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地主+番外 作者:郁雨竹(云起书院vip2014-12-05完结)-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兰却只站在门口,对郑太太道:“亲家母好,我只是放心不下媛媛和孩子,过来看一眼,我们现在身上都是灰尘,却是不好进去接触媛媛和孩子的。”
郑太太知道李石是大夫,对这种肯定在行,也就没坚持让木兰进来,忙踏出门口,笑道:“媛媛和孩子好着呢,刚刚还念叨着你们呢,才喂饱了孩子睡下了。那我先带着你们去把衣服换了,然后再过来看孩子。”
郑太太看见木兰身边挺着大肚子的桃子,忙叫下人扶住她,“你也真是的,肚子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跑到这儿来了?”
桃子羞涩,“我也是想看看小外甥,就忍不住跟着姐姐来了。”
木兰几人的院子是一早就收拾好的,热水什么的都是现成的,木兰也担心桃子累着了,因此让冬香先扶桃子去休息一下再梳洗。
李毅和李彬不用人照顾,自己就能弄好,木兰在家里的时候也不叫人惯着他们,洗漱穿衣等都是亲历亲为。
因此木兰只是将阳阳剥干净洗澡换衣服再打理自己就好了。
郑太太也趁着这个空隙回去换了一身衣服,听木兰那么一说,她进出也注意了许多,想着刚才她与木兰他们接触过,生怕身上也沾了脏东西,因此将身上的衣服换下来了。
两刻钟后,一行人就神清气爽的一起去看新出生的孩子。
经过了一天一夜,孩子身上的红皱消了不少,看上去胖嘟嘟的,他睡觉的时候紧紧握着拳头放在头顶,嘴巴微微抿着。
木兰左看右看,点评道:“这孩子长得像致德。”
“可不是,”郑太太高兴道:“和致德小时候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我一开始见到的时候也吃了一惊呢。”
“不过额头像媛媛。”
郑太太点头,“耳朵也有些像,不过脸蛋眼睛鼻子嘴巴却全都像致德……”
桃子好奇的看了又看,却看不出来这么小的孩子到底和二姐夫怎么像了。
木兰看着皱着鼻子的样子,就笑道:“你呀,和江儿一样,都是脸盲,也不知道是像的谁。”
桃子的脸就一红,郑太太笑呵呵的道:“等做了母亲就好了,到时候看多了自己的孩子也就会看了。”
阳阳扒拉着要去看小弟弟,李毅见他垫着脚尖的样子,就上前将他抱起来。
李毅今年十一岁,但因为营养不良,看着才八九岁的模样,他抱着阳阳也有些吃力,主要是因为阳阳虽然才一岁多,但因为长手长脚的,长得跟两三岁似的,加上穿的又厚,就更重了。
但阳阳还是看到了孩子。
他盯着摇篮里的孩子看半响,就没了兴趣,道:“和妹妹一样。”
木兰就将他抱起来,“怎么会和妹妹一样呢?这是弟弟。”
在阳阳的记忆之中,妞妞也总是躺在摇篮里睡觉的,因此他觉得就是一样的,他固执的道:“一样!”
木兰摸摸他的脸,没有与他再争执。
李毅和李彬就手拉手上前好奇的看着摇篮里孩子,他们也是第一次近距离看见这么小的一个孩子。
郑太太看着这两个孩子就知道是木兰的养子,因此对他们和善的一笑,领着木兰去看媛媛,“媛媛也累坏了,今天早上和刚才又喂了孩子吃奶,所以就睡下了。”说到这里,郑太太有些歉然,“我们给孩子找了奶娘,只是媛媛非要自己喂养……”
郑太太说到这个的时候还有些忐忑,因为他们这样的人家,只有不尊重媳妇的人家才会让媳妇自己喂养孩子。
木兰也曾听李石说过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因此马上握住郑太太的手道:“我知道亲家太太和致德是心疼媛媛,觉得她生了孩子还要喂养会很幸苦,只是这其中的甜蜜却是只有做了母亲才知道的。”
郑太太惊疑的看着木兰。
木兰就叹道:“这孩子都是跟我学的,这母乳喂养孩子要比交给别人喂养要好得多,别的不说,喝了头奶就可以让孩子的免疫力更强,以后孩子抵抗病毒也比一般孩子强得多,身子也更强壮,也要比别人聪明些。”
郑太太眨眨眼,她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话,“这是李相公说的?”
