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东巡 >

第5章

东巡-第5章

小说: 东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跟随大王一行的仆人、下臣、宦官,都一齐高呼“大王”。
    那些儒生方士们不知端底,没有反应过来,于是并未随上喊。大王颇为不快。
    呼声平息之后,有一个白面书生走上前来,喊一声“大王”,施了鞠躬礼。
    大王说:“有话直讲。”
    白面书生不急不躁说着:“大王,俺明白您的意思,也知道那药儿在东海,在
三神山上。”
    大王说:“怎么?”
    “要到三神山必须心装经纬,会观星相。一句话,得是个有大韬略的能人哩。”
    大王“唔”了一声:“你们当中必定有人堪当重任。”
    书生说:“我们当中是有一个那样的人儿,可惜他没有来哩。”
    “嗯?”大工有些恼怒,细长的双眼飞快闪动,间:“他是谁?胆敢回避大王?”
    书生说:“报告大王,不是回避,实是不知。不知者不为罪也。那个人就是有
名的大方士徐芾。他就是‘百花齐放之城’——士乡城人也。”
    大王愣了一下,问一旁的李斯:“大王疆土上还有这么好的地方?百花齐放?
那岂不是芬芳扑鼻?”
    下边人吃吃笑,大王这才闭口不语。
    那个书生又说:“禀报大王,在下说的‘百花齐放’不是真的鲜花遍地,而是
指那座城里聚集了举国上下最有名的学问家。在那里人们可以议论横生,献出智慧。”
    大王略有不快,但一想起他们当中的徐芾,只得忍一下心中怒气,接问:
    “那个人为什么不知大王来此?”
    “他亲自驾车去迎接远王来的儒生方士去了,故不知大王已到东莱。”
    大王怒气稍微平息,说:“你快快回去让他到琅哪来见大王。”
    书生说一句“是啦”,深深鞠一个躬,退下了。
    大王就在琅琊台驻扎下来。两天之后,有人禀报说:“士乡城的那个徐芾来了,
求见大王。”
    大王略整衣冠,准备迎接。他让人传徐芾。
    门卫一声吆喝:徐芾求见大王!
    大王发出一声咳,有人撩开厚厚的丝绒门帘,一个细高身量的人弓着腰钻进来。
原来那门开得大矮,它是照咸阳人的身高开的,而东莱人个个身材颀长,所以不得
不弓腰而进。
    徐芾进门后立刻施行大礼。
    大王说:“坐吧。”
    “谢大王。”
    徐芾端坐一旁,昂首挺胸,大王这才看清了他的模样。
    这个人一看就是一个儒生,面皮白皙清瘦,胡须经过修饰,眉毛依重,双眼雪
亮。
    大王在心里承认对面的男人长了一双美目。“这家伙让女子喜欢,”他心里说,
很贲间一句:“你娶了几房老婆?”但还是忍住了,只问:“你是士乡城的方士吗?”
    “正是。”
    “你知道大王东巡莱夷之地吗?”
    “在下刚刚听说,故急急赶来,求见大王。”
    “你多大年纪啦?”
    “三十八岁。”
    “听说你稔熟航海之术,到过三神山,有这回事儿没有?”
    徐芾施一个礼,答:“禀报大王,在下并没有踏上三神山,而只是遥遥观望过
而已。此地东临大海,气象万千,春夏天景常常出现奇观。”
    “慢慢道来。”
    “风和日丽之时,薰风阵阵,只听到一阵仙乐隐隐飘来,尔篝海天一色,出现
幻景,仙人境界历历在目,男耕女织,车船悠悠,好一派仙苑风光啊。”
    “平日里怎个不见?”
    “平日里有凡俗之幕将其掩去,而当仙境施行祭祀大礼,方闪开帷幕一角,于
是我等凡人也得以窥见。要取长生不老之药,必须备好龙船千乘,然后耕波犁浪,
亲登仙界,献上珠宝,方能取来仙药。”
    大王听着,心想:这可是个合适的角儿!于是问:“大王如派你走他一趟何若?”
    徐芾施礼:“大王如此信任,在下万难不辞。不过,你可得给俺让个空儿啊。
我还要打造车船,征集海工。水道艰险,天有不测风云,并非易事。”
    大王断然挥手:“一切使费皆由大王供给!”说着立刻召来赵高、丞相李斯,
命他们依徐芾之意开列清单,一切使费不得吝啬。
    几个人应声而去。
    当夜大王留徐芾同寐,细细询问关于三神山及长生不老之药诸事,还有“百花
齐放之城”——士乡城等等巨细繁琐。他们谈得甚快。

