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球路 >

第112章

球路-第112章

小说: 球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无妨给我们提供一点,费用吗当然是我们自己出,这样你们也可以减少压力,专心去保住咱们国家的优势项目,当然来的人要以自愿为原则,不过国家队里的前十名我是不要的,这您是知道的,我这是带有实验性质的,万一失败会给这些埋怨的,您就给我找年纪小的,或者您跟下面去打招呼,我到下面去找。”
  “你拉倒吧,就你这金牌教练,只要说是让你挑上了他们就是登了龙门了,谁还敢埋怨你?这样吧我回去跟筹备组研究一下,看让你搞什么项目,我知道你是不喜欢被套上笼头,也讨厌别人在旁边干扰,看哪些孩子能够有运气吧。”徐伟民说完是恶狠狠的干了一大杯。
  当第二天张晓军来到他的办公室的时候,厚厚的一摞各类体育运动员的资料就摆在他的桌子上,从田赛到径赛,从游泳到健美体操几乎所有的中国体育弱势项目都送了过来,而在研究所担任前台和接线生的姑娘说,“一大早已经有十几个电话找您了,都是说有重要事情跟您商谈,让您务必给他们回个电话,这是他们的电话号码。”呵呵,一串电话号码被那姑娘整齐的排列着。 
 
 
 
  
第六十七章 老骥伏枥
 
  张晓军看着那些送来的资料有些纳闷,自己又不是神仙,哪里能够点石成金啊?他一边翻着那些运动员的名单,一边在想。这里面还有几个是国内的单项好手,成绩在亚洲都是拔尖的,难道他们就不怕在自己这里把成绩搞坏了?他们脑子里想的是什么?
  张晓军看完了这些毛遂自荐的名单以后把名单放进了文件柜里,他在办公室溜达一圈以后,开上小型电瓶车往名人花园里去了。名人花园里现在的住客并不多,只有不到百户人家,并不是首批名人堂的人数不多,而是有些名人已经作古,有些名人有自己的事业,还有些名人在国外。来到这个名人花园里的大多是已经完全退休的老人,莫俊仁就是其中之一。莫教练曾经名噪一时,号称莫家军,自己也用从社会各界募集来的资金办过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训练学校,老莫不能说没有本事,可是由于自己的性格太粗,加上文化底蕴不够,在连续多年没有成绩以后,不得不承认“廉颇老矣”而退休了。其实也就是六十多岁,但是后来给他的条件和他自己选拔的苗子都成问题,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目的就是一个,将来出名后挣钱,抱有这样功利思想的选手是根本练不出来的,加上老莫自己年事已大,早就不能每天用棍子打着孩子们上路了,而几个助手在训练魄力上远远没有学到老莫的精髓,那么这样的组合怎么可能出成绩呢?当那些满抱希望来的年轻人最后在没有达到目的的时候,对于训练学校的怨言就可想而知了,他们不会承认自己的条件和问题,而是到处的宣扬学校耽误了他们的青春,耽误了他们出成绩的年纪,更何况原来老莫树敌太多,许多原来被他压制的同行这个时候的推波助澜使的莫俊仁的训练学校走进了死胡同。前年,老莫最后放弃了学校,将学校无偿的赠送给了大连体育管理中心,自己则回到老家过起了隐居生活。莫俊仁的隐居生活也过的很惬意的,孩子们都大了,自己和老伴在家乡养鸡养猪也很快活,可是张晓军的第一批中国体育名人堂里就有他的名字,并且亲自上门去把老人家请到了名人花园。张晓军打听了好久才在靠近瓦房店室的老虎屯找到了莫俊仁,到了莫俊仁的家都快吃晚饭了。当张晓军见到,莫俊仁的时候老莫还有些迷惑,以为又在受到命运的戏耍,而且对这里的所谓“名人花园”并不感兴趣,张晓军看到老人的时候,莫俊仁那布满深深皱纹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粗糙的大手上还拿着搅和猪食的棍子,65岁的他身板看上去显然比原来要结实了许多。尽管这样,老人还是客气的把张晓军让到了自家的小院里。
