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地主+番外 作者:郁雨竹(云起书院vip2014-12-05完结)-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罪名,皇帝就是让人抄家也不过是一句话的功夫。
那些与这些地主豪强有过勾结的官员也后背湿透,大热的天,他们额头上冒出来的却是冷汗,而整个人更是像从水利捞出来的一样,偏偏还觉得通体生寒。
皇上冷哼一声,“着刑部,大理寺一起调查,朕倒要看看,这鱼米之乡的江南到底藏了多少肮脏事,给苏定下令,让他彻查江南官场,让邓茂听从苏定命令,下令定国公,让他火速前往钱塘,全力辅助苏定,再让保定的郑参将带五万兵马前去助阵……”
皇帝一通的命令下来,在他的盛怒之下,无人刚反对。
最后,皇帝拂袖而去之后良久,左相和右相才从地上起来,右相看了一眼左相,慢悠悠的道:“左相要忙一段时间了,老夫才看了一眼,发现那案卷可不少啊。”
左相底下管着吏部及刑部。
左相笑道:“我不过坐镇,底下的事自然还得刑部及大理寺去做,倒是右相,此次抄没财产,户部才更忙碌才是,要知道一个不慎,就会弄错,加之皇上今年恩赏各地百姓不少土地及财物,这些都要从户部而出。期间还要负责赋田之策……”
右相嘴角不可见的抽了抽,点点头离开了。
赋田之策本来是户部负责的,皇帝却派了吏部的苏定负责监察,这是信不过他?
皇上的旨意传到江南,跟着传到江南的还有此事涉及到的家族,苏老太爷够狠,直接将江南半数家族都牵扯在内,就是李登才所在的李家都不能幸免,幸亏他们家只涉及到一个旁支子弟与民争利,抢夺了他们附近几户百姓五十多亩的土地。
李登才只觉得挂起的心重重的落地,这样的罪名虽然会被收监,但只要付得出赎金就好,只是,李登才发狠道:“这事不能纵容,就让他们自己去走动,族里也该做出一些惩罚,不然以后给族里惹什么祸还不一定呢。”
李父稍显安慰的看着儿子,“在这读了几年书,的确有些进益了。”
李家的罪名轻,甚至都不会牵连到家族,但其他的家族就不一样了,有些决定是家族里下的,而底下子弟闯祸后也是由家族出面抹平的,里面有的甚至还涉及到人命,现在都被一一的扯出来。
李父感叹:“苏家这是要鱼死网破的节奏啊,也是他们逼迫太过的原因,不然,何至于如此。”
☆、311。第311章 矿区
“父亲,皇上会怎么处置苏家?听说杨家只怕要被抄家,苏家的问题可也不少。”李登才对于苏家如此关注还是因为木兰与苏家的关系。
李父沉吟片刻道:“此事是因苏家而起,苏定又是皇上的人,这次苏家在江南的动作可是送了皇上一个大礼,就算会被削弱,也不至于被抄家,不过,皇上若是真能趁此掌控江南,那以后江南地主豪强都不能做大,这对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
李登才就想起昨天去找李石时,偶尔听到木兰说的那句话,“若皇帝圣明,哪怕是平庸,自然是百姓之福,可皇帝要是昏聩,江南没有牵制皇帝的势力,那百姓的日子只怕会更艰难。”
李登才记得木兰那时候脸上的表情有些担忧及伤感,“不过,谁又能肯定皇帝昏聩的时候,这江南的豪族不是更欺压百姓呢?所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石轻笑道:“你说的纵然没错,但拔掉世家豪族,以后百姓至少能少去一层压迫,日子总算是能好过一些,不是吗?”
李父正凯凯而谈,转眼瞥见儿子在走神,顿时气得胡子都竖起来了,一巴掌拍在他的脑子上,怒道:“难道你在书院里念书也是这样?”
