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0年4月25日上午,总政治部副主任华楠等人来向父亲汇报事情,汇报结束后,随同前来的《解放军报》副社长姚远方来到父亲面前,拿出3张照片,请父亲过目。父亲眼睛一亮——3张照片均是百团大战期间,著名摄影家沙飞拍摄的,内容分别是:父亲身着八路军军服,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父亲望着一名战士给另一个小女孩喂饭;一位老乡肩挑箩筐,筐里坐着小女孩,父亲慈爱地抚摸着孩子的头。
父亲端详着照片,微微点头。姚远方问:“聂帅,您还记得这几张照片吗?”
父亲说:“记得,记得。这是在百团大战中我军从井陉煤矿救出的日本小姑娘。”
姚远方说:“您的记性真好,都过去快40年了。我写了篇文章,可就是不知道日本小姑娘的名字,您还有印象吗?”
父亲略微愣了愣,说:“大点的女孩好像叫兴子。对,就叫兴子!”
姚远方满意地走了。
5月,《解放军报》和《解放军画报》相继刊登了姚远方的《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文章一经刊出,立即在中国和日本产生了强烈反响。5月29日,日本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全文转载了姚远方的文章,同时编发了一篇题为《战火里救出孤儿,聂将军四十年后呼唤兴子姐妹》的报道。30日,该报又通过两名驻京记者星野和荒井约见姚远方,详细询问此事的经过,表示一定要设法找到当年的那两个小女孩。一时间,两国人民都呼唤着同一个名字——兴子。
中国元帅与日本孤女(3)
奇迹很快发生了,不到10天,《读卖新闻》的记者居然真的找到了那个五六岁的女孩,她真正的名字叫加藤美穗子(现名美穗子)。那年美穗子43岁,是3个孩子的母亲,住在日本九州宫崎县都城市,与丈夫经营一家小商店,日子过得还不错。
6月10日,《读卖新闻》以《真的是“兴子”,她写信给聂将军,盼望着再会》为题,报道了已经找到日本小姑娘的消息,一时成为关注的焦点。很快,《读卖新闻》转来了美穗子希望访华看望父亲的亲笔信。
当父亲确认兴子就是美穗子时,非常欣慰。在日语中,“兴子”和“死了”的发音较为接近,而在当时,父亲问小女孩叫什么,也许是小女孩年纪太小,受到惊吓,答非所问地一个劲地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对日语不太精通的翻译就此译成了“兴子”。她的那个襁褓中的妹妹送到石家庄后,因伤势过重,死去了。
父亲看过美穗子热情洋溢的来信,高兴地对我们说:“我看了她的近影,很像她小时候的样子。阔别40年,终于找到了,很难得。这件事能够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父亲又对我说:“我又多了一个女儿,你多了一个妹妹。”父亲的这个说法让我感到特别的温馨。
解放军总政治部转来了日本“日中合作战友会访华团”赠送给父亲的日本古代武士盔(又名鎏金狮子兜),还转达了一段话:“赠送古代武士盔,是日本传统的崇高礼节,我们谨以此向聂荣臻将军阁下40年前在战火中救出日本小姑娘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我们中不少人曾在华北地区与八路军作过战,对聂将军很钦佩,一定要反省自己的侵华历史。”礼品单上,有很多日本旧军人的签名。
父亲看过之后,嘱咐向日本朋友转达:“这是化干戈为玉帛,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兵戎相见。”
那个金光灿灿、十分精致的日本古代武士盔,办公室根据父亲的意愿,送交军事博物馆作为永久的展品。
短短几天内,来自日本各地的感谢信、贺电,堆满了父亲的办公桌。有人称父亲为“活菩萨”,有的旧军人在信上说:这件事更使他们认识到侵华战争的罪恶,深深地表示感谢和道歉。
6月12日,父亲应约会见国内新闻记者,回答了当年救日本小姑娘的情况。很快,中日友协向日方发出了邀请信。6月30日,父亲收到日本宫崎县知事松形祐尧、都城市市长泷正内的来信。信中说:“在不幸的战争中,美穗子在童年生命受到威胁时,蒙中国人民和阁下的热情关怀,被救了出来,现在又被邀请访华。这件事在日本国民中受到很大的感动,并已成为中日友好的佳话而被传颂。谨代表县、市人民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深切的感谢。我们敬佩贵国注重人道、爱惜生命和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方针。”
1980年7月中旬,应父亲和中国有关方面的邀请,美穗子偕全家来华访问。这是美穗子第二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与前一次相比,这一次有着天壤之别,充满了幸福。
日本各地的人民托她给父亲捎来了干贝、瓷坛、木刀、弓箭、绢人、唱片、诗词、题字等礼品,以表达对父亲和中国人民的良好祝愿和感谢。礼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4位旧军人随信分别捎来他们在侵华战争期间,从中国得到的一张“晋察冀边区地图”、一份油印的抗日小报《洪钟》第五期、一本署名“民渝”的青年于1938年5月写的抗战日记、一张父亲在抗战初期身着军装的照片。这些礼品后来均按父亲意愿送交军事博物馆收藏。