  “莫导,我是来请您的。”张晓军热情的说。
  “别叫我什么导的,我‘疙应’(讨厌)那个称呼,你叫我老莫就行。哎,我说你是干啥地?”莫俊仁还是那一口标准的东北话。
  “我叫张晓军,自己在北京办了个体育运动研究所,想搞点研究,所以来请你们这些老教练老指导出山,为咱们国家的体育运动事业研究点别人想不到的。”张晓军自我介绍说。
  “啊!你就是那个张晓军哪!我指导你,你挺有能耐,搞地好!”莫俊仁说着竖起了大拇哥,“我不行了,老咧,脑子都僵化咧,现在孩子们都大了,自己个儿都单过了,俺们老两口在这噶哒挺好,你的这份心意俺们心领了。”莫俊仁从腰里抽出旱烟袋,往烟袋锅里装旱烟,那完全是一位东北老农的架势。
  “莫老,您快别这么想,您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知道您晚年的时候受了不少委屈,所以我们研究所名人堂里第一批名单里就有您,您是我们国家的财富,别人不记得,可是人民记得。”张晓军深情的说。
  “没啥,都过去了,俺们老两口现在过的挺好,你看我们现在活的躲自在。”莫俊仁从心里得意的说,“哪(读NEI音)啥!老伴啊,给咱整两个菜,用咱们自己种的养的招待招待这个朋友,他可是对咱国家有大功的银(人)!我可宾服(佩服)他了。”
  “好啊,能够在您这儿蹭一顿可是光荣啊,回到北京我有的吹了。”张晓军高兴的说。
  “你是那么大的老板,怎么就一个人来了?也没有带个跟包的?”莫俊仁疑惑的说。
  “呵呵,我要哪个有啥用,再说,我现在也是闲云野鹤,跟您差不多,不过我还是想给咱们国家研究点东西出来。”张晓军乐哈哈的说。
  “现在的孩子啊,难搞,你要带的不仅是孩子,还有他们的父母,这当教练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现在生活都好了,很难找那些能吃苦和思想单纯的苗子了。我也干不动了。所以啊,还是让年轻人去干吧。”莫俊仁一边帮着老伴摆桌子,一边对张晓军说。
  “我是这样的想的,咱们国家地大物博,几乎什么类型的地理气候都有,选择苗子的路子是很宽的,您老是有经验有本事的,最后那几年没有出成绩主要的原因是把给您供应苗子的渠道掐断了,这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哪,何况我们培养运动员?您那个时候没有突破的其实就是一个体制的问题,我成立研究所,目的也就是要在选拔上有些突破,但是在训练这些专业问题上我是外行,您说,我不找您我找谁?”张晓军给老人倒酒。
  “我现在也训练不动他们了啊,你看我现在还跑的动吗?那年的车祸把我精气神儿给撞没了。”老人沮丧的说。
  “这个容易,您坐镇就是了,在装备方面咱们比国家还好,没有限制,起码咱们不用打报告啊,自己说了就算。您当年自办运动学校不也就是想图个自己方便吗?可惜,您招生的面窄了点。”张晓军随口就点出了莫俊仁当年办学的漏洞。
  “要说搞体育啊,还真的就是咱们东北这噶哒的孩子条件好,南方的那些孩子大多都是五短身材,不中。”莫俊仁不大赞同张晓军的观点。
  “中长跑项目跑的是耐力,这个耐力说穿了就是人体呼吸系统和血循环系统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我看了一部电视片,里面讲了在可可西里的高原上,藏羚羊可以在海拔6000米的地方奔跑如飞,这是动物对高原缺氧地区的极限挑战,我看到的是另一面,那些偷猎的人居然也能在那么高的纬度去奔跑追赶藏羚羊这不能不说是奇迹,在我国的高原上生活着有近4000躲万人,难道这里面就挑不出几个好的苗子来?我想他们对耐缺氧的基础恐怕是我们这里运动员无论怎么训练也是很难达到的,但是为什么这些人不能在国内的比赛中出成绩呢?我想是他们的力量不够,也没有哪个教练会去那里挑苗子,这可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啊!”张晓军的话把莫俊仁的思绪带了起来。
