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秋风庭院 >

第3章

秋风庭院-第3章

小说: 秋风庭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也许不露形迹,他却都能心领神会,他暗自骄傲自己的悟性。刚才这几回合,他
最服的还是陶凡。几句似嗔非嗔的玩笑,不仅洗尽了自己的难堪,反倒让别人过意
不去。微笑着晾你一会儿,再来同你握手,让你心理上总是受制于他。而对张兆林
似有还无的愠怒,让你不敢忽略他的威望。
    陶凡是一只虎。刘培龙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往常,刘培龙有意无意间
研究过陶凡,觉得他并不显得八面威风,却有一股让人不敢造次的煞气。真是个谜。
他从不定眼看人,无论是在会上讲话,还是单独同你谈话,他的目光看上去似乎一
片茫然,却又让你感觉到你的一言一行包括你的内心世界都在他的目光控制下。前
两天,在地委班子工作交接会上,陶凡不紧不慢地讲话,微笑着把目光投向每一个
人,这是一个例外。不论是谁,当接触到他的目光时,都会不自然地陪笑。刘培龙
注意到,张兆林笑得最深长,还不停地点着头,似乎要让陶凡对他的笑脸提出表扬
才放心。刘培龙早就听到传闻,省委明确张兆林接任地委书记时,他建议将陶凡安
排到省里去。说陶书记年纪是大了一点,但把他放到一个好一点的省直部门,挂个
党组书记再退休也可以嘛,省城条件还是好些嘛。最后陶凡还是就地退休了。刘培
龙本也相信这一传闻,认为张兆林不希望有这么一位老书记在他背后指指戳戳,也
是人之常情。那天见了张兆林的笑脸,更加印证了自己的判断。
    刘培龙估计,张兆林同陶凡的关系会越来越微妙的。这将使他不好做人。按说,
张兆林同他都是陶凡栽培的,依旧时说法,同是陶凡门生。现在,张兆林因为身份
的变化,同陶凡很可能慢慢沦为一种近似政敌的关系,而自己同陶凡仍是宗师与门
生的关系。显然,自己同张兆林的关系就值得考虑了。那天散会后,他马上赶回了
县里。刚过一天,张兆林来了电话,告诉他陶凡来了,要他热情接待老书记。他相
信张兆林的嘱咐是真心实意的,都这个级别的干部了,怎么会小家子气?但犯得着
为此亲自打电话来吗?他摸不透张兆林是否还有别的暗示,更让他担心的是陶凡的
到来。工作刚移交,急匆匆地跑到这里来干什么?来了,又不马上露面,真让人觉
得有什么阴谋似的。直到刚才,方知陶凡原来偶感风寒,昨天不便见面。了解到这
一点,又放心些。但眼前的陶凡谈笑风生,并不显病态。昨天他是不是真的病了?
也不知他到底是来干什么的。依陶凡素来的个性,不会专程来探亲的。
    弄不好,陶凡此行将使我与张兆林的关系马上复杂起来啊!刘培龙无可奈何地
思忖着。
    这时,陶凡又是那种放眼全世界的目光了,笑着说,把你们两位父母官都拖在
这里陪我这老头子闲扯,不像话的。培龙同志,我来了,就见个面,不要有别的客
套了。你们上班时间陪我,算是旷工。这不是玩笑话。我也不会打扰县里其他各位
领导了。你林姨记挂外甥,硬要把我拉着来,反正我也没事。大家对我出来随便走
走,要慢慢习惯才好,不然,老把我当作什么身份的人,一来大家就兴师动众,我
就不敢出门了。那不一年到头把我关在桃岭?我可不想过张学良的日子哪!好,你
们忙你们的去吧。
    刘培龙又客套一番,同关隐达一道出去了。
    二人一走,夫人从里屋出来。陶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身子软了下来。夫人见
他倦了,服侍他吃药躺下。他想晚上回去算了,夫人不依,说起码要等三天治疗搞
完,也得恢复一下精力和体力。陶凡只得听了。
    当天晚上,刘培龙觉得应同张兆林通个电话才是,他知道张兆林一定想知道陶
凡在这里的活动。但陶凡在这里确实没有什么活动。那么打电话讲什么呢?绝对不
能讲陶凡纯粹是来探亲,在这里什么也没干,这样讲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怎么
办呢?最好绝口不提活动不活动的话。考虑好之后,他拨了张兆林的电话。
    张书记吗?我是培龙。陶书记我们见过了。他来的路上着了凉,有点感冒,昨
天不肯见人。今天我们匆匆见了一面。他不让我搞任何方式的接待,也不准通知其
他同志。所以你交待要热情接待,这个任务我只怕完不成了。再说这几天我也实在
太忙了。
    张兆林说,你就那么忙吗?陶书记来了你都脱不了身,我张兆林来了不是连面
都不见了吗?
