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七版教材-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逐渐增强。单核细胞系大多呈弱阳性反应。淋巴细胞系呈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 同Pox染色反应。
(三)中性粒细胞碱?陛磷酸酶染色
【原理】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NAP)的显示方
法有偶氮偶联法和钙一钴法两种。前者的染色原理是血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在pH为9.4~
9.6的条件下,将基质液中的a一磷酸萘酚钠水解,产生n一萘酚与重氮盐偶联形成灰黑色
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酶活性所在之处。钙一钴法染色是碱性磷酸酶在碱性条件下将基质
液中的p一甘油磷酸钠水解,产生磷酸钠。磷酸钠依次与硝酸钙、硝酸钴、硫化胺发生反
应,形成不溶性棕黑色的硫化钴,定位于酶活性之处。
【结果】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分叶核及杆状核),其他血
细胞均呈阴性反应。阳性反应为胞质中出现灰色到棕黑色颗粒,反应强度分为5级,即
“一”、“1+”、“2+”、“3+”、“4+''o反应结果以阳性反应细胞百分率和积分值来表示。
血涂片染色后,在油浸镜下,观察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细胞所占百分率即为
阳性率;对所有阳性反应细胞逐个按反应强度分级,将各级所占的百分率乘以级数,然后
相加,即为积分值。
【参考值】成人NAP阳性率10%~40%;积分值40~80(分)。由于各实验室条件
不同,参考值也有差异。应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值。
【临床意义】NAP活性可因年龄、性别、应激状态、月经周期、妊娠及分娩等因素
有一定的生理性变化。在病理情况下,NAP活性的变化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
1.感染性疾病 急性化脓菌感染时NAP活性明显增高,病毒性感染时其活性在正常
范围或略减低。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NAP活性明显减低,积分值常为O。类白血病反应的NAP活
性极度增高,故可作为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的一个重要指标。
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积分值减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NAP积分值多增
高;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一般正常或减低。
4.再生障碍性贫血时NAP活性增高;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时活性减低,因此也
可作为两者鉴别的参考。
5.其他血液病: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
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等NAP活性中度增高,恶性组织细胞病时
NAP活性降低。
6.腺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雌激素等NAP积
分值可增高。
275
278
(四)酸性磷酸酶染色
【原理】 酸性磷酸酶(acid phoshatase,ACP)染色法有硫化铅法和偶氮偶联法。硫
化铅法原理为血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等在酸性条件下(pH5.O)将基质液中的p甘油磷酸
钠水解,产生磷酸钠,然后与硝酸铅反应,生成磷酸铅沉淀,再与硫化铵反应形成棕黑色
硫化铅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
【结果】胞质内出现棕黑色颗粒者为阳性反应。
【临床意义】
1.协助诊断多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多毛细胞白血病时多毛细
胞AcP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且其活性不被L一酒石酸所抑制,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
2.协助鉴别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B淋巴细胞呈阴性
反应,有助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
3.协助鉴别Gaucher病与Niemann—Pick病。Galacher。细胞AcP呈阳性,而Nie—
mann—Pick细胞为阴性反应。
4.单核细胞、组织细胞、网状细胞、巨核细胞AcP染色均呈阴性反应。
(五)氯化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原理】 血细胞内氯化醋酸AS—D萘酚酯酶(naphth01 AS—D chlot’oacetate esterase,
As—D NCE)又称特异性酯酶(specific esterase,SE)、粒细胞酯酶。此酶能将基质液中
的氯化醋酯AS—D萘酚水解,产生萘酚As—D,进而与重氮盐GBC偶联,形成不溶性红色
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 ,
【结果】胞质中出现红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此酶主要存在于粒系细胞中,原粒细胞
为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呈
强阳性反应,酶活性随细胞的成熟而逐渐减弱。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
细胞、幼红细胞一般均呈阴性反应,个别单核细胞可呈弱阳性反应。
