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红楼艺术 作者:周汝昌 >

第17章

红楼艺术 作者:周汝昌-第17章

小说: 红楼艺术 作者:周汝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找当年嫁衣要赏人(袭人得宠也),晴雯与之戏谑,并打趣袭人,妙趣横生。最后是晴雯不去取碟(秋纹到探春处取回),偏要到王夫人处取瓶——说的是“巧宗儿”(获赏)都你们得?我偏要去,也得一遭儿!
  这种琐趣,不但好看煞人,而且处处藏有内容。晴雯此去,她的美貌与伶俐,却正给王夫人留下了一个不喜欢的不吉祥的预象与预兆!所以,在雪芹笔下,越是“琐”文,越有用意,越是所关重大。
  宋妈妈临走,还特问宝二爷有无话说,可见素常之日宝、湘的情厚,妈妈亦知。偏秋纹刚从秋爽斋拿碟子回来,听见开社作诗呢(取碟的结构作用,至此又已明白),而宋妈妈也是个有心人,听秋纹说,记在心里。
  湘云收到新果新糕后、先就要问宝二爷在家作什么了?宋妈妈答说,起什么诗社,作诗呢。湘云一闻此言,急的了不得,说怎么不告诉我?宝玉听了妈妈回传这话,立逼着老太太打发人去接她。挨至次日午间,这才接来了。湘云兴致极高,一个人便和韵了两首,大家称异击赏,说:这才不枉了作海棠诗。——以上点破题目:原来海棠一社,是为她而设,她才是真正的主角人物。
  且看诗句:“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都暗点此花有一段难言的经历:寡居,离别,孤守,相思。故胎批于其句下有一条说:“又不脱将来自己形景。”
  但是更使人惊奇的是由此又引出了十二首“菊花题”来。这菊又是谁?她傲霜而冷艳,远访而移栽,最后重来新梦,坐对追怀……。这都是谁的事迹?关键自然要看宝玉和湘云二人的诗都是怎么说的。
  其十二首的次序是:
  《忆菊》——作者宝钗
  《访菊》——作者宝玉
  《种菊》——亦为宝玉
  《对菊》——作者湘云
  《供菊》——亦为湘云
  《咏菊》——作者黛玉
  《画菊》——作者宝钗
  《间菊》——作者黛玉
  《簪菊》——作者探春
  《菊影》——作者湘云
  《菊梦》——作者黛主
  《残菊》——作者探春
  你看这个“诗格局”的总结构,宝、湘二人是主,已一目了然了,别人已皆退居为“陪客”、“代言”的地位。其中访与栽,属之宝玉,对于供,属之湘云,二人相连并列四个最为眼目的命题,这不但大是特例,引人注目;就单以宝玉来说,他是每次开社时“著名”的名落孙山和受罚的人,可是这次例外地居于最重要地位了!此为何故?焉能图圈吞枣,以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来对待《红楼梦》?
  宝玉先是访寻“菊”的踪影,“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明言此“花”已落别姓之家,与“怡红”旧院已有“槛外”之隔了。及访寻得讯,随即“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在这儿,务请别忘了湘云海棠诗中才写过的“雨渍添来隔宿痕”之句,正相呼应。宝玉对她之移来是“泉溉泥封”,十分护惜,而不使“尘埃”侵入他们的境界。
  那么,再看看湘云怎么说的吧——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报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秋光茬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对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供菊》)
  这简直要紧极了!她句句说的二人重会,在清苦的生活中续成了“新梦”,而一同追怀昔年共聚的“旧圃”(红香圃?)。而两人的给合纽带,是共同傲世的契合与相知。末句是说,桃李春华虽艳丽一时。都未能延留长驻,唯有你我,独占秋光。
  这是咏“菊”吗?分明是咏湘云的聚散悲欢,无限的曲折情事!
