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宸 作者:闲云儿(起点首页大封推vip2014-05-05完结)-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泽翰笑着吻了吻她的鼻尖,“想让他知道他就知道,不想让他知道他就不知道,。这不是什么难事。”语气平常的就像是街对面的小笼包卖没卖完一样。
林倾宸想了想说道,“那这么说,刚开始是不知道的,后来弘帝对文家有所察觉的时候,才知道你已经在洪州了,而且三爷现在也应该不在京城吧?”
这是在给弘帝摆龙门阵。一个只有龙身却没有龙头的阵,可是文家涉及各行各业,万一到时候弘帝一怒之下将各处的文氏产业看管起来那可怎么办?林倾宸想着想着就有些担忧起来。
宗泽翰知道林倾宸在担心什么。也知道若是让她这么猜下去今晚肯定不会有好眠,索性就告诉她实话:“我们早在三个月前,就已经下令让文氏各处的产业都陆续转到暗处,从外面看还跟以前一样,可是只有我们自己人才知道。文氏现在已经是空壳子了,弘帝就算是挖地三尺也找不到他想要的。”
林倾宸心里一惊。慢慢消化宗泽翰的话,这么说来,那岂不是要……
“早点睡吧,一切由我!”宗泽翰伸手在林倾宸的额头抹了一下,林倾宸讪讪地笑了一下,然后没心没肺的找了一个很舒适的姿势睡了过去。
这些事,还是由男人来操心吧,自己就不掺和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最近没拜神上香的缘故,昨晚还说不想掺和这些事呢,这刚吃过早饭就被宗泽翰拉进了书房。
宗泽翰从《流行密码》最初露面引起的轰动效果中得到一个启示,考虑了好几天,决定这件事还是交给妻子来做比较顺手一些,省的她没事在家里尽想些“苍蝇叮无缝的蛋”的怪问题。
林倾宸听到以后,不解的问道:“那本《流行密码》也是文氏出的,会不会起冲突?还有,你要重新办一份杂志的目的是什么?总不会是为了挣钱吧?”
宗泽翰见林倾宸问到了点子上,就给她解释道:“当初办《流行密码》是你想挣钱,文家正好借机跟太子搭上了关系,现在太子都不在了,以皇长孙的能力和人脉,这份杂志也不可能再继续办下去,而且,弘帝也不会允许文家再涉猎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要重新办一份让百姓都关注的东西,内容不要多,但要让他们内心产生想法,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要搅乱他们内心深处惶惶不安的那根弦。”
林倾宸脑海里产生一个模糊的想法,怎么跟内战时期,我军给国民党统治区的百姓散发传单一样呢?
“噗!”一想到这个可能,林倾宸有些乐了,她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宗泽翰。
“我这个想法很可笑吗?”宗泽翰有些好笑的看着林倾宸乐不可支的模样。
“我倒是有个主意,你先听听看好不好。当初《流行密码》我们的初衷是为了挣银子,所以注重的是养生、美容和闲情逸致等方面的东西,可现在你要的是一个能让弘帝和百姓心生惶恐的东西,就不能再用原来的那种办法了。首先,时间就是一个问题,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个月出一次,要想在百姓心中真正掀起一番浪来,一个月一次的冲击显然不够,最好是增加次数。再就是,要写一些百姓们真正想要和想知道的东西。”
说道这里,林倾宸停了下来,她心里升起一股罪恶感。她可以漠视两方人马为了那张椅子各自出招,可是让自己也加入战争,总觉得有些怪异。
宗泽翰正在思考林倾宸说的这些,也没注意她脸上的表情。
过了半响之后,他说道:“你说的对,我本意就是想给弘帝再添一把火,让这堆火烧得更旺一些,所以一次两次显然是不够的。文家在各处都有印书的工具和人员,只要我们在这里编好了,想要传到外面也不太难。只是这内容方面确实要好好斟酌一番,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将我们的老底都告诉他们……”
宗泽翰说了半天,见林倾宸没有支应,扭头一看又是一副神游在外的状态,心里有些了然,看来有时候在立场问题上,他的妻子还是有些不坚定。不过也难怪,她毕竟是受了人家十几年米粮长大的,要想立刻摒弃那些还是有些困难,这个问题放到战场上,也算是叛国投敌了。
“你说,我这是不是……”林倾宸有些纠结的问道。
宗泽翰手指既轻且快的覆上林倾宸的嘴唇,摇着头说道:“老祖宗说过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既然嫁给了我,就要帮我解忧,其余一切你都不用管,嗯?”尾音拉的有些长,既像是命令又像是宽心。