  “是啊!那里应该有苗子的,他们的训练就可以完全按照另外的一个路子走了。”莫俊仁现在恨不得马上就去西藏选苗子,“唉!就是有我也去不了那么高的地方了,我心脏本来就不是很好。”
  “呵呵,现代的科学技术解决您去的问题不难,只要您愿意去,我想我们研究所就第一个突破这个项目。”张晓军坚决的说。
  那天晚上张晓军就住在了莫俊仁的家里,两个人唠嗑唠了几乎一个通宵,第二天,莫俊仁老两口就跟着张晓军离开了那个他们已经住了五年的小院子,所有的家禽和生猪都让莫俊仁送给了邻居,邻居要给钱,莫俊仁立即让邻居把钱送到了村子里的小学校,给孩子们买运动器材了。
  莫俊仁不是第一个入住名人花园的名人,但是却是第一个上项目的名人。张晓军通过联系,拿出了2000万元资助西藏自治区举办了一个大型的区田径运动会,他带上几个老教授老教练亲自到了现场选拔苗子,不过这些老人家都是背着氧气瓶子去的,总算没有出什么问题。经过选拔,莫俊仁和其他的几个老教练一共挑出了大约16个年轻人带回了海梗。其中一个叫央宗的女孩条件非常好,按照莫俊仁的话说是“百年难遇”的好苗子。这些运动员里面有几个是中长跑,其他的是作为身体基础好的苗子,准备到了内地改练其他项目的苗子。
  在海梗训练基地,朴善东早就给这些新来的项目安排好了田径训练的场所和住所。现在的海梗跟原来完全不同了,训练基地比原来扩大了10倍,不仅有篮球、足球、排球等,还有专门训练中长跑运动员的大型环行跑道,这些都是由万嘉奇从公司里拿钱赞助的,云南省体育管理局也跟着占便宜的把一些本地运动员放在这里训练,由于这里训练氛围极佳,几乎同外界隔绝,云南省运动队这几年是频频的出成绩,弄的其他省运动队都眼红,可是其他省的运动队最多只能在这里集训,而且还要交费,相对于那些捉襟见肘的省份只能是可望不可及了。
  莫俊仁这次的训练大纲是在研究所里经过几个老专家讨论后制定下来的,目标是参加明年的全国奥运会选拔赛,由于这些运动员是来自高原地区,在血液供氧量上不存在任何问题,因此训练主要考虑的是肌肉力量的训练和抗耐缺氧能力的退化,由于莫老现在跑不动了,基地专门给他陪了一台四轮小型电瓶车,让个司机给他开车,而莫俊仁还是老习惯,坐在车上挥舞着大鞭子,鞭子甩的啪啪直响,至于落在队员身上没有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莫俊仁在这里训练队员条件比原来好多了,没有了记者的打扰,(这里是绝对禁止任何媒体进来采访的)后勤供应根据计划进行,只要教练认为有需要,只要能够弄的到,负责后勤补给的腊梅就会以最快的时间把需要补给上。同时在基地,集中了大批的运动医学专家,现在每天都会有专家监测这些运动员的一切,这已经成为一个原则,在张晓军的理念里,运动员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伤病,由于伤病引起的心理问题更是很难解决,因此,他在训练中的要求首先是不能出现伤病,把预防伤病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同原来的训练理念是完全不同的。每个运动员的身体情况都会用网络传回到北京的研究所,研究所会把他们的情况交给老专家们研究,最后拿出修正方案,这个过程是没星期一次。在这里训练的运动员从力量到技术按照步骤逐步的循环进行,成绩也是突飞猛进。莫老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解除后顾之忧的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经验和训练心得都放在这些年轻的队员们身上了。