   


 
                                 第四章

    大王东巡,除了看到万顷碧波,在琅琊台下刻了手迹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得
到。他渴念的长生不老之药,暂时还没有踪影。不过他相信以徐芾为首的一群方士
会为他搞来。他心里有了一个未曾告人的盘算:一旦长生不老之药到手,他做的第
一件事就是毁掉那个“百花齐放之城”。
    东巡之日,有好几次,赵高和李斯向他献策,让大王一行亲自到那座城去看一
看。因为大学者淳于尧、邹衍这些举世闻名的人物,甚至还有苟况,都在那座赫赫
有名的城里讲过学。也就是这些人议论横生,指点江山,声名传到千里之外,传到
了当年的咸阳城。这样一座奇城差不多就在脚下了,为什么下去亲眼看一看呢?
    大王寻思再三,最后还是拒绝了。
    他知道这是性命攸关之事。到了那座城里,看到那些神气活现的儒生方士,大
王说不定一时火起,一个念头涌来,会把整个城都毁掉。到那时候就没人为他去采
长生不老药了。他深知自己那时不时涌起的各种各样的念头有多么可怕。一个念头
就可以填海,可以移山,可以毁掉六国,可以收尽天下兵器。可怕的正是“念头”
啊。连他自己都觉得那些“念头”之可怕。
    睡梦中他到了那座城邑,闻到了一种浓依的芬芳。原来他自己站在那座城里,
四处都是鲜花。这些鲜花竞相开放,有的紫红,有的浅黄,有的碧绿,有的甚至是
浓黑。它们由苍翠欲滴的叶子衬托,在朝阳下露珠闪烁,如珍珠一般熠熠生辉。好
一座“百花齐放之城”。三三两两的儒生们一边谈论学问,一边在花间走动。有时
还顺手给花儿松土。大王知王,这完全是得力于气候和土壤的关系。因为在那座干
燥的咸阳城里,就不可能长出这么一片绚丽的花朵。这座鲜花之城既不可能携走,
也无勇气踏毁。他醒后痛苦地闭了闭眼睛。大约只是一刻的功夫,复又睡去,并梦
见了一片黑压压的残忍而渺小的动物蜂拥而来,它们牙齿咬得格格乱响。近了,原
来是一大群者鼠。这群老鼠大得可怕,如涛似潮,像海浪一样拥来。它们涌向了这
片鲜花之城、喧闹之城、书声琅琅之城。只是一会儿的功夫,鼠群退去,留下的是
一片可怕的惨状:一地鲜血,一地残渣;鲜花没有了,到处是一片茫茫。鼠群把花
梗花叶全部噬尽。只是一瞬间,这里就是一片狼藉,一片白茫茫的泥土。
    大王吓了一身冷汗,不过一种从心底泛上来的快意,使他又笑出了声音。小宦
官被惊醒了,坐在旁边看着大王于睡梦中微笑。
    大王笑出了口水,小宦官给他擦拭。大王醒了。
    大王连日来实在疲惫,顾不得赵高选来的那些美女。他醒来后,那群老鼠格格
的磨齿声还在耳畔响个不停。他坐在那里,若有所失。这时他想起了什么,让小宦
官立刻去找赵高。
    一会儿的功夫,又有了娇滴滴哼呀呀的声音。原来那些美女们被宦官半夜里推
拥起来。她们来不及稍施脂粉就来陪伴大王了。大王未睁眼睛,就像打坐一样坐在
睡榻上。美女们开始服侍大王。大王贪婪地嗅着青春的气息,粗大的指关节不断抖
动。他在喃喃自语。
    “青春哪,永远不要离我而去,我是一个功勋盖世、无所不能的大王。青春哪,
永远陪伴我。先帝呀,永远荫蔽我。我将建立奇功,收复海外,疆土与星空皆与大
王同在。天上群星闪烁,地下美女晶莹,个个都能得到大王亲幸,人人都能承受甘
霖。我驾龙舟于大海之上达龙廷,抵月宫,至东海,直驱咸阳。哎哟哟——”他突
然睁开眼睛问:“小妞儿们,家住何方?”
    美女们一个个你推我搡,吃吃笑。这个说俺爸种桑。那个说俺爹织布。有一个
美女说,她爸是个小官吏,不大不小,掌管一百四十八户粮草税收。她说,俺爸把
这些东西征给官家,官家再送给大王;大王用了它就心情愉快,身生勇力,回头来
把俺搂抱。
    大王哈哈大笑,说“东莱的小妞儿,就是嘴儿巧。”
    他贲把她从睡榻上提起,可是用力提了两下,姑娘一动不动。大王浑身汗如雨
下,喘息得如同一头巨兽。小妞儿伸开纤指,从大王的头盖骨一气量到大拇趾。小
妞儿惊讶地问:
    