林倾宸这时候有些感谢这个时代赋予女人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条条框框来。经此一事,原本就已经偏向宗泽翰的心又牢固了几分。她告诉自己,以后宗泽翰就是这个世上自己最亲最亲的人了,帮他就是等于帮自己。
“那就办报纸吧!一个月三份,每一次只要一张纸就够了,保管炸的他们汗毛倒立。取名‘浮世’,取浮生若梦之意,暗示人世间万事都是浮沉聚散不定的,信则有不信则无。”林倾宸抬起头时轻轻说道。
宗泽翰眼含笑意,抱着林倾宸在书房转了三圈,林倾宸明白,自己已经越陷越深了。可是这又怎样?不管那个位置坐的是谁,只要能保证自己的家人安全无忧就行了,显然,弘帝在将林伯涛革职查办的时候,就已经被判出局了。
过了两天,在一众属下的商议之下,敲定了第一份《浮世》的内容:民生、安居。
唐太宗曾经说过: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捧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说白了,为帝王者,首先要将民生百姓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江山”,不管老百姓对一个新取代的政权有什么看法,只要让他们知道,新上位者是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他们自然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
光是空谈还不行,老百姓也不是傻子,他们最想看到的是事实。所以,第一份《浮世》,主要内容是在幽王控制之下的西五州,老百姓是如何团结一致,耕农田、盖新屋,让逃荒落难至此的百姓们,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一三四章 浮世(下)
在西五州被幽王控制的第一百天,一份名为《浮世》的报纸在天邺王朝十五州横空出世。说它横空出世,是因为百姓们清晨醒来时,就发现大街上、自家院落中、甚至连皇宫和官员王府中,也星星落落散落着这样的东西。有识字的就自己看,不识字的就去问别人,不到一个时辰十五个州的百姓就像炸开了锅一样,惴惴不安地传递交流着这些消息。
怎么回事?
是真的还是假的?
要变天了吗?
我们怎么办?
这个东西该怎么办?是留下还是毁掉?
有聪明的看过之后就偷偷销毁了,搞不清楚状况的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到处打听消息,还有淡然看过之后不屑一顾的。
还没等《浮世》带给百姓的震撼劲儿过去,十五匹八百里加急就从皇宫里火速出发了。
稍后,弘帝以九门提督疏于京城防守为由,将其革职下狱,重新换上了自己信任的人。而新上任的九门提督也没让他失望,即刻就贴出布告:《浮世》乃乱党蛊惑人心之为,有私藏着一旦抓获,家产充公,格杀勿论。这还不算,还调动了一千人马对城里城外展开了地毯式搜查,立誓要将每一份《浮世》化为灰烬。
经过一天的彻底搜查,百姓们刚刚被挑起来的一丝悸动也被压了下来,京城表面看起来是平安无事了,可是这件事却像一颗草种子一样,在百姓的心里生了根,还发了芽,偶尔提起时还汩汩的冒些水泡
虽然京城表面看起来跟往日无异,可是有远见的百姓还是暗中开始有所行动了。原本该买一袋面的现在改为三袋五袋,也就是说。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购买量都比平日多了很多。无意中,将京城的物价又哄抬了起来。
可是自从朝廷收购秋粮数量未达后,就开始限令民间商人不得大量屯粮,所以不到三天,京城各大粮店和日用品商铺就出现了断货的现象。原本只是未雨绸缪的举动彻底演变成了恐慌事件。
新上位的太子连夜派人调查城中粮店的实际情况,以便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待看到打探回来的消息时,他立刻脸色大变。
弘帝又是一连几日没有睡过安稳觉了,连日来眼皮不停地跳。总感觉好像有一张通天大网要朝自己撒下来。
是他太疏忽了,从秋粮收缴受阻的时候他就应该提高警惕了。那时,他以为这只是今年雨水过量造成。却没想到事态会发展至此。
文家,这件事一定跟文家脱不了干系。他已经下发了三道旨意,请文家掌权的二爷和三爷即刻进宫面圣,可是这两人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死活找不到人。派到文家族宅的人至今未归。也不知道会带来什么消息。
下一步该如何走?
弘帝看着六部官员眼观鼻鼻观心的神情,心思有些复杂,“怎么了?要你们说话的时候怎么一个个都跟哑巴一样?乱党的文章满天飞、百姓们到处哄抢,居然事先一点觉察都没有,真不知道你们平日是如何为官的?”