    刘培龙忙说,情况不同。陶书记个性你也知道的,他说现在是私人身份,说我
上班时间去陪他是旷工。是的是的张书记你别笑,他可是一本正经说的,我还真的
怕骂,不敢旷工。
    刘培龙隐去了你张书记来就不同的意思。他觉得这么讲明就没有意思了。
    张兆林说,你刘培龙旷工也要陪陪他。陶书记你我都清楚,这样的老同志不多!
你没有时间陪他不会怪你的,可别人背后要讲你的,知道吗?
    刘培龙说那好吧,明天再去试试。没有讲一定去陪。
    打过电话,刘培龙轻松了许多。他还说不清刚才的电话有什么收获,只是隐约
觉得自己同张兆林玩哑谜似地沟通了一次。
    三天后,陶凡返回地区。小刘开车接他来了。临走时,陶凡嘱咐关隐达,要配
合好刘培龙同志。
    这让关隐达心里微微一惊。是不是陶凡预见到了什么?他知道,陶凡有些话的
真实意义并不在字面上,需要破译。陶凡的风格像太极拳,看上去慢慢吞吞,不着
边际,却柔中有刚,绵里藏针。似乎这个级别的干部都有点这个味道。他早就发现,
张兆林任地委秘书长时,还发一点脾气,后来是行署副专员、地委副书记、地委书
记,性子就一天天平和起来,说话便云遮雾罩了。

    这次的老干部工作会是最有规格的一次。张兆林同志始终在场,并做了重要讲
话。说老同志对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丰富的经验永远值得我们吸
取。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我们民族自古有尊老
美德,《礼记》上说:“年九十,天子欲问其事,则至其室。”我们作为共产党人,
应该把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云云。
    陶凡始终被尊在主席台上。他是这么多年来唯一在地委书记任上退休的干部。
因为他的缘故,老干部被空前重视起来。他想这是很正常的事。依这么说,他陶凡
若是女同胞,妇女工作就会受到高度重视了;他陶凡若是残疾人,残疾人也会搭着
享福了。而他影响力的时效一过,一切又将是原来的样子。类似现象,他早有感触。
    陶凡坐在主席台上,神情专注。心里却全在会外。这类会议,他根本不用听主
题报告,也不愁编不出几句应景的话。
    陶凡自己也一向重视老干部工作。刚到这个地区时,他了解到这里干部很排外,
要想站稳脚跟,光有上头支持还不行,还得争取本地每一部分力量,而老干部,尤
其是这个大院内的老干部,是万万忽视不得的。但凡事都有惯例是轻易突破不得的。
一旦突破了,人们就神经兮兮起来,生出许多很有想象力的猜度。中国官场,人们
很习惯琢磨领导人的言行,所以,官场行为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有人说,
中国的政治最像政治,中国的官员最像官员,也许原因就在这里。陶凡深悟此道,
在对老干部的重视上做得很艺术,既得了人心,又不违惯例。可张兆林这次做得太
露了,他分明是在向我暗送秋波,明白人一眼就能看破玄机,会背后笑话他的。
    不过陶凡也理解张兆林。老干部们一天到晚舞着剑,打着门球,下着象棋,哼
着京戏,似乎也成不了什么事。但他们要败一桩事,倒一个人,也不是做不到的。
陶凡任职期间就特别注意这一点。他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忽视任何人。按他的理论,
越是小人物,自尊心越易满足,也越易伤害。当一个卑微的生命受到侵害时,他可
以竭尽生命潜能对侵害者实施报复,直至毁灭别人。老干部们因为往日的身份,或
许有过大家风度,但退下来之后,他们心理的脆弱超过任何普通的小人物。陶凡想
到这些,觉得张兆林小觑了自己。他相信自己将是超然的一类,只会悠游自在地打
发时光,不会对任何人施加影响。有人讲他有虎威,可他觉得那是天生虎气所致,
自己从来没有逞过威。张兆林或许还忌着他的虎威?你们说我有虎威,那是你们的
感觉,关我什么事?难道要我成天对你们扮笑脸?