    “闻听大王身高八尺,目如鹰隼,怎么躺在睡榻上如此瘦小?”
    大王不语。小宦官在一边吃吃笑。他在帷布后边看得清楚,心想:大王被那些
儒生写虚了,他们把大王写成了一个神人,自然就有些夸张。实际上大王只是中等
个子,清瘦、干练,不过前些年还真有些力气。有一次俺惹了他,他一掌把俺打得
一个踉跄,跌在地上,鼻孔流血。
    大王问她们:“小妞儿禀大王,你们到没到过士乡城?知道不知道徐芾这个人?”
    小妞儿们争先恐后答:士乡城?谁不知王士乡城?歌里唱道
    渤海之滨士乡城
    夜夜琅琅读书声
    “那个城里的人都喜好读书,喜好辩论。城里的头头脑脑儿,听别人议论事情,
议论错了也不怪罪。那里赏罚严明,人民幸福,社会安定,一片昌茂。”
    大王忍了忍,没有打断她们的话,听她们说下去:
    “东莱古国士乡城如明珠嵌在海边,通天光亮。鲁国、齐国、燕国,还有韩国,
普天下只要有学,的人都到士乡城去讲学哩。他们讲完了学又从那里取五车书简,
运回故地,使普天之下皆有文章……”
    大王终于忍不住,一掌将那个说话的小妞儿推倒,然后又像猛虎一样将她擒住。
    小妞儿嚷叫:“大王不敢啦,大王不敢啦,哎呀,疼死我啦……”
    大王张大嘴巴,露出一排钢牙。
    小妞儿吓得连连哀求:“大王饶命,大王饶命。”
    大王叹了口气,一双手松弛下来。
    小妞儿被放开后,看了看刚才被抓住的肋部,上面有着五道紫色的血痕。小妞
儿哭起来。看王如花似玉的姑娘哀哀恸哭,大王觉得无比怜惜。他把她搂在怀里予
以亲幸,搂抱拍打。
    大王说:“我要把你们携回咸阳城里。”
    美女们听后个个哀伤。哀伤时面容愈加可爱,大王就愈加难舍。远离故土,远
离东夷,远离士乡城,特别是远离了大海,在这湿润清爽的空气里长惯了的美女,
一旦到了干燥的咸阳城,她们就会像开败了花朵一样。
    大王携着一车海边的美女,重新回到了咸阳。
    一次东巡归来,留下双倍寂寞。海边景物再不复见,咸阳官内死气沉沉。大王
召来守城大将王贲。问他:“可有新鲜事体?”
    “报告大王,自从你走后,那些儒生再也不听指挥了;他们不坚持出操、军训,
一个个宽衣松带,懒懒散散。”
    大王震怒:“这还了得!不按时出操、喊一二三四吗?”
    “一二三四倒是喊,只是喊得参差不齐,可笑之至。”
    “你应该捉住一二,严加惩处。”
    “禀报大王,臣已这样做了,杀一儆百;可是想不到这一来,反而激怒了众儒
生。他们已经写成了一个折子,说要转给大王。他们为这点小事足足写了一捆竹简,
数王我的罪行——且望大王手下留情,不受蛊惑。”
    大王哼一声:“那还用说!”
    王贲从头说起:“有一天,众儒生军训之余聚在一块儿,三五成群,谈古论今,
诽谤朝纲。说什么‘一国之君,必须广开言路,不可孤陋寡闻,贻笑大方’。”
    大王气得眉毛都拧起来。他下唇颤抖,两手也开始发紫。
    王贲说:“臣实在听不下去,就把为首的抓起来了,给了他一记耳光。我想这
一掌也够他受的了。谁知这家伙接上大喊:‘有文事必有武备!’飞起一脚,踢了
