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美国驻华大使传奇 >

第16章

美国驻华大使传奇-第16章

小说: 美国驻华大使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撞机事件虽使中美关系一度陷入紧张状态,但从7月开始,美方又采取了一些有利两国改善关系的行动。7月13日,国际奥委会投票表决中国主办2008年奥运会时,美国官方采取了中立立场。在此前后,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协议。7月28日,鲍威尔国务卿按计划如期访华。2001年的“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把对外重点放在联合反恐上,中美关系继续好转。10月20日,布什总统到上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与江泽民主席实现正式会晤。中美关系又逐步走上正轨。    
    普吕厄处理撞机事件恪尽职责,获得美方好评    
    综观普吕厄大使在撞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能按照美国政府的指示,积极与中方取得联系,及时派人到海南省了解情况,深得美国领导人好评。鲍威尔国务卿在2001年4月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普吕厄大使和他领导的工作人员在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情况下,做了出色的工作,我对他们表示祝贺”。    
    尽管普吕厄有杰出表现,但他是克林顿总统任命的大使,美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美国现任总统必然任命自己的亲信来担任这一重要职务。果然,撞机事件接近解决,中方已放人,美国飞机的处理还未确定,普吕厄就于2001年5月调回美国。


第三部分金融和法律专家克拉克·雷德大使

    小布什总统于2001年1月20日上台后,6月任命克拉克·雷德(Clark Lant)任驻华大使。7月23日雷德到达北京,7月30日向江泽民主席递交了国书。    
    一位擅长金融和法律的专家    
    布什总统选择雷德为大使,主要看中了他两条:(1)二人在耶鲁大学时是同窗好友,共居一室多年,过从甚密。雷德学法律,小布什学经济学,雷德成绩优秀,小布什成绩不佳,但彼此相处甚笃。(2)雷德常年做商务和律师工作,是金融和法律专家,尤其擅长对华商务关系,且通汉语,正适应了美国政府与中国大力发展经贸关系的需要。    
    雷德大使2001年上任时55岁。他1964年从赫特金斯中学毕业后考入耶鲁大学,196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空军服役,1968年空军派他去国防语言学院学习汉语一年,又去台湾学习汉语两年半。1973年至1974年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1975年获密歇根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接着从事律师业务。1982年进入外交界,被派到美国驻华大使馆任一等秘书和商务参赞,成为恒安石大使的得力助手。    
    1989年雷德前往澳门东亚大学研究中国法律,并获结业证书。雷德在纽约和香港当注册律师,曾代理美国大企业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苹果电脑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业务,他也是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发行者或承销商,擅长亚洲资本市场的经营操作。    
    雷德曾出任香港美国商会副会长和会长,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驻华代表。他的一生与中美商贸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三部分期望两国关系“更上一层楼”