“爹,你怎么又打我脑袋?我明年春闱若是不过就是给你打笨的。”
李父只觉得额头青筋暴突,抄起手边的鸡毛掸子就揍他,李登才连忙跑路。
李父在这里教训儿子,而在杨家那边,气氛就不太美好了。
杨家低调了二十年,努力了将近五十年,三代人的努力,就是想取代苏家成为江南第一世家。
苏家不说,却不代表他们没察觉,何况,这几年,两家的关系越发的紧张,杨家更是在苏延年被贬好公开了自己的野心,很是吞并了苏家不少的势力。
俗话说,最了解你的就是你的敌人,这话放在苏杨两家的身上也很贴切。
先前送到朝廷里的苏家犯罪的证据多半是杨家提供的,而这次苏家送到朝廷里的各家证据中,杨家首当其冲,里头的各种证据更是详尽。
刑部和大理寺都不用再去找证据,只要核对那些证据的真实性就行了,就凭这些东西,杨家恐怕就得抄家。
在府城一向以慈善敦厚示人的杨家竟然私底下做了这么多的事。
杨家并没有牵扯到赋田之事中,但杨家的其他罪名也依然够抄家的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杨家名下竟然有一座铁矿和一座铜矿。
金银铁铜等金属都归国有,也一直是国家开采,死人开采一经发现就是死罪。
而杨家竟然斗胆包天的拥有一座铁矿及铜矿,至今为止,两座矿上都被杨家开采了二十多年,也就是说,在前朝时,杨家就握着两座矿山了。
难怪杨家底蕴比苏家少了近一半还能与苏家叫板,其中的财力可见一斑。
而苏家之所以能发现,还是因为杨家公开与苏家对上后,苏老太爷派人去查杨家,杨家的表面功夫做得很好,子弟也要求严格,至少就不像苏家子弟一样有抢夺天地的,有****良家妇女的,他们在一般百姓面前都很自律,胡闹也是在家里。
而奴才的生死,苏家也只能攻歼他们不善不仁,却不会伤到他们的实际利益,而且,苏家在这方面的把柄不必杨家少。
苏老太爷不相信杨家这么干净,知道总是盯着他们也发现不了什么,就派人去找曾在杨家的老人及杨家以前的痕迹,他不相信杨家在以前就能这么干净。
这一查就查出不同来,杨家已经荣养的老总管总是喜欢四处走动,而他走动过的地方总是会莫名的少掉许多乞丐、青壮年及半大的孩子。
其中就有一部分是青壮年是失踪,家人报案却怎么也找不到人,最后都不了了之。
每一个地方失踪的人都有限,可这么多地方都失踪了一些人,加起来可就不少了,加上失踪的乞丐,这是很可观的数目。
苏老太爷发现失踪的人都是十二岁以上四十岁以下,因此心中有数,就让人特意注意这个年龄段的人,特别是二十几岁的青年。
这一注意,苏老太爷就吓了一跳,每年都有一批这个岁数的青年会出外打工,他们都是被过路的客商看中带走,留下的话都是去做个四五年就回来,在走之前,客商也都会提前预支他们一部分钱留给家里。
可那些青壮年离开之后就没再回来过,信也没有一封。
一开始家里人只当不方便或路上有事没收到信,但一两年后难免会托人一路往北打探,四五年后还不见回来,也就只能当时路上遇到了劫匪回不来了,从没人想过要报告官府。
苏老太爷的第一想法就是,杨家要造反!
需要这么多的青壮年,杨家本身又有兵权,难道杨家想要造反?
可十年战乱期间是最好的起义时候,杨家都没有动手,此时天下初定,百姓都不想打仗了,杨家又怎么还会造反?
