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珵诡秘地一笑:这个自然,于大人的新法,对百姓是减轻赋税,对富户嘛,可就是大难临头了。
一大臣怒气冲冲地:新法新法,尽跟我们过不去,这还成何体统?
另一大臣:唉,都乱了套了,广有田产者,首当其冲,连一些皇亲国戚,也吃了官司。
又一大臣:于大人分明是断我等后路,如此下去,谁还敢为朝廷卖命?
陈循听着众人的议论,点点头:新法推行,天下人怨声载道,如今灾祸又从天而降,在下担心,正是应了人怨天怒这句老话啊!
徐珵:陈大人高见!
陈循:当下之际,最为紧要的是力劝皇上停止新法,顺应天意,徐大人,你说呢?
徐珵有点明白陈循的用意了,迟疑地:皇上最信任于大人,他现今的权势,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停止新法,谈何容易?
陈循诡秘地一笑:放在常日,这事是万万不可,可当前大灾来势凶猛,徐大人又断言天象有异,依在下看,皇上心里也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啊!
徐珵:那倒是,今日皇上在廷上颇为犹豫,似是对陈大人所言的人怨天怒将信将疑。
陈循:要阻止新法,眼下是天赐良机,徐大人,你意下如何?
徐珵吞吞吐吐地:卑职……卑职官微言轻,只怕皇上他……
陈循嘿嘿一笑:徐大人是怕皇上对你有成见吧?
徐珵:卑职自力主南迁,为皇上所不齿,虽屡次为朝廷立功,皇上仍对卑职另眼相看,唉,卑职实在是心灰意冷得很哪。
陈循:徐大人鸿鹄之志,想来不会甘心就此沦落,一辈子受皇上冷遇。
几个大臣附和着:对,对,徐大人怀抱济世之才,岂可就此埋没?徐大人啊,机会难得,你该乘势而上啊!
徐珵沉默着,似乎在掂量陈循等人的话。
陈循:此事还望仰仗徐大人出力,一旦办成,朝中大臣莫不感激徐大人,至于在下嘛,定当鼎力向皇上保荐徐大人。徐大人,可好?
徐珵暗喜,表面上却装出为难的样子:这个……容卑职再想想,再想想。
4、于府书房
于谦展开一张纸,摊在桌子上,开始磨墨。
女贞进来了:于大人,我来吧。
于谦:你不是睡了吗?怎么又起来了?
女贞:告诉你,我这可是跟你学的,啊?
于谦:跟我学?我怎么啦?
女贞娇嗔地一笑:就兴你没日没夜忙碌?我就得呆在家里无事可做?嘻嘻。
于谦无奈地:女贞,这是两码事嘛,你……你怎么又扯到一块了?
十四 幽禁英宗(12)
女贞又是妩媚一笑,上前替于谦磨墨:哎,于大人,你这是写什么呀?
于谦脸色一下沉重了:河南、山西、山东大旱,京城饥民遍野,皇上已下旨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女贞忧虑地:情况很严重吗?
于谦:很严重,更糟的是瘟疫流行,已有不少饥民得了病。
女贞默然。
于谦不再说话,拿起笔,蘸上墨,在纸上写下几个大字:惠民药局。
女贞看着这几个字,欲言又止。
于谦:我任山西、河南巡抚时,有一年黄河大涝,也是瘟疫流行,我在当地开设惠民药局,救治病人,总算遏止了瘟疫。
女贞:我明白了,你是想……
于谦:我决定马上在京城开设惠民药局,免费救治瘟疫患者。
女贞点着头:于大人,你又替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啊!
于谦却紧锁着眉头,忧虑地:新法推行不久,天灾人祸已至,我大明为何如此多灾多难!
女贞:于大人万勿忧虑,皇上圣明,又有你统领朝政,这点灾祸,我想一定会度过去的。
于谦叹息一声:但愿如此吧。
女贞突然想到了什么:哎,于大人,你这惠民药局何时开张?
