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新中国近代史 >

第113章

新中国近代史-第113章

小说: 新中国近代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兰克,我看不出这里面有什么不同。”
  罗斯福惊讶地望着我。
  “无论你是否意思到,福兰克,在你提出四大自由的时候,你并没有考虑到白人以外的其他人……这不公平。”
  我平静的望着罗斯福,平铺直叙地说道,不是抱怨,只是单纯的叙述。
  我没有理会罗斯福的困惑,也没给他辩驳的机会,接着说下去,“我清楚,这世界不存在公平。这理所应然,强者总是会得到更多,只要他不剥夺弱者的最后一块面包……
  中国人民愿意为了理想而战斗,但不会为了分赃不均而战斗。中国人愿意为了正义而牺牲,但在这场战争中,我看不到正义的存在。
  战争的起因,我们都清楚。法国与英国制订《凡尔赛和约》时,就注定了这一天。他们选择了‘祸水东引’时,就应该知道有今天。没有希特勒,没有纳粹党,也会有其他人来做这一切。
  ……
  向天吐沫,口水就会落在自己的脸上。
  约翰牛自食其果。
  我不会同情他们的。”
  罗斯福恢复了安祥,一脸的微笑中蕴涵苦涩,他知道,我不喜欢英国人,中英关系一直不好,却没想到我是如此考虑的。尽管他不喜欢,却也知道,这是深思熟虑地结果,是最真实的想法。就如同他的信念一样,不会轻易改变,也不会轻易动摇。
  不过,罗斯福也察觉到一点儿希望,他开始努力说服我,列举了种种事实,来证明德国的非正义性。
  他指出德国是侵略者,我就告诉他英法是同谋犯;
  他指出德国对自由的压制,我就告诉他这不会比苏联更严重——他没有争辩,如果苏德发生战争,我们都清楚,他会支持谁;
  ……
  我忽然觉得有些厌倦,决定换个话题,“福兰克,我们还是谈一点现实的吧!
  ……
  在这个世界上,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朋友。在各个领域,中美之间都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如果美国处于十分危机的时候,比如说,战火蔓延到北美大陆,中国是愿意提供帮助和支持的。
  不过,德国是中国的朋友,日本也是中国的朋友,而英国不是,苏联也不是。在欧洲的战争中,中国宁愿德国获胜,而不是英国。
  然而,中国不会为此而战斗。
  如果美国对德国宣战,那么,中国会宣布保持中立立场。
  ……”
  此后,我们的谈话,开始进入实质阶段。
  罗斯福是个不错的人,我们却没有办法成为朋友。谈话是短暂的,然我们就像结识已久的样子,彼此十分了解。白发如新,倾盖如故。
  罗斯福与我没有达成任何条约,只是宣布中美贸易一如既往。
  我知道,罗斯福一定会支持英国,必要时还会支持苏联,而我则会继续与德国、日本保持贸易。但是,中国不会卷入战争,至少不会与美国开战。在必要的时候,如战事发生在两国本土,我们就可以在大洋彼岸找到一个帮手——自然,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对于日本与美国的分歧,我笑着说,“我不认为,日本会威胁到美国(本土),如果,有那么一天的话,中国一定会与美国站在一起。”
  尽管这话听起来象是开玩笑,但罗斯福和我都知道,这是真心话。如果日本能够威胁美国的话,那它也一定会对中国造成威胁,中美自然会合作的。
  现在嚒,美国就需要自强不息了。
  这不算是个好结果,却是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罗斯福在我离开以后,有些失落地坐在那里,半晌没有说话。私下里,罗斯福显得忧心忡忡,他对战争的胜利,不再把握十足了。然而,即使欧洲战争失败,美国也不会孤立无援。这倒像是个好消息。
  回国后,罗斯福告诉赫尔结果——“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却很有可能成为美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与此同时,日美会谈也在进行中。美日之间的分歧日益严重,日本要成为一个大国,只有向东南亚扩张。但美国绝对不希望日本强大。如果不是中国崛起的时机太好,美国也不会支持中国的。反而会采取措施压制中国,使之成为美国的附庸。同样的错误,美国不会再犯第二次。
  拟议中的近卫…罗斯福会谈,并没有能够举行。
  赫尔备忘录和中国的密电警告,在东京造成了很大混乱。
  赫尔备忘录是在五月发出的,它以哈里·德克斯特·怀特(执行“雪计划”的苏联间谍)拟订的备忘录为基础的,敦促日本从印支撤军,并取消在印支的经济特权。
  该备忘录的实质是,促使日本放弃在远东的一切野心,并在事实上成为美国的附庸。
  日驻美大使来栖接到备忘录时,答复道,他想象不出本国政府怎能同意备忘录。赫尔暗示的财政援助,毫无意义。以日本人的“好强”,是不可能忍受这一“屈辱”的。
  而前些时候,日本接到了中国的警告。唐绍仪拿出了一堆破译好的近期日本密电电文,警告说,日本的密码已被破译,请不要在电报里讨论重要的事。
  随后,更换了新密码的日本,再次接到警告,并表示中国愿意对此提供支援。日本自是婉言谢绝,也不再在电报里讨论任何重要问题。重要的的问题,日本人采用了信使,或者使用一次性密码。