“微臣知罪,恳请皇上息怒!”六部官员一起下跪。神情那叫一个悔恨啊,真诚的不能再真了。
“朕现在不是要你们知罪,是想听你们如何解决这些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个道理难道还要朕再给你们教一遍吗?”弘帝威严的声音再次响起。
右丞相梁延宽眼睛眯了眯。上前启奏:“皇上,微臣倒是有一招险棋可以一用。”
“准奏!”弘帝气哼哼地发话。
“让乱党的文章满天飞确实是京城防守太疏松。百姓暗中囤粮囤物也是因为受了乱党的蛊惑,只要让百姓知道粮店和官粮屯粮充裕,这场抢粮风波一定会平息下去。”梁延宽见弘帝没有异议,继续说道,“既然百姓们要抢粮,我们何不大开粮仓,让百姓们自动熄了这场抢粮风波?”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在外求见!”小太监进来禀报。
“宣!”弘帝摆了摆手。
太子行过礼之后,见六部官员都在此,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上前启奏道:“父皇,儿臣以为,此次屯粮风波定是乱党策划的一个阴谋,目的就是让百姓产生恐慌心理,因此儿臣认为,与其逆道而行不如顺应民意。”
“怎么个顺应民意之法?”弘帝眼睛一亮,看着这个令他爱恨难辨的皇子。
太子递上一份奏折,说道:“这是儿臣让人调查的京城所有粮店的存货量,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大半的粮店都卖了八成囤货,另有小半已经关门停业,等待粮价更高一些时出货。如果按照平日的用量,这些粮食完全足够城中百姓撑过三五个月,可是百姓们不明真相,所以儿臣以为,要让百姓平息此次抢粮风波,就应该打开官粮粮仓,如此一来,百姓知道我朝粮仓充裕,就不会受乱党蛊惑了。”
弘帝的目光在太子和梁延宽的脸上划过,问道:“若是官粮粮仓一打开,百姓们继续哄抢,这件事要如何收场?”
梁延宽笑眯眯的说道:“皇上,太子殿下能如此细心的调查此事,一定有了妥善解决的方法。”
弘帝和六部官员都将目光都看向太子。
太子微微颔首,说道:“官仓大开,也不是无限量的大开,可以实行限购令,要求每户只许购买最多一个月的用量,如有不从者,将以囤货居奇者论处,按照超额数量处以鞭刑或是绞刑。”
“众爱卿以为如何?”弘帝问道。
“启禀皇上,太子此计甚好。”梁延宽和六部官员齐声启奏道。
为了控制购粮的数量,朝廷在城中东西南北四大方位分别设立卖粮点,前来购买粮食的百姓必须拿着户籍证明,凡是购买过的,一律不得再购买二次。
此令一出,城中抢粮的风波倒是淡了几分,除了最开始的两天百姓们还惶惶不安前来购买粮食以外,后来见私粮粮店也正常开门了,就不再去抢购粮食了。
一场因为《浮世》引起的抢粮风波算是暂时压下去了,弘帝开始对文家格外关注起来,暗中组织了一只精英人马,派往全国各地重点对文家实施详细调查。
“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稀稀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烧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此时的洪州城大街小巷,却充满着欢歌笑语,小孩子开始唱着腊八节的歌谣,家境好的百姓们也开始准备熬制腊八粥的材料。
由文、袁、金、张四位夫人组成的“四人帮小组”,在林倾宸的倡议之下,又有了新的活动。
原来,宗泽翰想在在腊八节那天进行施粥,施粥的对象是西五州的的贫民。
林倾宸知道以后,不知道该夸自己的老公仁义呢还是奸诈,这分明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嘛!
“我们有多少存粮?这日子可还长着呢。”林倾宸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宗泽翰。
今年本来就收成不好,再加上西五州现在可是全封闭状态,要是这么打肿脸充胖子,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将老底败光了。光想想幽王旗下二十万兵马的伙食,林倾宸都不敢想象。
“你放心,我们准备二十多年了,你只管去做。”宗泽翰笑着说道。
有了这句话,林倾宸就将文、袁、金、张四位聚到一起商议。
“这个主意好是好,就是这所用粮食从何而来,总不能让我们自己准备吧?”这一次,金夫人首先不同意起来。身为商家贵妇,她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利”字,在利益面前,一切都要靠后站。
张夫人也有些头疼,现在虽说城中各个商铺的经营还算正常,可是要是一直这么困下去也不是个事儿。
袁夫人想了想说道:“我算是看明白了,越是有钱人越是抠门,让他们帮工还行,要是让他们拿银子就像是割他们肉一样。”
林倾宸心里有数,也不着急,等众位夫人都发了牢骚之后,才说道:“我们家爷说了,文家这些年在各地得了百姓惠顾,才有了这份家业,所有熬制腊八粥的食材都由我们文家出,各位夫人到时候只要帮我镇镇场子就行。”
金夫人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林倾宸,“这样吧,熬制八宝粥的豆子就由我们金家出,也算是给夫人帮忙了。”
有人这么上道,林倾宸自然不会推脱,“那我替夫君谢谢夫人了。”
张夫人说道,“我回去跟我家老爷说,到时候让他调派些士兵前来维持治安,免得到时候出现混乱的场面。”
袁夫人也笑着说道:“你们都出力了,我怎么办?要不然烧火用的柴就由上善基金会出吧?”这样一来,上善基金会也算参了一脚,多长脸啊。
金夫人看着袁夫人讥讽道:“果然是最抠的,几根柴能值几两银子?”
林倾宸在袁夫人发火以前,赶紧说道:“做善事尽到心意就足够了,灾民们会感谢各位夫人的好意。”
施粥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当一封写有文家书院创办人身在洪州的密函呈到弘帝面前时,弘帝又不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