    雷德于2001年7月23日抵达北京。当时美国驻华使馆在他的官邸门外已准备好了扩音器,他随即向采访他的大批中外记者发表讲话。他说:他来北京前见到了布什总统,总统嘱咐他向中国人民转达热诚的致意。布什期待2001年10访问中国时,能亲眼看到他1975年来京探望父母(老布什夫妇)以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还说,美国和中国是两个伟大的国家,我们有着很多共同点,包括对和平与繁荣的共同向往。我们两国都需要有一种积极合作精神和建设性的关系。他强调来此的任务是努力加强中美关系,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并加深对中国关注的事务的了解,坦诚地向中国解释美国的立场和态度。    
    最后他引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表达他对两国关系的期望。    
    2001年7月30日,这是他呈递国书的一天,同日还到经贸部出席中美经贸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他再次向记者表示:中美有很多共同利益,他主张两国建立“建设性的合作和有成果的关系。布什总统10月访华时将向你们说这句话”。    
    看来雷德运气不错,自从他来中国后,两国关系开始雨过天晴,有时出现阴雨,也是预料中的事。7月鲍威尔国务卿访华是转折点,然后在10月份,布什总统到上海开会,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两国关系出现了良好势头。从国际形势来说,2001年9月发生的“9·11”事件使美国调整了对外政策的重点,因而为中美改善关系创造了机会。    
    2002年2月19日布什总统开始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这是四个月内他的第二次访华。雷德在布什来访前夕对记者说:布什总统高度重视中美关系,两国有“超越一切的共同利益”,“建设性的中美关系对解决重大地区和全球性问题都十分必要”。他指出,反恐已成为双方的一个合作内容,两国在这一典型领域的合作在许多层次上是史无前例的。他又说,两国仍存在分歧,双方应以建设性的方式,通过坦诚对话彼此建立信任。    
    此后不久,雷德还在官邸为纪念30年前尼克松访华举行招待会,作者应邀出席,第一次与他见面和交谈,还照相留念。我发现他留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平易近人、热情待客。他在招待会上再次引用唐诗说,中美关系经历过紧张阶段,现已好转,正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希望中美关系能不断取得进展,好上加好,就像诗中说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雷德大使的上述言论使人们对中美关系增强了信心,希望他说的话成为事实。但是大约在同一时期,他在香港的一次讲话,口气就有所不同,除了说一些积极的话以外,还表示,“中国成为反恐联盟的一员,并不意味着中国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人权、宗教自由以及台湾问题上可以自行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不会接受任何单方面武力征服的举动”。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是为了它获得“足以自卫的能力”。他又说,“台北和北京必须以两岸人民能接受的方式和平解决它们之间的分歧”;中国发展很快,美国将在“影响力和资源方面与之竞争,接受挑战”。    
    同一时期,同一个人的话,这次听起来有些不顺耳。当然,这是香港媒体的报道,我倒希望这些报道是不准确的,有添油加醋的成分。    
    从上述讲话来看,雷德大使的讲话总是对中国褒贬兼而有之。他要按照美国的价值标准衡量中国,可是要那样的话,就不可能对中国的情况做“实事求是”的观察,因为美国对自己是一套标准,对别国又是一套标准。比如美国在国内对邪教是大力镇压的,对中国的邪教“法轮功”则明里暗中加以支持和纵容。这使作者想起了伍德科克大使曾说过的话,“美国人健忘,只记得自己的光辉,忘掉了自己的所有问题,到处教训别人,自以为是”。老布什说过,“美国也有自己的人权问题,对中国教训和说教,有害无利。对中国要对话而不是对抗”。    
    这里作者还要提到一件事。2004年初以来,美国政府领导人公开扬言,“中国在人权问题上后退了”。美国决定2004年4月在日内瓦举行的人权会议上重提指责中国的提案。4月23日,中国外交部向雷德大使提出交涉,坚决反对美国在日内瓦人权会议上挑起对抗,认为这是适应美国大选的政治需要而攻击中国的人权状况。中方警告美方,如果坚决与中国对抗,中国也将奉陪到底。作者不了解雷德大使对中国的抗议如何做答,但从雷德在休斯敦的讲话来看,“美国驻华使馆不断观察中国在这些方面的状况”并向华盛顿报告,美国政府最近做出的错误结论显然与其驻华使馆的“观察”报告有关。结果是中美在人权会议上再次进行较量,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希望今后雷德大使的观察报告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这对中美双方都是有利的。令人欣慰的是,2005年3月,雷德大使终于奉命会见中国外交部领导人,通告中方,美方已决定不再在人权会议上提指控中国的提案。


第三部分美国使馆签证门槛能否降低?