【临床意义】 急性粒细胞自血病时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酶活性明显增强,AS—D
NcE染色呈强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均呈阴性反应;
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时,部分白血病细胞(粒系)呈阳性反应,而有些白血病细胞
(单核系)呈阴性反应。
(六)a一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原理】 0c一醋酸萘酚酯酶(alpha—naphthol acctate esterase,d—NAE)又称非特异性
酯酶(non—specl‘fic esterase,NSE),能将基质液中的a一醋酸萘酚水解,产生a一萘酚,再
与重氮染料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胞质内。
【结果】胞质中出现有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因所用的重氮盐不同,阳性反应的沉淀
可分灰黑色或棕黑色。此酶主要存在于单核系细胞中,故有人称之为单核细胞型酯酶。原
单核细胞为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阳性反应。粒系细胞一般为
阴性或弱阳性反应。淋巴细胞一般为阴性反应。
【临床意义】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呈强阳性反应,但单核细胞中的酶活性可被氟
化钠(NaF)抑制,故在进行染色时,常同时做氟化钠抑制试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
呈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但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因此,本染色法主要用于急性单
核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
(七)糖原染色
【原理】糖原染色,又称过碘酸…Sctlift反应(per‘iodic:acid—Schiff’s reactiorl,PAS
反应)。过碘酸能将血细胞内的糖原氧化,生成醛基。醛基与Schiff液中的无色品红结合,
募二章|I
临床血液学检测
形成紫红色化合物,定位于胞质内。
【结果】 胞质中出现红色者为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可呈颗粒状、小块状或弥漫均匀
红色。PAS反应的阳性程度通常以强阳性、阳性、弱阳性和阴性来表示。也有用阳性百分
率(观察同一类型细胞的阳性细胞率)和积分值来表示。
正常血细胞的PAS染色反应:粒系细胞中原粒细胞为阴性反应,自早幼粒细胞至中
性分叶核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并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程度渐增强;单核细胞呈弱阳
性反应;淋巴细胞大多呈阴性反应,少数可呈弱阳性反应;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阴性反
应;巨核细胞和liltd;板均呈阳性反应,巨核细胞的阳性反应程度随细胞的发育成熟而增
强,成熟巨核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
【临床意义】
1.红血病或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呈强阳性反应,积分值明显增高,有助于与其他红
细胞系统疾病的鉴别,严重缺铁性贫血、重型海洋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部分病例的个
别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质呈细颗粒
状或均匀淡红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淋和幼淋细胞常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质呈粗
颗粒状或块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单核细胞大多为阳性反应,呈弥漫均匀红色或细颗
粒状,有时在胞质边缘处颗粒较粗大。因此,PAS反应对三种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
定参考价值。
3.其他巨核细胞PAS染色呈阳性反应,有助于识别不典型巨核细胞,如急性巨核
细胞白血病(M,)和MDS中的小巨核细胞;Gaucher细胞PAS染色呈强阳性反应,有助
于与Niemann—Pick细胞鉴别;腺癌细胞呈强阳性反应,骨髓转移时PAS染色可帮助与白
血病细胞鉴别。
几种常见类型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见表4…2…6。
表4—2—8几种常见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八)铁染色
【原理】人体内的铁有一定量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在骨髓中的单核一吞
噬细胞胞质内,幼红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含铁血黄素。这些铁在酸化的低铁氰化钾溶液
中反应,生成蓝色的铁氰化铁沉淀(普鲁士蓝),定位于含铁的部位。故此染色法又称为
普鲁士蓝反应。
【结果】
1.细胞外铁 观察骨髓小粒中贮存在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内的铁(在幼红细胞之外的
铁)。阳性反应为骨髓小粒上见到的呈浅蓝绿色均匀的无形物质,或呈蓝色或深蓝色的小
珠状、粗颗粒状或蓝黑色的小块物质,按阳性反应的强度分为5级:
“一”骨髓小粒无蓝色显现(提示骨髓贮存铁缺乏)。
“1+”有少量铁颗粒,或偶见少量铁小珠。
“2+”有较多的铁颗粒和铁小珠。
“3+”有很多铁颗粒、小珠和少数蓝黑色小块。
“4+”有极多的铁颗粒和小珠,并有很多密集成堆的小块。
2.细胞内铁 为幼红细胞内的铁。正常幼红细胞(主要是晚幼红细胞)的细胞核周
围可见到1~5个呈蓝色的细小铁颗粒。含有铁颗粒的幼红细胞称为铁粒幼细胞。在油浸
镜下,连续计数100个幼红细胞,记录铁粒阳性的幼红细胞数,即为铁粒幼细胞所占的百
