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铠+番外 作者:老猪(起点2013.7.14完结,热血)-第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聚摇摇头,淡淡说:“先生,我意已决,不会更改了。”
他抱歉地点头,踏着阶梯快步上去,听到身后传来了文先生轻微的叹息声。
站在高台前,亲眼望着下面海一般无边无际的方阵,感受着那凛然的威势,孟聚定住神,俯视着众军。直面三万大军列戈而阵的气势和威力,非亲身体验无法想像,即使以孟聚久经军旅、见惯世面也不禁一阵眩晕。
他定住神,抽出了腰间的长剑,猛然一挥,指向天际,立即,三万士兵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中的兵器,那无数密密麻麻的刀剑犹如平地上突然冒出了一片树林,一阵排山倒海的声浪向孟聚扑面而来:“大都督,威武!”
“我东平军,威武!”
在那雷鸣般的声浪中,孟聚抬起头,昂望那蓝色的天际,默默地祈祷:如果在那蔚蓝的苍穹之上,真的有上苍的话,现在便请赐予我启迪吧。
谁能告诉我,我的选择,是错,还是对?
~~~~~~~~~~~~~~~~~~《斗铠》完。
《斗铠》全书连载从09年开始连载,至此便告完结了,猪知道,这个结局应该算不上完美,这要怪猪的坏习惯,总喜欢让主角身处最激烈的冲突和选择中,但没想到的是,这个坑实在挖得太深太深,连猪自己都掉进去了,无力自拔。
家国大义和个人感情,猪扪心自问,若是身处孟聚的处境,确实也不知道如何选择的好。或许有聪明的读者应该能帮孟聚找到一个更好、更两全其美的出路吧?
猪也希望孟聚能和小叶子能有一个更好、更完美的归宿。孟聚和叶迦南的后续故事,将在猪的其他书里出现。
这几年来,因为猪的速度慢,斗铠的成绩一般,幸好大家不离不弃地支持,没有嫌弃这头又笨又慢的猪,在此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还能继续支持猪吧。
斗铠外篇 江都梦(一)
仁兴九年,三月二十九日,中午,大唐江都北岸码头。这天一大早,天刚亮,江都知府衙门便遣人来把把码头清了场,数十个衙役拿着水火棒凶恶地吆喝着,驱赶那些有碍观瞻的闲人,把平素聚在码头边上趁活的牙子、摊贩和帮佣闲人统统赶出了百步开外。衙役们刚刚清出了场地,马上又有官府的人过来打扫场地,在空地铺上了红布的迎宾道,又搭建起红色的欢迎仪仗——工匠们还在忙活着呢,又有一哨禁军的兵马开过来。
江都知府的衙役们在外围维持秩序,里圈便是禁军在负责警戒,那些军汉显然是精选过的,一个比一个膀大腰粗、剽悍壮硕,铠甲鲜亮,身上崭新的军袍红得耀花人眼。士兵们排得整整齐齐,跟小公鸡一般昂首挺胸,右手握刀,站得钉子般挺直。
日头渐渐亮起来了,码头上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官员,都进了码头边的官亭里等候着。其中有身材魁梧、身着武服的武官,也有穿着青袍的文官,甚至还有几个红袍的官员在人群中鹤立鸡群一般矗着——大唐规矩,只有四品以上的高官才有资格穿红袍。
看这架势,路过的路人都知道,这肯定是要迎接贵宾了。江都历来多闲人,他们被衙役赶离了码头,却没肯离开,而是远远地围在远处等着看热闹。有些懂门道的便在窃窃私语了:“大官,肯定是大官!看这排场,清水清场,红毯铺地,花台拱门,还出动了禁军。这排场,都快赶上上次嵇国舅返京时的阵势了——要知道,嵇国舅还是军国平章咧!”
“啧啧,这起码得是朝中一二品的大员了吧?可几位尚书和平章最近都没有出京的消息啊?搞不好,是镇守襄阳的余大帅回朝了?”
“余大帅的话,身份倒也够了,可老弟你也知道,不说现在朝廷正在北伐,余帅肯定是抽不得身回来北伐的。就说,荆襄军历来与江都禁军不合的,余大帅回朝的话,江都禁军肯定不会来捧场,可你看看。那边那位红袍的武官,不正是禁军的徐都督?”
