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日本史 >

第48章

日本史-第48章

小说: 日本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山崎隆三:《幕末维新期的经济变动》,《岩波讲座日本历史》近世5,第145页,岩波书店1977。

'21'勿:德川时代日本金币一两的六十分之一。

'22'北岛正元:《日本史概说》,第3卷第464页。

'23'一反:长2丈8尺,宽9寸。

'24)山崎隆三同上文。 

'25'森安彦:《t农民起义、农村骚动、城市暴动历年平均数表》,见儿玉幸多,《日本历史的观点》第3卷第317页。

'26)同上书第317页。 

'27'幕末农村兼营工商业的新兴地主富农阶层;豪商指兼为地主的商业者,二者都兼具封建地主和资产阶级性质,维新时有两面性。参看庄司吉之助:《明治维新的经济构造》第276页,御茶水书房,1954。

'28'尾菌正英:《尊王檀克思想),《岩彼讲座日本历史》近世5,第47页。

'29'水户、萨摩两藩18名浪士刺杀井伊直弼的事件。 

'30'田中彰:《幕府的崩溃》,《岩波讲座日本历史》近世5,第318页。

'31'关顺也:《藩政改革与明治维新》第128页,有斐阁,1956。

'32'菊池教中通称佐野屋孝兵卫,当过江户批发商,开港后回原露成为新兴地主。参见泽本孟虎:《坂下门义举录)。 

'33'幕政改革有三项:1、将军进京议定国是;2、以沿海五大藩(萨摩、长州、土佐、仙台、加贺)为五大老。采取防御夷狄的措施;3。任命广桥庆喜和松乎庆水为将军的监护人和大老。 

'34'武市半平太(公元1829年—公元1865年)号瑞山,土佐勤王党领袖。“8.18政变”后切腹自杀。

'35'1962年8月21日(新历9月14日)萨摩藩主岛津久光一行从江户回藩途中,在横滨附近的生麦村遇骑马郊游回来的英国人理查森等四人,他们闪在路边让路,不料理查森的马冲向久光的队伍,他被藩士杀死,另两个重伤,一个逃国横滨,这就是所谓的生麦事件。

'36'诸队指幕末长州藩倒幕派组织的非正规藩兵(民兵),以奇兵队为首成为反列强和守旧派的核心力量。参看关顺也,同上书第128—132页。

'37'《岩仓公实记》上卷,引自远山茂树:《明治维新》第120页。 

'38'公武合体派策划于8月18日末明,命在京诸大名入朝,宣读延期去奈良的诏书在萨、会两藩大军压力下,令三条实美等尊攘派公卿10余人禁入宫廷(三条等7人因逃奔长州藩而被革职),并兔去长州藩警卫宫廷之责。

'39'日本史上又称这一事件为“七卿落”(七公卿的亡命)。

'40'如8月土佐尊攘派浪人吉村寅太郎等在大和的山中,10月筑前平野国臣(福冈藩士)等在但马的生野,1864年3月,水户藤田小四郎在筑波山,都先后起兵反抗,最后失败,被幕府处死。

'41'坂田吉维:《明治维新史》第161页,未来社,1960。

'42'石井孝:《在明治维新的幕后》第40—41页,岩彼书店,1982。

'43'井上清:《日本现代史?明治维新》第228页,东大出版会,1954。

'44'1862年1月,久坂玄瑞给武市瑞山的信,引自远山茂树:《明治维新》112页。

'45'原口清:《幕末政争的考察》,《历史学研究》第142期。

'46'池田敬正:《幕府诸藩的动摇和改革》,《岩波讲座日本历史》近世5,第187页。

'47'石井孝:《学术批判?明治维新论》第190页。

'48'石井孝:《在明治维新的幕后》第46—47页。

'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222—222页,人民出版社,1974。

'50'《马克思致思格斯(1862年3月3日)》,同上书第220页。

'51'井上清:《条约改正》第6页,岩波书店,1963。

'52'“改税协定”规定日本进出口税一律改为从量的5%征税,不受价格影响。(安政条约规定进出口税一般征20%)使国家税收大减,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四国共管海关,使日本进一步失去关税自主权。

