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180-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 >

第12章

2180-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第12章

小说: 2180-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记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天,徐达告诉朱元璋道:“大哥,几天来,总有一人在你住处张望,我起了疑心,经查问,方知他叫李善长。”    
    “哦?这人有何来头?”    
    “问问冯氏兄弟便知。”    
    找来冯氏兄弟一问,朱元璋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李善长,字百室,原是徽州歙县人,后来在定远境内安了家。但同时,朱元璋又对李善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善长曾在定远城内住过,死鬼李杰曾请李善长做定远的地方官,可李善长不仅没答应,还说了一句“大元气数将尽”的话,气得死鬼缪亨要砍李善长的头。亏得有人通风报信,李善长才幸免于难。朱元璋本来是很看不起读书人的,认为读书人除了会耍嘴皮子外,什么事也干不成。但这一回,朱元璋却认为李善长这个读书人很是不寻常。寻常的读书人是不会说出“大元气数将尽”一类的话,更不会站在那个客栈的门口朝他朱元璋住处的上空望。于是朱元璋就派冯氏兄弟带上礼物去请李善长过来“小酌几杯”。李善长悠搭着双手走到了朱元璋的对面。跟着,他的目光“唰”地就罩在了朱元璋的身上,竟然罩得朱元璋很是有点不自在。而李善长也只是那么定定地罩着,并不言语。这就使得朱元璋不得不先开口问道:“李先生,你为什么要这样看我?”    
    李善长先是冲着朱元璋深深地作了一个揖,然后颇有感慨地言道:“朱将军,我果然没有看错啊。”    
    众人都稀里糊涂的,不知李善长什么意思。只见李善长微锁双眉十分沉稳地说道:“九天前,我偶然路过城外,突然看到这个城市的上空有一朵五彩祥云缭绕。我大为惊诧,赶紧入得城来,住进那家小客栈里仔细地观瞧。我一连看了九天,我发现,那朵五彩祥云只在一个地方停留变幻。”


第二部分第16节 我朱元璋真的能够做上皇帝?