  从西藏招来的这些运动员大多数是当地的汉族干部和藏民的混血后代,他们的父辈都是生在西藏长在西藏,血缘的优势和高原的锻炼使他们本身基础非常好,如果不是研究所异想天开的去西藏招人,那么他们的运动天赋可能也就埋没在这高山俊岭中了,思想单纯的他们在训练中非常努力,加上给他们设计好的心理辅导使这些队员的竞技状态保持的非常稳定,还没有出去正式比赛,莫俊仁就已经多次测定了他们的成绩,已经好多人次的打破了世界记录,当然这些都不是正式比赛是不会被承认的。
  开年以后,根据研究所的安排,这些队员开始参加了一系列比赛,几乎所有参加的比赛都是被他们包揽了前三名,不仅是女子项目,就是男子项目也是如此,莫老现在又风光了起来,又成了记者追逐的对象,不过现在的莫俊仁可不像从前那么爱放大炮了,大多都是抿着嘴笑笑就完事,什么都不说。国家田径管理中心震动了,他们在原来准备参加奥运会的计划里根本就没有预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已经连续四次的国内比赛让莫家军包揽了前三名,如果在选拔赛的时候还是这样,那么代表中国出赛的就不是田管中心预想的人选了。这让田管中心很尴尬,当他们试图用一切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拒绝莫家军的参与时,被徐伟民及时的发现了,
  “你们不要去搞歪门邪道!运动比赛是要靠实力的,只有最好的队员才能代表中国,如果说你们还在顾及你们自己的面子,那么我就要改组你们田管中心,不要因为原来跟老莫有过节就要打击报复,你们必须出以公心的工作,否则不要说我不答应,就是全国人民也不答应。”
  而那几个送去参加训练的藏族游泳运动员的成绩也非常突出,尽管没有多少优势,但是基础不错,每每在最后的冲刺的时候出现不可思意的强力,许多游泳教练主动要求接手这些队员的训练,研究所毫不犹豫的就把这些队员输送给了这些教练。
  那一年的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风卷残云般的夺金牌,拿冠军。让世界震惊的是在中长跑项目中,中国运动员几乎囊括了1500米到马拉松的男女所有奖牌,为中国代表团拿回了8枚金牌,而中国只派出了7名运动员参加中长跑。当男子马拉松冠军巴桑次仁以2小时04分打破世界记录的时候,所有的中国人都沸腾了,央宗在其后也以2小时19分获得了女子马拉松冠军,仅仅中长跑这个项目,西藏运动员就给中国队夺取了8枚金牌,成为中国代表团各省中获得金牌最多的省份。世界传统长跑强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输的莫名其妙。而在游泳比赛里中国这届几乎在所有项目中都进入了前八名,其中男子100米蛙泳获得金牌,自由泳100米获得银牌,女子项目更是辉煌,从美国手里夺得女子4X100自由泳接力的金牌,还有其他的各个级别的一系列奖牌,由于优势项目继续保持优势,119工程大面积开花,中国代表团第一次登上了奖牌第一、金牌第一的宝座,正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
  中长跑项目上的优势使莫俊仁再次成为国人的焦点,成为新闻媒体的焦点,但是每次采访他的时候,他都说,“这是研究所的功劳,是集体努力的结晶。我是微不足道的,我反对莫家军的提法。”媒体敏锐的察觉到莫老的这种思想转变,一个记者撰写了以“从莫俊仁田径训练中心到集体努力的转变”为标题的长篇剖析文章,全面分析了莫俊仁训练思想上的转变和对待体育事业的拳拳之情,莫俊仁看后连说“好!”
  中国在119工程上的突破又是张晓军搞的研究所,虽然这次他没有出面,但是徐伟民是知道整个过程的,大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是知道过程的,这就给研究所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