'53'巴夏礼(H.s.Parkes,公元1828年—公元1885年)1841年来华,任英使领馆翻译。广州代领事,制造亚罗号事件。公元1860年参加英法联军及广州市英伪政权,后助清镇压太平天国。公元1865至公元1883年任中期两国公使。在日本任内,支持萨长两藩,与法使对立,维新政权中参与日本外交的指导。

'54'《伊藤博文传》,卷上。 

'55'井上清:《日本现代史》卷1,《明治维新》,第257页,《一个外交官在日本》。

'56'石井孝:《幕末日法间的经济关系》,《历史学研究》第6卷,第1—2号。

'57'《幕末维新史料集成》第2卷,外务省编:《大日本外交文书》第2卷。

'58'石井孝:《在明治维新的幕后》,第86—87页。

'59'同上书第64页。

'60'同上书第65—74页。

'61'坂本龙马出身商人、乡土,本是土佐藩尊攘派领导人,“8月18日政变”后逃离本藩,依附萨摩藩。后在长崎建立称为“社中”(社团)的政治性商业组织,经营海运,以后发展为海军兼海运业的“海援队”,为西南各藩“割据富强”作出贡献。1867年海援队得到萨摩藩的认可,翌年10月坂本被幕吏暗杀,海援队也告解散。

'62'中冈慎太郎出身地主、乡士,参加武市瑞山领导的勤王党,后又组织土佐藩讨幕的陆援队。“8月18日政变”后.以长州为据点,继续反幕,1867年被幕吏暗杀。

'63'远山茧树:《明治维新》第174页。

'64'《岛津家国事鞍掌史料》,引自井上清:《日本现代史》第一卷《明治维新》第244页,东大出版会,1954。

'65'田中彰:《幕府的崩溃》,《岩波讲座?日本历史》近世5,第330一332页。

'66'田中彰:《幕末萨长交易的研究》,《史学杂志》69篇,第4号。

'67'井上清:《日本历史》中册,中译本第505—506页。

'68'久扳玄瑞:《解腕痴言》,引自井上清:《日本现代史》第一卷《明治维新》,第205页。

'69'《防长回天史》,卷6。

'70'井上清:《日本历史》中册,中译本第504页。
第十四章 清代中日文化的交流 

第一节 中日贸易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中日贸易

    德川幕府成立后,德川家康曾企图以朝鲜、琉球为中介,重建中日邦交,恢复勘合贸易,由于中国方面警戒日本再次侵朝及国内矛盾,未能实现,但日中民间贸易始终在进行。幕府虽从公元1633年起不断发布锁国令,但同中国和荷兰仍保持通商。

    公元1644年(正保4没)明朝灭亡,明遗臣退居东南沿海抗清,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等先后17次遣使赴日,要求德川幕府出兵援助,但幕府末予答应。

    公元1683年(天和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次年宣布开放海禁。公元1685年(贞享2年)令福州、厦门官员运糖赴日销售,日中贸易额上升,日本成为入超国。日本没有相应出口货物,不得不以金银支付,引起金银大量外流。同年(公元1685年)幕府制定“贞享令”,放弃了明末的自由贸易政策,把日中贸易额定为每年白银6000贯(荷兰为3000贯),支付手段也由金银改为以铜为主。公元1715年(正德5年)又制定“正德领”除保持原定贸易额外,又限制赴日船只不得超过30艘(贸易额仍为6000贯),并须持有幕府发放的“信牌”。'注1'后因铜也日减,幕府开始附带出口海参、鲍鱼、鱼翅、海带等海产品及黄铜、镀金、描金等器物及名瓷“伊万里烧”,这些商品在中国备受欢迎。中日贸易在当时日本锁国下,居日本外贸首位。中国货输日者,以丝、绸、各类纺织品、书籍、字画、文具、茶、瓷器、漆器、中药材、香料、皮革等为主,其中书籍数量特别多,幕府不但自己收藏翻刻,还令各藩翻印,使中国不少典籍国内失传者,却在日本得到保存。如日本学者林春斋将中国散佚在日的汉籍16种百余卷汇集成《佚存丛书》出版,使能再现于中国。