  政府竭力想避免与美国开战,但想到美国不知破译了日本多少密电,就觉得前途无亮了。而日本“主张积极行动的人士”正在增加,军部越来越明显的主导了国家决策,这里的军部是指海军军部。他们要求突袭新加坡,以排除美国军队使用新加坡的一切可能性。
  与此同时,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来源,华盛顿的意见变得相当的混乱。人人都估计,日本要在东南亚继续推进,却不知日本已决定进攻美国。
  既然进攻新加坡,就会与美国开战,那就不如一次解决美国和英国了。日本的实力超过另一个世界不少,又是集中了全部力量在东南亚,举倾国之力一战的话,还是有四分胜算的。加之,还有中国提供支援。假如说不能战胜美国——日本也知道多半没戏,称霸太平洋,却也足以守住占领区了。
  值得一提的是,山本五十六也没有过多的反对,估计也是觉得可以一博了。
  日本连续在鹿儿岛等地,进行了多次演习,在外交上施加压力,也为日本的进攻作准备。
  而在同时,德国的“芭芭罗萨”计划,也已经准备就绪。希特勒光是德军就准备了150个师。
  希特勒的计划不错,德国的海军太弱,但进攻不行,却也足够防守用的了。英国别说登陆欧洲,就是北非战场,隆美尔已把英军打的屁滚尿流。德国有整一年的时间对苏作战,只要消灭了苏联,德国就稳居不败之地。到时候,即使美国参战,也为时已晚。
  至于德军打不过苏联红军,这样异想天开的念头,元首阁下想都从来没有想过。
  【看书要砸票,做人才厚道】  ?
  第122章[全]
  尽管苏联在苏芬战争中,吸取教训,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在41年5月15日,德国的进攻一开始,苏联还是吃了大亏。
  39年,苏联的大清洗正是高潮,直到苏芬一战吃亏不小。斯大林才清楚,清洗对苏联红军的战斗力造成了多大伤害。从40年起,斯大林采取了一系列的备战措施。如召回了数千“大清洗”中被判刑的军官,开设了军事院校,恢复军衔制度等等。并实施了义务兵役制,使苏联红军的总兵力在41年初达到了420万。
  同时,斯大林开始大力发展国防工业。至德国进攻前的一年多时间里,苏联就装备了一万七千多架飞机,其中新式飞机,如伊尔…2,就有四千架;装备坦克一万八千多辆,其中新式坦克,如T…34,就接近六千辆。
  按说,以苏联红军的实力来看,即便是打不过德军,也不会相差悬殊,不至于吃亏太大。要知道,苏联红军的换装是以西方防线为主,一多半的新装备,都武装了西方方面军。苏军与德军的装备差距不是很大的。
  然而,斯大林刚愎自用,他的两个判断失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其中,一个判断,是关于德国的主攻方向;另一个判断则是关于进攻时间。
  在进攻方向上,斯大林认为,德国要是想打一场长期的大规模战争,那乌克兰的粮食和顿巴斯的煤,就是必不可少的。他否决了总参谋部,关于“德军主攻方向是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的判断,断定德军将主攻方向为西南方。
  大清洗刚刚结束,谁敢与最高领袖顶着干?!
  参谋人员明明知道,希特勒的“闪电战”强调速战速决,却也没有人有勇气指出这一点。苏联红军就把主要防御方向定在西南了。这直接导致德国进攻后,苏联红军需要把100个师的部队,从西南调动到前线去。
  德国的进攻不是没有征兆的。
  41年3月,苏联获悉,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安庆与唐绍仪和蒋百里进行了极为秘密的谈判。谈判内容不难想象,希特勒是想与中国建立联盟,形成对苏联的军事包围,迫使苏联两面作战。
  中国与苏联之间,是有《互不侵犯条约》的存在,中苏也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发生战争了。
  但是,斯大林清楚,在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里,苏联始终以敌国的身份,名列榜首——与中国在苏联三十年代早期的国情报告中的地位相当。此后,德国后来者居上,超过了中国,居首位。不过,中国仍然排在第二位的。
  斯大林可不相信,一纸条约,会限制住中国。当初,中国最后是怎么对待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斯大林还记忆犹新。
  斯大林陆续收到了一些情报,指出德国正准备进攻苏联。不过与此同时,斯大林也收到与之截然相反的情报,指出德国是在为入侵英国作准备。
  其中,比较著名的消息,是丘吉尔在4月初的电报,提醒斯大林,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然,41年春天,西方国家盛传“苏联对德国进行大规模军事准备”的挑拨性消息。正因为消息属实,使迫切需要时间准备的斯大林极为生气。而丘吉尔在干涉苏联内战时,也给斯大林留下了恶劣的印象。
  总而言之,斯大林对此类不合意的消息,一律无视。苏联正是武装到关键的时候,斯大林是决心与德国“亲善”了。武器装备到了部队,并不会马上形成战斗力,还需要时间训练。假如能拖到明年,再有几月时间,苏联红军换装完毕不说,战斗力也会有很大提高的。