“不可能是余帅。我朝的规矩,文武不相涉,如果是余猛虎回来,那帮文官才没兴趣捧他场,顶多是枢密院来人迎接,兵部才不会管这事。你看人群里有那么多文官……”
“谁说枢密院没来人?那边那个红袍的。不就是枢密院的欧阳枢密使了?你看看那边,打头的还有两个内侍,那该是宫里来的人吧?还有那边那几位便装的先生,看那打扮——啊。那位,好像是北府的萧大人了?”
“呵,还真是萧大人!今天可真是奇了,来的到底是何方神圣。要惊动禁军、枢密院、兵部、北府和宫里都来人迎接?这……该不会是梁王或者荆王的哪家宗室吧?”
“瞎扯,有哪家宗室这么不懂规矩的。行止如此这么张扬?公然结交大臣,他就不怕御史劾他?就算哪个宗室脑子被痰迷了心窍,欧阳枢密、萧断事官这几位大人也没疯,肯定不可能做这种事的。”
“说的倒也是……难道,是陛下微服离京,现在回来?”
“天子返京的话,这仪仗又是不对了……嘘,看看,那边又来轿子了,又有一位大人来了,啊,来的这位可是兵部的方尚书,这可是三朝老臣了,这分量可更了不得!”
~~~~~~~~~~~~~~~~~轿子一顿,稳当当地停了下来。有人在外面帮掀开了帘子,低声禀报:“老大人,码头已经到了。”
大唐的三朝元老、兵部尚书方岩地从轿子里出来。虽然已是七旬高龄,但他的步履还是十分稳当。他站在地上,便如一株经历风霜的老树桩一般,整个人散发着凛然之气。
方岩往江上扫了一眼,只见辽阔的江面上零零落落散布着几条小渔船,并不见官船的影子。看到要迎接的对象还没到,方岩松了口气。
在场的有不少都是兵部的属官,看到堂部过来,一众下属们纷纷上前行参见礼。对部下们,方岩只是严肃地点了点头就算回礼了,只有在对上几位地位相当的官员时候,他才漫不经心地行了个礼:“欧阳枢密,萧断事官,徐都督,几位都是早到了,却是老夫来得最迟。好在客人还没到,不然真是失礼了。人老忘性大,有时还真误事啊!”
几位大臣都笑着拱手回礼:“牧公安好。不迟不迟,来的却是恰好。方才前面快脚已报了,贵客的官船在周渠口上被堵了,却要再等一会才能到,牧公来的却是恰到好处。”
听到这情况,方尚书眯起了眼睛,一蹙浓眉,不悦道:“搭贵客的官船被堵住了?这真是胡闹了!徐都督,我记得,按陛下的吩咐,贵客在道上的安全,该是你们禁军负责的吧?难道,你们竟然没安排仪仗和护卫兵马?难道就没有开路的前导船?在伪朝那边力不能及,这也罢了,可在我大唐境内,你们竟让贵客的官船被人阻碍——这可是陛下都重视的贵客,你们禁军如此怠慢,你们就是这样执行陛下旨意的?”
方尚书一番话说得很重,知道这位元老尚书的性子,徐都督却也不惧,他笑眯眯地解释道:“牧公息怒,息怒,且容末将解释。陛下的旨意,吾等臣子岂敢怠慢?贵客一入大唐境内,禁军的护卫和仪仗便上前迎接,与其会合了。只是这趟官船走得不巧,恰好在周渠碰到了向前线运送粮秣和补给的船队,补给关系前线战事,拖延不得,军务为重,哪个敢耽误?所以只能委屈贵客耽搁一阵了……好在贵客亦是通情达理,并未就此事见怪。”
听说是被运粮的船队耽搁了贵客的行程,方尚书一时大窘——兵部主管前线兵马的辎重补给。前线补给船队组织和亦是归兵部负责的——也就是说,这是因为自己的原因造成了贵客的延误?
