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销售人员谈判训练 >

第14章

销售人员谈判训练-第14章

小说: 销售人员谈判训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化瓦解策略    
    你试图卖给两个人东西的时候,你可以使用分化瓦解策略。我发现就果断程度而言,对立的双方相互吸引。一个不太果断的人经常同一个更果断的人结合。一个热情随和的性情中人经常有一个果断的商业伙伴。他们形成一个好的团队。果断严肃的人敬佩那个不太果断的人的热情,随和的人敬佩果敢者的严肃和坚定。果断的人做决定快,他们看看对方的意见,很快就表示支持或反对。不果断的人苦苦思索,经常不了了之。    
    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运用分化瓦解策略。把更果断的那个人叫到一边,对她说:“琼斯太太,我真的很敬佩您先生罗伊所做的分析。我希望我能有他那么细心。但是我关心的是,琼斯太太,如果你现在不做决定就失去机会了。你不想这样,是吗?”然后她走到她丈夫跟前,他正在往计算机中输数据。她说;“罗伊,看在老天的份上,快关了吧。现在是个好机会,我们得抓住。”    
    同样对商业上的伙伴而言,你也得把果断的那个叫到一边,说:“我有种感觉你是这里最后拿主意的人,鲍伯。决定吧,要不就来不及了。很可能他会这么说:“别担心,你来买卖了。我得想点策略跟凯茜说。”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你卖给两个人东西的时候,如果其中一个更果断,你就用分化瓦解策略,想个办法把他们分开,让更果断的那个做决定。    
    给他们留出思考的时间    
    对有些人而言,他们什么时候在思考是容易看出来的。他们拿一张纸条,在上面写满了数字和选择,或者他们拿出个计算器,疯狂地输数字。对另外一些人而言,你就很难说出他们什么时候在思考了,因为他们默默地在心里盘算。对推销员来说,这就是个问题了,因为推销员不能忍受沉默。他们认为客户失去了兴趣,需要刺激他们讲话。有时你得给人们留出思考的时间。    
    记得我大笔投资房地产的时候,有很多次,代理商把我带出去让我看他要卖给我的公寓。在回来的车上,我需要从头到尾想一想。改造这个房子我需要花多少钱?房租要提到多高?我上哪里弄来分期付款的现金,我怎么解决管理问题?我喜欢先在心里想清楚,然后再计算一下。代理商看来我好像是全无兴趣。更经常的情况是,代理商把我的沉默解释为他需要给我更多的信息,刺激我的兴趣。这样没有什么效果。我只需要一些时间静静地考虑考虑。    
    很快我们就到了代理商的办公室,我无法给他们一个答复,因为我没有时间思考。所以,你不要说话太多,让生意黄了。“哎哟,我的肚子怎么这么不舒服,也许是中午那串羊肉串搞的鬼,我得去趟卫生间。”钞票策略    
    如果你拉投资,钞票策略是很有意思的。你的投资者拒绝了你的投资,因为他认为更好的机会在前面,这时你就可以用钞票策略。    
    你从口袋里拿出一张20美元的钞票,把它扔到地板上,把脚踩在上面,你说:“我问你个问题,如果你沿着马路边走,看见地上躺着20美元钞票,你会不会拣起来?当然,你会的。这是你的一个机会,就像我给你的这个投资的机会。你不会因为前面可能还有个50美元钞票而不去拣这个20美元钞票,是吗?如果你今天拒绝了我给你提供的这个机会,你就像丢掉这个20美元钞票一样!”    
    钞票策略是我们想像出来的策略,你可以说它不合逻辑,但是把钞票扔到地上的策略总能给投资者一种刺激,让他表示同意。    
    


成交的秘诀第27章 24种成交技巧(10)