我下巴这儿一下。一旁的人又给他鼓劲儿,说什么‘打得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我明白这家伙一定是在读书之余偷练了功夫。他又一拳捣在我的下巴这儿,至今还
发疼。我气不过,就命卫士将他逮起。我说:‘送到南校场,将他乱箭射死。’众
儒生围攻起来,我就调来兵士将他们挡开,围在百米之外,然后将那个摇唇鼓舌的
家伙捆在了一棵杏树下边。谁知那个儒生仰望杏树,哈哈大笑,说当年孔子在杏坛
下讲学,也有杏树荫护。他能在杏树之下与众师长告别,去阴问拜会孔丘先师,也
是三生有幸了。
    这句话气得我七窍生烟。我就叫弓箭手做好准备。谁知这时绑他的绳子有一根
没有系牢,他竟然把左手从绳子里边抽出,举到半空,高呼起来哩!”
    大王愣了一下,问:“死到临头,还呼什么?”
    “他呼:‘朝闻道,夕死可矣!’”
    “什么?”
    “他是说,早晨弄明白了,晚上死也值了!”
    大王听了,立刻骂了一句粗话。
    王贲也跟着骂了一句。大王瞥了他一眼,眯上眼睛:
    “说下去。”
    “我一声令下,乱箭齐发,把那个臭儒生射得七窍流血,浑身成了蜂子窝。”
    大王睁开了眼睛。
    王贪又说:“你不知道,这些人真难对付啊。”
    大王点点头。眼前的事情使他想起了两年前的一桩事。那时他听说楚国出了一
个神笔画家,就把他请到宫中画几幅画。他画了桃花,画了腊梅,画了海上大船仙
山,也着实俊美。大工忍不住,就让他教大王做画。他给大王配好颜色,教大王从
握笔开始,大王不得不按他的吩咐去做。可是这笔握在手里老要松脱,再不画下的
墨王就歪歪扭扭,更不要说画一个图形了。大王羞怒异常,责令画家找些诀窍,快
速传授。画家说:“大王莫急。大王,这可不同于你号令天下。这是艺术。”
    大王说:“狗屁艺术!”
    画家说:“你号今天下,只需猛力权威;画画儿这事体性急不得,它曲折无限,
凝聚天人智慧。”
    大王说:“狗屁!我平定六国,席卷百万雄师,区区小技怎能难住大王?”
    画家笑曰:“大王,平定六国是武夫之事,无非动用蛮力尔。这是艺术,上通
天神,下通鬼魄,马虎不得。”
    他简直是用命令的口气教导大王。他让大王持笔时必须将笔放在正中,不得歪
歪扭扭。大王在薄木板上做画儿,不知涂脏了多少木板,最后终于把笔摔掉。
    画家变色曰:“大王,如此性躁,怎能搞得艺术?你须从头画起。”
    大王火起,一掌打去,谁知那个画家眼疾手快,只是一闪,把大工闪了个趔趄。
大王恼羞成怒,命令左右将他捆起。左右卫士上前就把画家的两臂缚住。画家这时
只微笑王。
    大王说:“死到临头,你还敢笑?”
    他命令刀斧手将画家的两臂砍下,说:“你不是两手都能作画、灵得不行吗?
我看你再作画。”
    谁知刀斧手刚刚举刀,画家就说:“大王且慢,我有一法儿可让你立刻成为神
画手。”
    大王犹豫了,想了想,终于阻止了刀斧手,命令左右给他松绑。
    画家脱了绳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