“却不是他说的,”木兰笑道:“是他的师祖们说的,不仅是钟先生的师傅就知道了,元太医的祖上也知道的,一般的大夫也都懂,只不过因为一些规矩礼仪,他们都没说出来,”木兰叹道:“只怕说出来,大多数的人或是不信,或是要训斥不合规矩了。”
郑太太能理解,因为她第一次听说媛媛要亲自喂养孩子时,也觉得这是一件极不合规矩的事,但到底是疼爱孙子大过了规矩,在看见孙子怎么也不肯吃奶娘的奶后之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由媛媛亲自喂养了。但就是这样,她也是打算过一段时间,等孩子再长大一些就让奶娘喂养的……
可现在,郑太太垂下眼眸,这样似乎也没什么不好,只要家里管好就行。
媛媛也睡了一阵,因为记挂着娘家人要来,所以睡一会儿就会醒过来问一声,木兰他们进屋的时候,媛媛正巧醒过来问冬晴,“太太和二姑奶奶可来了?”
“来了,正在外屋看小少爷呢,”说着,冬晴察觉到动静,就笑道:“估计是太太领着舅太太和二姑奶奶来了。”冬晴也精乖,在媛媛面前叫木兰太太,在有第三者的情况下则叫木兰做舅太太。
冬晴扶着媛媛坐起来,撩开帘子进来的木兰忙紧走两步压下她,“快好好的躺着,大冷的天可一点都不能受寒。”木兰给媛媛盖好被子,见她面色还好,松了一口气,“可有什么想吃的?”
媛媛示意桃子快坐下,羞涩的一笑,“母亲给我准备了不少吃的,现在并没有什么特别想要吃的。”
郑太太知道儿媳妇肯定有许多话与娘家人说,就主动起身道:“你们先说说话,我去厨房看看午饭如何了,你们走了小半天的路,一定饿了,等一下先吃了饭再去休息一会儿,晚上我们为你们接风洗尘。”
桃子抿嘴笑道:“伯母客气了,不过小半天的路程,要什么接风洗尘呀,我们接下来还要叨扰好几天呢。”
俩人说着话出去了,冬晴看了一眼,就起身领着屋里的下人都下去,李毅和李彬就牵着阳阳的手在屋子的另一边玩,木兰就回头看媛媛,坐在她的床头,低声问道:“可找大夫看过了?”
媛媛红着脸点头,小声道:“是致德找大夫看的,大夫说我没事,只是生孩子累着了。姐姐,其实我这胎还是挺顺的。”至少与当时木兰生阳阳,王氏生妞妞还要顺利。
媛媛看向一旁低声哄着阳阳玩的两个孩子,“这就是您和大哥收的养子?”
木兰点头。
媛媛咂舌,“这也太大了。”
木兰沉默了一下,道:“小毅经年十一岁了,过了年就是十二了。”
媛媛:……
那不是和他们只相差几岁?那还不如收他们做义弟呢。
☆、256。第256章 赈(上)
李石还在梦中的时候就被周大福的敲门声惊醒,李石眼里闪过片刻的迷茫,然后就瞬间清醒过来,边披了一件衣服起身,边问道:“谁?”
“老爷,是我!”周大福声音迟缓,但李石还是听出了里面的焦躁。
“怎么了?”李石打开门,周大福身上落满了雪,李石见了心一跳,目光越过他直接看向外面。
天空正飘飘洒洒的飘着雪花,地上已经铺了一层白得刺眼的雪。
“老爷,知府大人派人来接您过去。”
“这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的?”李石回身边套上衣服边问道,他没想到会下这么大的雪,他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
李石有些懊悔,他睡的太沉了。
“从亥时开始下的,看着趋势,竟是越来越大,知府派来的人说北城门发生了骚动,现在已经被安抚,但我们搭建的棚子塌了两间。这场雪太突然,还有许多人的被子棉衣之类的没备齐。”
李石穿衣服的手一顿,然后就加快了速度,“有人伤亡吗?”