    突然想起    
    这个策略是我十几岁在英国卖电视的时候学到的。尽管当时我没有受过多少训练,但是我很快就明白不应该把产品的一切信息都告诉客户。明智的策略是留下一些东西你可以突然想起来,以使你的买卖成功。    
    我给他们看一台电视,他们可能感兴趣,但又告诉我他们想到别的店去看看,然后再做决定。我祝他们好运,然后当他们快要走出店门的时候,我喊住他:“等等,我刚想起来这台电视有些重要的地方没跟你说。你知道这个电视盒子上的木漆是完全防火的吗?你可以用烟头烧烧看,不会损坏。我烧给你看看。”然后我把他领回到那台电视前面,给他演示这种性能,再谈我的生意,最后成交。    
    无论你卖什么,不要把产品的所有好处都告诉客户。总要留下一些东西让你突然想起来。或许你是卖汽车的,你不要告诉他们车锁的特殊功能:只有先把乘客座上的锁锁上,驾驶座上的门才能锁上。然后你叫住他说:“我怎么忘了跟您说些重要的事情了。我愿意今天晚上再来领您看看,您7点方便还是8点方便?”你当然听到买主会表示遗憾,但是没有哪个买主的遗憾是真的。他们可能正在那里想:“我希望今天就把车买回去。”他们还是希望你主动一些,因为他们花那么一大笔钱会有负罪感,所以他们也许不愿意先给你打电话。然而,你给他们打电话并给他们第二次机会他们还是很高兴的。    
    控制策略    
    有些人就是不愿拿主意。做决定让他们大伤脑筋,别人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才去怎么做。用学术语言说叫做“孩子”人格。心理学家埃里克·伯尔尼引用弗洛伊德的“超我”、“本我”和“自我”的理论,并把它简单化为父母、孩子、成人。超我(父母)控制人格的另外两个部分。“本我”(人格的孩子部分)不假思索,冲动行事。自我(成人的人格)理智地思考问题。    
    你也许认为最容易把东西卖给像孩子一样冲动的人。毕竟,他们的哲学是:跟着感觉走。然而这么多年来,该哲学给他们带来了麻烦。他们也许真想要你的产品和服务,但他们做不了主,因为他们害怕麻烦。换句话说,他们畏缩不前。    
    这些人需要你来替他们做决定。    
    你坚定地告诉他们:“今天你不拿出个主意来我就不走了。一切表明这对你来说是个正确的决定。不得到你的同意我今天不会主动离开,所以我准备替你拿主意。就在这儿签字吧,细节由我来处理。”    
    当然,只有你肯定他们会这样做的时候你才可以这样说。不要为了赚佣金而为之。然而,如果你坚信他们拒绝就是错误的时候,这种特别的举动可能是让他们正确选择的惟一途径。    
    道森誓言    
    你可能称道森誓言为最后的手段。如果一切手段都失败了,我希望你运用道森誓言的策略。你看了看手上的表,有意识地举起左手,把右手放在心口上:“我发誓,一小时之内我绝不离开买主。”不管你干什么,即使这一小时你没再提你的产品或服务。    
    再要一杯咖啡——花掉5分钟。假装太热了,没法喝,再等10分钟。也许咖啡壶空了,很好,让他们再灌一壶。现在你已经熬过半个小时。不论干什么,坚持一个小时,不要离开。    
    谈判高手知道,你让别人呆得越久,他们的决定越有弹性。他们现在说不,不意味着30分钟之后还说不,一个小时之后还说不。    
    所以,如果所有的策略都失败了,试试道森誓言。    
    


成交的秘诀第28章 不可靠的花招

    现在我给你讲一些成交过程中阴险的花招,别人对你使用它们的时候你能有所防范。    
    故意犯错    
    如同任何骗局一样,使用该策略的前提是要付出道德代价。买主想买产品,谈判的时候故意漏掉了某个要求或者故意忽略了某个部件的质量标准。    
    漏掉的内容或许是粘贴的序号,卖主知道这是法律所要求的。忽略的质量问题可能是必须的铜头插座。无论哪种情况,精明的销售人员应该看出这个错误。一个讲道德的销售人员应该立刻向买主指出这种疏忽。    
    然而如果销售人员不太讲道义,他也许会顺水推舟,给一个较低的价格使买卖成交。然后反过头来提高买主必须的额外部件的价格。    
    然而,像电影中说的,祸根已经埋下了。没等买主发现纰漏卖主就匆忙成交,那后者就成了粗心的谈判方,也许他要做出本不用做出的让步,因为他本来知道有疏漏,他可以进行弥补。然而,买卖一旦成交,双方握手庆祝之时,买主却话中带刺,他说:“顺便说一句,你知道贴序号是必须的,而且还要用铜头插座,对不对?这是工业中的标准,我相信你们能替我们做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可怜的销售人员感到非常难堪,只好承认他的欺骗行为,并做出让步。    
    反过来,“故意犯错”的情况还有,卖汽车的在汽车上安装了音响,但只算了录音机的价格,而汽车上还有个CD机。如果顾客看到了,他开始盘算现在有机会赚卖主一笔了。他们急着想成交,这时卖主发现了错误。这种急迫使客户成为粗心的一方,他最后也许比纠正错误花了更多的钱。此外,卖主在买主点头同意成交后还可能又“发现”了,而且带着责备的表情,让买主难堪,买主只好额外付费。    
    我告诉你的对策听起来好像在唱高调,但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要企图什么都得到。即使当时你的贪婪不会让你付出什么代价,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抓住你的时候。相反你要指出这个错误,说:“我猜你急着让我买,忘了跟我要CD机的钱?”    
    错误的结论    
    故意出错的一个变种就是“错误的结论”。卖主问买主一个问题,但是故意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当买主纠正你的时候,他就是承诺要买。例如,卖汽车的说:“如果今天买,你不要求今天送货,是吗?”买主回答:“我们当然需要今天送货。”    
    卖房子的人说:“你不想要冰箱,是吗?”买主根本没考虑要冰箱,但冰箱看起来挺好,所以他们回答:“你认为他们会包括冰箱吗?”卖主回答:“我们把它算进去,看看价格怎么样。”    
    卖船的说:“你不想要个盖子是吗?”买主看到一个不花钱而有所得的机会,回答说:“我当然要。”    
    