    朱元璋隐隐地听出些门道来了:“李先生,你是说,那朵什么云彩是在我朱某的头顶上?”    
    李善长即刻回道:“正是!九天来,那朵祥云不仅一直停留在朱将军的头上,而且还始终只变幻着一种形状……那是一条巨龙的形状。今日得见朱将军,见朱将军果然生就一副帝王之相。”李善长的意思明显了:别看朱元璋长得丑,但却是真龙天子的模样。众人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说,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想,只得眼巴巴地盯着朱元璋。而朱元璋此时脸上的颜色,却又真的像一朵五彩祥云般,一会儿白,一会儿红,一会儿青,一会儿紫,最后变成一种不白不红又不青不紫的颜色来。徐达从没见过朱元璋有这种脸色,于是赶紧问道:“大哥,你怎么了?”    
    朱元璋打了个嗝,脸上的颜色迅速恢复正常,“二弟,李先生是我们的客人,此话从何说起?快请坐。”    
    谁知,李善长刚坐好,朱元璋就冷冷地望着李善长言道:“李先生,你说谎的本领并不高明啊。你先装神弄鬼地说我的头顶上有一朵什么五彩祥云,见了我的面又说我长着一副什么帝王之相,李先生,难道我朱元璋就是这么好欺骗的吗?”    
    众人的目光,马上就齐刷刷地射向了李善长。只见李善长微微一笑言道:“敢问朱将军,我李某为何要欺骗你?”    
    朱元璋笑了。他笑着环视了一下众人,然后言道:“李先生,我怎么知道你为什么要欺骗我?听冯国用、冯国胜将军说,你李先生肚子里面的学问比海水还要多,你有这么多的学问,稍稍玩个点子,我可就一辈子都猜不出来了……”    
    李善长“哈哈”一笑道:“朱将军,如果你真的以为李某是在跟你玩点子,那李某这就告辞。只希望朱将军好自为之,万万不可耽误了锦绣前程。    
    李善长说走就要走。徐达赶紧言道:“大哥,马上就是中午了,何不留李先生在此吃顿午饭?”    
    朱元璋立刻道:“二弟说的是。如果李先生不见外,朱某想与李先生好好地聊一聊。”    
    显然,徐达已经看出来了,朱元璋嘴里说的是一回事,而心里想的又是另一回事。说句大白话吧,徐达已经清楚地知道,朱元璋对李善长所说的“真龙天子”几个字非常感兴趣。讲起来也奇怪,自李善长说过朱元璋长着一副“帝王之相”之后,徐达怎么看朱元璋,朱元璋就怎么像一个“帝王”。    
    李善长没有离开。一是朱元璋等人表现得异乎寻常的热情,二是他李善长既然来了本也没打算离开。中午陪李善长吃饭的,除朱元璋、徐达及冯氏兄弟外,还有周德兴、汤和等红巾军中的高级将领,一共有十多个人。    
    席间,朱元璋等人频频向李善长敬酒。虽然朱元璋敬酒只是象征性的,但徐达等人的敬酒却是实打实的。席间,李善长突然问道:“朱将军,你可知你的祖籍何处?”朱元璋虽不明白李善长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但还是规规矩矩地回道:“朱某曾听先父说过,朱某的祖籍好像在一个叫沛县的地方。”    
    李善长点了点头。“不错,朱将军的祖籍的确是在沛县。不过朱将军可否知道,沛县那里曾出过一个皇帝?”    
    朱元璋摇了摇头。冯国用插话道:“朱将军,沛县那里确曾出过一个皇帝,叫刘邦,开创了大汉王朝,人称汉高祖,距今有一千五百多年了。”    
    朱元璋马上道:“这么说,我与那个汉高祖刘邦,还是老乡啰?”又迅速转向李善长问道:“李先生,那个刘邦,本来是干什么的?”李善长“哈哈”一笑道:“朱将军,那个汉高祖本来也十分平常,三十多岁才做了一个小小的亭长。”    
    朱元璋眼睛一亮:“李先生,那个刘邦的出身也并不比我朱某高贵在哪里呀!他三十多岁才做小小的亭长,而我现在才二十多岁,就已经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了!”    
    李善长乐呵呵地言道:“所以呀,朱将军,那刘邦能做皇帝,你朱将军为什么不可以?”    
    朱元璋的双眼一下子瞪得比皮球还大还圆。“二弟三弟四弟……你们说,我朱元璋真的能够做上皇帝?”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回答的,所以众人的目光就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徐达的脸上,因为在定远城内,除了朱元璋,徐达的身份地位就是最高的了。若是别的什么问题,汤和肯定要奉承朱元璋几句,可这个“皇帝”的问题,汤和也就不敢随便奉承了。    
    徐达十分平静地望着朱元璋道:“大哥,我觉得李先生说的很有道理。而且,我还觉得,李先生既然认为大哥能做上皇帝,那李先生就一定还有能让大哥做上皇帝的方法。”    
    在这种很重大很严肃的关口,朱元璋是十分相信徐达的。故而,徐达的话音还没有完全落,朱元璋就迫不及待地问李善长道:“对呀,李先生,你说我能当上皇帝,那我怎么样才能当上皇帝呢?”    
    按朱元璋的城府,他是很少在众人的面前如此直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显然“皇帝”这个词,使得他太激动了。李善长不紧不慢地言道:“朱将军,怎么样才能够当上皇帝,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够讲清楚的问题。不过,我倒可以提出两点建议供朱将军参考。”    
    朱元璋立刻道:“李先生快说,我正洗耳恭听呐。”    