“听说伤了人,但现在还没死人……”但这样的天气谁又说的一定?
李石带好帽子,又披了一件披风,这才疾步出去。
周大福跟在李石身边,周冬背了李石的药箱在二门里等着。
李石见了他不由皱眉,上前接过药箱,不悦的道:“不是让你在屋里休息吗?我这儿现在还用不到你,赶紧回去吧。”
“老爷,让小的去给您打下手吧。”周冬跟了李石几年,一些简单的伤病处理还是拿手的。
李石却回头对周大福道:“将他押回去,不许他再往外面跑。”李石认真的对周冬道:“你若是不听话,以后我也不用你伺候了。这样的天,你跟着我跑一个晚上,你的手还要不要了?”
周冬伤的严重,就算现在已经好了,伤痛却没有完全除去,这样的天气,肩膀一般都会酸痛,若是严重些,只怕会昏厥过去,那是一种从骨子里泛出来的疼痛。
现在要是不保养好,以后就更难治愈了。
周冬脸色微白,但却不敢再忤逆李石,眼巴巴的看着他走了,周大福就一巴掌拍在儿子的后脑勺上,低声喝道:“现在是争表现的时候吗?还不快回去睡觉?将炭火升起来,别冻着了。”
周冬就捂着隐隐作痛的肩膀跑回去。
知府对李石很重视,怕他出事,还特意拍了八个人高马大的衙役过来接他,李石也不与他们寒暄,一边爬上马车,一边问北城门的情况。
在靠近南城门的时候,李石撩开帘子往外看,发现新搭的棚子里生起了火堆,偶尔李石听到有喧哗和孩子的哭声,但好在没有发生大的乱子。
旁边骑着马的衙役循着李石的眼睛看过去,就解释道:“大人派了驻军过去,今天晚上,棚子里的灾民都生了火,好在前一段时间大家收集的柴禾不少。”
“可再多的柴禾也经不起这样烧,”李石眼睛深沉的看着那绵延看不到头尾的火光,“一旦连取暖的柴禾都没有了……”
听到李石说话的衙役心中都发沉。
其中有经历过十多年前那场灾难的人更是心有戚戚焉。
李石赶到北城门的时候已经有两个大夫在救治受伤生病的人了。
知府看见李石忙迎上去,他将李石请来,主要却不是让他治病救人。
以前知府是不将李石看在眼里的,他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大夫,就算底下的弟弟和小舅子都是进士,当了知县,他也只是抱着结善缘的思想罢了,一个大夫还不到让他屈尊降贵的去结交。
但这次赈灾最开始却来源于李石的义诊,几番接触下来,知府也不得不佩服李石的心机手段,在他看来,这人只是去做大夫实在是可惜了。
今晚灾民有些骚乱,知府将两个心腹叫来外,就是去请李石,李石的智慧说不定能助他走过这次劫难,“……朝廷的赈灾银子和粮食都到了,只是这灾民日渐增多,最要紧的是,天气越发的冷了,只怕到时这些赈灾银子和粮食都不够。”知府满脸发愁,“我们盖的棚子也不够呀。”
而且只是木头和干草盖起来的棚子,根本就不保暖,今天晚上的一场大雪就逼的大家不得不生火取暖,而在棚子里生活,还得时时有人盯着……
李石沉思,对知府拱手道:“大人不如先想对策,石先去救人。”说着点了两个药童就背着药箱朝受伤的灾民而去。
知府的智囊有些不满,“这李石也忒不识好歹,大人问他是看得起他,竟是不回答一声就走了。”
知府却眯起了眼睛,也卷起袖子道:“走吧,我们也去帮帮忙。”
知府身后的智囊张大了嘴巴。
知府自然不可能一直埋头干活,还要不断的调停大家,控制全局,但就是这样,他的思路也得到了一个扩展,
知府今年不过三十五岁,能在朝代更迭中一直稳坐知府位置,又能在三大家族中中立,自然不可能是笨蛋。
刚才李石分明是想不出什么好主意,但对方却没有一时回绝他,以他对李石的了解,李石必然是有了思绪,却还不够成熟,这才通过干活的空隙来完善自己。