    可你张兆林的确没有必要有意同我扮笑脸。
    陶凡觉得虎威之说,对自己不利,让张兆林难堪。
    张兆林请陶凡同志做重要讲话。陶凡并不起身到前面的发言席上去,仍坐原位。
张兆林便将话筒递到他面前。陶凡慢条斯理开了腔。讲话的大意是,老同志退下来
了,最大的任务,就是休息,颐养天年。这同张兆林讲的请老同志发挥余热,支持
工作的思想暗相抵牾,又不露声色。陶凡只讲了短短几分钟。这几分钟内,会场上
的目光和注意力都越过前面的张兆林,集中在陶凡身上。这场面给张兆林留下了铭
心刻骨的印象。

    桃岭上,像陶凡家这般式样的房子共二十来栋,布局分散,让桃树遮隔着。住
户都是地委、行署的头儿,这是当初按陶凡的意思建造的。他在这里当了两年地委
副书记,十年一把手,影响力超过任何一位前任。一些很细小的事情,似乎都有他
的影子闪烁其间。机关院内这座小山上的桃树是他让栽的,桃岭这个山名是他起的,
桃岭西头的桃园宾馆是他命名的,桃园宾馆四个字当然也是他题的。渐渐的,桃岭
成了这个地区最高权力的象征。下面干部议论某些神秘事情,往往会说这是来自桃
岭的消息。
    陶凡从自己家步行到桃园宾馆只需六七分钟。地区的主要会议都在那里召开。
现在地区召开全区性重要会议,陶凡都被请了去,坐在主席台上。每次都是张兆林
事先打电话请示,临开会了,步行到陶凡家里,再同陶凡一道从桃岭上小道住宾馆
去。陶凡一进入会场,张兆林就在身后鼓掌,全场立即掌声如雷。陶凡当然看得出
张兆林的意思。张兆林一则明白自己资格嫩,要借他压阵,二则亦可表明对他的尊
重,争取他的支持。陶凡内心也不太情愿到会,又不便推辞。
    陶凡在会上从不发表同张兆林相左的意见,他的讲话都是对张兆林讲话的肯定
和更深意。义上的阐述。他那次在老干部会上讲话暗藏机锋是个例外。他既想表白
自己不再过问政事的超然态度,又的确对张兆林出乎寻常地重视老干部工作有些不
满。
    一天,夫人同陶凡讲,以后尽量不要去参加会议了,退休了就要退好休。
    陶凡说,我哪愿意去?张兆林总要自己来请。
    陶凡感觉到了夫人的某种弦外之音,但他没有表露出来。夫人从不平白无故地
干涉他的事,她一定是听到什么议论了。但他不愿闻其详情,只要明白这个意思就
行了。这也是他一惯的风格,需要弄清楚的事情,他不厌其详;而有些事情,他不
问,你提都不要提及。
    夫人的确听到了一些话。外人也不敢当她的面讲什么,是陶陶昨天回家时,趁
爸爸不在,讲了几句。也不讲什么细枝末节,只讲爸爸退休了,你别让他替人家去
操心,还正儿八经坐在主席台上作指示,到头来费力不讨好的。她不敢同爸爸讲,
只好让妈妈转达意见。
    陶陶的话还能让人感觉一种情绪,夫人听了也吓了一跳,知道外面肯定有不好
的议论了。她也像丈夫,不追问详情。但话从她嘴里出来,却很平和了,只是一种
很平常的规劝,像任何一位老伴劝导自己的丈夫。
    真正亲耳听到议论的是关隐达。认识他的人也没有谁讲什么,他也是偶然听见
的。上个星期他去省里开会,卧铺车厢里有几个人吹牛,吹到了陶凡。这节车厢基
本上是本地区的旅客。他们说陶凡现在是地区的“慈掉太公”,垂帘听政。张兆林
拿他没办法,凡事都要请示他,开个大会也要请他到场才开得了。张兆林本也不是
等闲之辈,只是暂时威望不够,也需借重陶凡。以后张兆林硬起来了,吃亏的还是