分率。需同时注意细胞内的铁粒数目、大小、染色深浅和排列。如含粗大深染的铁粒在
10个以上,并环绕细胞核排列超过核周径2/3以上者,称为环状铁粒幼细胞。
【参考值】
1.细胞外铁l+~2+,大多为2+。
2.细胞内铁 20%~90%,平均值为65%。由于各实验室的实验条件不同,此参考
值也有差异。
【临床意义】
1.缺铁性贫血时,早期骨髓中贮存铁就已耗尽,细胞外铁呈“一”。铁粒幼细胞百分
率减低,常3+~4+。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时,因血红素(。heine)合成障碍,铁利用不良,铁粒幼细胞增
多,可见到环状铁粒幼细胞,占幼红细胞的15%以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
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者(RAs),环状铁粒幼细胞》15%。
四、细胞免疫分型
细胞免疫分型也称细胞免疫标记(表型)检测,它是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学技术对细
胞膜表面和/或细胞质存在的特异性抗原进行检测,借以分析细胞所属系列,分化程度和
功能状态的一种方法。
(一)检测方法
1.免疫荧光法(immune of luoresence technique)
【原理】用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一定条件下与细胞表面的分化抗原相结合,
经激发光照射则发荧光。借助于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观察荧光显示抗原。荧光素直接
标记在第一抗体上,为直接免疫荧光法;荧光素标记在第二抗体上(多为羊抗鼠Ig(;)为
间接免疫荧光法。
【参考值】 有荧光者为检测阳性细胞,无荧光者为阴性细胞。
2.免疫酶染色法 常用的免疫酶染色法有APAAP(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PAP(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和ABC’(亲和素一生物素一酶复合物)法。
(1)APAAP法
【原理】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一抗)与细胞标记相结合,再与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鼠抗
碱性磷酸酶抗体结合,然后使底物液在酶的作用下显色,达到检测抗原目的。
显色者为抗原阳性细胞,无色者为阴性细胞。
(2)PAP法:原理与APAAP法基本相同。第二抗体为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鼠抗过氧化
镰攀攀j i啦洙攀逶秀秀漶惫i《羚
物酶抗体。
(3)ABC法
【原理】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与所检测的细胞标记结合后,再与生物素标记的抗体(第
二抗体)结合,使生物素定位于抗原部位。由于亲和素与生物素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辣
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素便自行与生物素相结合而形成酶一亲和素一生物素复合物,酶再
与底物液反应产生颜色而显示细胞特异标记。
【参考值】显示颜色的细胞为阳性细胞,无色者为阴性细胞。
由于检测的内容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不同,阳性细胞数值各有差异。
(二)细胞免疫分型的临床应用
1.有助于识别不同系列的细胞 当不能确定细胞所属系列时可用单克隆抗体的不同
组合识别细胞系列,如识别髓系细胞的抗体有cDl3、cDl4、CDl5、C【)32、’C【)33、
C【)65、CD91、CDl56、cDl66等。识别淋巴细胞系列的抗体有:cDl、cD2、CD3、
CD4、CD5、CD7、CD8、cD9、CDlO、CDl9、c【)20、CD52、CD77等。识别巨核细胞和
血小板的抗体有cD41、cD42、CD61等。识别红细胞系列的抗体常用血型糖蛋白A或B。
2.识别不同的淋巴细胞 识别成熟T淋巴细胞的抗体有CD2、CD3、cD4、cD7、
CD8等。识别成熟B淋巴细胞的抗体有CDl9、c')20、C【)22等。识别NK细胞的抗体有
CDl6、CD56等。
识别不同的淋巴细胞除检测细胞表面的抗原外,还可以检测细胞表面的受体及细胞表
面其他分子,如TCR、MHC等。
3.用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临床上常用CD3、cD4和CD8单抗检测全T(CD3)
细胞,并可将外周淋巴器官和血液中T细胞分为TH(CD4‘,cD8一)和TS(CD4,
CD8’)两个主要亚群,计算TH/TS(CD4’/CD8’)比值作为机体免疫状态、某些疾病
诊断、病期分析、监测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参数,但因影响因素较多,如应激、用药、运
动、年龄、送血时间等分析结果时必须注意。cD4。细胞又可分为TsI(诱导抑制T细胞)
和THI(诱导辅助T细胞),前者表现为c【)29低密度表达,CD31’、cD45RA+、
cD45R()一;后者表现为c【)29高密度表达,CD3l、CD45RA一、cD45’R()一…。
4.用于识别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 C【)34。、C【)90’、Lin一被认为是造血于细胞的主
要标志;CD34’、CD33’为造血干细胞向髓系定向的标志;C')34.’、TDT‘、cDlO+、
cD7’为T淋巴细胞系祖细胞标志;cD34。。、cDl9’为B淋巴细胞系祖细胞标志。
根据不同抗体组合可将T、B淋巴细胞区分为不同的分化阶段(参照急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免疫表型特点)。
5.有助于识别不同功能状态的细胞 如记忆T细胞高表达CD45Ro、不表达
CD45RA。活化T细胞不表达CD45RA,而C')25、CD2、CD45R()、CD54、C【)58等均
强表达。
6…有助于对不同系列和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进行分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