知府知道,有时候苦思一件事不得其果时,暂时放开反而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石的义诊很有名,这段时间又一直游走在灾民之中,因此大家都熟悉他,见到他都客气的叫一声“李大夫”。
李石冲他们点头,将披风接下来盖在一个孩子的身上,抓起一个烧得人事不知的孩子的手把脉,他快速的给孩子扎了几针,然后就从药箱里拿出一瓶药倒出一颗药丸给孩子服下,对抱着孩子的大人道:“将孩子抱紧来,靠近一些火堆,别让他再受寒,用东西包一些雪来给他降温。”
李石细细的嘱咐一番,就去看下一个病人。
木棚倒下来之前冻醒了不少人,因此大家出来蹦着脚,也因此,倒没有伤到几个人,伤到的人也不多严重,但就是这样也让大家骚乱了一阵,好在知府一听到消息就赶了过来,因为知府这几天的赈灾态度深入人心,倒是让大家很快就冷静下来了。
李石主要看的是那些受不住冻生病的人。
不过才半个时辰,李石的后背出了一层薄薄的汗,但雪却越下越大,现在鹅毛般的雪就落在了李石的额头上。
李石担忧的看了一眼天际,知府也气微踹的走到李石身边,“这样下去不行,就算我们有吃的,大家没住的,身上的衣服又不够厚,根本就活不下去……”最后一句话,知府将声音压得很低,低到只有李石和他听到。
李石安抚性的拍了拍病患,拉着知府到僻静地方,“大人有什么主意?”
知府呼出一口气,眉头紧皱,沉吟道:“我在郊外有两个庄子,里头并没有多少东西,倒是能容下五六百人,而府城中在郊外有庄子的人家不在少数,其中尤以苏家周家杨家为盛……”
所以这是要吃大户了。
李石挑眉,没想到知府会想出这样一个主意,但这主意也的确是不错。
“只怕几位大人不会同意。”
知府垂下眼眸,“并不是多贵重的庄子,谁家外头没有几个贫瘠一些的庄子?”
庄子,有良田的庄子,有玩乐奢华的庄子,自然也有没有多少产出,弃之却又可惜的庄子,而知府说的就是这种。
若是那种盛产粮食,有库存的庄子他还不敢将灾民带过去呢,若是发生****怎么办?
“但这样一来灾民就太过分散,大人管理起来只怕有些困难。”
这也正是知府烦恼的事,现在不过在四个城门设立据点,他就觉得分身乏术了,若是再分散在各个庄子,他觉得他不用等朝廷因为他失职而砍头,直接就会累死了,所以他才来征求李石的意见。
李石沉吟片刻道:“这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以后灾民只怕还会增多,大人可以先和几位大人商议一下。”
知府眯眼,“那眼下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几位大人那里一时还说服不了,倒不如先将灾民安排在寺庙之中。”
“寺庙?”知府眉眼一跳,“只怕会亵渎神灵。”
“佛祖以慈悲为怀,一定不忍心这么多的百姓受苦受难,菩萨也一定会同意伸出援手普渡众生的。
李石点头,和知府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钱塘是大城,可以说在江南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寺庙自然不会少,加上南北朝时寺庙尤盛,虽然经历两朝,和尚尼姑还俗了不少,寺庙也减少了许多,但那些大的庙宇却还竖立在那里,不说其他,就说东郊的大悲寺,等闲就可以容下三五千人,挤一挤七八千人是不成问题的,而向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