    当时航日的中国船只多由南京、宁波、温州、厦门、漳州、广东等口岸启航,经舟山群岛,横断东海, 直驶长崎。日本对中国贸易多方限制,整个德川时代日中贸易只限长崎一港,且贸易方法也限制甚严。公元1637年(宽永14年)起,规定中国商人投宿日本人家,其投宿处称“差宿”,公元1666年(宽文6年)废差宿,指定街道投宿这种街道称为“宿町”。公元1688年(元禄元年)又进一步在长崎建立“唐人坊”,凡赴日中国商人必须住唐人坊的围墙内。尽管日本对中国贸易严格限制,中国文化还是随着贸易传入日本。

二、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跟昔日一样,僧侣仍然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不过德川时代留学中国的日僧很少,赴日的明清僧却很多。除僧侣外,还有不少亡命日本的明朝遗臣,据统计达62人。'注2'

    当初中国僧大多到长崎,住在“唐三寺”里。唐三寺是指长崎的兴福寺(南京寺)、福济寺(漳州寺)、崇福寺(福州寺)。这三所寺院是到长崎的中国船主所建,所以寺院住持必须是中国僧,由南京、潭州、福州三地名刹派僧担任。当初兴福寺开山为真圆,福济寺开山为觉海,祟福寺开山为超然。他们将明清文化带到日本。在亡命日本的明遗臣中,有何倩、林上珍、顾卿、张斐、朱舜水、陈元斌等,朱、陈二人给日本文化的影响更大。

    朱舜水(公元1600年—公元1682年),明末清初爱国进步思想家,浙江余姚人,字楚屿。明末与舟山守将王翅等从事抗清活动。公元1658年参加郑成功和张煌言的北伐,攻长江下游诸城。公元1659年郑成功败后,亡命日本。公元1659至公元1665年在长崎讲学,水户藩主德川光国聘为宾师。公元1665年移居江户,广收门徒,传播中国文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光辉一页。朱舜水治学重实际效用,反对宋儒脱离实践“辨析
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主张学术为政治和社会服务。这种实学思想,对当时日本有一定影响。公元1682年病逝江户,葬于常陆(今茨城县),日本学者私说文恭先生。其著作由门人辑集、德川光国父子刊印为《舜水遗书》。'注3'

    陈元(上斌下贝)(公元1587年—公元1671年),浙江余抗人,元和7年(公元1621年)随商船长崎,后为尾张德川侯的幕宾。他在日本与诸名士结交,在日本层社会有一定影响。宽文11年(公元1671不)卒于名古屋。陈元(上斌下贝)长于诗文,传授中国武术,发展了日本古来的柔道,他还在名古屋制造瓷器,后人称“元(上斌下贝)烧”'注4'。

    明清之际去长崎的中国人不少。他们有的被任命为“唐通事(中国人翻译),成为对华贸易的官员,职业世袭。有的在长崎教授中国语盲文学,广收门徒,形成“长崎派”。获生狙株就是其中的著名学者。当时长崎成了中国文化的中心,不少日本人向到长崎的国人索诗文书画,或托便船赠诗给中国人,有的专程赴长崎,以同中国客商笔谈为乐,甚至认为到长崎便靠近中国而引为快事。'注5'

    日本人民对待清商很友好,据传至今在长崎的中岛河畔还留下当年修建的一座“常明灯船”,上面刻着“唐船航海安全”字样,表达日本人民对中国商船的祝愿。 


第二节 学术思想的传入

一、学问的考证风

    中国朱子学到清代已经衰落,顾炎武反对空谈理论、不务实际的学风。阎若瑰、戴震、钱大听、段玉裁等也主张多务实际。这个考证学派的作风流传日本。在其影响下产生了古学和国学。

