从北非直达欧洲的路径。他说:〃也许单个的发现就能改变整个路线图,我们对此真的无从知晓。〃 
3、 谁推倒了多米诺骨牌 公元91年匈奴在和汉民族的长年战争中承认了失败,开始了始无前例的民族大迁移…… 
匈奴人这次的迁移历时几个世纪,其过程已经很难考证,史料记载也是相当模糊。大体上我们可以知道,北匈奴西迁途中经过康居、大宛、鄯善等西域诸国。公元4世纪中叶,匈奴灭掉了强大的突厥人国度阿兰国,西方为之震动。当时,在匈奴人西面,居住着两个日耳曼人部落联盟:一个是第聂伯河以西至德涅斯特河以东的东哥特人联盟,另一个是德涅斯特河以西至喀尔巴阡山之间的西哥特人联盟。西哥特人联盟的西南方,就是统治欧洲大部的罗马帝国的领土。 
          
第61节:迁徙融合:版图拼盘的形成(3)         
  历史上,哥特人是一直以狂暴的作风著称于欧洲,但是他们却对匈奴有着无限的恐惧,在他们眼中的匈奴人纯粹是一幅魔鬼形象:他们〃身体粗壮,手臂巨长,不合比例的大头,形成了畸形的外表〃,〃像野兽般生活,食生食,不调味,吃树根和放在他们马鞍下压碎的嫩肉〃,他们终生游牧迁徙,没有故乡,没有历史,没有记忆。他们〃一旦发怒,他们便奋起而战,排着楔状队形,发出种种狂叫,投入战斗;他们敏捷灵活,有意分散成不规则的队形,兵锋所至,杀戮骇人……他们没人能说出自己的起源,因为母亲怀他在一处,生他则在遥远的另一处,抚养他又在更远的一处。〃 
阿兰国被匈奴灭亡后没多久,当哥特人还沉浸在对匈奴的巨大惶恐中时,匈奴铁骑已经兵临城下,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东哥特,东哥特军队被匈奴全歼,国王自杀,部众四散逃逸。西哥特得知东哥特灭国后立刻在德聂斯德河布阵,意图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人在远处上游偷渡后夜袭敌营,重创西哥特军。 
    
  西哥特人首领在匈奴的强大压力下,率领部众逃到了多瑙河边,向罗马帝国请求避难。罗马皇帝瓦伦斯觉认为他们身体强壮,可以替罗马人守卫边疆,于是同意他们进入罗马定居。但是,他们到达罗马后,罗马人害怕他们会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威胁,于是收缴了西哥特人的武器,还把他们当奴隶来使唤,残酷地压迫、剥削他们。西哥特人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与罗马军队展开战斗。昔日所向披靡的罗马大军,在西哥特人的面前却不堪一击。公元378年,在亚得里亚堡一役中,罗马军队遭到惨败,三分之二的部队被消灭,罗马皇帝瓦伦斯被赶到一间茅屋里,被活活烧死。继任的皇帝狄奥多西被迫与西哥特人订立和约,把现今南斯拉夫的土地割给他们,还免了他们的捐税。如此一来,西哥特人就将罗马帝国的边界线撕开了一个缺口,〃野蛮〃的日耳曼人各部族,开始肆无忌惮地向罗马帝国发动攻击。 
    
  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逝世。他在临终前,将帝国分与两个儿子继承,随即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西罗马仍定都罗马。公元410年,西哥特人又一次兵临罗马城下,毫不手软地发动了总攻,打下了罗马城,并扶植了一个傀儡皇帝,以维持着西罗马帝国的名号。后来,这些西哥特人占领了罗马帝国在西班牙和高卢的领土,建立了西哥特王国。 
    
  西哥特人之后,另一支日耳曼人汪达尔人又攻入了西罗马,他们一直打到非洲,在北非迦太基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公元455年,这些汪达尔人又横渡地中海,再次洗劫罗马城。差不多与此同时,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渡过北海,进入距罗马帝国最远的行省不列颠(今英国)。在不列颠岛上建立了七个〃蛮族〃国家。 
    