于谦:明日,越快越好。
女贞:那你可答应我一件事。
于谦:什么事?
女贞:让我去惠民药局,为百姓做点事,好吗?
于谦心里一动,故意摇摇头:你这丫头……行吗?
女贞噗哧一笑:我这个人啊,你叫我呆在家里,还真要闷出病来呢,有事情可做,我可求之不得喽。
于谦打趣地:哈哈,这么说,那你和我也是一个德性了。
于谦这话一出口,就觉得不对头,赶忙住嘴。
女贞听了,果然心有所动,含情脉脉地看着他,笑嘻嘻地:是吗?
于谦一愣,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只是慢慢移开了视线。
5、惠民药局
新开的惠民药局内,聚集着大群患者,坐的坐,躺的躺,令人触目惊心。
一批大夫忙着为患病的百姓治病。
女贞在里面忙碌着,不辞劳苦地照顾着患者。
于谦亲自扶着一位昏迷的重病患者进来了:大夫,大夫――
大夫见了于谦,大吃一惊:于大人,你怎么亲自赶来了?
于谦来不及回答,大声地:救人要紧,快。
大夫:是,于大人。
大夫救治重病患者。
女贞乘机把于谦拉到一边,抱怨地:于大人,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于谦奇怪地:你们能来,我为什么不能来?
女贞更急:哎哟,他们得的是瘟疫,要是传染上了,你这身体……
于谦若无其事地:我跟你说过,对付瘟疫,我最有经验了,你不怕它,它也
拿你没办法。
女贞:不行,我得对你负责,你肩上的胆子这么重,万一……
于谦火了,厉声地:女贞,你真是糊涂,难道我于谦的性命就比这些百姓们值钱?啊?
女贞被于谦严厉的态度惊呆了。
那位重病患者醒过来了,大夫等人都松了口气。
于谦亲自为这位患者喂药。
患者感动地:谢谢,谢谢大人。
大夫:大伯,你是该谢谢这位于大人,是他救了你的命。
患者一愣:于大人?他是……于大人?
大夫:没错,他就是于少保于大人。
患者闻言,又呆了一呆,接着颤巍巍站起来,扑通一声向于谦跪下:于大人,恩人哪!
于谦赶忙扶住患者:大伯,万万不可。
患者热泪纵横地:于大人精忠报国,为百姓造福,老汉替天下百姓谢你了!
于谦也是热泪盈眶:百姓受苦,下官有愧哪!
女贞等人见了,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6、城门口
逃荒的饥民仍然不断涌进城来。
这些衣衫滥缕的饥民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有的病病歪歪,有的哭哭啼啼,境况极为凄
惨。
一个泥塑艺人,坐在城墙角落,正一丝不苟地将饥民们的惨状捏成一个个泥人。
徐珵站在艺人身边,一会儿看看他捏的泥人,一会儿看看饥民,连连点头:捏得好,捏
得真像啊!
艺人:在下手拙,不能雕刻此种惨状于万一!
徐珵:先生自谦了,先生妙手生花,这些饥民的音容形貌,当真是栩栩如生。待这些泥人捏成,在下定当厚厚酬谢。
艺人:唉,大人乃是为民请命,在下佩服得紧,就算不是大人有请,在下也心甘情愿为受苦百姓留下这一活生生的见证!
徐珵得意地笑了:那在下就拜托先生,拜托先生了,啊?
艺人点点头,又认真地对着饥民捏起泥人来……
7、乾清宫书房
景帝正对着桌子上的一碗燕窝发呆。
汪皇后:皇上怎么光顾发呆啊?都凉了,快吃吧。
景帝:唉,朕吃不下。
汪皇后一愣:皇上――
景帝:朕有燕窝宵夜,可那些逃荒的饥民,恐怕连一碗粥都吃不上啊!
汪皇后感动地:皇上心系灾民,食不甘味,臣妾好生感动。
十四 幽禁英宗(13)
景帝又长长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唉,天灾降临,只是不知真有人祸没有?