    日本考证学派先驱者新井白石,将军德川家宣时参与幕政。他仿效马端临《文献通考》,对日本文物制度,详考其源流沿革,著成《经邦典例》一书,还著有《读书余论》、《藩翰谱》、《古史通入《同文通考》、《东雅》等,充分发挥了清代考证学的治学精神。

    新井以后有片山兼山、井上金峨、皆川棋园、山本北山、龟田鹏斋、村濑拷亭、太田锦城等考证学者。锦城著有《论语大疏》、《九经谈》,他曾说“得明人之书百备不如清人之书一卷”,推崇考证学备至。

    狩谷披斋也崇拜考据学,他的书斋名“实事求是书屋”是采用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的“实事求是”一语。

    考证风还影响小说界,山东京传和拢泽马琴对小说进行烦琐考证。医学界后藤民山、山胁东洋、吉益东洞等主张古医术。

二、历史学

    朱熹就司马光《资治通鉴》写了《资治通鉴纲目》59卷,从名分论的观点把伦理政治分为正统与非正统、华夏与夷狄、王道与霸道之别。这种大义名分论思想对日本史学影响极大,林罗山的《本朝编年录》(即《本朝通鉴》)就是一例。水户藩主德川光国在大义名分论的指导下编纂了《大日本史》。赖山阳(公元1780年—公元1832年)的《日本外史》22卷和《日本政记》16卷都受清赵冀《二十二史创记》、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钱大听《二十二史考异》等名分论的影响。在史学观点方面,赵翼的“地气论”和“地势论”也成为日本史学家的地气地势论(以地理条件为历史发展主要因素的理论)的渊源。

    日本史学在体裁上也模仿中国。如中山利质的《楠木志》(叙述南北朝时代武将捕木正成的忠义事迹)是受清代张鹏韶《忠武志》的影响;冈本韦安的《万国史记》是模仿魏源的《海国图志》。又如羽仓简堂仿赵翼著《温史创记》。这些著作在明治维新前所起作用都很大。 

三、汉籍的翻译与出版

    中国清代康、乾两朝的文化出版事业繁荣,巨型著作如《佩文韵府》、《皇清经解》、《古今图书集成》、《大清会典》等陆续传到日本,成为治学的参考文献。

    日本在清人著作的影响下,也编了大型类书和丛书,如山冈明阿撰《类聚名物考》,墒保己一撰《群书类从》530卷和《续群书类从》1150卷。 

    日本还翻译了许多清人著作。享保年间(公元1716年—公元1735年)深见玄岱父子译《大清会典》。吉宗也搜集幕府初期以来法典、法令、沼书编成《法度书》15册。享保4年(公元1719年)清世祖顺治颁布的《六喻衍义》传入日本,吉宗令获生祖抹加训点,室鸦巢译成日文,成为民间的教科书。《朱子家训》在日本流传很广,作为习字帖或挂轴出版。

    魏源的《海国图志》于公元1850年传日,公元1854年出版该书美国部分的译本就有7种。其他英、俄、法等国部分先后译成10多种单行本。汉文原本或翻印或训点,广为流传。 

    据统计,江户昌平校及圣堂官版翻印的书籍,自周至清共有193部,其中清人著作有40部。地方各藩出版的汉籍,自天保(公元1830年—公元1840年)至明治维新(公元1868年)共有50种,例如加贺藩的《钦定四经》、仙台藩的宋版《春秋左传》、津藩的《资治通鉴》、熊本藩的《尚书正义》等。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传人

一、医药学

    德川时代中国医学传入日本是与黄渠宗僧侣分不开的。他们有许多人懂医术药学,如心越、独立都懂医术。独立传治痘术于池由正直、北山道长等人。正直之孙瑞仙为医官,负责痘科。道长为大坂名医,著《北山医录》。

    中国医生陈明德和王宁宇两人,公元1627年先后到长崎行医。陈明德著作有《心医录》。王后居江户,日人从学者众,成为一大医派。德川吉宗招聘中医多人来日,以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