    美国驻华使馆在签证上卡中国留学生和商务人员不自今日始,但“9·11”事件后,美国更提高了签证门槛,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有些中国人便对新任驻华大使生出一些抱怨情绪。    
    由于美国驻华使馆设限太多、太高,赴美的中国人自然就会减少。据《纽约时报》报道,各国申请赴美的留学生总数2004年第一次出现了下滑现象,2004年留美中国研究生减少了8%。与此同时,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则成了中国学子期望留学的新宠。据美国报刊透露,“9·11”事件后,除了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学生外,中国学生是最难拿到签证的。中国学生赴美的拒签率几乎是50%。有些已经在美国的留学生,因为担心回国探亲后回不了美国,不少人不敢轻易回国。有些中国商务人员也因不能及时进入美国,而失掉了许多与美国同行商洽业务的机会。    
    为什么对中国人赴美限制特别严?一种说法是,美国官方担心中国学生选择在科技领域深造,可能会接触美国的尖端技术或敏感信息,因此根据一项“Visa Mantis”的签证审查程序,理工科学者提出的签证申请要受到国务院领事官员和其他安全机构的特别审查,而且在学习期间,也要每年再审查一次。由于这一手续,许多人的签证申请拖长了或遭拒签。还有一种说法是,美国使馆设定了一定的数额指标,超过时多以“有移民倾向”等理由加以拒绝。有些学者已得到美国大学的奖学金,到使馆申请时仍被拒签,经询问才知道,“这不是挤走了美国学生的机会吗?”或“这不等于给教授打工吗?”但正式的拒签理由仍是“有移民倾向”。    
    另外一个问题是,美国规定中国人入境时要按手印。中国外交部曾为此向美国驻华使馆进行交涉,而且还采取了三项对美国人的报复措施。如果是仅为防止恐怖分子入境,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都不受此限?中国是恐怖主义事件最少的国家之一,为何不能免按指纹?以“西方国家”划线,不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歧视吗?    
    2004年10月,美国六所大学校长联名上书,要求政府尽快改进签证政策,以保证有足够的留学生入学。他们的呼吁已得到不少大学的赞同。    
    当然,上述问题非雷德大使个人所能解决,但此事发生在他的任职大使期内,本人总得有所作为吧?雷德大使常讲要“登高望远”,如能按此原则提出改进办法,总会有结果的。最近美国大使馆新闻文化参赞裴孝贤出面说,已经专为外国留学生开发了一套程序,可以尽快安排与申请人面谈,保证他们能按时赴美上课。看来,美国官方看到大批的留学生流向英、德等国,也有些坐不住了。人们期望美国的签证政策由此真的有所改善,以利两国的人员交流和文化、商务沟通。


第三部分筹建美国大使馆新馆舍

    雷德大使抵华后,正赶上美国国务院决定要在北京新建一座大使馆房舍。2004年2月10日,雷德主持了开工典礼,并发表了讲话。美国为什么要大兴土木新建大使馆房舍呢?他列了三条理由:(1)原来的美国使馆分散在11处办公,很不方便,且地方狭窄,容不下700人办公。过去美国驻华联络处时期,才不到20人,成立大使馆后人数逐渐增多,现已700人(包括中国雇员),不得不扩建。(2)提高安全标准(此点雷德大使未多解释。据了解,美国国务院2001年成立“海外建筑管理局”,定出了新的安全标准,只有新建馆舍才能达到)。(3)适应中美关系发展的需要。两国贸易额已增至近2000亿美元,相互来往代表团和访问的人数也在增加,故需新建使馆馆舍。    
    据美国国务院海外建筑管理局局长威廉姆斯说,新馆占地4万多平方米,是美国驻外使馆中最大的一个,将耗资275亿美元(约合23亿人民币),定于2008年完工。地点在小亮马桥东街6号,属北京第三使馆区,将来德国、日本、韩国、以色列大使馆都将在此区落户。这一地点的好处是:离北京机场近,交通方便,与北京朝阳区的中央商务区相连。    
    新馆舍采用美式现代风格,但又按中国园林模式规划,分成三个区域:一个是领事事务区,由领事大楼和附属花园组成。一个是综合办公区,由一栋8层大楼和一座3层中式小楼构成。另一个是社区服务区,由餐厅、商店和娱乐设施组成。三区间由花园、院落、木桥、竹林、荷塘相连接。    
    工程将由美国史基摩·欧文与美尔公司(Skidmore,Owings & Merrill)设计,由杰筑可道合资公司(Zachry…Caddell)承建。美国人总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把主要工程都给了美国公司,只让北京的建工集团进行场地清理和挖掘工作。    
    雷德大使任内如完成这一工程,将是他对美国国务院的一大功绩。    
    顺便提一句,在美国于北京新建使馆馆舍的同时,中美双方已达成协议,按对等原则,美国也允许中方在华盛顿新建大使馆馆舍。中国大使馆原在温莎旅馆落户,早已拥挤不堪。2004年5月起将在康涅狄格大街新建一座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新馆,供办公之用,老馆将加以改造,作外交官寓所。这一馆舍虽比美国驻北京新馆占地少几倍,但已足够中方之用。杨洁NBC36大使主持新馆开工建筑,也为中方留下了长期为中美关系发挥作用的良好馆舍。    
    雷德大使尚未结束自己的任期,他会继续活跃在中美关系的外交战线上。作者衷心祝愿他流年大吉,好运常在,这样中美关系就能保持“晴间多云”或“更上一层楼”的良好状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