汪皇后打了个激灵:皇上,你说什么?
景帝回过神来:哦,没什么,朕……朕只是觉得心里不安……
正在这时,曹吉祥进来禀报:启禀万岁爷,翰林侍讲徐珵求见。
景帝吃了一惊:徐珵?他要见朕?
曹吉祥:徐大人已在宫门外跪了两个时辰了,非要见万岁爷。
景帝断然地:不见!
曹吉祥:是,是,奴才知道万岁爷不肯见他,好歹打发他走了。
景帝点点头。
曹吉祥却拿出一只布袋,奉了上来:这是徐大人给万岁爷的……
景帝:什么东西?
曹吉祥:徐大人留下话说,天机不可泄漏,万岁爷看了便知。
景帝面露不悦:搁这儿吧。
曹吉祥将那只布袋搁在景帝面前的几案上,垂头退下:是,万岁爷。
景帝等曹吉祥退走,拿起那只布袋,若有所思地:哼,这个徐珵,最惯于装神弄鬼,朕不要看他,他倒找上门来了。
汪皇后:既然徐大人说天机不可泄漏,其中必有缘故,皇上不妨打开一看?
景帝想了一想,慢慢将那只布袋打开,里面竟然砰砰啪啪滚出一大堆泥人来,形状极为悲苦。
景帝一见之下,便大惊失色。他小心翼翼将一个个泥人摆在几案上,摆了长长的一溜。
这些泥人栩栩如生,正是那些逃荒的饥民,一个个衣衫滥缕,形容枯槁,眼神绝望。他们有的捧着只破碗,在向人乞讨;有的跪在地上哭泣;有的患了瘟疫,半躺在城墙下等死,气息奄奄;有的已经横尸街头,身上盖着几把干草……
景帝的手颤抖起来,心头也一阵剧痛。
汪皇后见景帝脸色大变,而且抖个不住,顿时花容失色,赶忙扶住景帝:皇上,你……你怎么啦?
景帝指着几案,声音已经哽咽了:这……难道是真的吗?
汪皇后也忙去看这些泥人,一见之下,同样目瞪口呆:天哪!
景帝:朕的天下,就在这皇城根下,竟然有如此惨况!
景帝说着,下意识地提起布袋,倒了一下,布袋里又滚出一本奏折来。
景帝拿起奏折,看了几眼,又是一惊。
汪皇后指着奏折:这就是那位徐大人呈给皇上的奏折?
景帝麻木地点了下头。
汪皇后:皇上,他……他都说什么?
景帝:他说,这些泥人是他请一位民间泥塑高手,在京城的城门口照实雕刻而成,那儿的惨况,只怕这寥寥几个泥人难以表述万一!
汪皇后又是一声惊叹:天哪!这……这太可怕了!
景帝自责地:朕自幼长在深宫,即位以来,埋头理政,虽常有耳闻百姓疾苦,可此次大灾,境况竟然如此惨不忍睹,朕也是万难料到啊!朕这个皇帝当之有愧哪!
汪皇后:皇上万勿自责,天降灾祸,非人力所及,皇上也是奈何不得。
景帝连连摇头,痛苦地:可这位徐珵说,天灾乃是朕推行新法所致。
汪皇后也吃了一惊:新法所致?
景帝:徐珵拿这些泥人给朕,是以死相谏,他说,新法忘祖背德,实为朝廷大害,民怨沸腾,所以触犯天怒,只要朕停止新法,他愿以脑袋担保,五日内必将降下甘霖,否则,朕可将他斩于午门外,以正欺君之罪。
汪皇后:是吗?那皇上你对新法……
景帝顾着自己说下去:上天已屡降凶兆,如果朕不停止新法,上天必严加惩罚,到那时候,这些泥人所展示之景象,只怕要遍及全国,我大明岌岌可危了!
景帝说到这儿,说不下去了,汪皇后还在愣愣地望着他。
景帝顿了一顿:徐珵敢说这番话,看来是不想留后路了。
汪皇后听呆了:这位徐大人,倒真是忠心耿耿,为民请命啊!