    不仅朱元璋在“洗耳恭听”,在座的人全都凝神屏气地在谛听。只听李善长言道:“朱将军,所谓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现在天下到处都不安宁,暴乱迭起,为什么?因为大元朝早就失去了民心,改朝换代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再想想那汉高祖刘邦,他为什么能够打败比他强大的楚霸王而开创了一代帝业?就是因为他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拥护。他靠的是什么?他靠的是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朱将军,如果你也能够像汉高祖刘邦这样对你的手下约法三章,你还怕得不到天下的民心吗?有了民心,你还愁帝业不成吗?”    
    朱元璋心悦诚服地点头道:“李先生,你讲得好,讲得实在是太好了……不过,你好像只讲了一点,还有一点是什么建议?”李善长悠悠地喝了一杯酒,然后言道:“朱将军,现在天下的形势与汉高祖刘邦那时候的形势大不相同。那个时候,楚霸王项羽的势力是最强的,只要能想办法打败项羽,那天下就是他的了。所以刘邦就使出浑身解数,联络各路诸侯,在垓下逼得项羽刎剑自杀,做了天下的至尊。但现在不行,现在还没有到群雄逐鹿的局面。现在只能首先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然后慢慢地向四周蚕食发展,待形成了一定的气候之后,再去图帝王之业。而李某以为,朱将军的根据地最好是选在集庆。集庆是长江以南地势最为险要之地,自古就有龙蟠虎踞之说,许多朝代都曾在那儿建都。如果朱将军占了集庆,把集庆当作自己的大本营,那就等于是扼住了天下的咽喉!”    
    尽管朱元璋当时甚至连集庆在哪个方位都搞不清楚,但却凭他的直觉认为,李善长所说的两点建议是极其正确的。于是朱元璋就亲自为李善长倒了一杯酒,然后亲切地问道:“不知道李先生愿不愿意留下来与元璋一起共事?”    
    李善长意味深长地回道:“如果朱将军不再认为李某是个骗子,那李某就很乐意留下来。”    
    朱元璋笑道:“李先生一肚子大学问,怎么会是骗子?”    
    朱元璋当即任命李善长为军中的“掌书记”。专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的,无论地位和身份,都是很高的。在问清了李善长的家人住在何处之后,朱元璋又命令冯氏兄弟火速去把李善长的家人平安地接到定远城内来。    
    这顿午饭,一直吃到临近黄昏时分。席散之前,朱元璋重重地言道:“今天李先生所说的话,在座的谁都不可以擅自外传,谁要是在外面乱说,就别怪我朱元璋对他不客气!”    
    是呀,能当上皇帝自然让人无比的兴奋,可朱元璋知道,就凭自己现在的地盘和实力,要走到皇帝那个位置,中间的道路也确实太漫长了,而从现在开始,每走一步路,都要格外的小心。当晚,朱元璋又设家宴盛请李善长。这一回,作陪的只有徐达、周德兴、汤和三个人了。当然,既然是家宴,马氏和那个李淑也是不能少的。她们分别坐在朱元璋的两边。确切讲,马氏是坐着的,而那个李淑却很多时间是站着的。因为朱元璋给她们分了不同的任务:马氏负责陪李善长喝酒,李淑则负责给李善长斟酒。如果撇开马氏的酒量确实很大这一点不说,那就不难看出,朱元璋的大老婆和小老婆,其地位和作用是有着显著区别的。喝完酒后,朱元璋又拽着李善长彻夜长谈,真是越谈越投机,越谈越热乎。朱元璋越发坚定和明白了这么两点,一点是什么才叫真正地出人头地:当皇帝,做天下的主宰;另一点是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地出人头地:占领集庆,然后向四周扩张。以致于,别了李善长之后,朱元璋兴致勃勃地爬到李淑的床上,在和美妙的李淑做爱的时候,脑海里也在不断地翻滚着一个人物的形象。那个人物形象是刘邦,和他朱元璋的老家在一个地方。有了明确的目的,又有了明确的方向,朱元璋便准备开始向南发展了。当时,朱元璋的力量虽然还称不上多么强大,但也不可小视。他有了一支三万人的军队,而且这支军队还被徐达、周德兴等人调教得颇具战斗力。如果撇开军队的数量和规模不说,那用“兵强马壮”来形容当时的失元璋,也不算过份。可就在朱元璋等人积极准备向南发展的当口,朱元璋却突然接到了来自北方的两封信。一封信是郭子兴写来的,叫朱元璋赶快去泗州救他。另一封信是赵均用写来的,赵均用以“永义王”的身份命令朱元璋立即率本部人马去守盱眙。    
    原来,为了争权夺利,郭子兴的靠山彭大被赵均用设计毒死了,赵均用本想再把郭子兴也一起收拾了,可顾忌朱元璋的兵力在外,一时不敢下手。那郭子兴也不是傻瓜,看见彭大不明不白死了,自己也开始担忧起来,故写信向朱元璋求救;而赵均用也写信给朱元璋,让他调兵回日于胎,其意在于把他一并剿除。于是郭子兴亲笔写了一封信,先简要叙述了彭大死前死后的情况,接着强调了自己目前所处的危险境地,最后希望朱元璋速想良策来救他。信写好后,费了好大周折,郭子兴才让一个亲信手下带着信混出了泗州城。而几乎与此同时,赵均用也派了一个手下带着一封信南驰定远。两封信在同一天送到了朱元璋的手里。    
    朱元璋看完两封信后,略一思索,计上心来。    
    救郭子兴的办法,强攻显然不现实,只能智取。朱元璋想起了赵均用的那个“王妃”赵氏。赵氏极贪财,如果能够弄到一些稀世珍宝送与赵氏,那郭子兴一家就不愁没救,因为赵均用对赵氏几乎是言听计从。李善长得知赵氏的事情后,慷慨地献出了自己珍藏的几件珠宝。据李善长说,这几件珠宝是当年从刘邦的皇宫中流落到民间的。有了这几件珠宝,朱元璋的信心就足了。考虑了一番之后,朱元璋决定派徐达和周德兴去泗州走一趟。    
    那几件珠宝也真顶用。“王妃”赵氏接受了珠宝后,一个劲儿地在床上对着赵均用的耳边吹风。赵均用耳根子一软,便不顾孙德崖等人的反对,不仅放走了郭子兴一家子,还让郭子兴的一万军队也跟着郭子兴一起走出了泗州城。这的确让郭子兴大为惊喜。让郭子兴更为惊喜的是,他一家子人和徐达、周德兴刚刚走到定远城西边的冯家庄,就碰到了朱元璋的欢迎队伍。从冯家庄到定远城西门间,一路上都有人在敲锣打鼓地欢迎。定远城西门外,朱元璋率汤和、李善长及万余军民列队恭候,把欢迎郭子兴的仪式推向了高潮。


