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 毒-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重庆集拢一笔资金渡难关,没想到生死关头,人心不古,甚至谁都想掏空他,因
此死者布好了一个局,以求与在场的人同归于尽。”
“我看不是这样,”另一学员想急于反驳。
“请等一下,”文静插进来。“我们先列出各种可能,之后再排除不真实的。
因为要培养我们思索问题的条理性和渐进性。”
“那我就提出另一种可能。”
“请讲。”
“我认为有自误的可能,”
“根据是什么?”
“死者精心设计,导演了一出悲喜剧,其目的不是自杀,而是想要发出一个警
告,只是在戏的最后,由于某种尚不得知的过失而误饮蝎毒而亡。”
学员们相互之间激烈地争论起来,文静作了一个让大家安静下来的手势。
“再看看有没有另外的可能?”
“凶杀,”学员当中有人喊出声来。
文静把这三种可能都列在黑板上,转过身来说:“现在开始考察这三种可能的
真实性。不允许用肯定的方式,只能用否定的方式。”
“自杀的可能不成立,”马上有学员开始了。“有以下几条依据。第一,自杀
的目的是毁灭自身,那么连带与自身有关的,绝不会轻易放过。假如死者真要自杀,
应该是象他所说的要当时在场的人倾家荡产之后,而不是之前。也就是说,死者不
可能让坑他骗他的人诡计得逞而自己却一死了之。这样做,不符合死者的身份和心
理特征。第二,自杀的方式不合情理。假如他拿出来的蝎毒是用于自杀的,那么用
毒蝎引导出所谓后发制人的警告就不合情理了。第三,假如是自杀,死者想得到一
个什么样的结果呢?肯定不会去设想自己死后,在场的其他人会步他的后尘,相断
自杀。所以,自杀的可能我认为可以排除。”
“那就更加证实了自误的可能了。”提出自误可能的学员接了上来。“我认为,
死者仅仅是把蝎毒摆出来充当恐吓的道具,他自己,甚至也不想让别的人真的去饮
蝎毒。那么,死者在端起蝎毒瓶嘲弄王小山时,他并不认为那真的就是蝎毒,而依
然把它当作是假的,骗人的,刺激别人神经的道具。最后他死了,应该是自误。这
一瓶是假的,但可能有一瓶是真的。那么自误的原因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自误,
由于疏忽,把假的和真的拿错了;另一种是他误,从已有的材料上来看,死者曾告
诉过许雯这次聚会的大致安排和用意,所以,有可能是许雯拿错了瓶子。”
文静用粉笔把自杀的可能划掉。
“现在看来,死因只剩下两种可能了。怎么样才能只取其一呢?”
“不可能是自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大事,岂可儿戏待之。”
“就是呀,许雯也不会拿错的,假如真是有真假两个瓶子,肯定会事先慎重地
作好标记的。”
“死者精于谋划,这样的低级错误不可能犯的。”
文静制止住这种七嘴八舌般的讨论。
“各位学员,作为一名警官,要推翻某种假设,绝不能仅仅依据情理上的推测,
而要有真实的凭据,真实的人证和物证,这可是来不得半点儿疏忽的。请各位打开
现场勘查报告,看一看有没有推翻自误可能的凭据?”
学员们重新打开材料,仔细地阅读着。
“刚才有的学员已经提到过,”文静耐心地引导着,“假如是自误,肯定是把
真的当成是假的,而死者中毒而亡,证明喝下去的的确是蝎毒,那么,假的瓶子呢?”
“对呀,现场并没有发现假的瓶子呀?”有的学员明白了。
“假的瓶子没有,自误就无从谈起。而自杀又可以否定,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
了。”
“凶杀。”
“当时我们分析时,也考虑过自误的可能。但自误的根本点是自身行为而非他
人的行为。自误者拿错了瓶子而身亡,他也就没有可能再去拿假的瓶子了。而现场
又没有发现死者拿不走的假瓶子,显然自误的可能就不成立了。换句话说,假瓶子
是被死者以外的人拿走的,而且是有目的地拿走的。这就使凶杀的可能性增大了。”
文静说到这,又把自误的可能划掉,然后让大家先休息一下。
10分钟过后,模拟侦破课又开始了。
文静先在凶杀字样的后面用一横杠连接新写上去的凶手两个字,然后请学员先
列出有犯罪嫌疑的人的名单,再设法去排除确定。
第一个写上去的是许雯。
根据有二:第一,许雯比在场的任何人都可能了解死者的安排和用意,第二、
接触真假蝎毒的机会最大。
第二个写上去的是关芳。
关芳的犯罪动机最值得怀疑,一旦死者不在人世了,观音桥新开的美容院唯其
莫属。
第三个轮到曾雄,根据与关芳极为相似。
第四个就是唐明,杀死死者,至少兜里的二十万就装稳了。
第五个,程敏,王小山也有嫌疑,也是凶杀的受益者。
第六个张济怎么样呢?死者的死亡,张济最大的受益就是时间,三千万的运作,
想必利润非同小可。
当文静按照学员的讨论,把张济写在凶手后面的时候,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一
齐笑了起来。
“全都成了嫌疑人啦,是不是搞错了?”
