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新中国近代史 >

第108章

新中国近代史-第108章

小说: 新中国近代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妻当时就急了,儿子是自己的好,她把手一下抽了回去,叉腰作茶壶状,“怎么不能比?怎么不能比了?”
  “东阁”就是霍东阁,去年都升为国防军第7装甲师师长,军衔为少将。
  我忍住笑意,这时候千万不能笑出来,要不妻非与我生气不可,“咳、咳”,我咳嗽两声,说:“风度,风度……”
  妻气的掐了我一下,才拉了张椅子坐下。
  我不动声色,“东阁精明能干,每阵必先,屡立战功,是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你算算他打了多少仗,贿选战争打到东北,有他;东北地区剿匪,有他;西北地区剿匪,有他;23年战争,有他;对苏战争,还有他。
  反观毅然,26年参军,此后就参加了一场对苏战争,所在部队又不是主力,派上前线的时候,仗都打的差不多了。
  他怎么能和东阁相比?
  再说,东阁还比毅然大十岁,多十年军龄的。”
  妻气的连掐我好几下,“怎么不能比,我说能比就能比……”似乎觉得有些说不过去,妻停顿了一下,没有说下去,又掐了我几下。
  我痛的呲牙裂嘴,“哎呀呀呀……还真掐呀!”
  晓之以理,失败,那就动之以情好了。
  我把妻的手握在手里,以防止她继续掐我。
  “我知道,你是心痛儿子受伤。毅然也是我儿子,我也心痛的。不过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还能管他们一辈子不成。毅然既然选择了作军人,就已经准备好面对危险了。”
  我嘴上说的好,心里也是打鼓,这死小子,一点儿都不让人省心,回来非收拾他不可。
  “此次选拔优秀军官,前往德国作军事观察员,毅然是为了入选优秀军官而高兴,不是冲着军衔才去德国的。
  毅然不愿意待在参谋部,总是下基层去带兵,你还不清楚他的心思呀,毅然就是喜欢带兵打仗。
  国防军是有规矩的,我也不能提拔毅然,他没有那个资历的。骤然提起来,不说别人服不服气,毅然压不压的住阵脚,也是个问题。
  再说,毅然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全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很不容易的。如果他想走歪门邪道,他还不会自己钻营,谁会不给他几分面子……
  我这么跟你说,要真是象你说的那样,第一个生气的就是毅然……”
  我一边哄儿着老婆,一边心中暗暗又给董毅然记下一笔。
  董毅然远在德国,正躺在法兰克福医院病床上的睡懒觉,却突然感觉到一股寒意,让他不由裹紧了被子。
  说实在的,董毅然对现在的少校军衔,还是很满意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当初非要在美国上军校,回国后又是考试,又是军训,加之路途遥远,即使他基础扎实,一切顺利,一年的时间也还是耽误过去了。
  如果不是在参谋部的两年,干的不错,后来的几个机会,也都表现出色。就以他长期在基层带兵的履历,现在能不能升少校还两说呢!
  此次选拔优秀军官,董毅然也是努力争取,蒋百里总长可不会理会谁的面子,入选了不光是个资历,也脸上有光,谁也得说声“好”不是。
  到德国以后,董毅然很是用心,战争可来不得半点马虎,敌人可不会让着你的,而且有此良机,自要好好表现,如果能提前两年晋升中校,总是件好事。和平时期的晋升,可不是容易的。
  然而,董毅然的运气不是很好,呃,似乎也不能这么说,被炮弹在不远处爆炸,只是小腿骨折,应该算是很幸运了。但董毅然很沮丧就是了,早知道,就离那该死的马奇诺防线再远点儿了,过后再看不就完了。
  马奇诺防线是法国在德法边境地区,修建的一条防线,号称“不可征服”。
  在欧洲大陆上,德国与法国是一对夙敌。欧战一结束,法国就有人提出了法国东北部的设防问题,要求修一条防线。建议并没有被采纳,法国是战胜国,多数人更倾向于进攻。一直到25年,法国才决定修建三个独立筑垒地域。一旦爆发战争,立即越过莱茵河向德国展开进攻。
  随着既定政策的转变,“祸水东引”成为法国对德国的主导方针。但德国的不断武装,强烈地刺激了法国人的危机感。在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努力下,防线于30年全面展开施工,至1936年基本建成。
  防线总共耗资60亿法郎,土方工程量约1200万立方米。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每公里平均15个永久工事,绵延了从卢森堡直至瑞士的整个法、德国边境,约390千米,这就是著名的马奇诺防线。
  “六十亿法郎……”戴安澜中校挥舞着双手,“国防军大换装,也没有花上六十亿,这笔钱足以武装一百个师的装甲部队了……”
  董毅然嫉妒地看了一眼戴安澜,他正睡的香的时候,被刚去马奇诺防线参观完的戴安澜叫醒,自是很不满意。混熟了的戴安澜才不管这个,直接了当地说:“你是猪啊!睡到现在还不起。”全然不顾董毅然无法起床的事实。
  戴安澜绘声绘色地说:“你没看到马奇诺防线,就后悔吧!修的真是科学……”
  马奇诺防线十分坚固,被设计成地面,地下两个部分。