第二部分第17节 约法三章

    郭子兴一家人被朱元璋安排在了缪亨的“武将军”府内居住。郭子兴是下午走进定远城的。当晚,朱元璋摆下一桌丰盛的酒席为郭子兴一家人接风洗尘。席间,甭说郭子兴夫妇了,就是郭天叙、郭天爵、郭惠和张天祐,也都对朱元璋露出了真诚的笑容。是呀,没有朱元璋,郭氏一家人就不可能死里逃生。对朱元璋露点真诚的笑容,似乎也是应该的。    
    朱元璋建议郭子兴应向外发展,军队不能只窝在小小的定远城里郭子兴同意,同时又提出:最好能向北发展。    
    这是公元1354年春暮夏初的时候,朱元璋明白郭子兴的意思:先占领濠州,然后再向北推进,最后与赵均用和孙德崖等人摊牌。显然,郭子兴主张向北扩展,主要还是基于个人恩怨的。他忘不了彭大被毒死的事,他忘不了自己一家人在泗州被困的事,他要向北扩展以壮大自己的实力,最终的目的是找赵均用、孙德崖等人报仇雪恨。从这个角度来看,郭子兴的眼光确实太狭隘了。朱元璋自然不会同意郭子兴的主张。他已经和徐达等人商量好了,不管情况发生什么变化,坚决按李善长的主意去做,向南发展,逐步向集庆靠近,等时机成熟了,将集庆拿下,并以集庆为大本营,向四周扩张,一点一点地完成平定天下的重任。    
    朱元璋不同意郭子兴的主张,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尽管赵均用和孙德崖等人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但毕竟也属于红巾军,毕竟也在同元朝政府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