“谁都可能是凶手,会不会是集体合谋呀?”
“总该有一个人具体的实施犯罪吧?”
“这样搞下去,不是越搞越乱了吗?”
文静让大家安静下来。
“这种方式是常见的。因为无法肯定,那就必须采用否定的方式,而否定的方
式必须有否定的对象。所以侦破初期应该尽可能全地列出嫌疑人的范围,然后逐一
否定。目前我们不可能断定是不是合谋,但不管是不是,总要有一个人去实施犯罪,
找出这个人,就象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请大家认真考虑一下,否定的依据要首先确定下来。”
“犯罪动机?”
“不成立,”马上有人反对。“每一个人都有犯罪动机。”
大家沉默了,紧张地思索着。
文静开始启发。
“凶手可能用什么样的方式呢?”
“调换,”
“对,而且必须是不能让死者察觉,是不是?”文静想慢慢地调动学员的假设
能力。
学员们渐渐活跃起来,激烈地争论了一会儿,文静适时总结。
“我们把讨论归结起来,就有如下一条,”文静在黑板上写上作案方式后说道:
“凶手不可能在死者取瓶之前进行调换,因为死者必然有特殊的标记。那么只能在
其取瓶之后,那么死者离开餐厅去换衣服的30分钟里,正是凶手作案的绝好时机。
取出真瓶子,与餐厅里的假瓶子对调,死者回到餐厅后来不及辨别就滴入自己的杯
中,一饮而尽,待其死亡后,凶手再处理掉假瓶子。”讲到这,她顺手在作案方式
后面写上了调包两个字,再写上作案时间,换衣服的30分钟。
“学员们,我们采用作案时间作为否定的依据,寻找犯罪实施人。”
反应快的人马上指出:“许雯可以排除,因为许雯这30分钟里与死者寸步未离,
她没有作案时间。”
也有反应更快的人指出:“那剩下的人都无法排除了,因为这30分钟里剩下的
人全都分散开了,谁也没和谁在一起。”
“对呀,又不可能一同作案。”
“这不等于什么都没做吗?”
“不,”文静不赞同过早的懊丧。“至少用这个条件否定了许雯。否定进行不
下去,不是因为案情过于复杂,而是我们的否定条件不够完整。请各位想想,除了
动机,作案时间,判定凶手还应该有什么依据?”
“必须事先知道死者的用意。”
“对,我们应该把这一条件也作为否定的条件,那么也就是说,否定的条件应
该是一个联言判断,而不是选言或者假言判断。我们把它的逻辑形式列出来,就是
这样的,凶手必须是有动机,有时间,有知情的可能,这三个联言肢缺一不可。好
吧,我们现在休息一下,各位学员整理整理思路。”
五
模拟侦破的进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现在关键是看一看除了许雯之外,剩下的嫌疑人当中有哪一个有可能事先知道
死者的聚会用意。
学员们好象觉得除了妄加猜测之外,别无良途。文静知道这是因为学员们的破
案经验不足,造成思路不够开阔。于是设法慢慢地引导。
她再三强调仔细琢磨死者的心理,语言,行为上的特征,并暗示有可能找到突
破点。
“死者的心理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扭曲。他放弃正常的方式解决投资的矛盾,
而是处心积虑地策划导演了这么一出扭曲的悲喜剧。他认为他是居高临下地操纵着
一群木偶,他操纵着木偶的喜怒哀乐,换句话说,他一定是自鸣得意,格外欣赏自
己的杰作。那么,人在这种情形之下,会作出什么样的事情呢?”
“肯定会夸耀。”
“向谁夸耀呢?”
“许雯,或者别的什么人。”
“许雯的口述表明,死者只是说要戏弄一下参加聚会的人,具体的作法并没有
告诉许雯,而且,夸耀得过于详细,万一许雯泄露出去,不就演不成了?”
“但是也不可能事先向被戏弄者夸耀呀?”
“也许可以换一个方式夸耀?”
文静很高兴大家的思路渐进正轨。
“什么样的方式?”
“比如日记呀,策划书之类的文字性的东西?”
“这就对了,”文静也开始兴奋起来。“那么下一步怎么办?”
“查找这类东西呗,”
“在哪儿找?”
“人的习惯,应该重点放在卧室或书房。”
“假定卧室没有找到,”
“那只有在书房里了。书柜,书桌,还有……”
“会不会在微机里存档了呢?”