如何控制谈判第29章 谈判动机(1)

    你或许没有过多思考过买主的动机是什么,因为你猜想买主的动机跟你的动机是一样的,就是做一笔最划算的买卖。社会学家指出这叫做“社会中心主义”,意思是说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推测买主,好像你就是他们。谈判高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经过了解,也许发现自己想要的跟买主想要的一点儿都不一样。    
    拙劣的谈判对手陷入困扰,因为他们担心如果让买主知道得太多,他们就容易上买主的当。不想弄清买主的动机是什么,不想把自己的动机暴露给买主,低劣的谈判对手让恐惧阻止自己敞开心扉。    
    谈判高手知道,我们对买主的动机越了解——买主想真正达到的目的——我们越能满足买主的需要,而我们没有任何损失。    
    让我们看看买主同你谈判时的几种不同动机,认清并理解这些动机是双赢谈判的关键。    
    竞〓争    
    这是买主看得最清楚的动机,也是他们把谈判看得如此具有挑战性的原因。如果你认为买主的目的是在游戏规则以内    
    “我这车已经是最低价了,实话说吧,你把这车拆了卖零件都会比现在这个价高。”    
    “说大话了吧,那你为什么不拆了卖——可我们的要求只有一个:降价!”打败你,你当然害怕遇到一个比你更好的谈判对手,或者比你更不留情面的对手。    
    竞争动机普遍存在于汽车销售中。汽车商人打着“全市最低价”的招牌,但给推销员的薪金却是按照汽车的销售利润提取的。这是谈判中格斗式的方法:客户想以最低价买车,即使商家赔钱、推销员领不到工资。推销人员想提高价格,因为这是他挣钱的惟一途径。唇枪舌剑,号角震天,高手取胜。    
    竞争动机的卖主认为应该了解买主的一切,而不让买主知道一点有关自己的情况。信息就是力量,但是竞争者相信你了解对方越多,暴露自己越少,你越可能获胜。    
    收集信息的时候,竞争的卖主不相信买主的话,因为它可能是诡计。他通过接近买主公司的其他雇员来悄悄打探信息。因为他猜测买主也在干同样的事情,他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泄露己方的任何信息。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谈判中一定有一个赢家,一个输家。没有看到双方都赢的可能性,因为他们的目的可能不完全一样。通过了解买主,你可以接受那些对买主来说很重要,而对你没什么意义的条款。    
    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最好的谈判气氛,是我们都喜欢的情况。买主急于找到解决办法,愿意冷静地同你商量。这意味着双方彼此信任,找到双赢的解决办法。    
    


如何控制谈判第29章 谈判动机(2)

    这样的谈判中,双方开诚布公,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因为他们感觉一定有什么更好的答案可以找到。这需要双方敞开心扉。让我们看看买卖房子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双方可能提出的变量:    
    1。赊欠给买主的费用可以采用优先贷款形式。或者卖主可以冲回该项费用,继续承担优先贷款义务。    
    2。买主给卖主留出更宽裕的时间搬家或找其他房子。卖主甚至可以向买主租住一段时间。    
    3。价格包括所有或部分家具。    
    4。卖主可以保留非世袭的终身财产权,他们可以住在房子里直到去世。这对需要现金又不想搬家的老人是个好办法。    
    5。中介人的费用可以重新商量,可以让中间人以票据的形式而不是现金的形式收费。    
    6。买主可以先入住,然后再办过户手续来帮助卖主解决收入税问题。    
    目的是解决问题,跟这样的人谈判,最大的好处是机动灵活,不受公司政策或传统的限制,双方觉得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谈判的,没有什么不能谈。    
    在不违犯法律或个人原则的情况下,他们愿意听取你的任何意见,因为他们不把你当作竞争对手。    
    听起来这是个完美的解决办法,对不对?双方携手找到最完美最公正的解决方案。然而,此时也要当心。买主有时是装出来解决问题的诚意。一旦你把底牌摊给他们,告诉他们你想做的一切,他们就转向了竞争动机。所以,当你发现情况进展得过于顺利,有些不太真实的时候,你要小心为是。    
    个人动机    
    你也许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买主的主要动机不是输赢本身,也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他主要的动机可能是个人利益或自我膨胀。    
    我一下子想起来的例子是那些拿聘金的代理人,如果解决问题花费的时间较长,他们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可能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但进展太快得不到额外的收入。所以,你得在你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和代理人的个人动机之间找到平衡。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得看看怎么做才能满足代理人获得更多收入的需要。如果他能如愿以偿,以后你们会有更多的生意可做。    
    如果代理人很难对付,你可以转而使用竞争动机。如果你感觉他不愿意支持你所认为的合理的妥协方案,你最好威胁说要越过代理人直接同他的委托人谈。他当然不愿意你这么干。但如果你觉得不经过他而委托人会接受这一妥协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