  这十二首中,写得最好、境界最高的一首,依我评次,端推湘云的《菊影》,哪一篇也比之不过,真是好句——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琉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这完全是他们二人从访、移、种、对、供……重来新梦之艰辛不易,而能识她于沦落之中的,唯有宝玉一人〔1〕。
  在雪芹原书中,二人的重会当在重阳节候。雁、蛋、砧,再三出现于句中(包括酒令亦然〕,是离散、相怀、悲感的象征物色,即无须细讲自明了。
  这一处的诗例,它的作用与意义,一是象征,二是伏脉,三是写此而注彼,四是鼓音笛韵,五是“诗格局”的继续进展,步步推向结穴。这儿在艺术上讲,其结构法是绝对的独创,而其笔墨手法又是十足的丰盈深厚,无一丝单薄浮浅的俗套气味。
  这对于厌烦书中的“诗”太“多”了的人来说,自然是中间通不上电流,也爆不出火花的。
  除了这种组诗,非常重要的还有两次的大联句。
  一般读《红》之人即使对诗词有一定素养的,大抵也只重《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诗》三篇黛玉的名作,那确确实实无愧是“三绝”。但那都是以抒情成分、渲染气氛为主的设计,与《桃花诗》的性质作用是很不相同的。至于两次大联句,又与两者另树一格,性质与作用亦异。其他题咏等,尚不遑计。对此三大类,读者能审知其区辨的,似乎就不太多了,能见赏的更少了。比如,第五十回的咏雪联句,从“一般小说”的角度或眼光去看,你不知费那么多事是为了什么?好像作者是他个人的偏爱,喜欢“弄这一套”:但是如果明白现实中雪芹的身世经历、写作背景,与小说中宝玉的后来情节,再来读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真是惊心动魄!政局的风云变幻,世态的炎凉严峻,生活的天翻地覆……,通通涵蕴其中,巧而不纤。你看——
  鳌愁坤轴折,龙斗阵云销。
  皇室激烈的内部斗争,刚刚结尾。
  葭动灰飞琯,阳回斗转杓。
  雍、乾之际,大变大化,诸如“赐裘怜怃戍,加絮念征徭”,“价高村酿熟,年捻府粮饶”,都是实情的反映。大变化使得“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书中的群芳,如雪花飞散,“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都陷入不幸的处境,堪悲堪惜!只有剩馀的一二人,在“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他们“斜风仍故故。清梦转聊聊”,他们的会合的契机,是由于“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他们的居处,是“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他们的生计,是“寂寞对台榭,清贫怀箪瓢”,“僵卧谁相问,狂游客喜招”,“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昔日的同伴们,皆被命运播弄得“阶墀随上下,池水任浮飘”了,只剩下他二人是“花缘经冷聚,色岂畏霜凋”!
  请你看一看,想一想,哪一句是空咏无谓的“咏物”?哪一字不合乎我们已经探索得明的种种情况?
  另一篇中秋联句,大家最常引来作说(推考原著佚文)的,只是“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一联而已。而另有同样重要的句子,却不知注意。例如——
  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
  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
  这是何等的明白清楚!
  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
  药催灵兔捣,人向广寒奔。
  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
  只这几句,已将黛、钗、湘三人的“三部曲”尽已括入诗轴画卷了。
  这儿,我特别请你注意的是“乘槎”一句,槎即船的代词(本义是木筏类),这和“野岸回孤棹”,“绿蓑江上秋闻笛”,都遥遥倚伏。更妙的是:湘云在中秋夜一见那清池皓月,心胸大快,就向黛玉说:
  “要是在家里,我早坐船了!”
  粗心的读者,概乎不晓雪芹的这种微妙精彩的艺术手法是多么地匠心独运,无一字一句闲文废话。
  至于“煮芋”、“撒盐”,又是前章讲过的宝湘重会后在冬夜贫居中犹然相对联吟的伏脉。
  柳絮词,也是由史湘云而开端启绪。柳絮本是春光将尽的标志,又是飘泊离散的象征,其寓意无待多讲;各人所作,各有隐寓预示的内容,与酒令、谜语等零句是同一性质的伏脉形式,今亦不想烦絮了。但可指明:湘云特以《如梦令》为牌调,乃是由李清照咏海棠的“绿肥红瘦”名篇《如梦令》而来的;“纤手拈来”正对宝玉的“飞来我自知”、“明春相见隔年期”暗暗呼吸相通。
  这样看来,那些对《红楼》诗句评劣生厌的人们,大是需要平心静气,回头细想一番才是。
  〔1〕《菊影》明言菊即湘云之影,而黛玉只是“菊梦”而已。又“留照”、“传神”一联极为重要,须与第四章合看。
  
  第二十二章 精巧的“构件”
  我们说,雪芹写《红楼梦》,是建造了一座干门万户的建章宫。但这宏伟的大宫殿组群的“七宝楼台”分拆开看,又每一个小构件也都是精巧无比的艺术品,起着奇妙的构建作用,它没有什么“废物”容足之地。十句诗,一部书名子,一件用具的形状,一张画,一出戏目……,无不具有“构件”的地位与作用。这些例是举不胜举,如今且拿戏目这一项来观其大略,也可尝鼎一脔而得其滋味。