父亲让我去机场迎接“日本小姑娘”一家。见面后,我俩都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相拥而泣。小时候,我们俩的命运多么相似啊!她的父母在战争中死去,她成为孤儿;我的父母不知在何方,我在上海独自挣扎,过着没有父爱母爱的苦日子。共同的命运使我们一见如故。
回到家后,我向父亲讲述了在机场与美穗子相见时的情形,父亲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感觉出,他的心情也很激动。
7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父亲会见美穗子一家。见到父亲的一刹那,美穗子话未说泪先流,竟“呜呜”地哭出了声。我也受到感染,眼窝里蓄满了泪水。美穗子弯下身子,用额头触摸父亲的手,以此大礼来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父亲拉着美穗子的手,说:“很高兴见到你和你的全家人。当年我见到你的时候,你还是个小女孩儿,只有这么高。”
父亲的话令在场的人都笑起来,美穗子的拘束感也消除了。那天,中日友协会长孙平化、国防部外事局局长柴成文、日本驻华大使吉田健三也参加了会见。中、日两国的许多记者到会采访。落座后,美穗子送给父亲一件礼物,是一个高约一尺半、用玻璃罩子罩着的栩栩如生、身穿日本和服的姑娘。美穗子告诉父亲,日本人称这种物品为“人形”,是送给最尊贵的客人的。
中国元帅与日本孤女(4)
美穗子坐下后,她15岁的小女儿留美子突然起身跑到父亲面前,送上一个精巧的小白兔玩具,逗得父亲哈哈大笑。父亲收下小白兔玩具,招呼我们拿来一幅我国著名画家程十发先生画的《岁寒三友图》,送给美穗子。父亲事先还在画卷上亲笔题写了“中日友好万古长青”八个大字。指着画卷上的“三友”,父亲对在座的人说:“到了严寒的冬天,百花凋谢,只有松树、竹枝、梅花可以经受住考验,保持勃勃生机。我祝愿中日友谊像松、竹、梅一样经得起考验!”
随后,父亲详细询问了美穗子回国后的情况,他一遍遍打量美穗子,像打量一个失散多年的女儿,然后满意地颔首。美穗子说:“我到中国来的时候,许多日本人,特别是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旧军人,托我带口信,他们向中国人民表示道歉和谢罪。”
1980年7月14日,美穗子带领全家来北京面谢父亲。
父亲表情有些严肃起来,说:“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灾难,你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次看到你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我很高兴。救你的事已经过去40年,这只有在中日建交、中日友好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够找到你。日本新闻界的朋友做了很大努力,特别是《读卖新闻》的朋友,要感谢他们。”
美穗子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您救了我,才有我今天这样幸福美满的家庭。”
父亲说:“救你的事,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有讲人道主义的光荣传统。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没有理由不友好,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坐在一旁的日本驻华大使吉田接过话题,说:“聂将军为促进日中友好作出的新贡献,是有历史意义的,要向你们学习。”
会见进行了大约40分钟。分手时,美穗子眼含热泪握住父亲的手说:“请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希望您能到日本都城市去访问。”
回到家后,父亲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看来美穗子是个勤劳朴实的好姑娘,和我想象中的差不多,她的几个女儿都很活泼可爱。今天来这么多记者,想不到这事竟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说明了中日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啊。”
美穗子一行回国之前,父亲又应她和女儿的请求,分别为她和丈夫、她的女儿、她的堂兄加藤定雄题了字。从这以后,美穗子把父亲当成了她的精神寄托和精神动力,后来她对我说,在她的心中,我的父亲也是她的父亲,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父亲。
回到日本后,美穗子对新闻界发表访华观感:“聂元帅真像我的慈父,聂力就是我的亲姐姐。见面时我总是控制不住感情,泪流满面。”
这以后,美穗子又多次来到中国。1986年5月,父亲母亲在家中会见了她和访华团的主要成员。父亲说:“以后你就像探亲一样,多到中国来看看。”母亲也说:“你就是我的女儿,记得以后常回来看看。”这话让美穗子好一阵感动。