景帝:前些日子在朝堂上,户部尚书、内阁大学生陈大人也有此言论,朝中不少大臣附和,朕听了,心里是将信将疑。
汪皇后:这么说,大臣们也认为是新法召来天灾?
景帝郑重地: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天下百姓水深火热,朕不敢信,可又不敢不信啊!
汪皇后看看那些模样悲惨的泥人,又看看景帝,一时说不出话来。
汪皇后走了,景帝一个人呆在书房,苦苦思索,长吁短叹。
那些泥人被搁在书案上,景帝则俯着身子,以手抚摸着一个个灾民的脸,思绪万千。
一滴泪水滴在泥人的脸上。
响起景帝的心声:朕无能,朕让你们受苦了啊!
景帝背着手,在房间里踱步,他仰头长叹,似乎在责问上苍:上天,朕难道真做错了吗?朕推行新法,是为了造福万民,你何故要如此为难朕?
上天无语,景帝痛苦万分,晃了一晃,扶住柱子,再次流下眼泪……
天亮了,皇宫映照在曙光里,宁静而美丽。
8、乾清宫
景帝彻夜无眠,他的双眼都红肿了,整个人疲惫不堪。
他终于下了决心,喝了一声:来人哪!
曹吉祥小心翼翼上来:万岁爷,奴才在。
景帝:传朕口谕,今日罢朝。
十四 幽禁英宗(14)
曹吉祥:是是,万岁爷一夜没睡,是该好好歇歇。
景帝毫无表情地:朕还有口谕,即刻召于爱卿入宫。
曹吉祥一愣,唯唯诺诺地:奴才领旨。
不一会,于谦急急叩见景帝:臣叩见皇上。
景帝:平身。
于谦:谢皇上。
景帝:于爱卿,坐下说。
于谦坐下,看着景帝:皇上下旨罢朝,不知为了何事?臣心中疑惑,正要
请皇上……
景帝摆摆手,指了指摆在几案上的那些泥人:于爱卿先看这个。
于谦一见这些泥人,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景帝:这是京城城门口所见景象,于爱卿,果真如此吗?
景帝说着,期待地看着于谦,希望从他嘴里吐出一个不字。
但于谦的脸色还是那样沉重:是,皇上。
景帝半晌无语,好一会才点点头,悲哀地:朕明白了!
于谦见景帝的目光颇为绝望,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急忙取过泥人边上的奏折,打开一看,脸色更沉重了。
景帝:这些泥人你看了,徐大人的死谏你也看了,于爱卿,你有何话说?
于谦:莫非皇上信了徐大人这番话?
景帝缓缓地:朕昨夜对着这些泥人儿,彻夜难眠,朕是想了一夜,看样子这新法是该停一停了。
于谦大惊:皇上,天灾绝非新法所致,望皇上明鉴!
景帝:可天灾恰好在新法推行之时从天而降,难道这仅仅是个巧合吗?于爱卿!
于谦:皇上――
景帝摆摆手:于爱卿,等朕说完。眼下朝中大臣人心惶惶,非议四起,全国各地,也多有指责新法的奏折连连上报,何况天降凶兆,已是有目共睹,这中间就没有一点干系吗?
于谦镇定下来:启禀皇上,臣以为,天行其道,乃是出于自然,所谓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古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皇上怎么反倒听信那些虚妄之言了呢?
景帝:百姓水深火热,朕不得不信,何况新法确有有违祖制之处,朕心里一直不踏实啊!
于谦:北宋名相王安石推行新法,也是恰逢大灾,人言汹汹,境况与今日如出一辙,王安石不为所动,他说,祖宗不足法,天灾不足畏,人言不足恤。
景帝冷冷地:王安石是这样说了,可当时的神宗皇帝还是停止了新法,果然三日内天降大雨,于爱卿,这又怎么说?
于谦:以臣看来,那也只是巧合,请皇上三思。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