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短篇小说(第二十六辑) >

第115章

短篇小说(第二十六辑)-第115章

小说: 短篇小说(第二十六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星期没去学校,使他几乎忘记了同桌的长相。
    他在家里倒是个对历史很注重的人,刚刚考完试,他便看起了《朱元璋传》。而且是一
章接一章地看,只是看得似乎有些没有头绪,也许是天时不好,他是喜欢在下雨的时候看
的,因为他总以为雨声是能使人思绪平稳、宁静的,虽然是从天而降,但并非是杂落,有章
有节的。所以他坐在写字台前长叹一声,犹如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时发出的“大旱望云早
霓”的感叹。
    不过后来倒真的下起了霏霏阴雨。
    晚饭时,电话铃响。他去接。线那头先是一秒钟的寂静,或许在揣摩一秒前的那个
“喂”是谁的声音。大概没有听出,便很有礼貌地问沈笑在吗,他听声音只当是孩提时的女
友,一秒不到便想了个脱计。可接着,他就庆幸自己没有那么鲁莽地开口——线那头说她是
沈老师……

                                         6

    自从上次他到她办公室向她请教和她对他的那次阳台上的肺腑之言后,以及还有一些可
能被遗忘,但却能让人意会的细节,倒是让他觉得她比他想象中的要母性。
    其实这所谓的母性就是像诸如那次去请教她的时候,有两个低年级的小孩子竟在她办公
室里打起了羽毛球,显得有些“大闹天宫”之势,胆子的确是可以用“长江后浪推前浪”来
形容的。而她却并没有如他想象中的用起上课的语调训斥他们,只是很像一个母亲看到自己
孩子调皮时,莞尔一笑,轻声地叫他们当心。——这是第一次见到她笑。所以感觉多少是流
露了一点先前他以为她缺乏的母性的温柔。与她上课时的姿态作比较,更使他倍感惊讶。
    所以当他得知是她打电话来,且她是来找他的,而不是去找他父母的,他显得有些欣然。
    “一个星期在干些什么呢?”很长辈地问他,类似于上级对下级的关心。
    “嗯……”他思忖了一下,“在干一件大事,”他说。
    她想,他怎么也敢和她卖关子。不过,她还是笑着问他:“在干什么大事啊
    ?”
    “近似于开天辟地的事情。”他笑着作答。
    他胆子怎么会这么大,她想,他平时是不太开玩笑的呀,可能就因为是平时吧。
    其实后面他还有胆子更大的话了。
    她确实很聪明,她说:“我这里也有一件开天辟地的事情,而且是与你有关的!”这下
他倒是默不作声了,他当然是想不到她会是这样接他的话的。
    于是她就是这样婉转地把比赛的事说给他听了,是一点都不会让他觉得她是请他去的。
    ……
    将近一节课的电话最后是以“明天在学校碰面”结束的。这时外面的雨渐渐地停了。

                                         7

    学校的图书馆只有在假期前才是那样的冷清,加之绵绵的雨声使得里面更为的寂寥。他
坐在她一旁,似乎显得很清醒的样子。
    她想起平时,或许因为他的沉默和他那长得高高的个子有些不合比率,所以这样的落差
倒让她觉得他有些挑眼,因此每次进教室,总是习惯性地要向他那里瞥上一眼,而每次他几
乎也总是带着与他那特有的神情望着你进来,随后便垂下眼帘,以前,有时还会渐渐昏沉……
    所以有些新奇的感觉,使她想笑。
    这是她第一次辅导学生参加演讲比赛,而且是关系到学校声誉的,所以她很重视。
    她有些担心她选的人是不是会选错,因为前晚和他打电话,当她告诉他演讲的题目会涉
及到高中生的某些不好的行为时,她向他举了个例子,关于现代学生的“烟酒问题”,她说
这个题目是规定的其中之一,也许会被选中,所以她要他简单地谈谈他的想法。
    于是她就渐渐体会到他先前的“卖关子”还算是胆小。
    他说抽烟有两大类,特别是男子,一是瘾的,二是情的。前者是肺的需要;后者是
“心”的需要。他说瘾的没有什么可谈的,这是自作孽。所以他对后者又作了番解释。
    她不知道他是怎么如此深谙此道的,她想,他怎么不怕让她给出卖了,她的心倒是有些
虚起来。不过她有些好奇,所以她不时“嗯”着,以便让他知道她在听着,而且是不好奇地
听着。
    他说情又分虚与真,一是觉得拿着烟潇洒,他认为这是虚荣心;还有一种是真正的情感
需要,当软绵绵的过滤嘴夹在两唇中时,似乎能找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慰藉,使本来浮躁忧虑
的心可以稳定下来……他说现在高中生当中存在的就是这两派烟族,可他却一点没有谈及中
学生不应该抽烟。
    然后他联系到了酒。
    他说喝酒也似乎是一种情感需要,特别是女子饮酒,多半是“形柔则心刚;心柔则形
刚”的才情女子,且亦豪饮。他说当她们饮酒时嘴唇触到玻璃杯口的刹那有一种凉心的感觉
(只有她们会有),但随着醇香的酒液渐渐灌入,荡气的热肠感会使她们忘记那种瞬间的凉
心与长期的生活压抑。在常人看来,或许是没了淑女味。但他说这会多了份诗气,多了份豁
达。
    比起那醉魂酥骨的暖香来,他说他欣赏器宇轩昂的酒香……
    所以当他的答非所问的“烟酒谈”说完后,她不觉得毛骨悚然,起码也会觉得不可思议
了。这是她第一次知道他的“健谈”:他的思路怪诞。
    她想或许是她电话里的客气使他几乎忘却了线那头的是谁了;也许……
    她看了一眼坐在身边的他,很专心地写着她给他已做好“范围限制”的演讲提纲,根本
是不会让人想到他的思想是多么的前卫。其实他坐着的时候倒是没有一种气势逼人的感觉,
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以前找他谈话是非得请他坐下的。
    等着他写完,还要帮他分析。