  地面部分为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枪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有数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
  地下工事里,物事一应俱全,每一座大型地下工事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地下小城镇,拥有自己的水井、食品供应和发电设备,可以让官兵在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防守三个月。
  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420毫米臼炮炮弹两发直接命中,或1000千克炸弹的轰炸,防线的大型火炮都可以作360度旋转,向任何方向射击。而且都是升降式的,平时不升起来,只有作战的时候,才升起来。炮手作战时就像在潜艇内作战一样。
  ……
  董毅然气愤地直哼哼,本着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被德国打下来了。久守必失!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
  戴安澜摇头晃脑的反驳说:“No,No,No!德军可不是从马奇诺防线过去的……”
  是的,德国不是从马奇诺防线进攻的。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国家虽说有坚持一两个月才投降的,但那里的战斗其实在五月上旬就结束了,希特勒早已急不可待,便于5月14日开始进攻法国。
  当时的形势是这样的,法英联军拥有八十九个师,且分布在从地中海至英吉利海峡七百多英里的战线上,兵力分散一味防守;而德军则调动了一百四十个师,兵分三路,集中兵力主动进攻。
  除了牵制马其诺防线C集团军的二十个师外,其余一百二十个师组成的的A集团军、B集团军和装甲集团军,都集中在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
  法国防守马奇诺防线的二十六个师,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闪电战的成功,又使法军后备的二十一个师,也没有来得及支援,前线就已经被击溃。再除去防守南部边境的五个师,德军在主要战线,兵力是英法联军的三倍以上。可以说,德军完全完成了预订计划,对法英联军打了个时间差,在主要战线上以多打少,个个击破。
  ……
  最后,戴安澜总结道:“如果法国把马奇诺防线,一直修到英吉利海峡,累死德国人,也别想轻易打过去。”
  董毅然呲之以鼻,“法国要是把防线修到英吉利海峡,100亿法郎都不够,不用德国人打过去,法国人自己就破产了!”
  以法国的资金和时间,也不可能把防线修的尽善尽美。一来耗资太多,再添点钱就够我研究原子弹的了;二来法国人是把比利时当作是缓冲地带了,觉得足够有时间调动部队了,毋须建那么些永久工事。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经济危机在法国持续时间最长,法国人也没钱了,
  抬了一会儿杠,董毅然关心地询问起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
  说起古德里安,戴安澜也是神往不已,他遐想了几分钟,才在董毅然的催促下,继续说下去。
  “听说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距离英吉利海峡不到一百公里,前方的联军已经没有抵抗力量,打到英吉利海峡,也就是一两天的事……”
  海因茨·冯·古德里安色当一战,真真是威镇四方(从此,威名远播,震古烁今^o^)。五天之内,越过阿登森林,越过累克河、伐耳河和马斯河,完全冲垮了八个师的法国第九集团军。
  董毅然和戴安澜也成了古德里安的崇拜者,两个家伙羡慕死孙立人上校了,孙正随着第19装甲军同行。
  接下来,两个人的话题,开始步入专业化。两人分成德法两派,讨论如果我指挥法军/德军,我会怎么办?
  ……
  YY了不长时间,董毅然和戴安澜就放弃了,毕竟法国在战略上的失败,不是战术可以挽回的。话题也就随之转向中德两国部队的对比上来。
  装甲部队的建设上,中国国防军绝不逊色于德军,他们讨论了好一会儿,也只觉得各有千秋罢了,实际交战还要看指挥官的指挥如何。但在伞兵部队的建设使用上,两人达成了一致。中国在此处落后了。
  在中国,由于龙牙部队的影响,伞兵更倾向于特种兵,通常会被用于突然袭击,敌后破坏等等。基本上,不会考虑大规模使用伞兵作战。这固然有伞兵火力弱,防御能力差的关系,却也有思维定式的影响。
  像德国使用几十人,或上百人,突然袭击夺取某一阵地要塞,这都没什么,中国伞兵第一旅也没少在演习中做过。但几千,甚至于几万伞兵,作为战役的主要力量使用,像德军在克里特岛和荷兰那样,却是没有过的。
  董毅然和戴安澜商量了半天,决定写一份报告,来专门讨论这个问题,此外还应该写一份装甲部队的,毕竟两个装甲部队的军官,却写伞兵部队的,似乎有点儿不务正业。但讨论了一会儿,两人决定,把两篇文章一起写,以伞兵部队为主,配合装甲部队为辅,再做一下中德部队的对比分析。