苏老太爷悄悄的使人盯着杨家的大总管,花费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总算是摸到了铁矿和铜矿,当时苏老太爷并没有宣扬出去,他只是想握住这个证据,到时候也好拿捏杨家,只是没想到再一次拿出来的时候却是直接将杨家打下尘埃。
被骗去抓起的人大半都埋在了铁矿和铜矿底下,他们高强度的劳作,又一直被奴役,这里深山老林的,没有大夫,没有药材,吃穿又简陋,病了只能硬抗,因此死亡率特别的高,这也是杨家每年都要吸收新人的原因。
而没死的那些人,等邓茂和郑参将带着官兵过来救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大多不成了人样,二十多岁的青年,衣衫褴褛,近乎麻木的看着他们,面容却比五十岁的人还要年老,头发半百,看见郑参将和邓茂,呼啦啦的跪了一地,却很少有人哭泣流泪,只有那些才被送来,或是去年才被送来的人才哭喊的叫几声“感谢青天大老爷”。
看着这上前个面目麻木的人,邓茂只觉得眼睛发涩,这都是他的百姓,都是他治下的百姓……
郑参将见邓茂的手指抖了抖,脸上煞白,忙安抚他道:“邓大人不要自责,杨家做下此事将近二十多年,这些人更是杨家从各个地方搜罗来的,在江南之地掳掠的人倒是少,邓大人没有发觉也情有可原。”
邓茂白着脸摇头,“这铁矿与铜矿就在我眼皮子底下,这上万人就在我眼皮子底下一个一个没了性命……”
邓茂本来就心怀百姓,为官清廉,心有大志向,此时见到这人间地狱一般的情景,心中的愤懑与愧疚可想而知。
郑参将是武将,平时最看不惯唧唧歪歪的文臣,此时见邓茂这样,想安慰也不知该怎么安慰。
这几天的相处下来,他还是挺喜欢和欣赏邓茂这个人的。
“邓大人,不如先将这些受害者安排好再说吧,我看有好多人身上都带着伤,甚至都已经发炎了,这样热的天气,若是再不救治,只怕……”
邓茂一激灵,强打起精神来去安排这些被掳掠来的百姓,受伤生病的放在一边,先清理伤口,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将人运送出去,找大夫救治,而留下来的百姓则先统计好,再统一安排送回乡,而已经死去的人,他们也需要找到名册,无论如何要告诉家属一声。
杨家对这些工人很苛刻,每天就只有几个夹杂着糠的杂面馒头和一些干菜青菜等,又要从事高强度的工作,一般被送进来的人都熬不过五年,有的人毅力强大,倒是有活过八年的,但身体也早被掏空了,穿的衣服空落落的,整个人就如同芦苇般,手上脚上背上都是鞭痕和挖矿造成的创伤。
这样的人出去后也是一身的伤病,邓茂看得眼睛通红,心中开始思虑起这些人的生计来。
除了最先送进来的和去年送进来的百姓外,其他人只怕出去了也种不了地了,身体根本就承受不住太过繁重的劳动了。
邓茂让人熬了粥,让他们先填饱肚子休整一番再上路,而郑参将去处理这个矿区的守卫。
杨家既然敢将这些人圈在这里,自然是做好了防卫工作的,所以这里的防卫力量都有七百多,手中的武器更是精良,四周设置了不少的屏障,若不是苏老太爷提供的证据里还有两个来过这里的人证,他们只怕不能躲过对方的眼睛到这里。
郑参将能这么快以最小的伤亡拿下这个矿区,苏家居首功。
而下面,他们还要去铜矿区看看。
与此同时,杨家也正在商议矿区的事,“苏家那个老匹夫也不知道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矿区,为了保险起见,你现在马上出城,将那些人都藏起来,那是山林,只要进去,他们就找不到你们,将所有的账册证据全都毁掉,等我派人去通知你们,你们再回来。”
“爹,苏家要是知道早就拿这事来对付我们了……我还是留在这里帮您吧。”
“废话少说,叫你去你就去,若杨家出事,你直接带着人往南边去,不要再回来了,好歹给我们杨家留一条血脉。”
☆、312。第312章 博弈
杨将军到底没能为杨家留下一条血脉,因为人还没走,就有人发现了隐藏在附近山林里的定国公和郑参将留给他的三万兵马。
杨将军只觉得通体生寒,皇上的圣旨不过刚到府城,定国公不是被困在湖南吗?怎么可能就一夜之间带了几万兵马到这儿来了?