                                         8

    图书馆中也就只有两个人。窗外的雨声因此显得更为清晰,她听着雨声,却又想起了他
电话里的那种带有信任感的“烟酒问题”。
    联想到他的平时,她觉得他有些不合群,或许是想的东西与别人不同,所以在他眼里很
少有人能和他相知,可他在电话里说话的口气与内容却让她觉得他已忘了她的身分。
    难道这就是一直渴望的学生与老师真正的用心交流?她想,可她有些茫然,因为以前似
乎从来没有。
    他的那段“烟酒谈”,的确是让她有些“刻骨铭心”,因为她又想起来,她的确是个很
会联想的女人,也许这也是一种雅致。
    她想他的分析男人抽烟或许想告诉她抽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可他又联系到了“才
情女子”的“恋酒情结”,想卖弄他的风雅?不太会,他从“烟”说到“酒”过渡得极为自
然。
    也许他只是想找个话题说着玩;或是想让她知道他对她的信任。
    ……
    不过,
    接着她有些不敢想下去,而且是的确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她想他不可能是天下一切
尽收眼底的……
    “沈老师,”他打断了她的思索。她有些不自然,好像是第一次听他这样叫她,她惊诧
地望着他,他实际上是低着头一边写一边叫她的,他抬起头来,看着她说,“这字是……”

                                         9

    演讲赛前的一星期一直下雨,虽然要带雨具,但有人何尝不情愿?
    她撑着伞走在雨下,可仍有任性的雨点像恣情的小无赖似的飞拂进来,不过她倒很欢喜
这样的感觉。想来正是“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的好时光。很想收去伞,让自己隐逸在这蒙
蒙潇潇的夏雨中。
    ——有些浪漫的时候便会忘了忧愁的感受。
    可是,她还有学生,还要辅导他参加比赛。
    接连几天她和他做着最后的拼搏。
    他的悟性很强,只是很懒。所以演讲稿的分析问题基本是解决了,以及演讲时所要注意
的风度他也很快地意会了,只是最重要的是还没有背出。她对他说要留他,他倒是没有想要
回去的样子。
    快一星期了,雨依然下着。

                                        10

    就是这一星期,他像变成了她苦心造就的“作品”。
    演讲比赛的那天,她没有去现场,的确也有些紧张。所以比赛后当天依旧下着雨的时
候,依旧是电话。
    他的确躲在家里。
    心情听起来倒是不错,还说不管通过不通过都要请她吃饭。
    还是有点良心的。
    可他居然还这么一反往常地不自信地跟她提到“不通过”这三个字。失望。他记得比赛
前她曾告诉他如果他不通过,以后在路上即使碰见了,她也不会睬他。于是重复一遍给他听。
    他不响。
    接着他便聊以自慰似的把自己的演讲过程分析了一遍给她听。很谦虚,每题几乎都会被
他自觉地扣分。
    学校放假前的最后一天是几乎没人的,她忽然想起这正是比赛成绩寄到学校的日子。急
忙去学校看成绩。
    通过。
    还是雨。
    它可是不会以人悲以人喜的,只有想出了一百个理由或另一百个理由,人的心情才能意
会它。
    撑着伞走出学校,如释重负。竟然想到了他许诺的那顿饭……