  经过这些〃野蛮人〃的破坏之后,罗马帝国元气大伤。帝国的领土只剩下意大利一地。连年的战争耗尽了帝国的资源,西罗马皇帝为了维持统治,招募日耳曼人作雇佣军,但不久皇帝便成了雇佣军的傀儡,完全丧失实际权力。在匈奴帝国崩溃不久,深受匈奴摧残以及匈奴引发的蛮族西迁影响的西罗马帝国也彻底走向了绝路,公元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只有6岁的西罗马皇帝罗慕洛。就这样,这个曾称霸地中海,历时12世纪的奴隶制大帝国,终于在奴隶起义和外族入侵下,覆没了。从此,西方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西欧社会跨入了新时代。 
          
第62节:迁徙融合:版图拼盘的形成(4)         
  4、 最后的守卫者:拜占庭王朝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或东罗马帝国(Eastern Ro man 
Empire)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东半部分。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蛮族入侵时,东罗马帝国的军队和西罗马帝国的军队一样不堪一击,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还存在了近千年,甚至他的军队竟然变得非常强大,从哥特人手中夺回了意大利,从汪达尔人手中夺回了北非,这是什么原因呢?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城市。它雄踞在欧亚两洲交界的搏斯普鲁斯海峡的南口,扼黑海进地中海的出口,控制着黑海同爱琴海诸岛及整个地中海的交通,成为东方贸易的重要中转地;它三面濒海,陆地一面修筑了坚固的堡垒,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军事防线;它背靠色雷斯和伊里利亚平原,从该地不断得到精壮的兵源补充国家军队。帝国还囊括了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亚洲的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米索不达米亚上游平原以及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等广大富庶地区。可见,拜占廷的地理优势是它得以延续千年的最基本的条件,这也是它与西部罗马帝国不同之所在。 
    
  一些专家除了承认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是其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之外,还特别指出文化和经济的重要作用。拜占庭文化具有鲜明的传统特征,它直接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在拜占庭帝国特殊的环境中,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这一特点使得拜占庭确立维系内部统一的意识形态的支柱。同时也使得它的文化成为当时欧亚的先进文化,这优势也使拜占庭在意识形态上征服了许多野蛮民族,得以存下来。另外,君士坦丁的对基督教的肯定也使拜占庭的统一维持了很久。 
    
  拜占廷的经济也颇具特色,君士坦丁堡的商业中心地位给拜占廷带来了丰厚的商业利润,从而加强了财政资源,有助于政治的稳定和防卫力量的加强,因为雄厚的财政资源使帝国可以建立强大的军队和推行有力的外交政策,维系边疆的稳定。而且,当时拜占廷帝国内部的劳动者主要是以半自由的隶农,比起西部罗马帝国的奴隶制要先进,所以尽管隶农也要担负沉重的赋役,但却没有像西罗马帝国那样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是拜占廷帝国的军事战略确保了其稳定。拜占廷帝国的军事战略与其前身罗马帝国截然不同。罗马帝国的军事呈现攻势,而拜占廷帝国的军事,除了查士丁尼大帝时期的主动对外扩张外,总体来说呈现守势状态,即使是马其顿王朝和巴列奥略王朝早期的对外扩张,其目标也是以收复失土为主,并非开拓新疆土。这就确保了帝国武装力量的战斗力。 
    
  然而强大繁荣的拜占庭帝国,却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走向衰落。以罗马教皇和威尼斯为首的欧洲十字军东侵,不但没有夺回被〃异教徒〃占领的巴勒斯坦,反而反戈一击,给拜占庭帝国带来了灭顶之灾。到15世纪时,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只剩下君士坦丁堡一地,〃整个民族变成了暮气沉沉,既无主动精神也无意志。在皇帝和教会面前,他们匍匐在尘埃之中,转过身来他们却不禁伸拳顿足。上面是暴政和榨取,下面是仇恨和怯懦……所有的政治和社会组织都同样的腐朽,民族精神已经衰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