  书中戏目,有点戏的成组的,也有零散提及的单出的。点戏的是元春归省的四出,加后补的一出。贾母在清虚观神前“拈戏”,是三出一组。宝钗过生日点戏是虚写,不见名目,但透露出有《山门》。凤姐过生日,点出了一个《祭江》。元宵看戏,则有《八义》和(楼会》。此外有谈话打趣时涉及的戏目。如今且看几个例子。
  元春点的四出,次序如下:一《豪宴》;二《乞巧》;三《仙缘》;四《离魂》。
  而脂砚在每一出下,注明了涵义:
  《豪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乞巧》——“《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仙缘》——“《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离魂》——“《牡丹亭》。中伏黛玉(之)死。”
  又总批云:所点戏之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这就说明了“构件”正是整体建筑的重要关纽。这种笔法,是胸有成竹,笼括全部筋脉,而又让人一不经意就都“放过”了。
  《一捧雪》是清初名剧,演明代奸相严嵩之子世藩害人的事,有莫怀古者,藏一奇珍白玉杯,名“一捧雪”,携之进京求官,严世藩欲得之,莫乃以仿制品予之,后小人识破,激怒世藩,乃陷害莫怀古,以至家破人亡,其忠仆名莫诚,愿代主死,莫怀古得脱。这是奸臣权贵坏人残害良民的大冤案。《豪宴》是其中第五出——世藩宴请莫怀古的一幕。
  我过去有个错觉,以为贾赦曾因谋夺石呆子的扇子,贾雨村诬害了人家,《豪宴》应即暗寓此类事情,而预示贾家之败由是而引起。现在想来,那事在清代风气来说,实在微不足道,小事一段;恐怕思路要反过来:真正的事故乃是仇家贵族豪门借古玩的事而倾害了贾府。
  《长生殿》演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生死相恋的故事。“长生殿”之得名,即因七夕时二人在此殿指牛、女双星而盟誓,愿生生世世永为夫妇。但后来贵妃不得保其命,被迫缢死,流传为一大悲剧。演此剧而云伏元春之死,可知也略如李商隐所咏:“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一般,元春也是因政治事故而死于非命的——这与第五回中元春的《恨无常》曲子所咏,十分吻合。
  以上两剧目,预伏的是全书的盛衰荣辱的总纲领。以下二剧目则暗示了宝、黛二人的结局:黛玉是泪尽夭亡,脂批也已透露了,如杜丽娘之离魂相似。宝玉的通灵玉被盗(贾环的阴谋?),疾病垂危,似乎是甄宝玉将所获真玉送还了他,而将他“度化”了——因为在《邯郸梦》中,演的是卢生做梦,经历了一生的繁华富贵、盛衰荣辱之后、梦醒,由吕洞宾度他,替何仙姑到天上为王母去当扫碧桃花的侍者去了,故以此相喻暗比。
  说到这儿,应有读者听后大觉“离格儿”了,“不能接受”,因为这与素来熟习的程、高本太不一样了!但我正要提醒他一个重要的艺术焦聚点——
  在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寿怡红,女孩儿偷着吃酒唱曲(这是不允许的),芳官唱的是什么曲?——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1〕。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这首《赏花时》,内容语义,通行排印本注释已明,我不复赘,只要说明:这与宝玉是“饯花主人”(见前章讲宝玉生辰)是密切关联的,也即剧目的一个呼应,其伏笔之际,仍是忽现此处一鳞,彼处一爪,又让你自己去联成一条神龙(隐然自有首尾全貌)。这也就是“云龙雾雨”法了。
  再有,这支曲为何单由芳官口中唱出?你可记得,芳官是后来出家的人。所以到后文她与宝玉的关系已经是另一个层次境界的事了。如果不懂得这些,那么必然认为雪芹这儿真是浪费许多笔墨——他永远也不会那么愚蠢,岂可冤了他?
  贾母在清虚观拈得的戏目是:一,《白蛇记》;二,《满床笏》;三,《南柯梦》。
  《白蛇记》,雪芹祖父曹寅曾藏有《汉高祖斩白蛇》剧本,演刘邦醉行泽中,有蛇阻道,拔剑斩之的故事。这是象征起自微贱而后臻极“贵”的意思。《满床笏》是清代常演的生辰上寿等吉庆节日的戏目,演唐代“老令公”郭子仪,七子八婿,皆为显宦,“富贵寿考”的故事,戏名是说郭令公过生日,祝寿者的笏板(官职的标志物)都摆满了笏床(放物的榻架类叫床)。此寓极盛。《南柯梦》则也是略如《邯郸梦》,演梦中历尽荣华,忽遭祸败,醒来方知是梦的警世的情节。贾母听了前两出戏目,有自喜之词,及闻末出,便不言语。贾家的兴、盛、败的三大阶段,却在唱戏中再次勾勒“妆扮”。
  这两次戏目,雪芹用它将全部书的一条大主脉,隐含在“热闹中间”,如行云流水,行所无事一般,却是极其精细巧妙的设计安排。
  馀下的散见零出的戏目不少,且拣重要的来看。元春那次,因特赏龄官,命她加演一出,她非要演《相约》、《相骂》不可,贾蔷都扭她不过。这出戏是怎么回事呢?再者,凤姐生日,宝玉出城偷祭金钏,赶回来时,大家正在看演《祭江》,这又是何事?原来这两出戏,都是隐伏黛玉日后的自沉而死。
  《相约》、《相骂》是《钗钏记》的折子戏,贴旦扮丫鬟芸香为主角,在乾隆时代最为盛行,《扬州画舫录》曾记叙演此戏最精彩的名笔。故事是贫士皇甫吟与富家女史碧桃的悲欢离合,《相约》为碧桃遣芸香约皇甫于后园相会,赠以表记,约为婚姻;《相骂》则是芸香与皇甫之母张老夫人斗口互骂的情景。关键在于碧桃曾一度投水自尽。
  无独有偶,《祭江》是《荆钗记》的一出,演的是宋代名人王十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