杨将军当机立断的改变策略,让大儿子马上带着两个年纪较大的孙子从地道离开。
只要离开府城,人海茫茫,只要躲藏得当,朝廷是抓不到人的,而路引及户籍他也早就备好了。
杨将军看着族人,想到前几天还胜券在握,此时却被苏家打得无还手之力,杨将军眼里闪过阴霾。
“爹,我们手上就有兵权,虽说皇帝在军队里安插了几个副将,但只要我们手快……”
杨将军沉思,想到了自己手上的铁矿,之前杨家一直是悄悄的售卖铁矿赚钱,想的不过是慢慢的吞食掉苏家的势力,取而代之,后来天下混乱,他就开始有意无意的留存一些炼好的铁,好打造成了武器,若是反起来,倒也不是没有胜算。但定国公就围在钱塘外……
若是能多得一些支持……
杨将军想到这次牵连的人,心中有了算计,起身道:“走,我与你去见几个人,你大哥保留家族血脉,你则要学着扛起这个家的重任。”
杨老二点头,他虽然对这个安排有些怨言,却不会反对,因为总要有一个人离开,而剩下的人要承担所有的风险,大哥比他要聪明,就是逃命,存活下来的希望也比他大。
杨将军想要获得府城其他世家地主的支持,只要能说动他们跟他一起反,成功的可能性就要大很大,再不济,割据一方也不错。
但他没想到失败来得这样快。
皇上之所以在派出定国公两万人马之后,还让郑参将带人下来,就是为了防止钱塘兵变。
杨家有兵权,虽然不多,但也有好几万人,而江南各地主豪族又有家丁护卫,这些人加在一起就不少了。
因此,定国公的任务就是防止他们兵变或民变,其他的事一概交给苏定。
定国公到钱塘也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暗暗留意着杨家,明里暗里的斥候派了不少,因此杨家一有动作他就发现了。
和朱有德打仗下来,定国公最喜欢的就是将危险按在萌芽中,直接将芽掐断,断绝它继续生长的希望。
定国公看了一眼京城来的信,据军师所说,杨家的罪名是证据确凿了,所以就算他此时动手也没什么,反正皇上也不是想要一举覆灭江南所有官员及地主,就给他们一条活路。
所以定国公果断出手,将杨家的造反阴谋掐断,隔绝了其他家族犯错的可能性。
杨将军前脚才出来,定国公后脚就把杨家给围了,家里能做主的主子刚好又出去了,定国公没费什么劲儿就将杨家控制住,然后就带着人直奔杨家而去。
此时,杨将军才到周家门口,还不知道自个家被灭了,才要进门,后头就声音响动的跑过来几十匹马。
杨将军回头去看,眼孔微微一缩,想也不想,伸手就将杨老二推走,低声道:“马上出城,去矿区组合人手,快!”
“父亲!”
“还不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走了也来不及了,杨老二才跑出去一条街就让人堵在了巷子里,前面是定国公亲自带的高手,后面自然有围堵的小兵,护着杨老二的人想也不想就拔除刀剑护杨老二冲出去……
到了傍晚,杨老二才一身是血的被人押入监牢,官府的衙役这才有些战战兢兢的提着水去冲洗巷子里和街道上的血迹。
定国公看着名册,嗤笑一声,“少了三个人,传令下去,各地戒严,务必将人抓到。”
“将军,只戒严只怕抓不到人。”就连他都知道逃命要化妆更改面容及路引等,杨家当作继承人培养出来的人会不知道?
“你只管照我说的去做。”定国公自然知道这样抓不到人,但这有什么关系,不是还有苏家吗?
说苏家是江南第一世家可不是白说的,他们找不到人,不代表苏家也找不到
斩草不除根,只怕苏家比他们还要心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