文静乐了,走过去打开微机,学员们一齐聚拢过来,从文档目录中发现有日记
存档,但是被加了密码,必须破译密码才能打开文件。
文静又开始启发。
“个人密码的设定,有一个规律,就是一般采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或物,比
如……”一边说着,文静一边有意识地把目光转向书桌上的一具蝎子的标本上面。
“蝎子,没错,死者在餐桌上大谈特谈蝎子,试试看?”
文静把蝎子的英文输进微机后,学员们忍不住高兴得雀跃欢呼。文件被打开了。
日记里有死者记录的策划的详细步骤和过程,细致到让在场的学员们为之咋舌。
似乎所有的疑问都迎刃而解了。
案发当天,只有一个人接触过微机。
客人们当中,只有一个人符合凶手的联言条件。
具有犯罪动机,有作案时间,事先知道死者的意图。
这个人就是——张济。
学员们如释重负,大家一边兴奋地谈论着,一边收拾着各自的东西,准备打道
回府了。
文静有点儿生气了,表情异常严肃地大声说:“你们准备回家了?真够荒唐的。
我什么时候宣布可以下课啦?”
学员们惊诧的表情似乎在说,不下课还要做什么呢?
“你们毕业以后,就要充实到侦破工作的第一线,如果案子搞到这一步就算是
交差了,不是很荒唐的吗?我们刚才所有的一切,都仅仅是警方对案情的一种分析,
一种假设性的推断,在没有具体的证据的情况下,分析和推断只能是一种假设性的
真实。难道就凭假设性的真实就可以逮捕凶手了吗?”
文静停顿了一下,让大家重新回到黑板前,在黑板上写上“取证”两个字,然
后安排每一个学员把自己的取证设想和取证方向,方式写在纸上面。
等到所有的人都交上来之后,文静仔细地翻阅了一遍,然后讲了起来。
“大家都想到向在场的人员取证,保龄球馆的取证,但只有少数学员想到查证
张济的资金帐户运转情况,这说明有一部分学员还不够细致。当时警方是从三个方
面取证。第一,现场再次勘查,特别是别墅周边,结果在书房外面的草坪上找到了
那只空瓶子。第二,保龄球馆的服务员证实张济在保龄球馆里使用过电话。第三,
在场的许多人证实,死者去换衣服时,张济去过书房。再顺着电话的线索查证,张
济的电话是打给办事处的会计的,内容有两个,一个是问死者去没去过办事处,二
是指令必须在下班前把帐上的三千万巨款一次转到他的作期货的朋友帐上。案发后
的第三天又一分不少地转回来了。经那个朋友证实,张济这一次赚了足足有一百多
万。”
“那么张济是怎么承认的呢?”
“很简单,第三天下午,我把张济请到这间书房里,他一进门,发现保龄球馆
的服务员,作期货的朋友,办事处的会计都在场,就已经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我
也增加了一点儿戏剧效果,故意把蝎子的标本压在微机的键盘上,把文件打开,敞
开保险柜的门,把真假两个瓶子按照死者的摆法摆好。”
“张济怎么说?”
文静这时候取出张济的供词,交给学员们传阅。
张济本想在微机里消磨时光,却偶然发现了死者的日记存在微机里,这可正是
张济可遇不可求的。他破解了密码,调出了有关这次聚会的策划内容的文件,看完
之后,他有理由感到他好象被人阉割了。出于这种心理,张济绝不会放过报复的良
机。他从微机的备忘录中查到了保险柜的密码,打开以后,发现真的有两个盛有相
同颜色液体的瓶子,其中一瓶贴有英文“真”的标签。张济没敢动,因为害怕死者
还有别的标记。好在他的时间是充足的。他聪明地针对死者的策划拟定出自己的反
策划。首先第一步是要创造出一个调换真假瓶的时间,为此他特意在餐厅里坐到了
死者旁边的位置上,本来他想用许雯的方式让死者离开餐厅,没想到许雯无意之间
替他那么做了。他了解死者有洁净癖,一定会去换衣服的。第二步设法使在场的人
也离开餐厅。这二步完成之后,他就再次进入书房,打开保险柜,取出真毒瓶,撕
掉标签,回到餐厅,迅速调换,然后离开餐厅。当他看见死者滴入毒液,一饮而尽
之时,他想到的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怪谁呢?怪他自己,谁让他非要留下一瓶真
的毒液呢!大概其命该如此吧。
有一位学员看完之后,困惑地问:“张济为什么没有删除存档的日记?”
文静微微一笑,
“最后我也这么问过张济。”
“他怎么说?”这回是大家一齐问道。
“他说,这也算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也大概就是天意!”
(全文完)
原 载:《啄木鸟》1999年一期。
联系地址:重庆市石桥铺城建校
联系电话:(023)68619699
邮政编码:400039
E…mail :shicyan@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