  于是,即使在战前几小时,苏联得到了很确切的消息,斯大林还是花了几个小时讨论,才决定提高警戒,但为时已晚了。
  5月15日凌晨四点,德军对苏联展开全面进攻。这是一次不宣而战。德国轰炸机猛烈袭击了西部、基辅和波罗的海沿岸3个特别军区的许多机场 ,苏联红军配备的大量飞机,被直接消灭在机场上。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的命令,空军放过了强击机。尽管戈林缴获的愿望是良好的,苏联红军却明显不愿意配合,这些飞机飞回了国内,在随后的战争中给德军以沉重打击——“坦克克星”。
  德军的进攻,就不详细描述了,与另一个世界差不多。
  苏联虽然在武器装备上,有所改善,但措手不及的苏军还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苏军惊慌失措,一溃千里,许多部队都失去了指挥和联络。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苏联红军在此时此刻,也没有把无线电装置配备到基层。因此,在德国空降兵破坏了通讯线路以后,苏联西线的指挥是一片混乱。在稍微晚些时候,西方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将军与西线的其他将领,一起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全部枪毙。
  德军花了一个星期,就顺利地攻克了苏联西线的重镇里加和明斯克,逼近斯摩棱斯克。而西南是苏联的重点防御地区,德军进展慢一些儿,一个多月以后,才逼近基辅。
  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引起了全世界各方面人士的关注。
  丘吉尔高兴之下,立刻于当天晚上,发表广播讲话,声明英国愿意支持苏联对德的抗战。
  6月5日,英国和苏联签订了协定,约定双方在对德战争中采取共同行动,相互给予一切形式的援助和支持,双方均不同德国进行谈判,更不单方面同德国媾和。
  这是一份英国与苏联的战时盟约。限于英国的现实情况,大家都清楚,这种支持,多半只是精神上的支持而已。英国仅派出了两个战斗机中队到摩尔曼斯克,保护北方航线。
  相比之下,还是美国的支持,更为重要,也更实际一点儿。
  但是,英国人与美国人更为关心苏联能够支持多久。苏联随时都有可能面临两面夹击,形势很不乐观。英美军界的大部分人都相信,就只是面对德国的话,苏联的抵抗也会很快瓦解。
  因此,是否为苏联提供支援,在华盛顿引起激烈的争论。直白点儿说,如果苏联不堪一击,还不如把物资保留,用在英国,及美国自己身上,这可都是钱呀!
  6月末,罗斯福的私人代表霍普金斯访问莫斯科。
  在克里姆林宫里,斯大林表现的坚毅而从容不迫,给霍普金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斯大林描绘了一副光明的前景,并满怀信心的预言说,“我们最迟将在10月稳定各条防线。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我婶信,希特勒必败无疑。”
  是的,斯大林在朱可夫的建议下,调集苏联红军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建立纵深梯次防御, 以疲惫敌人,将其阻止在某一防御地区,然后集中必需的兵力组织反攻。
  苏联红军的战斗力是被大清洗削弱了,但在保家卫国上,苏联人爆发出惊人的勇气。多数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尽管也有着种种不满。在国家兴亡关头,那些不满就微不足道了。
  如果说霍普金斯相信了斯大林的话,不如说,是霍普金斯相信苏联会坚持抵抗下去,不会轻易投降。换句话说,就是美国支援的物资,会取得实效,不会浪费,可以削弱德国。
  这样一来,美国对苏联的态度,才逐步好转。此前,美国今解冻了俄罗斯在美国的资产,并将少量非作战物资,运往苏联。虽然在霍普金斯访苏之前不久,罗斯福下令,为苏联提供大批援助物资。但那只是个姿态,第一批物资在一个多月以后才开始落实。
  中国的反应很迅速,5月15日,德苏战争开始。16日,中国就宣布中立。
  自然,各国都不会当真的。人人都知道,如果苏联坚持不住,中国就会立即对苏宣战。
  根据唐绍仪与里宾特洛甫的约定,中国要牵制苏联东南方面军和远东方面军。
  中国与苏联的边境,非常漫长,从伏尔加河到北海,有四五千公里。
  相对而言,北海、蒙古一线,中国移民众多,人烟稠密。中国是内线作战,驻军直接部署在边境上。苏联则人烟稀少,采取的是纵深防御。
  我没有调动这里的驻军。如果斯大林把远东方面军调到西线,那就再好不过了。按照约定,德国拥有欧洲部分,中国占领亚洲部分,苏军防御的兵力越少越好,方便我浑水摸鱼。
  不过,这也就是想想。除非德国大胜特胜,苏联实在挺不住了,决心放弃东西伯利亚地区,否则,苏联远东方面军是不会调走的。
  哈萨克一线的形势又不相同。
  在大批移民以后,哈萨克的汉族人已经占据了半边天。有了人力和资金,哈萨克的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纺织、钢铁、煤炭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