                                        11

    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透过雨帘从身后传过来。回头看去,他抱着头从后面慢悠悠地走了
上来,然后很自然的头一低,钻入伞下。
    问他怎么也来了,他还想问她。
    一只手摸着湿透的头发,一只手插在牛仔裤口袋里,却丝毫没有一点想要拿伞的样子,
到底还是个孩子。
    把伞交给了他。
    他说因为下雨,所以要打的回去,顺路叫她一起走。
    他怎么知道她家住哪?
    本想难得的一次大雨,坐车却是有点划不来……不过看他倒是很有诚意的,她答应。
    的士里开着冷气。雨下得挺大,窗外的世界变得只有了雨声和雨点打在车窗玻璃
    ,那被神化了的噼啪声。他说她是去学校看比赛成绩的。他怎么什么都知道?
    看他那边的窗外时瞥了他一眼,很得意的样子。不过头发倒是比起过去来约束了点,也
许是雨的缘故。
    从包里拿出一张面纸给他,他却只擦脸。不谢。
    窗里窗外似乎是比较寂静。
    想找个话题。
    他说,这次比赛很幸运,以前的一星期好像……
    欲言又止。
    她却转过头来笑着看着他说……柳成荫。
    ……
    车原本是先到他家的,可他说既然请她坐车就送她到家。
    从学校到家,一直是搭乘校车的,不知的士却要快了好多。她先下车,打开一上车就拿
在手里的伞……
    车去,消失在雨中。

                                        12

    毕竟是个拿零花钱的人。
    来得容易去得也快。她或许还没有身临其境,没有“钱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这些,
本该是要站在笨重讲台前扯高嗓门地教育他们的,可如今这些话却是在柔软舒适的的士后座
上化为了极富情调的“禅语”……
    内疚的是没有内疚。
    这是第一次让学生送着回家,理由或许是和他一样的“无懈可击”。可总有点不平衡的
感觉。虽然他讲来还会说这算得了什么,说好的饭也没请呢……
    竟然。这是她第二次不由自主地又想了他的那顿饭。
    是近利?一点都没有。也许那顿饭意味着那让人充满憧憬,紧张漫长却又短暂的一星
期;也许……
    想起黎香公寓旁有一个溪亭茶坊,那是她大学时常和同学聚会的地方。是个用一块块流
纹木搭起的小木屋,直到现在为止她还感觉得到它那淡淡的木香;一个很宁静致远的地方。
只是工作后,无暇光顾了。每年放假,一直想去,可总有事会搪塞。或许故地重游,会别有
一番滋味在心头。
    电话约他,对他说想答谢他的送她。
    他说好,只是加了一句说送她是应该的。就一句——或许她的记性不好。不过倒是挺欣
赏他的直言不讳,因为有时客气或许就是一种虚伪。语出他言。
    溪亭茶坊是在一条小路上的,很少有人知道这条路,就连知道黎香公寓的人也很少,他
电话里说他是第一次去。因此当她到了那里的时候,还不见人影,就破例地等了一次人。
    天原先是阴的,谁知却在这时下起雨来。雨具是忘带了,不过耳朵还在,便到茶坊里去
等。要知听雨声也是很不错的。
    茶坊几年没来别无它样,只是在那块写着“溪亭”名的匾下多了一阕词,是一首《如梦
令》:
    尝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很能让人触景生情却难解其中味。
    放假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13

    得知比赛通过了,得意也不得意。此时已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了。
    如果失败……想来有些让人后怕。
    放假的时候,是不能说学校又要买参考书或是下星期要打“育苗针”的,这样只会让原
本已少得可怜的月钱因为“荒唐”两字作为惩罚的手段变得可悲。所以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些
家庭公务,做些作业,或许才会有意外的欣慰。
    打扫房间的时候,在床底下发现了那本D·R所著的英文版《Forever》。记得这书他研
究过。
    翻开书,抖了一下,全是灰。一张已发黄的纸片飘落了下来,拾起一看,原来是他对它
做的札记。一行龙飞凤舞的钢笔字却还清晰,上面写着:
    小说写的是一对处于一个对习俗比对灵犀更看重的寻常世界里的“不寻常”的男女间的
故事。原先是在上课无精打采的时候拿出来看两段酝酿激情的,效果是有的,只是激情到了
别处。
    不过这结局似乎让人有些失望,因为“不寻常”的事却没有发生。想到这让人大失所望
的结局,就让他感慨这几千年的习惯成自然,渐渐积累,积累,变成了传统习俗。从而厚积
薄发似地造化了“愿天下有情人,难成眷属”的一代语不出台的心灵名句。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人真的是一个无知的动物。他们给自己背上了石头,却还说,“他妈的,怎么那么沉!”
    何苦呢?还这么没有修养。——可悲!
    这样看来习俗或许很难反驳。只有那美丽的苏州河,还在叹息着它脚下百年沧桑的积累。
    ——所以这本小说自己的最后结局就是从床头一落千丈地被发配到了床底。
    很久的事了,再看时倒是对他“小时候”就日渐成熟的文笔以及那独特的先见之明暗自
钦佩。
    依旧让它回到床底下去,只是把那张发黄的札记纸留了下来。

                                        14

    在电话铃响之前他是想不到会是她的,可当得知是她后,却又觉得很合情理,有一种早
晚会打来的感觉。或许这多半是因为那天语文课上完……
    当他走出教室的时候,她把他叫住,问他前一天出版的《文苑》看了没有,其实他倒是
一直买《盱雨》和《文苑》看的。这个以前也告诉过她,只是那天《文苑》正巧没有买到,
不过从她的语气中便已猜出了一定是她又投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