就是这一次,父亲当场对日方代表团团长、都城市副市长深川岩提议:如果有可能,都城市应与父亲的家乡江津市结为友好城市,以增进中日友好往来。深川岩当即表示赞同。父亲的这个愿望,在他百年诞辰的1999年得以实现,江津与都城缔结为友好城市,每年两座城市都派出学生和代表团互访、学习,经贸往来也逐年增多。
1989年5月,美穗子随团第三次访华。父亲母亲再次在家中会见了她。1992年父亲去世,正赶上她丈夫突发脑血栓,卧病在床,需要照顾,她实在难以脱身,因此没有赶来吊唁。她不懂中文,我听不懂日语,她只好通过中日友协转告我,请求我的原谅。
时光如流水一样过去。1998年4月,我以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的身份,率团去日本访问。其间,我带着全家人的祝福,曾专程到美穗子的家中看望她。那次出访,令我惊讶的是,每到一地,只要提起那个被中国聂将军救护的“日本小姑娘”,人们都能说出她的名字和她的故事,可见那件事情影响是多么大。一路上,很多日本记者追着我采访。在高知县,当地的妇女会热情接待我们,她们再三让我讲述自己童年的经历和美穗子的故事,当我动情地讲完后,很多人流下了眼泪。高知县妇女会的田中会长哽咽着说:“您的父亲聂荣臻阁下把美穗子当作女儿,您把美穗子当作妹妹,我十分感动。请允许我代表高知县的妇女界,向你们全家,向中国人民表示感谢。”
我们终于来到了美穗子的家乡都城市。在机场,我与美穗子紧紧相拥。在她家的客厅里,我看到了父亲送给她的《岁寒三友图》。她告诉我,日本的房子都比较低矮,挂上这幅两米高的画总觉得不相称,她咬咬牙把原先的屋顶掀掉,重新加高了屋顶。还说,平时不舍得挂出来,一直珍藏着,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才特意挂上的。她的话令我好生感动。
中国元帅与日本孤女(5)
在大家的欢笑声中,我把准备好的《聂荣臻元帅画册》赠送给美穗子一家,对她说:“他老人家生前很想念你,我今天来看望,如果父亲母亲九泉之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的。你是我的妹妹,永远都是我的妹妹。”
美穗子听后,眼里闪烁着泪花,握住我的手,说她全家永远不会忘记父亲的恩情。
1999年12月,在父亲百年诞辰之际,美穗子与都城市市长、议长等一行6人来江津参加纪念活动。按照活动安排,他们去江津之前,先到北京我家中小聚。进入我家的院子后,美穗子一行先在父亲的半身铜像前三鞠躬,并献上两个花篮,美穗子献的那个花篮上写着:“您的孩子献给敬爱的爸爸妈妈!”
2002年8月,美穗子第5次来到中国。她去了井陉县洪河漕村,也就是当年父亲救助她的地方。她特意在当时的送孤处留影纪念,还捐给村里的小学校3万元人民币和两台微机,其实她家仅仅开了一间杂货铺,丈夫又卧病在床,家境并不宽裕。
美穗子离开洪河漕村一个多月后,我又来到这里寻访父亲的足迹。想起父亲与美穗子的故事,想起我们两家的交往,并由此联想到曲曲折折的中日两国关系,真是感慨万千。6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段穿越了历史时空的战地插曲,随着时光流逝并未减弱,也许它还会感动更多的人。
说到这里,我还要诚挚地感谢一个人——著名摄影家沙飞。没有沙飞,就不会有那3张照片,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故事。是沙飞,为历史留下了久远的见证。
沙飞最早是上海全民通讯社的摄影记者,1936年认识鲁迅后,他用照相机记录了鲁迅逝世前十几天的活动和最后的日子,《鲁迅先生遗容》等一组珍贵照片,让世人知道了沙飞,也使他屡遭反动当局的迫害。抗战爆发后,沙飞携带摄影器材,毅然奔赴华北前线,随八路军115师采访。父亲便与他认识了。他拍摄的许多生动感人的照片,令父亲对他大加赞赏。五台分兵后,沙飞愿意留下来,更让父亲对他厚爱有加。他向父亲提出,要求参加八路军,父亲当即批准,任命他为军区政治部的专职摄影记者。不久,他创作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挺进敌后》《塞上风云》《沙原铁骑》等优秀作品,引起轰动,奠定了他作为革命摄影家的历史地位。
1937年底,晋察冀军区创办《抗敌报》,虽然沙飞当时并不是共产党员,但父亲还是破格任命他为报社副社长兼编辑科长。沙飞不仅把报纸办得图文并茂,他还深入前线,拍摄了大量照片,使更多的人认识了晋察冀边区。
百团大战打响后,沙飞跟随一分区杨成武部亲抵前线采访,拍下《围攻井陉矿区》《工兵爆破井陉矿区》等战斗场面。这些照片后来都成了珍贵的历史瞬间。这时,父亲得知沙飞去了前线,为他的安全担心,着人通知他赶回来,随指挥部行动。事情就是这么凑巧,沙飞赶到洪河漕村,恰逢父亲派一位老乡去石家庄送两个日本小姑娘,他被眼前意想不到的场面深深打动,敏锐地抓拍了《将军与孤女》(即后来中日两国间广为传颂的《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以及《被八路军营救的日本小姑娘》《聂荣臻派人把日本小姑娘送交日军》等一组照片。沙飞当时就预言道:“这些照片,现在不算什么,30年后,会发生作用的。”
父亲非常关心沙飞的家庭生活。父亲在延安参加整风期间,偶遇沙飞的前妻王辉,得知他们1936年由于误会而离婚。父亲支持他们破镜重圆。同时在周恩来、邓颖超和我父亲的共同关心下,沙飞明确表示愿意复婚。1945年6月,王辉在延