人老脸皮厚,装作没看到在场几位重臣眼中的古怪笑意,方岩若无其事地说:“既然如此,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了。不过,徐都督,你可是要记住了,军务固然要紧,但在当前。把贵客接待好了,这可也是一等一的头等大事,甚至不亚于在江北的攻城伐地。你们禁军要负责贵客的安全,责任十分重大,可千万不要懈怠了。万一出了什么差错,让闲杂人等冒犯了贵客,或者让鞑虏的刺客伤了贵客——在我大唐境内,哪怕让贵客伤了一根毫毛,这都是你们禁军的责任,那时候,就不是砍几个校尉的脑袋能顶罪的事了。”
方岩说得声色俱厉。但在场哪个不是人精,都看出了他不过是借着训人好转移话题罢了。江都禁军统军都督徐长兴眼角含笑,一揖到地:“是,末将谨受牧公教诲。一定叮嘱弟兄们小心谨慎,绝不会让贵客受损一丝半毫。”
这时,枢密院的欧阳枢密使笑吟吟地插话道:“我枢密院辖下的征北将军归来,牧公不但亲身前来迎接。还亲自过问接待事宜,颁下保护命令。这是对征北将军的关爱,也是对我们枢密院的大力支持,老夫谨代征北将军和枢密院谢过牧公的好意了。不过,等下,征北将军到了之后,剩下的事就无需麻烦禁军的兄弟了,我枢密院自有牙兵,也堪称武勇,鞑虏的刺客休想碰倒征北将军半根毫毛,牧公也不必为此担忧了。”
方尚书一听,脸色便变了。他扫了欧阳枢密使一眼,冷冷说:“该说感谢的人,该是老夫才对。我兵部的右侍郎归来,竟要劳烦枢密使大人亲来迎接,这可如何敢当?右侍郎还没到,老夫就厚颜代他向枢密大人道个谢吧。不过,右侍郎是我兵部的官员,归朝以后,兵部已经为他安排好了住处,就在兵部官衙里,他还有很多要紧事务要跟他商议的,估计他一时半会是不会有空去枢密院的。所以,欧阳枢密,你的牙兵,我们就敬谢不敏了,有需要支援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提出的。”
在说到“兵部右侍郎”几个字时候,方岩加重了读音,他斜眼望着对方,眼中满是挑衅之意。
欧阳枢密使皮笑肉不笑地扯了下嘴角:“老夫属下征北将军的事,却要劳烦牧公亲自道谢,这如何使得?这声谢,老夫实在不敢当的。”
“呵呵,老夫是兵部正堂,为枢密院照顾我属下的兵部右侍郎道个谢,这又有甚么关系?欧阳枢密莫要计较了,再想也没有用的啊!”
兵部和枢密院的两位正官正在唇枪舌战着,却听旁边的断事官萧何我干咳了一声:“牧公,欧阳枢密,有件事说来冒犯,但下官不得不说:贵客最早加入的就是北府,直至如今,他还是我们北府的在册鹰侯,甚至还是我们北府在北疆司的参事官。所以,贵客跟我们北府渊源颇深,也最有感情。而且我们北府的卫哨也是堪称有力,完全足以保护贵客——所以,下官觉得,从情从理,这接待和保护之事,让我们北府负责就是最合适的。”
方岩和欧阳旻都是色变——二人都没有想到,北府的断事官萧何我会在这时候突然插出来,要抢过贵客的接待权,两人正待据理力争,旁边的禁军都督徐长兴却是先抢过了话头:“萧断事官,您这话说得就差了,末将委实不怎么敢苟同咧!”
萧何我也不恼怒,笑吟吟地说:“徐都督,请问有何指教呢?”
“萧断事官说贵客是贵府的鹰侯,却是忘了,贵客的真正官职还是我江都禁军的鹰扬将军。”
徐长兴都督笑着说:“还有,情理上说,末将先前也曾出访过北国,曾受过征北将军的热情款待,按礼节来说,该是末将来还这地主之谊才对。”
几个声音同时嚷道:“你休想!”
“禁军别做梦了!”
“徐都督,这可真是岂有此理了!”