关隐达。关隐达你不知道?陶凡的女婿,在下面当县委副书记,同我是最好的朋友,
我们一见面就开玩笑,我说你不叫关隐达,应叫“官瘾大”。
    自称是他朋友的那位仁兄,关隐达并不认识,不知是哪路神仙?不管怎样,关
隐达知道这议论并不是没有来历的。他也早就觉得奇怪,精明如陶凡,怎么也会这
般处事?有回一位副县长到地区开乡镇企业会议回来,同关隐达讲,你老头子讲话
的水平真叫人佩服,短短十几分钟,讲的东西听起来也都是张书记讲过的,就是让
人觉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关隐达清楚,这位副县长的话,自然有奉迎的意思,
但确实又不是假话。凭这位老兄的水平,都能感觉出陶凡的讲话高出一筹,其他人
当然也感觉得出,张兆林就不用说了。这就不是好事情了。
    关隐达当然不便直接同陶凡申明自己的看法。他同陶陶之间讲话,比陶凡夫妇
要直露些。他告诉了陶陶外面的大致议论。陶陶说爸爸也真是的。但她也只能委婉
地同妈妈讲。
    这样,关隐达听到的是尖刻的议论,经过层层缓冲,到了陶凡耳中,莫说详情,
就连一丝情绪色彩都没有了。而陶凡却像位老道的钓者,从浮标轻微的抖动中,就
能准确判断水下是平安无事,还是有多大的鱼上钩,或者翻着暗浪。
    陶凡有点身不由己。他知道张兆林是需要他,当不需要他的时候又会觉得不怎
么好摆脱他的。他自己就得有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推辞。议论迟早会有的,这他也清
楚。现在夫人终于提醒他了。
    陶凡总算推掉了一切俗务,安心在家休闲。日子并不是很寂寞,本是一介书生,
读读书,写写画画,倒也悠游自在。同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是看报。天下大事应时
刻掌握,身边事情却不闻不问。夫人很默契,从不在家谈及外面的事情。夫人一上
班,家里只有他和王嫂。王嫂做事轻手轻脚,陶凡几乎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一时兴
起,竟书写了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俨然一位隐者了。身居闹市,心苦闲云,才是真隐者。
    但隐者心境很快又被一桩俗事打破了。老干部局多年来都打算修建老干部活动
中心,陶凡在任时,一直不批。他争取老干部的主要策略是为他们个人解决一些具
体困难,说白了,就是为人办些私事。而修老干部活动中心之类,虽然事关老干部
切身利益,却是公事,他不批准,并不得罪哪位具体的老干部,他在老干部中的形
象丝毫无损。摆到桌面上,大家也理解。财政不富裕,修学校都没有钱,还花五六
百万修老干部活动中心,群众会有意见的哪!如今他卸任了,老干部局又向地委、
行署打了报告。因物价上涨,现在预算要七八百万了。张兆林接到这个报告很不好
处理。不批吧,老干部局反映多年了,其他各地市都修了。批了吧,又有违陶凡一
惯的意见。他的本意是想批了算了,原因却与重视老干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