  要不然,别想与孙立人等的报告,相提并论。
  决定作了,跑腿收集资料的工作,就只有交给戴安澜了,董毅然的身体只能来分析整理资料了。
  ……
  不说董毅然和戴安澜如何完成任务。我们把目光转向40年5月的战事。
  从5月14日起,德国就牢牢地把战争的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
  卢森堡弹丸之地,就不说了。
  荷兰还把思维停留在欧战时期,把遍布全国的水路看成防御工事,在德国伞兵部队的打击下,荷兰空军就像波兰一样,被消灭在机场上。完全丧失了空中力量和指挥系统的荷兰,只坚持了五天,就于19日宣告投降。
  比利时则是咎由自取。早在欧战之前,比利时就宣布中立,但看到德国失败在即,比利时又放弃中立,对德宣战了。三十年代,德国不断武装后,比利时深感不安,就放弃了与法国的盟约,再次宣布中立。不要说希特勒会不会尊重中立国,就算是,估计也不会尊重这种“中立”的。比利时的选择,完全可以说,是驼鸟级的了。
  在闪电战中,伞兵部队为装甲部队开辟了道路,比利时军队一退再退,坚持了两周,就宣布了投降。
  法国的情况也很糟糕。前线的联军既缺乏装甲部队,更缺乏反坦克武器,在德军的闪电战进攻中,法军的组织十分混乱,后备军队无法调动,法军一溃千里。
  到六月初,联军整个被困在英吉利海峡沿岸格拉夫林和纽波特之间,这个以敦刻尔克为中心的三角地带还在日益缩小中。
  按照曼斯坦计划,德军应该继续前进,直接解决掉全部法军,及英军国远征军。英军国远征军包括了英国常备部队的大半,如果将其成建制地歼灭在法国境内,那英国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也就没有什么抵抗能力。
  然而——很多事情就坏在这个“然而”上——希特勒在关键的时候,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
  第117章[全]
  赫尔曼·威廉·戈林,1893年1月12日生,早年曾担任第11飞行中队的指挥官,在欧战中共击落22架敌机,是德国的王牌飞行员。值得一提的是,在第11飞行中队战后聚会的时候,戈林是唯一未被邀请的队员。
  至40年为止,戈林历任国会议长,普鲁士总理,内阁成员,空军元帅,四年计划的负责人……已经成为纳粹的二号人物,希特勒的得力助手和接班人。
  在40年5月,德军大胜英法联军,把联军围困在敦刻尔克附近地区。戈林却不甘心自己的空军处于辅助地位,为了抢功,他向希特勒游说道,如果征服欧洲是由德国国防军完成的话,国防军势力一定会大涨,这会使元首的威望受到损害云云。
  希特勒深以为然。在戈林保证解决战斗的情况下,希特勒发出了要坦克部队停留在运河一线,停止向前推进的命令,而把进攻任务叫给了戈林的空军部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德国国防军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德国军官团的影响力极大,是德国陆军的灵魂。不要讲希特勒,就算是德皇威廉,军官团也不怎么放在眼里。对德国军官团元老而言,希特勒只是个“维也纳的下士”。从某种意义来说,德国陆军是希特勒的合作者。
  希特勒对此早有不满,自不愿意增加德国陆军的声望,扩大其声势。
  而且在当时,空军越来越受到重视,认为是主要作战力量,却还不熟悉空军的使用。杜黑的《制空论》被许多人奉为圭皋。其实,在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面对训练有素,有所防备的敌人,空军还不足以成为决定性力量的。地面的战斗,始终还是需要地面部队来解决。
  希特勒相信了戈林的许诺,把任务叫给了“自己人”——戈林一手建立的空军,是出于政治需要,也是觉得,“煮熟的鸭子飞不了”。
  谁知道,“煮熟的鸭子”还真是飞了。
  由于天公不作美,恶劣天气从五月底一直持续到六月中旬,德国空军的打击力度大受影响,而海滩上的环境,也大大减轻了轰炸的威力,敦刻尔克的英军部队损失有限。
  反而使盟军获得了一个意外的喘息机会,他们得到时间调整了防御,巩固了敦刻尔克周围的袋形阵地。
  5月30日,在丘吉尔的命令下,英国海军开始执行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公报反复宣称,“在阿托瓦的法军的命运已经决定了”,“被迫退入敦刻尔克周围地区的英军在我们集中进攻之下正走向毁灭”。
  与此同时,英国海军却只花了四天时间,就撤退了13万多人。
  等到德国人发现问题严重的时候,却为时已晚。德军面对的是一条稳固的防线。在战争中,穷寇莫追,归敌勿迫。这是因为想要逃命的敌人,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战斗力,会拼死作战。再强的军队,面对拼命的敌人,也一样会头痛。
  为了能够撤退,英法联军就是在拼命作战。在德军的疯狂进攻和猛烈轰炸下,盟军阵地仍巍然不动。
  说到底,“为了消灭敌人”与“为了生存”,两者爆发的作战意志完全是两个层次的。
  加之,英法联军阵地完备,兵力多达数十万,武器装备的差距再大,也没有抗日时中日两军的差距大。德军若是能顺利攻克,才是奇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