徐长兴都督笑笑,他虽然是禁军的重将,却是勋臣子弟出身,家教和修养都很好,不是行伍出身的粗鲁武夫。他退后了一步。示意无意跟诸人争吵——他说这话,也只是为了表明禁军的态度罢了,并没有奢望这帮朝中元老能接受。
看见徐长兴都督退让,方岩、欧阳旻和萧何我等重臣也停止了争论。方岩眺望着江面,做深沉的思考状,而欧阳旻则望着另一边的长堤,冷笑不止——两人都没看对方,彼此离得远远的,仿佛一头刺猬厌恶另一头刺猬似的;而徐都督和萧断事官之间的气氛倒是和睦多了。他们二人一个是勋武贵族出身,一个是情报头子,都不是进士出身,也没必要显示文官的清高和气节——跟坏脾气往往是一回事。两人旁若无人地谈起了当前江都最红的艺妓,又聊起了街报上的最新见闻。不时发出男人特有的“呵呵”笑声,那气氛十分和睦。
太阳还没到正中,江面上便遥遥出现了大片的帆影,江都水师巨舰的硕大的轮廓在江面上浮现,越来越清晰,在场众人等都是精神一震。
巍峨的巨船驶过了江面,越来越近。已经可以看见船上迎风招展的红色朱雀旗了。
战船高耸的船头上,高高地悬挂着几面官牌,上面书着字:“肃静”、“回避”、“钦赐北边军务总管、征北将军孟”、“钦赐二榜同进士出身、兵部右侍郎孟”尽管大多数人都都看不清官牌上的字,但几面官牌造得十分硕大而气势雄伟。看这规格,一看便知道主人定然来头不凡。
江边等着看热闹的闲人们都激动起来,窃窃私语声如风一般吹过人群:“来了,船来了!”
巨舰稳稳地停靠在北岸码头上。放下了船板。这时候,船上等候的人群里轰然地响起了喧哗。锣鼓喧天。船舱里先是出来了一队禁军士兵,他们在甲板上分成两列,列队侍立着,然后,船头上出现了两个人,通过踏板向江岸走来。
其中一位是位身着官袍的文士,儒雅清俊。这位文士,在场的官员们大多都是认得的,此人便是侍读学士苏墨虞。苏学士是仁兴帝身边的近人,放在旁人来说,这自然是需要巴结的大人物了,但在场的几位高官却都没注意他,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苏学士身边的男子身上。
青年男子穿着一身便装的白色书生服,身披着黑色的御风斗篷。他身形挺拔高挑,一身书生长衫十分平整,连那折叠造成的皱褶都是整齐的,黑色的斗篷和白色的书生袍形成了鲜明的反衬。这青年全身上下没佩戴半点装饰,唯一的装饰是腰间悬挂的黑輎长剑,给人一种清爽整洁的感觉。
这男子相貌俊朗,没留胡须,皮肤稍黑,两道漆黑的剑眉,眼睛很深,一股内敛的英气蕴而不露,挺拔的鼻梁仿佛有些自负。他的眼神很亮,但那目光却是忧郁而平和的。男子站在高台上,看到码头上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的热闹情形,他显得有些惊讶,转过头跟苏墨虞说话。
这男子虽然身穿便装,但他的气质却甚是特别,让人一见便知道他肯定是军旅中人了,却又没有武夫的那种咄咄逼人和粗鲁。这位号称北国第一猛将甚至天下第一武将的武夫,并没有那种众人想象中的剽悍或者粗壮,相反之下,相比于岸上那些壮硕的禁军士兵,他反倒显得甚是清秀斯文了。
看到这男子,码头上的大唐官员们也有点惊讶。尽管心中已有猜测,但眼前的人与想象中的猛将形象差得实在太远了,方岩忍不住问道:“站在苏学士身边那位,难道便是那位号称‘万人敌’的东平孟太保了?”
曾担当过使者,出访过东平军总部的徐都督答道:“牧公所言正是,正是孟聚本人了。”
萧何我感叹:“孟征北如此清秀俊逸,却偏偏是天下闻名的武将,这……当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眼看着船上的两人已经踏上了江岸码头,兵部尚书方岩干咳一声:“来,我们也该上去迎接了。大家注意些分寸,莫要在贵客面前争执,有失大臣体面不说,也让贵客小觑了我大唐。”
在场诸人尽管立场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